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古人谈读书》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三套)

是“讨厌”的意思吗?
3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记住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说一说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 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曾国藩所说的读书人应该有的三 种品质指哪三种?
指有志、有识、有恒
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好学——好问
古 人
诚实——智慧
读书方法多
谈 读
不厌——不倦
虚心听教诲
书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本文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 告诉了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 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1.给下列生字组词。 谓(称谓) 诵(诵读) 岂(岂敢) 恒(恒心) 窥(窥视) 皆(皆大欢喜) 耻(不耻下问) 诲(诲人不倦)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 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学习生字
chǐ
耻
我会认
yǐ qǐ
矣岂
翘舌音
我会写
山
岂
不露头
己
窥
穴字头
大一些
皆
小一点
2.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提炼出哪些成 语?( A C )(多选)。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A.学海无涯 C.坐井观天
B.诲人不倦 D.不耻下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谢
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观
二级
看三级 四级
五级
2023/10/13
27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三 到
眼到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口到 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 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 心去学习。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古 人 谈 读 书三级 四级 五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023/10/13
1
【教材解析】 《古人谈读书》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 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二则选自朱 熹《童蒙须知》(读书写文字第四),告诉我 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 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仔细, 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尝”和“急” 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常用义不太一样,“尝”是 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课 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持竹简展卷苦读的 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 学的大师。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3/10/13
8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 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记住。
教诲。
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 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是 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 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 才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还;尚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畏惧。
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 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
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学习 精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勤奋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因果推断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最急” 心到 眼口到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 于读书、学习的言论,告 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 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 有所启发。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C )
A.着急
B.急迫
C.要紧,重要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我__不__是__生__来__就__什__么__都__知__道_的__天__才__,__我__只__是_ 爱__好__古__代__文__化__,__靠__勤__勉__学_习__而__寻__求__学__问__的__人__。_
24.《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3张PPT)

此三者缺一不可。
排比句,写出“有志”“有识”“有恒”的重要性。
句意: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 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 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 一不可。
知识拓展
鲁迅先生读书的“五到”: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写出那么 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 “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 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 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 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的就 是我们要认真思考,而不是跟着作者的观点随波逐流, 将自己的头脑当成了作者思想的跑马场。
随堂小练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可耻(cǐ c√hǐ) 教诲(hu√ì huǐ) 岂止(qí q√ǐ) 往矣(y√ǐ yì) 默而识之(zhǐ z√hì)
随堂小练
二、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再写出句意。。 1.敏而好学,__不___耻__下__问_____。 句意:__勤__奋___又__好__学__的___人__,__不__以__向___地__位__比__自___己__低__、__学_ 问 _不__如__自__己___的__人__请__教___为__耻_ 。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心__到____、_眼__到____、_口__到___。 句意:_读__书__要__专___心__一__致__、___必__定__用__心___思__考__,__用__眼___仔__细__看, 用__口___诵__读__,__心___、__眼__、__口___都__要__到__位__。
从反面说明“心到”的重要性。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排比句,写出“有志”“有识”“有恒”的重要性。
句意: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 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 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 一不可。
知识拓展
鲁迅先生读书的“五到”: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写出那么 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 “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 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 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 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的就 是我们要认真思考,而不是跟着作者的观点随波逐流, 将自己的头脑当成了作者思想的跑马场。
随堂小练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可耻(cǐ c√hǐ) 教诲(hu√ì huǐ) 岂止(qí q√ǐ) 往矣(y√ǐ yì) 默而识之(zhǐ z√hì)
随堂小练
二、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再写出句意。。 1.敏而好学,__不___耻__下__问_____。 句意:__勤__奋___又__好__学__的___人__,__不__以__向___地__位__比__自___己__低__、__学_ 问 _不__如__自__己___的__人__请__教___为__耻_ 。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心__到____、_眼__到____、_口__到___。 句意:_读__书__要__专___心__一__致__、___必__定__用__心___思__考__,__用__眼___仔__细__看, 用__口___诵__读__,__心___、__眼__、__口___都__要__到__位__。
从反面说明“心到”的重要性。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学习方法:多听多记、勤奋好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 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学习态度:勤奋、进取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 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 还不如去学习。
学习方法:实践
再读读后三句话,说说你对这三句话的 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 介绍古人读书的?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 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板书设计
诚实——智慧
古 人 谈
一
好学——好问 不厌——不倦
读
非生而知之——敏以求之
书
不及——恐失
读书方法多 虚心听教诲
不食,不寝,以思——不如学也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二:心到——眼到——口到
——[宋]朱熹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大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 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 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 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 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 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 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学习态度:勤奋、进取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 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 还不如去学习。
学习方法:实践
再读读后三句话,说说你对这三句话的 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 介绍古人读书的?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 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板书设计
诚实——智慧
古 人 谈
一
好学——好问 不厌——不倦
读
非生而知之——敏以求之
书
不及——恐失
读书方法多 虚心听教诲
不食,不寝,以思——不如学也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二:心到——眼到——口到
——[宋]朱熹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大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部编版-《古人谈读书》-课件-PPT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 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 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 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 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 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 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 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 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 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 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结构梳理
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最重要
主题概括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读书 要 心想 、眼看、口诵。“ 心到”, 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 了,自然就会看得字,也会读得正 确并记忆犹新。
课堂小结
• 勤奋 + 三到 • 态度最重要
课堂演练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
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二、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 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 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 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 吸引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课件PPT

课文解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释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知】前面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 为有功耳。 ——朱熹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思。 ——朱熹
3.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陈寿
课后作业
1 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 于读书的名言。
2 学了这一课后,请大家写写对于 读书的看法或者自己的读书体会。
古人谈读书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二 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
有恒----不放弃,能成功
学习态度和 方法很重要
再见
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 智信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 成儒家经典《论语》。
知识锦囊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 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 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古人谈读书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同学们,你 们 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
事?谁来给我们讲孙一敬苏讲秦悬梁?刺股古人车不胤勤学仅不辍喜欢读书 欧,阳修借又阅典把籍 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
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
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
的。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人25教古版人谈语读文书 五年级 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 前面一般是需要断 句的。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句子翻译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 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 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 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 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要紧
现在常用的意义 是急躁,急促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求实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勤奋
25 古人谈读书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 些收获呢?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 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
25 古人谈读书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与《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 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学习态度
谦虚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是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这
同“智”,智慧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 明(智慧)的。
学习态度
25 古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 前面一般是需 要断句的。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喜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 位低的或学 问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25 古人谈读书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
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25 古人谈读书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
家、战略家、理学家、文 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 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 的开拓者之一。
25 古人谈读书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三部分
《读书有三到》 《读书三要》
25 古人谈读书
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 读书学习 的。
25 古人谈读书
以下三个人物,按朝代先后排名,正 确的顺序是( B )。
A.孔子 曾国藩 朱熹 B.孔子 朱熹 曾国藩 C.曾国藩 孔子 朱熹
25 古人谈读书
论语
25 古人谈读书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 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 面的道理?
岂 谜语识字: 山中卧龙出, 犹若金铠飞。
25 古人谈读书
qǐ
岂
易写错
不要封口
巧记:自己背山。
25 古人谈读书
kuī “穴”不要写成“宀”。
窥
窥探
学富五车
识字游戏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余尝谓
井蛙窥天
25 古人谈读书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 给后两部分各起一个小பைடு நூலகம்题。
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 到、眼到、口到。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这里(书本)
那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既然
专心 一意
随便 也
一定
25 古人谈读书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yǐ
心既到矣
zhì
默而知之
qǐ
眼口岂不到乎
25 古人谈读书
我会写
chǐ
耻
hénɡ
恒
huì wèi
诲谓
kuī jiē
窥皆
sònɡ qǐ
诵岂
quē
缺
25 古人谈读书
生字归类
耻 诲 谓 诵 岂 恒窥 皆 缺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25 古人谈读书
加一加:耳+止=耻 比+白=皆
识字方法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25 古人谈读书
课堂演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5 古人谈读书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字词听写
第25 古二人课谈读时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25 古人谈读书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 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 是什么?
了
难道
吗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25 古人谈读书
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 要注意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25 古人谈读书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 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同学们,你 们 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
事?谁来给我们讲孙一敬苏讲秦悬梁?刺股古人车不胤勤学仅不辍喜欢读书 欧,阳修借又阅典把籍 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
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
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
的。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人25教古版人谈语读文书 五年级 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 前面一般是需要断 句的。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句子翻译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 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 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 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 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要紧
现在常用的意义 是急躁,急促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求实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勤奋
25 古人谈读书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 些收获呢?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 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
25 古人谈读书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与《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 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学习态度
谦虚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是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这
同“智”,智慧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 明(智慧)的。
学习态度
25 古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 前面一般是需 要断句的。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喜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 位低的或学 问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25 古人谈读书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
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25 古人谈读书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
家、战略家、理学家、文 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 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 的开拓者之一。
25 古人谈读书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三部分
《读书有三到》 《读书三要》
25 古人谈读书
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 读书学习 的。
25 古人谈读书
以下三个人物,按朝代先后排名,正 确的顺序是( B )。
A.孔子 曾国藩 朱熹 B.孔子 朱熹 曾国藩 C.曾国藩 孔子 朱熹
25 古人谈读书
论语
25 古人谈读书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 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 面的道理?
岂 谜语识字: 山中卧龙出, 犹若金铠飞。
25 古人谈读书
qǐ
岂
易写错
不要封口
巧记:自己背山。
25 古人谈读书
kuī “穴”不要写成“宀”。
窥
窥探
学富五车
识字游戏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余尝谓
井蛙窥天
25 古人谈读书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 给后两部分各起一个小பைடு நூலகம்题。
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 到、眼到、口到。
25 古人谈读书
理解词语
这里(书本)
那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既然
专心 一意
随便 也
一定
25 古人谈读书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yǐ
心既到矣
zhì
默而知之
qǐ
眼口岂不到乎
25 古人谈读书
我会写
chǐ
耻
hénɡ
恒
huì wèi
诲谓
kuī jiē
窥皆
sònɡ qǐ
诵岂
quē
缺
25 古人谈读书
生字归类
耻 诲 谓 诵 岂 恒窥 皆 缺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25 古人谈读书
加一加:耳+止=耻 比+白=皆
识字方法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25 古人谈读书
课堂演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5 古人谈读书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字词听写
第25 古二人课谈读时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25 古人谈读书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 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 是什么?
了
难道
吗
25 古人谈读书
句子翻译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25 古人谈读书
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 要注意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25 古人谈读书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 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