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南靖县张克帆创作的一
部作品,这部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乐迷的一致称赞。
《梁祝》是一部艺
术性和音乐性相结合的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色调、丰富的旋律和
精彩的曲式变化,把古典和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卓越
的音乐作品。
《梁祝》协奏曲分为四个乐章,它是根据中国传说中伟大的爱情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
乐曲首先以明朗欢快的旋律表现,开篇便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浪漫;随后,一曲优美的旋律出现,使乐
曲更加绚丽多种;接着又有一段深沉的弦乐选段,表现出恋人在尘世
的热烈爱慕;最后,一改之前的婉转柔美,出现了大气磅礴的强劲高潮,为乐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小提琴的旋律在《梁祝》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曲家在这支乐曲中
运用了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起初,缠
绵悱恻的旋律表达出了恋人之间不可言喻的情感;中间,环环相扣的
旋律呈现出乐曲激荡的爱情;最后,伴随着弦乐的盛况,小提琴起伏
跳跃的旋律把乐曲演奏的更加完美。
《梁祝》作为经典的协奏曲,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
更在乐曲中体现出了浓浓的浪漫情绪。
从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强烈的
感情表达,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热情活力和浓厚的文化
气息。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曲子,由韩德君作曲,被誉为中国
新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
两者结合出不一样的风格,是一部十分有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原篇是电影《梁祝》的主题曲,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一只蝴蝶携着神仙传报来到梁山,两位牛郎织女心痒难耐,从此幸福
美满,过上了如同神仙一般的生活。
曲子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引
人入胜,以小提琴的独奏,夹杂着唢呐、笛子的演奏,形成一个浪漫
的氛围,以及隐约的哀愁。
曲子里的旋律编排极其精美,总令人心不
禁起波澜,让人激动潸然,非常完美地表达出了牛郎织女之间浓烈而
又幸福的爱情。
《梁祝》歌颂美好的爱情,旋律变化自如,表演非常灵动,动听
而又豪放。
小提琴的独奏音色清冽而高昂,融合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令人陶醉,十分动人。
曲子以小提琴把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感到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怀,让人沉醉在小提琴的旋律里,体会牛
郎织女之间的爱情实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韩德君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将中国
民乐与西洋古典音乐融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又完美的音乐风格。
小提琴曲子以淡淡的婉转旋律把浓浓的爱情情怀表达得非常出色,旋
律动人,节奏轻快活泼,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六乐章》中之一,作者是韦正发,写于1976年。
本作品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
特色。
《梁祝》中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运用了多首民间
曲子,如《眉杆子》、《千里姻缘一线牵》、《飞燕回》等,融合古
典和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一部流传着千百年的文化瑰宝。
开头抒情和缓,舒缓而焦急,以小提琴单簧管主旋律,伴以柔和
的大提琴和钢琴,温柔抚慰;随着节奏加快,管乐调子上升,小提琴
演奏地更加热情,显得活泼;用抒情抒怀,加以伴奏,演绎出“梁山
伯与祝英台”美妙的爱情故事;再进行紧张的节奏,表现出激动的场景;小提琴沉浸在要求技巧的音乐中,弦音之间抒发出深情的思慕,
又彰显出激昂的热情。
《梁祝》的创作,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对古典曲风的演绎,也勾起
了无尽的遐想,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抒情音乐的经典代表作,被广泛用
于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之中。
它融合了中国传
统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特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
《梁祝》的主题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叙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可
分割的爱情故事。
《梁祝》使用了中国传统节奏,大部分采用8/4、4/4、7/4以及
9/4等多种节奏。
同时,作曲家混入了中国传统乐曲《十面埋伏》的旋律,使全曲更有节奏感和抒情性。
作曲家也融入了欧洲古典音乐的形式,用不同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戏剧性来表达多变的情感。
比如,在这首曲子中,作曲家使用了三类主旋律,而它通常由小提琴
演奏出来。
在《梁祝》中,小提琴的音色极具特色,清晰的声音与传统的乐
器形成了富有对比的音乐效果。
它的技巧包括滑音、按音、揉音、闷
击等,充分表达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痴心萝浮情意的过程。
而管弦乐的特殊处理、古典乐曲的欣赏性和节奏的错落有致,一起形
成一幅梦幻的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极富感染力,深受乐迷和同行的喜爱。
它
所蕴含的爱情、生命与传统文化素材,令人神往而又伤感。
不仅如此,它还为流行文化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新意见,并为西方音乐界带来了很
多新的思想。
梁祝戏剧鉴赏

梁祝戏剧鉴赏《梁祝》是何占豪、陈钢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基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定稿于1959年5月4日 [9],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管弦乐队协奏。
《梁祝》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梁祝》是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一部经典曲目,广受人们的喜爱。
整部作品在很恬静的乐曲中拉开帷幕,接着是一段非常优美的小提琴演奏,也是这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
这一段音乐有一些伤感唯美,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接着这一部分又被重复,但音高明显变低了,这似乎在暗示这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的出现。
第三次重复这一段的时候,声音一下子变得很开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让人觉得,梁祝二人,初次见面时的那种美好的气氛为二人之后的感情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的音乐渐渐低了下去,听起来十分伤感,仿佛让人亲身体会到了梁祝二人对彼此的那种思念。
突然音乐变得很欢快,把二人急着相见的那种急切心理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片树林里,二人急着相见,激动而又略带紧张,仿佛林中的小鸟都在为他们的相见捧场。
这一段的乐曲,欢快有力,节奏轻快。
突然,曲风又一变,变得有些哀伤,有些低沉,给人一种伤感,二人离开后的相思都融入了乐曲之中,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见不到自己喜欢的人,内心的伤感,该如何表达。
这一段音乐,声音较高,表现出来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思念。
突然曲风又变得急促紧张,仿佛要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起伏有致的声高,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的变化。
自己的心上人,要来迎娶自己,自己很开心,整个人的情绪在这一段欢快的音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预见到自己爱情将要结果的祝英台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激动。
接下来的曲调又回到微微的伤感,仿佛是彼此在怀念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瞬间,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音乐鉴赏《梁祝》赏析

音乐鉴赏《梁祝》赏析作为中国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爱情传说,《梁祝》不仅在文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在音乐领域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也同样享有盛誉。
作曲家胡伟立所创作的音乐鉴赏《梁祝》就是其中之一,因其音乐艺术的魅力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欣赏。
该音乐作品独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下面将从背景、形式、表现和意义等多个方面对这一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一、背景《梁祝》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段爱情传说,武松、西门庆、孙二娘等著名人物中的故事就是在此基础上延伸而来。
该传说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几经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典故之一。
因此,音乐鉴赏《梁祝》在背景上不可避免地要与这历史悠久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创作方向和表现形式。
二、形式音乐鉴赏《梁祝》的形式上采用的是音乐剧的形式。
在这样的剧目中,音乐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呈现出音乐的独特韵律感和舞台效果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形式不仅仅能够让人们聆听音乐表现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还能够依靠表演者的动作、情感等来进一步的传达音乐的意义,从而绘制出更为丰富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图景。
三、表现音乐鉴赏《梁祝》的表现,注重于将故事情节与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感染力、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效果。
在音乐中,音乐家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京剧、二胡、箫笛等,以及西方音乐的元素,如弦乐、管乐等,将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仅能够为音乐增添新颖的形式,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的魅力。
四、意义音乐鉴赏《梁祝》所具有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那些丰富、真实、深刻的文化内涵带给人们。
在这种文化内涵中,爱情、忠诚、勇气和智慧等元素无处不在。
在音乐中,它们通过美妙的旋律、令人心动的情节,以及舞台效果的营造,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人们珍恩不毁、传之无穷的文化遗产。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经典,它描述了爱情故事中人
物们幸福欢乐未来的结局。
今天,它以小提琴协奏曲形式被传唱,带
给听众们感动、温暖之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般由三个乐章组成,以大幅的旋律线为
结构。
首先,前奏空灵而轻快,体现出“梁祝”古老传说中人物们美
满生活的自然之美;其次,肖邦式的中段乐曲,表达出一种平静、幸福、浪漫的情调,展示了此段感情经历中甜蜜的恋曲;最后,结尾的
乐章充满乐感和活力,让聆听者感受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欢乐主义。
作品中,小提琴的弓形力度精准的表现出了许多转变和变化,它
的协奏技巧对乐句的描绘十分成熟,乐句的变奏也十分优美抒情。
明
亮的高音和深厚的低音搭配一起,使乐曲的结构更加完整,更有感染力。
在高技能的演奏下,感情中的纠葛交织在一起,有着无限的美好
回忆,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地记录下来,正如此曲最后的高潮,展示了
人物们未来幸福生活一样,让聆听者有着无限的梦幻。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传唱,使人衷心的感受到了来自《梁祝》古老传说中的美好,从而有助于人们体会到真挚的爱情,进而发现人
生的意义。
《梁祝》音乐鉴赏

《梁祝》音乐鉴赏《梁祝》音乐鉴赏一、诗情画意的开篇《梁祝》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而其音乐鉴赏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剧中的开篇部分以柔美的旋律打开了戏剧的序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在起调中,音乐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初次相遇,表达了两人心灵的共鸣和深深的情感。
二、悲剧的主旋律《梁祝》中的主旋律是悲剧的,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怆的气息。
剧中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和遭遇的不公平待遇,音乐上也通过柔情主调和悲怆的旋律表达了这种悲剧色彩。
例如,剧中经典的“水调歌头”以悲凉的旋律展现了梁山伯的遭遇和离别之痛,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角色的悲惨命运。
三、鲜明的人物形象的音乐刻画在《梁祝》中,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音乐主题和旋律,形成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梁山伯的音乐主题以悲天悯人的旋律呈现,突显了他的坦诚和深情;祝英台的音乐则更加欢快活泼,热情洋溢;而黛玉儿的音乐则以华丽和高亢的音调展现出她的傲娇和神秘。
这些音乐刻画帮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四、曲艺形式的融合《梁祝》的音乐不仅仅局限于戏曲唱腔,还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民间器乐等。
这些不同音乐元素的交织使得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听觉享受。
此外,剧中还加入了舞蹈和杂技等元素,使音乐与舞台表演相互辉映,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
五、附件:《梁祝》乐谱附件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统戏曲剧目:指传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表演作品。
戏曲剧目通常由剧本、音乐和表演技巧三个方面组成,是中国人民演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2、音乐鉴赏:指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音乐鉴赏通常涉及对音乐元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理解和解读。
3、悲剧:指在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因主人公遭受的不幸和悲剧性的结局而给观众带来悲伤和思考的一类作品。
4、旋律:指音乐中的主要音高线条,是构成乐曲的基本元素之一,是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莹的竖琴、(20’38)清脆的长笛,将人们引入了秀丽的意境,(21’25)装有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色彩的终曲。音乐展现了人们对梁、祝两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愿。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梁祝》赏析
记得周总理曾比喻过:“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下面依结构欣赏作品
引子: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近年,浙江越剧团的傅派传人陈艺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坟”和“化蝶”两场。
总之,经典就是经典,仿佛有演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意韵,道不完的感叹。
现在已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的陈钢说: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俞丽拿。《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其时年方十八,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颇具现场感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早在1979年,西崎崇子就灌录了第一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为了让海外听众更好地理解《梁祝》,西崎崇子将《梁祝》改名为《蝴蝶情侣》。西崎崇子采用的是国际化的小提琴演奏语言,音色优美,力度好。她迄今灌录发行的唱片、音带和CD有六个版本,将近1000万张。第三位是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吕思清对中国文化有极高的悟性,加之他的演奏技巧一流,具有时代感,他对《梁祝》的演绎别具一格,颇受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欢迎.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这虽然是一首老掉牙的曲子,但真的非常感人。那凄凉的旋律,听之、弹之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落泪,无不为之神痴心痛。
经典的爱情离我们已经太久太远了。偶遇翩翩彩蝶,人们己不能回答出蝶儿何以双双徘徊了。现代人的双眸里嵌进的全是功名利碌,情之一字,不是滥就是淡,谁会惜之。祝英台的父亲,不正是这样的人吗?而几千年过去了,这样的人非但未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
副部主题:
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小提琴奏出优扬、柔情的音乐,(1’53)随着大提琴声的息息相通,(2’38)发展为大、小提琴的一段协奏,好似兄弟情投意合,(3’08)弦乐的齐奏将此情深意笃的情感推向了高潮,(3’59)音乐还续上了一段柔和而又主题来理解为好。独奏小提琴那纯朴而又含蓄的爱情主题,确实使人如醉如痴。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二、“同窗三载” (4’51)
以欢快、跳跃和激情的三分钟时间的音乐分别讲述了三年的同窗学习情景和如胶似漆的友情。
三、“长亭惜别” (7’33)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长亭惜别时的依依不舍的乐句,很有情感,令人缠绵徘徊。
四、“逼嫁” (10’18)
不安的音乐带出铜管乐器那凶暴的主题,显示以祝员外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威逼。 (11’21) 小提琴以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调,揭示出祝英台的痛苦心情。 强烈的切分和弦构成的反抗音调,与凶暴的主题交替出现,(12’20)导致英台抗婚的乐曲高潮,隆隆的鼓点以示汹涌澎湃的心潮和愤怒的对抗以结束此乐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单乐章奏鸣曲式的小提琴协奏曲 它把民间传奇故事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7个主要情节。
〈引子〉
钢琴引出秀丽的长笛声声(0’45) 和弦乐的演奏,展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画世界。
一、“草桥结拜” (1’12)自1’12秒起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
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我希望大家能多听听这首曲子,也许会让你身心都得到很大程度的“休养”。真的,听听《梁祝》吧!它能让你我找回真真正正的自我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世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恋爱故事所深深撼动,恋爱即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心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善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即是那感民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即是那翩翩起舞细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不停成为众人的恋爱模范和民族巨大情操的范例,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欢梁祝,天下人民也同样是喜欢梁祝!人民用差异的音乐情势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托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