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上的技术观

合集下载

海德格尔认识论

海德格尔认识论

海德格尔认识论
海德格尔的认识论被称为存在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人的存在和体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认为,人不仅是一个思维和知觉的主体,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一个主动的、参与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世界。

海德格尔提出了他自己独特的认识论观点,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真理:海德格尔认为,真理不是一种被发现的东西,而是一种被创造的过程。

真理是通过人对自我和世界的揭示实现的。

人需要通过自己的存在去寻找真理,而不是通过客观的事实或理论。

2. 存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存在是指人的个体和其独特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普遍的概念。

通过存在,人可以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世界。

3. 理解:对于海德格尔来说,理解是存在和世界之间的一种互动。

人通过自己的存在去理解世界,同时也是通过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的存在。

这种理解是一种主观的、直接的体验,而不是通过客观的知识或理性思考。

4. 技术:海德格尔将技术视为现代文明的核心问题。

他认为,在技术主导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世界看作是可被掌控和利用的资源,而忽视了存在的真正意义。

他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方式,并关注存在的本质和价值。

综上所述,海德格尔的认识论强调了人的存在和体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技术主导社会的反思。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浅析海德格尔的技术观

浅析海德格尔的技术观

浅析海德格尔的技术观作者:苏晨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海德格尔(简称海氏)的技术思想与其存在主义密切相关,他认为,技术的本质在于解蔽,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技术的“正确的东西”,但却没有抓住技术的“真实的东西”即技术的本质;而要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

现代技术是建立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又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故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通行的强势进入,所以现代技术已经渗透到世界各个领域,使人渐渐沦落成为技术的附庸。

海氏技术之思有其独创性和现实性,但也有其片面之处,本文试从海氏技术观的分析中找到现代技术发展的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海德格尔;技术;技术本质;存在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040-04当今是一个“技术的时代”,工业文明发展迅速,现代科技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它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强制性的存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也都打上了技术的烙印。

我们需要借助各种复杂的技术系统来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

“正如荷兰哲学家柯塔宾斯所指出的,技术代表了人类对行动效率的追求。

”[1]我们虽然享受着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我们还没有掌控这把“双刃剑”的发展轨迹,我们依然不知道它是人的兴盛的力量,还是毁灭的“灾星”。

我们对技术仍是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我们不禁要对技术进行追问。

在众多的技术哲学家思想观点中,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非常深刻。

他讨论了科学与技术在塑造当代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揭示出技术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的必然境遇。

海氏从现象学的角度剖析和解读技术的本质和人类何以解决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理解现代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海氏的技术观(一)处于西方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技术从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现代技术的根源,这是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技术观中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沉思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沉思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沉思在日常的观念中,形而上学是脱离实践、虚无缥缈的游思,或是早就被打倒的“孤立、片面的观点”,只有那些异想天开的玄思者才会痴心于形而上的追问。

而客观、正确、精密的现代科学技术代表着世界真理,和形而上学风马牛不相及。

但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和科学进行一番考察后发现:现代科学技术与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联系。

一、现代技术的本质先谈谈聚焦应用实践的“技术”。

流俗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现代技术是人的工具,作为能动者的人运用技术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揭示真理。

这种规定本质上会导致“科学技术的中性论”:即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辜的,科学技术所造成结果的好坏完全端赖于人性。

然而这种看似正确无误的观点实际上遮蔽了技术的本质。

根据海德格尔的辞源学考证,“技术”(techne)在希腊语本义为产出、创作、认识。

这里的认识并不是传统认识论中的“观念如何符合客体”符合论,而是以解蔽为区分标准。

因此在始源意义上,技术乃是作为一种解蔽的方式,使得某物绽露、吟唱真理。

当然这是现代技术和古代技术共享的存在论根基,但秉性却有所不同。

古代的技术是一种温和的“保管”和“守护”,公开那有待“产出”的东西,而并不忍心去逼迫“大地母亲”交付自身的秘密,去破坏天、地、人、神四重整体的维度。

而现代技术的本质是“集置”(Ge-stell),人僭越为统治者强求(Heraufordern)自然违背自身的本真状态,逼迫物丧失本身的多义性,按照某种规定和目的将物储存起来并摆置(Stellen)为齐一的、可替代的部件以备使用和操作,比如从“制造家具”的方向摆置树木以生产木材。

那么这个时候技术还是中性的吗?很显然,现代技术本身就在蛮横地进行干预、加工,自然被“集置”为可储存利用的“对象”,甚至降格为“对象”都不是的“部件”。

二、现代科学的本质那么注重理论探索的现代科学理论的本质为何?流俗的观点认为现代科学是一种关于事实、进行计算、测量和实验的学问。

生存论视阈下的技术和空间

生存论视阈下的技术和空间

称为“ 生存” E iez 。“ ( x t ) 此在 ” sn 这个存在者的本质 规 定在 于 :它 所 包 含 的 存 在 向来 就 是 它 有 待 去 是 “
的那个存 在 ; 以 , 所 我们 选 择 此 在 这 个名 称 , 粹 就 纯 其 存在 来标 识这 个存 在者 。 [1 ”y5  ̄
在《 存在与时间》 时期 , 海德格尔把世界规定为 此在存在的一个结构环节 , 此在 的存在方式在本质 上 就是 “ 在世 界之 中存 在 ” I (n—dr—Wesi) 简 e le , t n
称“ 在世 ” 。此 在 的“ 去存 在 ” 这种 本 质 , 明了此 在 表
缺乏固定的存在 , 此在 自身的存在是不确定 的, 也就
性。世内存在 者的空间显示为位置关联 , 此在 的空 间显示为“ 去远” 近化 的接近 的环 围。世 内存在者 的空间和此在 的空间, 都是通过技术 而被设 置的和被给予的 , 术参与 了空 间的构成。 技
【 键 词 】生存论 技术 空间 揭示 去远 关 【 作者简介 】 国光(95 ) 男, 包 16一 , 黑龙江肇源人 , 哲学博士 , 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 究中心副教授。 【 收稿 日期 】 01 0 —1 21 — 8 2
【 中图分类号】 0 N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0 55 (02 o — 05 0 10 — 45 2 1J1 06 — 6
对 于海 德格 尔 的技 术 与生存 的关 系 以及 生存 论

视 域下 的空 问观 , 已经 有学 者进 行 了探 讨 。

生存 “ 在世" 中的技术
性” 问题 。

术之思 , 涉及的是“ 解蔽 ”( 1 £ 和作为现代技 1 ) 0

海德格尔技术伦理思想初探

海德格尔技术伦理思想初探

t e v l e o c n lg o ss n” G sel h au ft h oo y c n i s i e t e tl ”.Dw l n s t e wa fra i i xse c ft e h ma en s th l s a el g i h y o e l t e itn e o u n b ig ,i od i sc h
2- 0 一年第 9期
si 。 。。
文 章 编号 : 10 79 (0 1 9— 22— 3 00— 6 5 2 1 )0 0 0 0
海 德格 尔 技 术 伦 理 思想 初 探
袁红 梅 ,杨 舒 杰 ,金 丹凤
( 沈阳药科 大学,辽宁沈 阳 l0 1 ) 0 6 1
摘 要 :海 德 格 尔的 存在 论 哲 学 中 包含 着 深 刻 的 技 术 伦 理 思 想 。 技 术 的 本 质 不 是 工 具 ,现 代 技 术 的 本 质 是 一 种 “ 现” 展 ,是 “ 展现”世界 的基本方式 。技 术不是价值 中立的 ,而是 负载价 值的 ,技 术的价值 就存 在 于 “ 架” 座 中。“ 栖居” 作为人 的向世 生存的方式 ,内在地 包含技术伦理的 实践维度、审美维度及环境 维度 。
Ke r y wo ds: de o srto m n ta in; g sel d lig e tl ; weln
作 为人 文 主义 技术 哲学 的典 型 代表 ,海 德格 尔 绝 对 的 权 利 。 相反 ,技 术 完 全 没 有 自主 性 。因 此 , 是 以职业 哲学 家 的身 份提 出技 术 问题 的。他 将 技 术 在传 统 的技术 活 动 中 ,特 别 强 调掌 握 工 具 的人 的主 置 于一种存 在 主 义 的现 象 学 框 架 内 ,从 本 体 论 的维 体能 动性 ,人是 主动 的 、积极 的 因素 ,而 技 术工具 、 度对其进行 形 而 上学 考 察 ,进 而 看 到 了过 多 技 术 带 手段 只是死 的 东 西 ,它 可 以 被不 同人 用 于不 同的 目 来人类 社会 危 险 命 运 的 问题 。但 是 ,海 德 格 尔却 拒 的 。依 循这 一 思 路 ,大 机 器 时 代 ,人 们 同样 把机 器 斥对其 技术 存 在 论进 行 伦 理 解 读 。藉 此 ,甚 至有 些 视为只是用来实现人的 目的的纯粹工具 ,在现代技 学者认 为 ,海 德 格 尔哲 学 根 本 就是 非 伦 理 或反 伦 理 术体系中凸显 的仍然是人 的主体性地位 ,认为技术 的。那 么 ,海德 格 尔 的 技术 哲 学 思 想 中真 的没 有 伦 总在 人 的掌控 之 下 ,人 能 绝 对 把握 技 术 以及 自己未 理 维度 的考量 吗? 如果 有 ,它 与 其技 术 存 在 论 是 断 来 的命 运 。这 就 为技 术 的 滥 用 、误用 、无 节制 的 发 裂 的还是 一体 的?对 于这些 问题需 要 作进 一步 澄清 。 展 打 开 了方 便之 门 。 本文 的 目的就 是 试 图 探讨 海 德格 尔 思 想 中的 技术 伦 海 德格 尔 明确 反 对 传 统 的关 于 “ 么 是 技 术 ” 什 理之维 ,为其 思想 进行技 术伦理 复位 。 这个 问题 的 工具 主 义 的 解答 。与这 种 纯 工具 的技 术 本 质 观 相 反 ,海 德 格 尔 认 为 ,技 术 是 一 种 真 理 或 1 “ 现”:工具 主义的 消解 展 “ 现” 展 ,它 “ 示 ” 自然并 同 自然 “ 量 ” 揭 较 ,以产 在传统 的技术 工具 主义 者看 来 ,技 术 就是 工具 、 生一 种能独 立贮 存 起 来 和可 以传送 的能 量 。 因此 技 机器 等物 质手 段 的总 和 ,技 术 就是 单 纯 的 “ 质 技 术 ( 物 尤其指现代技术)是 “ 展现” “ 存在” 的一种 术” 。纵观技 术发 展的历 史 ,我 们不难 发 现 ,传 统技 工具 ,同时 也是 “ 蔽 ” 其 本 质 的一 种 工 具 。为 了 隐 术主要 表 现 为 刀 、斧 、凿 子 等简 单 的 手 工工 具 。这 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海德格尔将技术区分为古代技 种简单工 具 的适 用 范 围极 其 广 泛 ,它 可 以 被不 同人 术 和现 代技术 两种 类 型 ,并 且 对 这 两种 技 术 进 行 了 用 于不 同的 目的。生 产 过 程 一般 表 现 为人 把 握 工 具 比较 。在 他看 来 ,现 代 技 术 中包 含着 与传 统 技术 不 直接 作用 于生 产 对 象 ,手 工工 具 是 靠 人 的体 力 驱 动 同的异质 性要 素 。传 统 的 风 车 和 水 车仍 然 要 以某 种 的。人借助 工具 作 用 于劳 动 对 象 ,按 照人 自己的 目 方式 依赖 于 自然 ,风 不 刮 ,水 不 流 ,它 们 就 不能 工 的去 变革它 ,人 控 制 着 技 术 手段 ,对 技 术 手 段 拥 有 作 ,它们类 似 于艺 术 品 。相 比之 下 ,现 代火 力 发 电

海德格尔科学技术哲学

海德格尔科学技术哲学

海德格尔科学技术哲学
海德格尔是20 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代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关注技术的本质和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而是一种“展现方式”,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控制,成为了一种“座架”,支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座架”不仅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决定了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海德格尔认为,要解决现代技术带来的问题,必须反思技术的本质和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他提出了“诗意的栖居”的概念,主张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寻找一种与技术和谐共生的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技术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找到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的途径。

海德格尔的科学技术哲学强调了技术的本质和人类与技术的关系,对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观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观

术家 之 为艺术 家 凭的 又是 什 么呢 ?我 个 “无 ”,它只 有 通 过 “存 在 者 ”这 个 一 切 艺术 品均 具有 物性 特点 ,即便在
们 得到 的回 答 I能是 :艺术 作品 。因为 “有 ”才能 实现 自身 ,只有通过 存在者 的 审美 体验 中 ,也 离不开 艺术 作 品的 “物
想 ,m L{.也可 以 深我 们 对海德 格 尔 术作 品的本 源 吗?要 旧答这 些 问题 ,我 论证 ,从而 失落 了 “思 ”的本义 。遮 敝 了
“ 本 仔 任论 ”的胖解
们 又必须重新面 对艺术作 品 ,因为艺 术 存在。而存在本艺术作 品里 ,我们 只有通过艺 术 通过 循环 ,达 到 “真正 的还 原”。 因此 ,
问题 ,遵 循知 性逻 辑 的思 想家 们 曾给 作品 ,才能 追思 艺术 的 本质 。然而 ,什 我们 只有进入这一循 环 ,才能使艺术 的
… 种种 答 :址 “天 ”,是 “表 现 ”,是 么是艺 术作 品 呢?要 弄 清这 个 问题 ,我 本 质 、存在 的真理 显示 出来 为 了揭示
本源 现 住 ,我 们把 『Ⅵ题追 问下 去 ,我 源于潜存 的第三个循 环 ,即“存在 ”本身 着 的 建筑和 雕刻 艺术 品 ;凡 ·高 的油 画
fr-JI' ̄],那 //、艺术 家 的本 源是 什 么呢 ?艺 的循 环 。“存在 ”本 身是 一个 抽 象 ,是一 可 以像 帽子 一样 挂在 墙.卜等等 。因此 ,
艺 术 作品 、这 是 一个 循环 ,这 是海 德格 根本 的怪 圈 。其 他循 环 ,包括 上述 艺术 本质 。我们 把这 种超 物性 冈素 ,称 作
尔存 《艺术 作 品 n勺本源 》一 文开 头 向我 的循 环 ,都是 “存 在 ”本 身循 环 的体现 。 “艺 术 因素 ”。 艺术 因素 以物 性 因素 为

人文主义论海德格尔

人文主义论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和发展,以及他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

1. 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大贡献。

他认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通过理解、体验和创造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与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致的。

2. 技术本质: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深刻洞察也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他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忽视人的存在和价值。

这种观点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也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语言是人的存在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与世界交流和互动的桥梁。

他强调,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必须以人的存在和理解为前提,不能忽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观点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和发展,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语言哲学的独特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上的技术观摘要:作为一位活在20世纪的现代人,海德格尔与现代技术世界似乎有一种天然的隔膜,他不断的对技术进行追问,并认为造成当今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并不是现代技术手段本身的优劣,而是由现代技术的本质一一座架这种解蔽方式所决定的,他对技术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存在”问题的沉思之上的,本文主要从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下来把握其技术批判理论,同时又反过来从技术批判理论着眼去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关键字:海德格尔;座架;现代技术;存在论Heidegger's theory of Technology on the base of Ontology Abstract:As a modern people who are live in the 20th century, Heidegger and modern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seem to have a natural diaphragm, he will continue to ask, and the causing of the human's existence predicament of root is not modern technology’s pros and cons, but the essence of modern technology is determined by the enframing ,this disclosing of the decision, his criticism of 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on his thinking of ontology, this paper mainly from Heidegger's ontology theory to grasp the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and in turn from the critique of technology theory with an eye to understand Heidegger's ontological thought.Key words:Heidegger;Enframing;Modern technology ;Ontology引言在这个世界图象的时代中,人类的生活被日益强大的现代技术所支配着。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样态愈来愈丰富,活动的空间愈来愈广阔。

现代人沉醉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各种物质利益中,为技术的每一个成就而欢心鼓舞。

殊不知,我们已成为技术的傀儡。

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集中体现在他对近现代技术的批判上,他认为现代技术统治着人类的各个方面,已成了现代人面临的最高危险,他洞察到:现代性的根源恰恰存在于近现代世界里最为普遍而根本的技术现象里,他对技术的批判并不是对技术先现象的一种批判,而是针对技术的“本质”进行批判,在对传统的技术观进行追问的基础上,海德格尔发现现代技术的本质已经深深地遮蔽着,这种遮蔽源于人类对“存在”的遗忘。

终生沉浸于对“存在”问题的沉思之中的的海德格尔,在一种对时代早己遗忘的东西的眷恋之情的激荡下开始了对技术本质的追问。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海德格尔耗尽毕生心血的哲学追求,并且贯穿于他的其他思想,他的技术之思则是建立在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之上的,因此,我首先探讨了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

1.1“存在”与“此在”什么是真正的“存在”?什么是作为“存在者”的前提的“存在”?海德格尔回答是“人的存在”或“自我存在”,海德格尔把能够作为研究存在问题出发点的人定义为“此在”。

海德格尔认为要完成追问“存在”的任务,就必须发问: “我们应当在哪种存在者身上破解存在的意义?我们应当把哪种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好让存在开展出来?出发点是随意的吗?抑或在拟定存在问题的时候,某种确定的存在者就具有优先地位?这种作为范本的存在者是什么?它在何种意义上具有优先地位?”①这同时也就决定了“此在”这个特殊的存在者在存在追问中的特殊地位。

海德格尔说,此在是一个存在者,但并不仅仅是出现在众多存在者中的存在者,“存在”是在此在中澄明出来的。

人之所以能够作为研究存在问题的出发点,是因为人是一个在其存在过程中领会自己的存在的存在者;同时,这个存在者所领会的又总是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存在是“在世”,而“在世”的基本结构是“烦”,“烦‘含焦虑、烦恼、关切、担忧、操心等意,只要“此在”是“在世的在”,它就彻头彻尾地被烦所支配。

“烦”使此在的本质被遮蔽,最后此在也被沉沦了。

摆脱沉沦或者说把此在从沉沦中救拔出来的途径是“畏”“挂念”和“死”。

在海德格尔看来“畏”和“怕,不同,因为“怕”有确定的对象,“畏”与“怕”不同的是,“畏”无对象而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正是这种“畏”的情绪迫使此在去开展出在的整个境界,同时也使它有可能不受各种现成事物的制约,依照自己的意愿,处于“在”之中。

“畏”的极端表现是“死”,“死”是人生的极限了,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正是在畏死中才能真正由非真实状态返归于真实的状态。

这是因为海德格尔心目中的“死”和生理、心理上的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他认为死虽然是此在的终结,但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它只是此在存在的一种可能性;①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34.这种可能性完全是此在本己的,与任何人无关,也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死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也无法避免的;死是不确定的。

何时而死,因何而死都是难以预料的,海德格尔认为当此在真正领会了死的上述特征后,就能冲破,否决任何形式的羁绊和约束,就能摆脱一切形式的沉沦,直面人生,本真的在,从而处于一种毫无牵挂的自由境界。

1.2“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与“存在者”是不同的,海德格尔突出强调“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他认为,“存在就是存在本身”,而不是任何存在者,同样“存在”离人并不遥远,当人把存在者当作存在者摆出来的时候,他也同时指向了存在本身,“存在”是最近的东西,然而这种近处对人来说仍然是最远的,因为人当下总是而且只执着于存在者了,人们也习惯于从“存在”之思滑落到存在者之思上。

海德格尔认为,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形而上学就把“存在”遗忘,因而把“存在”同存在者混为一谈了,以往哲学家探究的都只是存在者或者是存在者的状况,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存在者来把握“存在”,把“存在”天然的看做“存在者”,看做存在者的一种存在状态,也可以用海德格尔在《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中的一句话来表述就是“从在场者出发去表象其在场状态的在场者”,这样的存在状态或者“在场者”的“在场状态”仍然是某种对象性的东西,在这种表象性思维的支配下,人们醉心于探究表象状态背后的所谓存在者之所以存在、之所以为存在者的“存在”即本质、根据、永恒实体(这实际上被当成由所有存在者所组成的世界的根基),如上帝等。

而凡是那些被抽象化、普遍化成类的概念也无疑是对象性的东西。

当人们执着于存在者的这种偏执时,“存在”本身与我们擦肩而过。

由此,这种传统的形而上学就把存在给遮蔽和遗忘了。

我认为,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者”就是已经存在,或已经显示出存在的东西,“存在”并不是“存在者”,它们是不可混淆的,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确定“存在者”的,并且作为“存在者”的依据,是一切“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先决的条件。

“存在”较之“存在者”具有逻辑上的优先地位。

存在优于存在者,因为任何存在者,必须首先存在,然后才能是既定的存在者,否则,存在者就不可能呈现在那里。

我觉得,对于海德格尔“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与马克思对于“物质”与“物质实体”的区别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当然这是不能等同的,其实,对于海德格尔,他并不是一般的谈论存在者与存在的关系仅此而已,他是跟严格的限定于深究“存在”本身。

而现代人正是在对存在的遗忘中,使现代技术走上了一条极端的发展道路。

二、海德格尔对技术时代的思考2.1 海德格尔对流俗技术观的反思海德格尔像历史上所有杰出的哲学家一样,力图用哲学的方式发现和解决他所在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

海德格尔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技术在让人的生活越来越舒适的同时,也对人在地球上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他看来,他所处的时代中的最重大的现实问题就是技术问题。

海德格尔对技术问题的探讨既体现了他对形而上学的存在问题的探索,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关怀。

海德格尔的学生、解释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认为“海德格尔所不得不追问的存在问题,正是并首先就是向人类的那种生活形式提出的,我们今天把这种生活形式称之为技术时代。

”②伽达默尔认为在海德格尔那里现代社会最突出的现象是技术,并将技术看作是存在的一种命运。

对此观点,德国另一位哲学家——冈特·绍伊博尔德与伽达默尔不谋而合,他指出“在这技术解释那里,没有任何本质性的东西最终不是出自存在者的存在这一哲学的原始问题。

”③在海德格尔后期著作中支配性的主题乃是他对技术的批判,这与他最初在关于尼采的讲演中精心阐述的现代性批判是一以贯之的。

斯坦纳认为,一种“技术”就是一种造就这样那样对象的特定知识样式,它是对不同真实目的的再认识,他认为,我们的技术不但没有将存在呈现于光明,反而给它蒙上了一层遮蔽物。

海德格尔用德文词“Gestell”(座架)来表达这种遮蔽,他将某种虚构枯燥的的含义强加给这个词,如“脚手架”等。

由于陷入到这种技术“座架”中,存在不但没有是自身放射出光彩,没有找到栖身之所,反而出于一种被荒芜的境地。

它们使自己的本真存在遮蔽起来,并使人错误的对待自然,从而陷入一种“自我欺骗”的境地。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揭示是从批判技术的流行观点开始的。

对技术本质的思考,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技术是合目的工具和认为技术是人的行为,这两种观点是彼此相通的,因为设计、制造与利用合目的的工具,当然就是人的活动。

海②伽达默尔.邓安庆等译.《伽达默尔?》[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439.③冈特·绍伊博尔德.宋祖良译.《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2.德格尔把这些观点称为工具性的技术规定和人类学的技术规定。

在海德格尔看来,没有人会怀疑这种对技术的工具性和人类学的规定是正确的。

技术本身包含着制造和利用工具、它所作用的东西以及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技术的确是被我们经验为工具。

技术是工具的观点可以让人们以统一的视野来考察古往今来的技术现象。

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正确的东西还不是真实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