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_2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你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和样子介绍给大家。
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2、听写词语3、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4、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5、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的段意是什么?1,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
2-5写了玻璃桥,纸桥,盐桥的特点和样子。
6,写了这些用特殊材料作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读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6、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可以造桥呢?(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发言)是呀,多么神气呀!玻璃、纸张、盐都可以造桥,用这些特殊的材料造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想看看吗?7、出示各种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图片和资料,共同欣赏,并谈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2-5)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5、小组讨论,看到这些奇妙的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6、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的句子。
7、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谈谈你的体会。
(小组内先谈,推荐代表发言)8、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发生了。
玻璃可以造桥,纸可以造桥,连盐也可以造桥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全班齐读本段。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知道桥的种类和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桥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桥的种类和结构3. 我国著名的桥梁4. 桥的设计和创新5. 桥文化的发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桥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桥的特点和设计原理。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运用讲解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桥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桥梁的图片、视频和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桥梁设计图纸和制作材料。
3. 安排合适的场地进行桥梁制作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和功能。
2. 基本概念和功能:讲解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桥的功能和重要性。
3. 桥的种类和结构:介绍不同种类的桥梁及其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桥梁的设计原理。
4. 我国著名的桥梁:讲解我国著名的桥梁,让学生了解我国桥文化的发展。
5. 桥的设计和创新:引导学生思考桥的设计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桥梁设计制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7.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桥梁作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8.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桥梁设计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跟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桥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著名桥梁的了解和桥文化的传承意识。
3. 学生在桥梁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奇妙的桥·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桥的定义、种类及功能;(2)培养学生设计、制作和评价桥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参观、讨论等方式,了解桥梁的特点和设计要求;(2)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座桥,检验其承重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桥梁的定义、种类及功能;(2)桥梁设计的基本要求;(3)桥梁制作的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1)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桥梁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桥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桥梁设计、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调查了解桥梁的特点和设计要求;(2)分组准备设计、制作桥梁的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观和实用性;(2)提问:你们知道桥梁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设计和制作的?2. 探究新知:(1)介绍桥梁的定义、种类及功能;(2)讲解桥梁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3)示范桥梁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桥梁;(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制作的桥梁,阐述设计理念;(2)评价桥梁的美观、实用性和创新性;(3)总结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桥梁知识普及:(1)介绍我国著名的桥梁,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2)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上的著名桥梁,如美国的金门大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桥》教案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桥》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阅读《奇妙的桥》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桥的作用和桥的种类,培养学生对不同桥梁的兴趣。
2.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描写和比较的语言形式来描述桥梁的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维度的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桥”的意义。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桥的作用和桥的种类,同时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来描述桥的特点;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文字描写和比较,来表达自己对桥梁的感受、认识和想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桥”的含义,理解“桥”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评价和分析桥梁的特点,对不同桥梁之间进行比较和总结。
教具准备1.板书、课件;2.课文:《奇妙的桥》。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利用板书和课件,画出桥的形状和各组成部分。
2.老师提问:“桥是什么?桥有哪些种类?你们见过哪些桥?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桥”的认识环节。
2. 学习内容1.让学生阅读《奇妙的桥》这篇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桥的种类、桥的作用、桥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老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桥梁的特点,并让学生描述每种桥梁的性质和用途。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总结出各类桥梁的特点和用途。
2.给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课堂内容,写一篇短文,描写一座自己见过的桥梁,包括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特点和桥梁的用途等。
4. 总结环节1.小组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准备情况和写作思路。
2.针对学生写作的作品,让学生互相反馈和点评,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改进。
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思考形式(感性、直观、比较、分析等)来发现桥梁的特点,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思考方式;2.在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时,老师要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审视。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培养学生设计、搭建桥梁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桥梁工程中的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桥梁工程的创新技术3. 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4. 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5. 桥梁搭建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桥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桥梁工程的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3)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桥梁工程的创新技术。
(2)桥梁搭建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桥梁工程。
(2)学生分享对桥梁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桥梁的特点和差异。
3. 案例分析:(1)教师介绍桥梁工程的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2)学生讨论桥梁工程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4. 小组活动:(1)教师布置桥梁设计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设计。
(2)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确定桥梁设计方案。
5.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搭建桥梁,体会桥梁搭建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与反思:(1)学生展示自己的桥梁作品,分享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五、课后作业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下周分享给同学。
3. 思考桥梁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桥梁1.1 引入:向学生介绍桥梁的定义和作用。
展示一些常见的桥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1.2 讲解: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如桥墩、桥面、桥梁等。
解释桥梁的功能和重要性,如连接两地、促进交通发展等。
1.3 实践:分组让学生设计并搭建一座简单的桥梁模型。
让学生使用材料(如积木、纸牌等)来制作桥梁,并测试其承重能力。
1.4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搭建的桥梁模型和测试结果。
总结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强调桥梁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桥梁的类型与特点2.1 引入: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桥梁,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2 讲解:详细讲解每种桥梁的构造特点和适用场景。
解释不同桥梁类型的优势和局限性。
2.3 实践:让学生调查并选择一种桥梁类型,了解其历史和发展。
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材料制作代表所选桥梁的模型。
2.4 总结: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制作的桥梁模型。
总结不同桥梁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强调桥梁设计的创新和实用性。
第三章:桥梁的承重原理3.1 引入:向学生介绍桥梁承重原理的基本概念。
展示一些桥梁承重实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承重原理的好奇心。
3.2 讲解:讲解桥梁承重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因素,如力的大小、分布和传递方式。
解释桥梁结构设计对承重能力的影响,如拱桥的弧形结构可以分散压力。
3.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桥梁承重实验,使用材料(如积木、纸牌等)制作小桥梁。
通过对桥梁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桥梁的承重能力和变形情况。
3.4 总结: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桥梁承重原理。
总结桥梁承重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强调桥梁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第四章:桥梁的维护与保护4.1 引入:向学生介绍桥梁维护和保护的重要性。
展示一些桥梁损坏和修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桥梁维护的思考。
4.2 讲解:讲解桥梁维护和保护的基本方法,如定期检查、修复损坏部分等。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的定义和种类,知道桥的功能和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桥的定义和种类。
2. 桥的功能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桥梁建筑的技术原理。
2. 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桥梁为例,分析其功能和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桥梁建筑的特点和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桥梁图片和案例资料。
2. 准备桥梁建筑模型或教具。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等展示设备。
4. 准备学习任务单和评价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桥。
2. 探究桥的定义和种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桥的定义和种类,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 分析桥的功能和结构:以具体的桥梁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桥梁的功能和结构,了解桥梁建筑的技术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桥梁建筑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桥的定义、种类、功能和结构。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桥梁建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建筑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反馈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桥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桥梁,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
(3)让学生了解桥的设计和建造原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桥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我国著名的桥梁。
(3)桥的设计和建造原理。
2. 教学难点:(1)桥的设计和建造原理。
(2)桥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桥的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桥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准备桥梁模型制作材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
(2)提问:你们对这些桥梁有什么了解?(3)总结:桥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设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桥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著名的桥梁。
3. 案例分析:(1)展示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桥梁的图片和视频。
(2)提问:这些桥梁有什么特点和意义?(3)分析:桥的设计和建造原理,如拱桥、悬索桥、梁桥等。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桥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桥梁模型。
(2)提问:你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3)总结:桥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结构、材料、环境等。
6.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
)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
你们想一想,你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 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
(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