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旅游资源开发_海岸地貌景观介绍
海岸地貌景观海蚀洞、海蚀崖、红树林

海岸侵蚀地貌
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 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 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 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
海岸堆积地貌
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移下沉积形成的各 种形态。按海岸物质的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砂砾质海 岸地貌、淤泥质海岸地貌、三角洲地貌、生物海岸地貌 等(见海岸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形 成原因,可分成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 地貌和隔岸地貌
一起去
海边吧!
OCEAN BLUE GO TO THE SEASIDE
概 述
第一章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动 力作用所形成的独特地貌,它通常分布在平均 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数公里至数十 公里的地带内。
大海犹如一个瑰宝吸引着更多爱海的人,近处 的浪花不时涌上沙滩,你知道沙滩是怎样形 成的吗?大海里的波浪冲刷着海岸,同时, 也将沙石带到了海边,从而改变了海岸线的 形态。像悬崖、礁石、海蚀洞等,都是海浪 与陆地长期碰撞、冲刷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从事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岸的演 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 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 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树林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并非 单指某一种植物,红树林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奇特的生物群落,红树 林的植物种类有很多,全世界有16科24属84种。其中中国有12科15 属37种。
海岸沙嘴
波浪斜向到达海岸时,沿 岸流所产生的沿岸泥沙纵向输 移,使海岸物质在波能较弱的岸 段堆积,形成一端与岸相连、一 端沿漂沙方向向海伸延的狭长 堆积体。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之海岸、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海 蚀 崖
海蚀洞
海蚀崖
形成原因: 海浪长期侵蚀,岩石海岸发生崩塌。 景观特点: 高出海面的陡崖(坡度)。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海蚀洞(穴) 希腊扎金索斯岛
海蚀穴(洞) 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凹槽。其中宽度大于深度
的称穴,反之为洞 。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海蚀平台
台湾新北野柳地质公园—女皇头
提示2
提示1
流水、风力、冰川还是海浪?侵蚀还是沉积?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
冰斗由冰蚀作用造成的三面环山,后壁陡峻的半圆形洼地。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
角峰是指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形成的。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
刃脊是指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比较尖锐)。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ຫໍສະໝຸດ 冰川地貌—冰积地貌 终碛堤是冰川暂时稳定时期在冰川前端的堆积物(由冰川融化而成)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 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 水沉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 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 貌。
【课标要求】
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 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海 岸地 貌
冰川 地貌
地貌景观区域差异
海岸地貌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由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合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表现为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作用)。
中国最美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解析】海蚀柱的形成是长期海浪侵 蚀的结果,从景观图上没法看出岩石 的类型是否属于沉积岩;海南的旅游 景观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故选A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C
岬角
拱洞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岸地貌—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包 括沙嘴、海滩,离岸堤,水下沙坝等。沙嘴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
地方。海浪抵达海岸时,携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海滩。海滩沉积的物质
往往是泥沙。
水下沙坝
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海岸地貌
Hale Waihona Puke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波浪、潮汐、风、生物等海洋作用和河流、地壳运动等
陆地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
度在数千米至数十干米范围内。海岸地貌按成因一般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 地貌。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形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和海蚀柱 等。海浪不断冲击海岸,岩性较软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较硬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 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 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 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华楠旅游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接近东南亚,背靠大陆腹地,面临太平洋。
南海诸岛位于亚洲至欧、非和大洋洲的航道要冲,地理位置优越。
海岸线长约9000km,岛屿星罗棋布,既有全国第一、第二大岛台湾岛、海南岛,又有仅露出海面的沙岛和小礁滩。
类型齐全,多天然海港和优质滨海沙滩资源。
2.地形地质:地形破碎,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丘陵、低山交错分布,花岗岩分布广泛,球状分化明显。
武夷山和南岭两条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多红层地貌和丹霞地貌,形成碧水丹山。
3.气候: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
典型的长夏短冬、春秋相连,季节更替不明显的气候类型。
全区终年气温较高,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高于20℃,夏季畅达8~9个月,夏日最高温不及江南。
台风影响是华南气候的重要特色,对本区旅游有一定影响。
4.水文:水系多,河网密度大,主要河流属于珠江、闽江和韩江三大水系。
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特别是闽粤二省,温泉总数占全国1/10。
广东有名的温泉有从化温泉,和平温泉、龙川温泉、御温泉、金山温泉等。
5.资源:A.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
丰沛的水热条件为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地势起伏大,与北面内陆地区有山脉阻隔,山区生物多样性显著,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孑遗珍惜生物多。
观赏树种较多,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比如橡胶、咖啡、黄麻、荔枝、甘蔗、香蕉、柑橘等等。
B.本区海洋资源丰富,不仅波浪能、潮汐能蕴含量大,也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我国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最大分布地区。
6.异域文化色彩的岭南文化。
A.广府、客家和潮汕文化、闽南文化的地域独特性非常强,粤语、客家方言、潮汕方言、闽南方言独特,粤菜(广府菜、潮汕菜)、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B.少数民族风情迥异。
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等民族风情多姿多彩;C.侨乡文化发达,海外关系广泛,中西方文化融合最为典型,开放、敢为天下先是本区域的文化特性;D.地域建筑多姿多彩,如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土楼、潮汕民居、习惯大屋、闽南民居、海南民居等具有典型代表性。
三 自然旅游资源

游
资
源
道教名山 十大洞天:河南王屋山、浙江黄岩委羽山、青海西倾
山、陕西华山、四川青城山、浙江天台赤城山、广东罗呼 山、江苏茅山和太湖西洞庭山、浙江括苍山
四大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江西龙虎山 湖北武
当山 四川青城山
传统山水文化名山
安徽黄山、福建武夷山、浙江雁荡山及江西庐山
近现代历史名山
井岗山、韶山、延安宝塔山
敦煌鸣沙山与月牙泉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东起 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 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 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 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 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 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 与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银肯沙丘 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响沙。
旅
游
资
源
地质旅游资源
典型的地质构造
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断层 节理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地质旅游资源
节理代表景观——张家界砂岩峰林
•
云南石林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地质旅游资源
断层代表景观——台湾花莲清水断崖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地质旅游资源
褶皱代表景观——喜马拉雅山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地质旅游资源
地层剖面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地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地缝景观
自 然
海岸地质景观

海岸地质景观
海岸地质景观是指沿海地区的地质形态、地貌特征和景观风貌。
海岸地质景观的形成受到海洋侵蚀、沉积作用、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海岸地质景观类型:
1. 海蚀地貌:海蚀是海洋侵蚀作用对海岸线造成的影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如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拱等。
这些地貌特征通常是由于海浪冲击、风化和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2. 沉积地貌:海岸地区常常有大量的沉积物堆积,形成了沙丘、沙洲、沙滩等景观。
这些沉积地貌是由海浪、潮流和河流运动带来的泥沙在海岸线上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3. 悬崖和峭壁:某些海岸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岩层的不均匀性导致了悬崖和峭壁的形成。
这些垂直的岩壁常常是由海洋侵蚀和地壳运动造成的,给海岸线增添了壮丽的景观。
4. 海岸湾:海岸湾是由于海洋侵蚀作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半封闭的弧形或弯曲的海湾。
海岸湾的形成通常涉及海浪侵蚀弱点部位,如断层或软岩地层。
5. 珊瑚礁:某些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地区存在着丰富的珊瑚礁。
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的骨骼残骸沉积形成的,它们构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海底生态系统,也为海岸线增添了色彩和景观。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_ 海岸地貌景观

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温带沿海 的淡水及咸水沼泽里分布最多。我国芦苇 海岸以辽东湾及渤海湾分布最广。大凌河 口是我国最大的芦苇场和最长的芦苇海岸 。天津汉沽、塘沽及大港芦苇场位居第二 。大凌河口地势低平,水源丰富,形成大 片淡水沼泽。沼泽的平均水深为20-30厘米 。除芦苇外还有香蒲、水烛苔草等湿地植 物。每年春天,芦苇的根状茎发芽,长出 新株。到了夏季就郁郁葱葱,成为绿色的 青纱帐。此时的海岸,新绿叠翠、生机盎 然。
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 海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及海南 都有这种海岸分布。辽东半岛西南端的老铁山沿 海断续分布着以石英岩为主的卵石海岸。在山东 半岛,许多突出的岬角附近都有卵石海岸出现。 卵石海岸宽度各处不一,山东半岛东端成山头附 件卵石海岸宽度约40米,胶南及日照岚山头附近 的卵石滩宽度可达数百米。在 山东沿海的一些岛 屿,如田横岛、灵山岛也有典型的卵石海岸存在 。台湾岛东海岸,濒临太平洋,水深坡陡,形成 多处卵石海岸段。台湾东海岸卵石滩宽度较大, 在北端的三貂角和南端的鹅銮鼻一带宽度可达 800-1000米。在这里,还可见到崖壁上崩落的巨 大块石和略有磨园的巨砾。
我国的淤泥质海岸坦荡无垠,其坡降在0.5‰ 左右。高低潮线之间的滩涂宽度一般为3-5公里, 宽的可超过10公里。淤泥质海岸靠近大潮高潮线 的滩地称为高潮滩,那里是整个滩涂地势最高, 离海最远的地方。一般高潮时,海水涨不到这一 地带,只有在发生大潮或风暴潮时,潮水才能将 其淹没。这里裸露的滩面受强烈的蒸发作用的影 响,表层脱水干缩,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裂纹。 这 些裂纹与龟壳上的图案很相似,因而被称为龟裂 纹。滩面脱离海水的时间越久,龟裂现象就越明 显,龟裂带的宽度可达几百米。而发生大潮时, 海水到达高潮滩,龟裂纹消失,滩面又恢复潮湿 平整的面貌。
海岸地质景观

海岸地质景观
海岸地质景观是指海岸线周边的地质特征和景观形态,其形成是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和地质构造变化的结果。
海岸地质景观包括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栈、海滩、海蚀柱等多种特征。
海蚀平台是指由于海水侵蚀,海岸线上形成的平坦地带。
它们通常位于海岸线附近,是由波浪侵蚀海岸线后留下的海蚀平台。
当海水退潮时,平台上的岩石表面会暴露在外,形成一片平坦的岩石平台。
海蚀崖是指由于海浪的冲击和侵蚀而形成的悬崖峭壁,常见于海岸线的陡峭部分。
海蚀崖的高度和陡度取决于岩石的硬度和抗风化能力,以及海浪的强度和风向的方向。
海蚀洞是指由于海水的侵蚀而形成的洞穴,通常位于海蚀崖的岩石表面。
海水在冲击岩石表面时,会侵蚀并挖掘岩石,形成洞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洞穴会逐渐扩大,形成更大的海蚀洞。
海蚀栈是指由于海水侵蚀岩石而形成的独立于海岸线的小岛,通常位于海岸线外围。
海蚀栈通常是由于海水侵蚀岩石形成的孤立的柱状岩石,形状各异,有的像尖塔,有的像针尖,有的像蘑菇。
海滩是指海岸线附近的沙质或砾石质地形,是由海水搬运侵蚀的物质积聚而形成的。
海滩通常具有平坦宽广的特点,是人们休闲娱乐和海洋开发的重要场所。
海蚀柱是指由于海水侵蚀岩石而形成的柱状岩石,通常位于海岸线或海蚀崖的边缘。
海蚀柱形状各异,有的像塔,有的像柱子,有的像蘑菇,是海岸地质景观中比较常见的特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金砂银砂铺起的砂质海岸 在夏季酷署难熬的时候,人们最好的消 暑、休闲的去处当数海滨浴场了。北戴河、南戴 河、昌黎黄金海岸、青岛汇泉浴场、北海银 滩浴 场、海南三亚大东海、琊琅湾皆人满为患。成千 上万的人在海中游泳嬉戏,在砂滩上太阳伞下静 卧的人悠然自得,在砂滩上进行砂雕创作的人神 情专注,沙滩排球激战正酣。这些沙滩都是由金 色的、银色的砂粒堆积而成,金砂银砂铺起了连 绵不绝的砂质海岸。松软的砂滩,绚丽的色调使 人们对它一往深情。砂质海岸主要分布在山地、 丘陵沿岸的海湾。山地、丘陵腹地发源的河流, 携带大量的粗砂、细砂入海,除在河口沉积形成 拦门沙外,随海流扩散的漂砂在海湾里沉积成砂 质海岸。
前边说,海岸是海岸线上边很狭窄的那一带 陆地。这是很实在的生活中的一个概念。即是说 海岸就是当时我们站在那里观海时,当时海水上 边的那一带陆地。地貌学上的海岸就不同了。它 是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相 互作用过的地方。 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 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 (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 过渡地带。海岸带是一个很热门的现代概念。
海岸海岛地貌景观
一、海岸概述
海岸是什么?通俗的说,海岸是 临接海水的陆地部分。进一步说,海岸是 海岸线上边很狭窄的那一带陆地。
总之,海岸是把陆地与海洋分开同时 又把陆地与海洋连接起来的海陆之间最亮 丽的一道风景线。但是,它不是一条海洋 与陆地的固定不变的分界线,而是在潮汐 、 波浪等因素作用下,每天都在发生变动 的一个地带。
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 海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及海南 都有这种海岸分布。辽东半岛西南端的老铁山沿 海断续分布着以石英岩为主的卵石海岸。在山东 半岛,许多突出的岬角附近都有卵石海岸出现。 卵石海岸宽度各处不一,山东半岛东端成山头附 件卵石海岸宽度约40米,胶南及日照岚山头附近 的卵石滩宽度可达数百米。在 山东沿海的一些岛 屿,如田横岛、灵山岛也有典型的卵石海岸存在 。台湾岛东海岸,濒临太平洋,水深坡陡,形成 多处卵石海岸段。台湾东海岸卵石滩宽度较大, 在北端的三貂角和南端的鹅銮鼻一带宽度可达 800-1000米。在这里,还可见到崖壁上崩落的巨 大块石和略有磨园的巨砾。
二、相关概念
海岸线分为岛屿岸线和大陆岸线两种,但海岸线不是 一条线。这句话听起来明显地不合逻辑,但的确是海洋学 家的一句口头蝉。海洋与陆地的不断变化十分复杂。我们 暂且假定陆地是固定不变的,海洋只有潮汐变化。海水昼 夜不停地反复地涨落,海平面与陆地交接线也在不停地 升降改变。假定每时每刻海水与陆地的交接线都能留下鲜 明的颜色,那么一昼夜间的海岸线痕迹是具有一定宽度的 一个沿海岸延伸的条带。为测绘、统计实用上的方便,地 图上的海岸线是人为规定的。一般地图上的海岸线是现代 平均高潮线。麦克特航海用图上的海岸线是理论最低低潮 线,比实际上的最低低潮线还略微要低一些。这样规定, 完全是为了航海安全上的需要。因为海图上的水深以这样 的理论最低低潮为基准,可以保证任何时间,实际上的水 深都比图上标示的水深更深。舰船按此海图航行绝对不会 搁浅。
海岸与河口
江河挟带大量陆地物质经河口注入海洋。随 河水进入海洋的陆地物质主要是泥沙,世界各地 河流每年携带入海的泥沙有170亿吨。除了泥沙外 ,还有溶解物质,每年入海也有45亿吨之多。这 些溶解物质作为海洋生物的营养成分促进海洋生 物生长。海洋生物死去的介壳和骨骼,也和泥沙 一样成为沉积物,参加海岸的塑造工作。
江河流水挟 带的陆源物是海岸沉积物的主 要成份。它与海浪冲击海蚀作用造成的沉积物相 比,是99与1之比。
江河泥沙在河口区形成三角洲海岸。 三角洲堆积海岸向海伸展很快。长江三角 洲近2000年向海伸展过程中,造陆7500平 方公里。现代黄河三角洲每年向海推进33 米。珠江三角洲每年向海伸展70-130米。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也是造陆能手,三角洲 平均每年向海推进75米。
2、碎玉堆砌的砾石海岸 潮滩上下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 海岸称为卵石海岸。卵石的大小不一,比 鹅卵大的, 与鸡蛋相似的,比鹌鹑蛋还小 的都有。卵石的园度也不相同,浑园状、 椭园状、长椭园状都有。其中以椭圆状的 居多。它们色彩纷呈,红、黄、灰、黑、 白、黑白相间、红黄辉映的应有尽有,美 不胜收。许多海边的游人俯首觅石,各取 所爱,乐而忘返。
海岸形成于遥远的地质时代,当 地球形成,海洋出现,海岸也就诞生了。 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经历了漫长 的沧桑变化 ,才形成今天的模样。
海岸地貌形态千姿百态,海岸类型多 种多样。站在海岸,遥望浩瀚无垠、波涛 汹涌的海洋,无论何人都会为那雄伟壮丽 的景观而惊叹。沿海航行,以观海岸,更 是气象万千。
• 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 岸; • 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 ; • 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 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 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三、海岸地貌分类
1、雄伟壮丽的基岩海岸 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 它轮廓分明,线条强劲,气势磅薄,不仅 具有阳刚之美,而且具有变幻无究的神韵 。它是海岸的主要类型之一。 基岩海岸常 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形成深入陆 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 十分曲折。
我国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冈岩、玄武岩 、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种不同山岩组成。 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及黄海中间,该处基 岸海岸多由石英岩组成。山东半岛 插入黄 海中,多为花冈岩形成的基岩海岸。杭州 湾以南浙东、闽北等地的基岩海岸多由火 成岩组成。闽南、广东、海南的基岩海岸 多由花冈岩及玄武岩组成。
4、坦荡无垠的淤泥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它 的平均粒径只有0.01-0.001mm。我国淤泥质海岸 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 苏北平原海岸。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 ,河流是 淤泥质海岸的生命源。有河流存在,淤 泥质海岸就兴旺发展,失去了河流,淤泥质海岸 就萎缩后退。我国上述的淤泥质海岸与在这里入 海的辽河、黄河、海河等有关。特别是黄河,把 巨量泥沙搬运入海,在沿海形成广阔平坦的淤泥 质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