网络语言之语法变异现象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后果
3、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如今,在 互联网上交流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这些简短、幽默、创新的词语,使得交流更 加便捷高效。
四、对策建议
四、对策建议
1、引导媒体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正确使 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同时,媒体应肩负起规范语言使用的责任, 弘扬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文化。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元宇宙”、“硬核防疫”、“雨女无瓜”这些词?如果 大家在网络上冲浪,那么这些热门网络流行语可能已经深深映入大家的眼帘。本 次演示将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深入解析,带大家领略这一现象的魅力。
内容摘要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传播、流行的语言。它们通常 以简洁、幽默、讽刺等特点吸引广大网友的和传播。如今,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 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沟通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 会语言学解析
目录
01 一、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原因
02
二、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机制
03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后果
04 四、对策建议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 语言现象。这些流行语不仅丰富了语言体系,还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是一种值得的现象。本次演 示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进行解析。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 是他对生活的感慨,对未来的希望。他的词中充满了柔情与坚韧。他深深热爱着 生活,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网络交际中的语法变异分析

网络交际中的语法变异分析

收 稿 日期 :0 9 1_7 2 0- 12
基金项 目:0 82 0 2 0- 0 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 0 - X 0 6 2 8Z - 7) 0
作者 简 介 : 玉 洁09 6 )女 , 南杞 县 人 。讲 师 , 士 ,研 究 方 向 : 代 汉 语 语 法 。 许 7 一, 河 硕 现
B: 津 , ? 天 u
A: 圳 , 到 u 高 兴 ! 深 见 真
B: 呵 呵 ,0 Me 2 1 ^ A: 司 ? 公
新 词 、 素 出 现 , 达 的 方 式 随 意 自 由 , 义 的 变 异 语 表 语
等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初 步 形 成 了 鲜 明 的 个 性 化 特 征 。

使 用 大 量 的 省 略 句
再 看 网 络 论 坛 与 网 络 文 学 中旬 - 的 运 用 状 况 : T -
① wh 是 张 小 娴 ? 没 听 说 过 。 唉 !我 老 了 , 伍 o 落
网络聊 天时虽 用文字 传送 信息 , 应境 而发 , 但 无
了 。 漫长 的夜 , 坐舞厅 角落聆 听那 首忘情水 , , ② 默 泪
就这样 不争气 地跑来 安慰 我 。 问 , 该 如何 ? , 试 我 愁 让 人 更 愁 !③ 一 个 论 坛 要 冷 落 , 需 要 大 家 都 不 说 真 只 话 , 在 打 哈 哈 , 好 我 好 大 家 好 , 间 长 了 , 成 稍 都 你 时 变 有 点 义 正 辞 严 , 浑 身 长 刺 接 受 不 了 , 版 的 看 版 的 就 玩
网络 语 言 脱 胎 于 现 代 汉 语 , 越 现 代 汉 语 的 常 用 语 超 法规则 , 出现 了 种 种 变 异 的语 法 现 象 , 流 传 几 千 年 对 的 汉 民族 共 同语 构 成 了强 大 的 冲击 。笔 者 搜 罗 网 络

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

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

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汉语言文学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摘要:网络流行语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的广泛使用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强势语言模因推动的结果。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得到复制,并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语言变异一、模因与模因论简述模因论(memetics)是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基础上对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一种新理论。

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模因”(meme)是模因论中的一个核心术语,它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的(何自然,2009)。

众所周知,基因是生物学中的概念,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它能够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而模因正是基于“基因”一词仿造而来。

模因被认为是一个复制品,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社会观念或人类行为都属于模因。

我们也许无法明确指出模因到底是什么,但当模因现象产生时,我们能明确地知道是模因作用所导致的。

(何自然,2005)二、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网络流行语兴起时间并不长,但却具有波及范围广,流传时间长,影响力大等特点。

从模因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强势模因。

并不是所有的模因都能成功传播。

一些模因首先引起注意,然后如实准确地被记忆并从一个人的大脑中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而这种传播行为在后来又不断地出现,原来的模因就会传播到更多人的头脑中,我们称这种模因为强势模因。

而有些模因仅仅只被复制过几次就消失了,这种模因则是弱势模因。

成功的模因都是强势模因,它们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复制的忠实性”三大特征。

网络作为现今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模因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模因的大量复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浅析流行语语法变异现象

浅析流行语语法变异现象

浅析流行语语法变异现象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得言语社团中普遍流行得词语.作为流行语一般应具备三个要件,即流行性、时效性和群体性.流行性是指流行语在一定时期内得高频使用.时效性是指流行语得流行是有一定期限得,有得流行语随着所指称事物得产生而产生,也随着所指称事物得消亡而引退.群体性是指流行语得使用是有一定范围得,不同得流行语流行得群体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流行语中存在着大量得语言变异现象.流行语得语言变异要紧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本文以新时期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得流行语为考察对象,对流行语在语法方面得变异作粗略得分析.流行语得语法变异是指在流行语中出现了新得语法现象或存在对传统语法规则得偏离得语言现象.流行语中得语法变异现象要紧有以下几类:1词语模得大量涌现词语模是指一种能够套用得词语格式.流行语中存在大量得能够套用得词语模.词语模包括词模和语模,本文不讨论词和语得区分,因此,不论词模依然语模,文中一律统称词语模.流行词语模总是以某一流行语作为基式.在基式广泛流行得基础上产生结构模型,然后再按照该结构模型生成出句法结构相同得流行语.(1)“副+名”结构在流行得词语模中,流行最广、妨碍最大得是“副+名”结构,该结构中得“副”是指程度副词.按照汉语传统语法规则.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程度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在汉语语法学界引起争议.但“副+名”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使用数量日渐增多,遂成为一种流行格式.wm进入“副+名”结构中得程度副词最流行得是“非常”.例如:“非常中国、非常青春、非常女得、非常淑女、非常书生、非常现代、非常西方、非常马列”等.所以,并非所有得名词都能进入“非常+名”结构,能进入“非常+名”结构中得名词所指称得事物一般在其性质特征上具有程度得差异,而且这些性质特征得程度差异是人们专门是使用者能够认识和把握得.另外,能够进入“副+名”结构得副词还有“太、最”等.关于流行得“特别+名”结构是否属于“副+名”结构,学界有不同得看法.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中,“特别”有两个义项:(1)异乎平常得,特别得;(2)十分,极.“特别”得第二个义项是由第一个义项(差不多义)引申而来,作为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是汉语中较常见得用法.事实上.表示“异乎平常”意义得“特别”能够看作是形容词或体词性得词组而不再是表示程度得副词.因为在古代汉语里,“特别”就差不多作为一个动宾结构而存在,表示“不同平常”得意思,它既能够限定谓词,表形状得程度,也能够限定体词.表事物得情况.据此,我们认为,流行语“特别男女”“特别话题”等“特别+名”结构不属于“副+名”结构,但无疑也是当前一个流行结构.(2)其他流行词语模随着白岩松《痛,并欢乐着》一书得书名得流行,产生词语模“x,并y着”,并以此为模式生成出同结构流行语,如(1)爱,并恨着(2)痛,并奋斗着(3)累,并欢乐着(4)富裕,并痛苦着流行语中类似得词语模还有:以电视剧《水浒传》刘欢唱得《好汉歌》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流行基式.产生词语模“该x时就x”,并仿拟出流行语:(5)该出足时就出足(6)该破产时就破产(7)该闭嘴时就闭嘴(8)该欢乐时就欢乐由张宇唱《基本上月亮惹得祸》得歌曲名而产生出流行词语模“基本上x惹得祸”,随着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得热播,该片名也流行开来,并形成了一种类推格式“将x进行到底”,等等.2动宾式词语带宾语汉语得动宾结构一般是自足得,不再带宾语.动宾式词语带宾语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得.此类结构一出现也引起了是否“合法”或规范得争论.但随着语言交际中实际用例得大增,多数人都承认和同意了这种句法结构得存在.如“挑战”一词,常规得用法是“向××挑战”,现在该词有了许多带宾语得组合:挑战主持人、挑战生活、挑战以后、挑战你得智力、挑战你得激情,等等.另外,类似得动宾结构有“亮相、登陆”等,如:(1)以色列最新高科技武器集体亮相武器展(新浪军事2005/03/12)(2)新奇“讲话玫瑰”亮相香港(南方网2004/02/13)(3)三峡工程亮相世界工程师大会(中国三峡工程报2008/11/08)(4)nasa火星登陆车“勇气”号马上登陆火星(2004/01/04)(5)韩《明朗女孩成功记》登陆广州(南方都市报2002/09/20)(6)亚洲国际品牌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博览会登陆中国(新浪体育2005/01/04)这类能带宾语得动宾式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有逐渐增多得趋势,但成为流行语得目前还不是非常多.3语码混合得流行语流行语在句法上得语码混用现象较多,这个地方得句法语码混用是指流行语中词组(不包括由词组缩略得字符串,如f2f)和句子一类得流行语在句法组合上句法成分得语码不一致,其中汉英语码混用最多,如“开party”“i服了u f you)”“小case啦”“我们去happy一下”,等等4其他语法变异现象流行语中还有一些语法变异使用现象,如单音状语后置,“给我一个理由先”“你下先”等,这类例子较少,而且多在网上谈天中出现.流行语中也存在词语活用现象,例如,“嗷嗷”本来是一种拟声词,在表示“急切”义时.也只能组合“嗷嗷待哺”这一短语.现在年轻人扩大了它得使用范围并增加了程度“非常”之类得义项,后面可接多种谓词.如“我嗷嗷想你”即表示“我非常想你”:“她得腿嗷嗷细”即“她得腿非常细”.。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麓翻


网络 语言 变异现 象及 其原 因分 析
回 史 军
内容摘要 : 网络语言是现代 汉语的一种变异形 式, 是人们在参 与网络 交际时 , 为适应 网络交际语境 , 而采用 的现代 汉语语 言变体 。 网络语 言的变异有其 自身 的方 向, 主要表现在语言的 内部层面, 如语音 、 词汇、 句子等。 本 文拟 通过 对 网 络语 言 变 异 的 这 些 表 现 形 式 分 析 以及 产 生这 种 变 异 的 原 因分 析 , 以 期更 全 面 地 看 待 网络 语 言 的 形成, 为如何对待 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 的认知角度。 关键词 : 网络 语 言 变 异 表 现 形 式 形 成 原 因 语 用
汉 字 而 构 成 的 一 种 缩 略形 式 。 这 种 缩 略 语 不 同于 规 范 的英 文 或 拼 音缩 略 , 甚至与 之大相 径庭 , 它 所
社 会现象 ,同 时作 为社 会交际 工 作—— 毫不含糊 地 随着社 会生 活 进展 的步伐而发生变化 。” 在实际
语 言 运 用 中 , 网 民 们 发 挥 了 自己
言简义 丰的特 点 ,被 广大 网友们
接 受 ,并 以强 劲 的势 头 逐 渐 成 为 网 络 交 流 的 主 体 。 网 络 语 言 由简
音来代 替语 言交流 的方式 ,这种
谐 音 方 式 不 仅 简 洁 ,而 且 大 多 数
网友都 把它 当做一种 猜谜 语的心 态去 对待 ,所 以在 网络交 流过程 中很 受 网友 们的欢 迎 ,逐 渐成 为
顺 利 进 行 , 自我 调 节 机 制 就 必 然 表 现 中文 表达 较 复杂 的意 义 , 如
奥 不 明 白他 在 说 什 么 ,或 作 为 伪

网络语言变异与语言学规律探究

网络语言变异与语言学规律探究

网络语言变异与语言学规律探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相比,存在着诸多变异和特殊性质。

这些变异和特殊性质背后,是一些有趣的语言学规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语言的变异性质网络语言的变异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1.缩写和简写现象广泛存在。

例如,“lol”(laugh out loud)表示大笑,“thx” (thanks)表示谢谢,“u”表示“you”。

2.表情符号和表情包被广泛应用。

表情符号就像传统符号一样,代表了一些抽象的情感、状态和动作等,如“:)”表示微笑,“;P”表示挤眼的表情。

表情包是由一组表情符号组成的图像,更丰富、生动和有趣。

3.变异的语法结构。

网络语言中的一些语法结构与传统语言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如“萌”、“蘑菇头”等有着自己特殊的语法结构。

网络语言的这些变异性质,反映了语言的动态性和变化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语言的变化。

二、网络语言中的规律虽然网络语言在一些方面呈现出变异性质,但是在另一些方面,网络语言也遵循着语言学规律。

1.网络语言中的拼音网络语言中的拼音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写法。

与传统汉字相比,拼音更加简单、直接,而且可以标注的音范围更广。

拼音也体现了语音和语言形式的直接关联性,如“划重点”的说法,提醒我们在学习中需要重点标注,这种说法在传统汉字中无法表现。

2.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创新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创新主要是通过造新词或者对现有词汇进行改编。

这种方法常常涉及到转换、替换、复合等方式。

例如,将传统的“妈妈咪呀”变成“妈妈咪呀2.0”,更加年代感。

3.网络语言的地域和社交属性网络语言也体现了地域和社交属性。

不同地域的人和不同年龄层的人,他们使用的网络语言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相同地域或者相同社交圈的人,使用同样的网络语言,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互动。

三、网络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虽然具有一定的变异性,但是其作为一种不断演化的语言形式,不仅为人们带来便利,还带来了文化、社交和心理上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与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与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研究

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与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研究一、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在网络语言中存在的大量语音变异现象,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规范性和纯正性。

它影响了现代汉语的语音习得。

由于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青少年和学生的语音习得。

他们在网络上接触到的错误发音习惯,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口语表达,还会对他们的语言习得产生负面的影响。

它加剧了社会口语表达的混乱。

由于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现代汉语的口语表达变得越来越混乱,人们在表达时往往无法统一发音准则,导致了沟通效果的下降。

它使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化面临挑战。

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直接冲击了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发展,使得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化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应该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建设,推动网络上的语音发音准则化。

应该加强对学生和青少年的语音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发音习惯。

应该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监管,禁止在网络上传播错误的语音发音。

应该注重社会语言环境的塑造,提倡正确的语音表达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维护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的正常发展。

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对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和语言习得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保护现代汉语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的规范化,使得我们的语言环境更加纯净与规范。

浅谈网络语言语法变异及其规范性问题

浅谈网络语言语法变异及其规范性问题

浅谈网络语言语法变异及其规范性问题浅谈网络语言语法变异及其规范性问题准格尔旗第三中学李文俊[摘要]近年来网络的极大发展,为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网络流行语正是在这种孕育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

网络语言在语法上主要表现在语码混用、词的重叠、副词超常使用、词类转换、特殊句式、省略简约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在加强网络语言的语法规范问题上,主要应加强对网络语法变异现象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限定其使用范围,肯定并推广网络语言中有益的语法形式,纠正和抵制其中无益的语法变异现象,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其对语言规范的破坏。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法; 特征; 变异; 规范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体形式。

“何为网络语言? 总的来说指四种情形。

第一种,和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例如: 登陆、主页、病毒、域名; 第二种,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 第三种,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 第四种,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

”]1[网络语言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称之为“语言史上的一场革命”]2[。

由于网络语言在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鲜明特点,使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体形式或社会方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上网用户的急剧增加,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网络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条件下产生的。

具有形象鲜明、简洁高效、个性凸显等特征。

近几年来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文字和词汇上: 文字上大量的创制新的形音义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形式,突破了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词汇上则体现为通过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

由于前人对网络语言在文字和词汇方面已有较多论述,本文主要考察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特殊语法现象和语法规范问题。

一、网络语言中常见的语法变异现象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特殊语法变异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多种语码混用网络语言为了新奇幽默,常常将英汉语码混用,形成洋泾浜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之语法变异现象王洁(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河北三河065201)[摘要] 网络语言是人们进行网络交流的工具。

由于它使用场合的特殊性,使得这种语言形式与传统语言有所不同。

与现实中的自然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语法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有诸多表现形式。

它们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具有不受传统语法制约的随意性特征,并得到网民们的普遍认同,成为网络语法规则。

[关键词] 网络语言;语法变异;表现形式网络语言在语法上常常冒传统语言学天下之大不韪。

由于它是虚拟世界的语言,特殊的交际环境造成其语法变异现象屡见不鲜。

网络语言的语法变异是指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了新的语法现象或存在对传统语法规则偏离的语言现象。

网民们出于对网络交际语言新奇性的追求和提高交际速度的考虑,常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的限制,创造出一些新的语法表现形式。

一、词类转换语言学中有转类一说,即一个词从某种词类转入另一种词类的现象。

由于汉语是词根语,缺少标志性转变的形态成分,一般不能够通过添加或改变词尾的办法来实现词性的转变,所以它常常采用通过搭配关系来实现这一转变。

有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凭借上下文的条件而临时转变词性,这也被视为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代汉语发展史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活用、兼用现象非常普遍。

例如“花、草、木、麻、毛、方、圆、尖、素、神、精、土、洋”等,最初都是名词,后来才转变为名、形兼类词。

[1]在网络用语中这样的词性转换现象比比皆是。

(一)名词用作动词1.雷2008年至今广泛流行于网络中的一个词就是“雷”。

在这之前,人们看到“雷”,可能联想到的只是电闪雷鸣这类自然现象。

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这个原本普通的词语,却在网络这个“大熔炉”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且至今仍旧红透网络半边天。

在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很多动词用法的“雷”。

既有带宾语,又有带补语,甚至还有“v+v”,“v一下”的格式,例如:(1)百花奖上的袁立把我雷.死了![2](2)我来雷.一下大家。

[3](3)雷.出亚洲,囧向世界。

[4](4)囧囧更有神,雷雷..更健康。

[5]上例中的“雷”,例(1)是带补语,例(3)是带宾语,而例(2)是“v一下”的格式,例(4)是“v+v”格式,这些都说明“雷”在这里已然是一个典型的动词了。

结合具体语境,我们不难得知“雷”有“震撼、打击、惊吓”的意思,说某人被“雷”,显然是指某人受到始料未及的外界刺激,继而产生强烈的震撼感:震惊、无奈、痛苦甚至崩溃。

说得形象些,这种震撼带给人的感受有如“五雷轰顶”一般,面色焦黑,脑中轰然,全身麻木。

随着“雷人”一词的风靡,它已从网上走到了网下。

例如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主持人就有“雷人不雷人”这样的台词。

2.N1+N2(pron)格式这类拥有动词功能的名词通常是“V+ N1+给+N2(pron)”格式中动作的宾语,在网络中通常用“N1+N2(pron)”格式,例如:(1)有事电我——有事给我打电话(2)别忘了E(伊妹儿)我——别忘记给我发电子邮件(3)你知道我Q你了吗——你知道我给你QQ留言了吗例(1)中“电”是“电话”的简称,在具体语境下,由于交际双方有共同的话语背景,所以发话人说出“电我”时不会引起歧义,这样的表达反而节省了时间,经济简便又实用。

例(2)中的“E”是英文单词“E——mail”的缩略简称,即“电子邮件”,这本是一个名词,但在这里却作了动词,这容易让人联想起“Don’t forget to e-mail me”的英语句子。

在这里,可能是“联想翻译法”起了作用。

虽然在网络上“E”作动词的情况屡见不鲜,可是从没见到有人说“别忘记电子邮件我”或“电子邮箱我”。

这也可能是英语对汉语影响的结果。

由于时下网民们尤其是年轻网民大都学过英文,有英语基础,加之在网络世界中英语始终占据着强势语言的主宰地位,所以就不难想象网民们仿效英语句法造出一些不合传统汉语语法规则的句子来,这自然就会影响到汉语词性的转变和语序的变异。

这种情况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例(3)中“Q”的用法,“Q”是“QQ”的简写,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种网络实时聊天工具,原本是“OICQ”(Open,I seek you.)——网络在线寻呼,后简称为“QQ”,“Q+N”明显是受到英语句法的影响。

原句的英文是“Do you know I seek you?”(你知道我在找你吗?)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这样的用法已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很多已经约定俗成固定下来,并得到广大网民们的认同,这不能不说是对汉语规范工作的又一挑战。

3.其他情况网络交际中名词动用的情况非常常见,例如“我电话呢”意思是“我正在打电话呢”“我班儿去了”意思是“我去上班了”“百度一下”是说“用百度搜索一下”“今天你杯具了吗?”这里的“杯具”是谐音“悲剧”这个词,在这儿名词作动词用,表示一种主观上的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失败,戏谑的味道比较强。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本来没有动作性,但在网络语言中,常常赋予形容词动词的功能,甚至有时还能用于被动结构,例如:1.短:“有事短我”,是有事给我发短信的意思。

“短”本是形容词,因作限定词修饰“信息”,短消息或短信息是手机用户之间相互发送的信息,因为内容不长所以被称为短消息。

这里是用借代的手法,用特征代整体,即用“短”来指代短消息,而且被用作动词,是“发短消息”的意思。

2.扁:在汉语普通话中原来只有形容词词性,但在网络新词语中却被活用为动词,即“揍扁”,如“扁你”,就是揍扁你的意思,有形象化的色彩。

现在这个词也多用于“被”字结构中,如“我今天被扁了”,“你小心被扁哦”,“被群扁的滋味不好受”等。

这些网语句子中的“扁”,并不都是指揍扁了,而是指被强烈地“口诛笔伐”,即遭到大家的言语攻击,或被言语贬低或被整蛊嘲讽,总之“扁”的语义在网络上已经泛化了。

3.雷:“雷”在网络交流中不仅有动词的用法,而且还经常用作形容词,例如:(1)把一年收入都消费,太雷.了![6](2)约会博士有点儿雷.。

[7](3)这本定价75元的作文书,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雷.的。

[8](三)名词形容词化1.专有名词形容词化(1)克林顿:是美国前总统的名字,是个专有名词,但在网络语言中,却被用作形容词。

克林顿为保护自己,在面对比较尖锐的问题提问时,经常用“我不记得”“我想不起来”这样的回答,甚至在被问到关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相关问题时,他总是说“那要看你如何定义这件事”,据说这句话已经成为辩护的经典名句。

所以,在网络上,“你说话很克林顿”这个句子中,“克林顿”已经是个形容词,意思是你说话很有克林顿的风格,即说话很虚伪、很没有诚意的意思。

(2)哈姆莱特:这本是莎士比亚作品中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是个专有名词。

但在网络语言中,哈姆莱特也已转换成为形容词,表示太高深了,让人弄不懂的意思。

例如“你说的是什么啊?这也太哈姆莱特了吧。

”表示对方说的话让人无法理解。

(3)CNN:“做人不能太CNN”是200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其中的“CNN”指美国国家有线新闻网。

缘由是CNN在报道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将一张反映拉萨街头多名暴徒袭击过往军车的照片剪裁为局部特写,故意淡化袭击者的暴力和群体色彩,严重歪曲事实,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道歉并征集爱国律师起诉CNN的无耻行径一事。

这里的“CNN”用作形容词,指“信口雌黄,不顾及事实真相的”意思。

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对华的态度或是代表一类具有这种对华态度的人。

2.男女搭配类(1)凤凰男/孔雀女:在这里,“凤凰”与“孔雀”都由原来的名词转变为形容词。

其中“凤凰男”是指那些出身农家,集全家力量于一身,发奋读书十余载,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的一类人。

“孔雀女”则是指在城市里长大,条件相对优越,深受父母溺爱,成长过程中没有遭遇大风大浪,不用讨好谁,无须恭维谁,不必费大力就能享受舒适的生活。

简单地说,“凤凰”比喻功成名就的农村夫,“孔雀”比喻娇贵有优越感的城市女。

(2)草食男/肉食女:和“干物女”一样,这两类词均源自日语。

其中“草食男”是像草食动物一样的男人,他们友善温和,被动,攻击性低,不积极追求恋爱,以如温水一样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和女孩子相处。

与之相反,“肉食女”则是指那些主动出击,赤裸裸地表达情感,轰轰烈烈地恋爱的女性的称呼。

“草食”和“肉食”本指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在这里都当作形容词来用。

3.普通名词用作形容词网络上,普通名词用作形容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霹雳”一词,本是名词,但网民们偏拿来用作形容词。

据说,该词来自琼瑶编剧的《情深深雨濛濛》,剧中一女演员听到自己的女友被抛弃了,非常震惊,脱口而出:“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感受过“霹雳”震撼效果的网民称,“霹雳”比“雷”更有创意,更传神,表示比雷还雷的令人震惊的态度。

例如,“很雷很霹雳”,是网络上流行的对某女星的评价。

“菜”这个京味儿十足的北京方言,现在也成为了时下网络流行语之一。

“菜”在北京方言中主要是指“次、不好、差”的意思。

所以“你也太菜了吧”是说你水平也太差了。

相似的还有“水”,如“这也太水了点”也是指水平不高。

还有“很女人”和“很男人”,已经流行好多年,并且是常用不衰的两个词。

前者指“很有女人的味道”,后者则是指具有典型的男人特征,是真正的男人的意思。

类似的表达法还有很多,例如“很八卦”“很垃圾”“很山寨”“很中国”“非常城市”“非常派对”等等。

二、独树一帜的状语副词也许是原有语言中现成的程度副词不能表现当下网民们要表现的程度,于是便在网络里出现了一批不同于自然语言的用来表示程度的词。

这些词在表现程度时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夸张,它们基本上都来源于形容词,但在日常语言中这些形容词很少用来表现程度。

最经典的就是“很”、“非常”等程度副词被“狂”、“巨”等词日渐取代,还有用“严重”来代替“强烈”等等。

1.“超”本源词是动词或形容词,在网语中作为自由语素在句子中充当状语,即用作副词,表示比某种状态还要高出许多,是“很、非常”的意思。

例如“我超饿”,“向您推荐一款超好用的手机”,在这两个句子中,“超”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后面的形容词。

有人考证,“超+形容词/动词”的用法源于日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让人们第一次见识到“超一流(棋手)”这个词,十几年后,“超什么”被视为十足的台湾腔被年轻人所接受。

[9]2.“巨”也是一个很常用的网络副词,与“超”词义相近,表示不是一般的程度,达到快要难以忍受的程度。

例如“我巨害怕啊”,“这部电影巨好,强烈推荐”,在这些句子中,“巨”就是“非常”的意思。

3.“狂”在使用时表示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人力已不能控制了。

在网语中作副词使用修饰后面的动词,表示程度。

例如“狂顶”就是用力顶,强烈支持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