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脯加工技术.ppt
果脯的加工工艺模板

果脯的加工工艺模板果脯的加工工艺果脯是中国传统名特食品中流传广泛, 历史悠久的一个产品。
其质地柔软、光亮晶透、耐贮易藏、味佳形美, 不但闻名国内, 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当前, 果脯在国内销售看好, 成交额每年递增十倍左右。
制做原料与要求水果中的大多数品种及部分蔬菜都能够用来制做果脯。
各种水果由于其质地和含水量、有机酸含量的差异, 加工方法和条件也各有不同, 但总的和平工艺流程不外乎是:1、原料选择: 果脯制做的基本原理, 是利用高浓度糖液的较高渗透压, 析出果实中的多余水分, 在果实的表面与内部吸收适合的糖分, 形成较高的渗透压, 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存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根据这一原理, 在制做果脯时应注意选择果实含水量较少、因形物含量较高的品种, 果实颜色美观、肉质细腻并具有韧性的品种, 耐贮运性良好、果核容易脱离的品种等。
2、预加工处理: 各种水果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组织结构, 加工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措施。
例如枣脯加工前应将枣皮划破均匀条纹, 这样能够加速糖液的渗透; 又如杏脯等加工前应进行熏硫处理。
经重硫处理的果实在干制加工过程中既可避免或减轻氧化褐变, 又可减少果实中维生素C的损失。
据试验, 以重硫干制的刺梨其维生素C含量比未经重硫的对照组最少高25.84%, 最高达58.34%, 又如桃脯梨、苹果脯加工前采取机械削皮, 人工去皮或化学去皮处理……。
3、糖液的配制: 正常果脯成品的含水量为17一19%, 总糖含量为68—72%, 其中还原糖含量为43%, 占总糖含量的60%以上时, 不会”返砂”(成品表面或内部产生蔗糖结晶)和”返糖”(成品发生葡萄糖结晶)现象, 这时产品质量最佳。
当还原糖含量为30%, 占总糖的50%以下时, 干制后成品将会不周程度地出现返砂现象。
返砂的果脯, 失去正常产品的光泽、容易破损, 严重影响成品的外观和质量; 当还原糖含量在30中40%之间时, 成品于制后虽暂时不返砂, 但经贮藏仍有可能产生轻微返砂现象, 其返砂程度将随还原糖含量的增多而减低; 当还原糖含量过高时, 遇高温潮湿季节, 易发生”返糖”现象。
果脯制作方法

果脯的做法
果脯是采用新鲜水果制成的,它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买回来的果脯都是怎么制成的吧。
1、选择新鲜完好的水果,去蒂,去果皮和果核,切成片状晒干或者烘干,也有些需要阴干,要尽量保持水果原有的风味,切的时候还要切适量大小;
2、配制辅料,工厂加工果脯一般会采用甜味剂、山梨酸钾、增稠剂、柠檬酸等添加剂;
3、用2中的辅料将果干浸泡2~3小时,让果干充分吸收,随后沥干水分晾干;
4、把浸泡好的果干放入辅料中熬煮至沸,捞出沥干;
5、将捞出的果干单层摊开置于烘房,烘制中保持60-70℃,恒温干燥约1小时左右,其间翻动1-2次;
6、烘干的果脯控制在含水量20%左右,外表看起来透亮,甜度适中。
上面是工厂一般加工果脯的方法,但是我们在家自制的话就不需要这么麻烦,如果你更喜欢,不妨买些水果在家回来试试吧,下面我们以山楂为例,看看怎么自制成美味的果脯。
1、把山楂洗干净,剪去果蒂,用一个空笔管戳空山楂的核;
2、将去核的山楂放入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沥干备用;
3、将山楂放入锅中,加清水煮开,倒入适量白糖,直到山楂煮胀为止;
4、把山楂取出沥干,放入碗中再加白糖搅拌均匀;
将裹着白糖的山楂放入微波炉中调制高火,每隔2分钟取出稍微翻一面,大约8分钟后即可。
加工技术-如何加工果脯杏脯

加工技术-如何加工果脯杏脯随着经济林的大力发展,各种果树,杏树在我县应用而生,为了提高各种果肉的利用率,不至腐烂,我特地搜集提供以下技术,为果农所用。
1.原料选择。
因为加工果脯蜜和饯主要是用糖液浸渍果实,使糖中的糖分渗入果内代替果的水分而制成。
因此,对水果品种质量必须经过严格选择,才能制造出品质优良的品种来。
对制作果脯蜜饯的原料要求果肉致密,耐煮,成熟不可过渡,果肉保持一定硬度,但对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制作杏脯的鲜杏要求色泽金黄,肉质细腻,具有韧性,成熟不软不绵,易离核,耐贮存的品种。
北京的“铁叭达”、“山黄杏”是比较理想的原料。
而水分多,容易变软变绵的“水胎”和“绵胎”杏种不可采用。
制作桃脯的鲜桃,要求选择白肉品种,其它要求与鲜杏相同,如北京的“快红桃”、“大白叶”都很适用。
制作苹果脯对鲜苹果要求含水量低,肉质组织疏松,煮制时容易吸收糖液,不易煮烂,肉质肥厚饱满,形状圆整。
过去多采用“怀来苹果”,现在扩大了品种,“国光”、“倭锦”、“红玉”等都可用来加工果脯。
加工蜜枣对鲜枣要求体大核小,皮薄肉厚、果肉疏松,含水量小、含糖量高,容易吸收糖液,加工出成品个大体肥,饱满透亮。
过去平谷、顺义两县出的“大糖枣”最为理想,昌平、房山两县出的“箔枣”(也称泡枣)也很适用。
制作蜜饯山楂经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果形大的红果,或称山里红,另一种是果形较小的山楂。
前者的加工品称为蜜饯红果,后者的加工品称为蜜饯榅桲。
2.预处理。
形成果脯蜜饯独特风味的关键在于精工细作。
对制作果脯蜜饯的鲜果精选后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是产品质量优劣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例如,对加工杏脯的鲜杏要进行挖核工序。
挖核的方法是用刀沿缝切入果肉,深至果核,用两手扭动果实,使一半果实与果核脱落,再用刀把另一半上的果核挖掉。
挖核后的果实称为“碗子”,然后洗净熏硫。
如果是制作青梅的青杏,先用15%浓度的食盐液液浸泡3天,使果核离开果肉,然后用板压开成为“碗子”,漂洗以后备用。
果脯

果脯加工技术一、我国果脯蜜饯的发展概况果脯蜜饯是以各种水果、蔬菜为原料,用糖、蜂蜜等进行腌渍或煮制后,经过干燥或不经干燥,具有一定形态、晶莹、饱满、具光泽、半透明不粘手的一类糖制品。
果脯是我国传统名特食品中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一个产品。
其质地柔软、光亮晶透、耐贮易藏、味佳形美,不仅闻名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目前,果脯在国内销售看好,成交额每年递增十倍左右。
1、发展特点由作坊式——机械化规模生产高糖——低糖果脯向营养保健方向发展 2、存在问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花色品种少综合利用率低,效益有待提高二、糖制品的分类糖制品按其加工方法和状态分为两大类,即果脯蜜饯类和果酱类。
果脯蜜饯类属于高糖食品,保持果实或果块原形,大多含糖量在50%-70%;果酱类属高糖高酸食品,不保持原来的形状,含糖量多在40%-65%,含酸量约在1%以上。
干态蜜饯——糖制后晾干或烘干的制品。
蜜饯类如果脯凉果类等。
湿态蜜饯——糖制后保存于糖液中,如带汁蜜饯。
果酱——酱中可以存有碎果块。
果酱类果泥——经筛滤后的果肉浆液,无碎果块。
果冻——果汁和食糖浓缩的凝胶品。
果丹皮——果泥脱去部分水分的柔软薄片。
三、果脯蜜饯类加工工艺(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原料预处理(硬化、熏硫或染色) →漂洗→预煮→糖制(蜜制、煮制或二者交叉进行) →烘干→果脯↓上糖衣→糖衣蜜饯(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一般选用新鲜、盐渍的半成品、罐藏和亚硫酸保藏的原料。
总要求:(1)、合适的种类和品种:肉质紧密、耐煮性强 (2)、适当的成熟度:绿熟—坚熟时采收 (3)、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具体要求:不同原料稍有不同。
2、原料处理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对果皮较厚或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
大型果蔬原料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短糖制时间。
果脯类的加工

六、讨论题讨论题
(1)产品若发生返砂和流糖是何原因?如 何防止? (2)果脯制作中烘烤温度是否应尽量高一 些以提高生产效率?
五、产品的质透明感。 组织与形态:呈碗状或块状,组织饱满, 有弹性,不返砂,不流糖。 风味:甜酸适度,具有胡萝卜风味,无 异味。
2、理化指标 总糖含量:65-70%。 水分含量:18-20%。 3、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个/g。 大肠菌群≤30个/g。 致病菌不得检出。
食品加工工艺学(果蔬部分) 实验
果脯类的加工
一、实验原理
果脯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 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 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 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 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脯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脯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脯加 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胡萝卜、柠檬酸、白砂糖、CaCl2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热风干箱、不锈钢锅、液化 气灶、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 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去皮→切分→硬化→糖煮→糖 渍→烘干→包装
2、操作要点 (1)原料的选择 (2)去皮、切分 (3)硬化 (4)糖煮 (5)糖渍 (6)烘干 (7)整形和包装
果脯

一、红薯脯1、原辅材料:鲜红薯,白砂糖,饴糖,柠檬酸,亚硫酸钠,食用明胶,生石灰等。
2、工艺流程:红薯--清洗--去皮--切分--护色--硬化--烫漂--浸胶--糖煮--糖渍--烘制--包装--成品3、工艺操作要点:①清洗:选用成熟、质地紧密、无创伤、无污染、无腐烂、无病虫害、块形圆整的鲜薯,用机器或手工将泥土洗净。
②去皮:用去皮机或手工将薯皮去掉。
约去1毫米厚,留薯心。
③切分:按产品要求切成长方形、菱形等多种形状,使产品外形美观大方即可。
切后用清水洗去附在薯块外表的碎屑和淀粉。
④护色:将切好的薯块放入0.3%~0.5%的亚硫酸钠溶液(有些0.16%亚硫酸)中,浸泡90~10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漂洗5~10分钟。
⑤硬化:将护色好的薯块放入0.2%~0.5%的鲜石灰液浸泡薯块12~16小时,待完全硬化后取出,用清水漂洗10~15分钟。
⑥烫漂:将硬化后的薯块放入沸水中煮沸数分钟,捞出沥去余水。
⑦浸胶:将烫漂后的薯块放入配好的0.3%~0.5%的明胶溶液中,减压浸胶,真空度为650~680毫米汞柱,时间30~50分钟,胶液温度50摄氏度左右。
⑧糖煮、糖渍:将20千克白砂糖和30千克水放入不锈钢锅中制成糖液,取出7.5千克糖液留作后用,在余下的糖溶液中加入1.5千克饴糖搅拌后将溶液煮沸,倒入事前称量好的红薯块50千克煮沸5分钟,即刻加入预先留用的冷糖液1.5千克,再次煮沸糖液5分钟并加入重1.5千克冷糖液。
如此反复三次后,当糖液再次煮沸时,分三次同时加入1.5千克砂糖和1千克冷糖液,第四次煮沸后加砂糖7.5千克,再次煮沸后再加砂糖3千克,并改用文火加热煮沸直至薯块呈透亮状时即可加入柠檬酸75克,搅拌均匀后捞出薯块控去糖液。
用此法制出的红薯脯,晶莹透亮,味色俱佳。
亦可把备用的薯块放入锅中,加水75千克、白砂糖20千克、饴糖1.5千克、柠檬酸100克,用旺火尽快把锅烧开,约煮半小时,以薯块熟而不烂为宜。
因红薯品种不同,糖煮时间也不同。
包仁野山杏果脯的加工技术

包仁野山杏果脯的加工技术
(一)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浸泡→熏硫→糖煮→糖渍→烘烤→整形包仁→包装→成品
(二)操作要点说明
(1)原料选择:选用肉厚、个大、纤维含量少,褐变较轻,且无霉变和虫蛀的野山杏干为原料,杏仁以完整、个大、饱满的颗粒为好。
(2)清洗浸泡:将挑选好的野山杏干和杏仁用清水充分清洗后再浸泡30分钟。
(3)熏硫:将清洗浸泡好的野山杏干置于密闭室内,用原料重0.1%~0.2%的硫磺进行熏蒸处理,这样经糖煮后产品色泽较好。
(4)杏仁脱皮脱毒:杏仁采用0.5%~1.0%氢氧化钠溶液在煮沸状态下进行脱皮,再用稀酸脱毒。
(5)杏仁油炸:脱好皮的杏仁置于150~160℃的植物油锅中,使杏仁均匀炸透而不焦糊。
炸好后的杏仁沥干油后备用。
(6)糖煮糖渍:先配制浓度为30%~40%的糖液35~40千克,与处理好的50~60千克野山杏干同时下锅煮沸,分次加入白砂糖,糖煮15分钟后,当糖液固形物达65%、温度为103~105℃时出锅,然后将野山杏干和糖液置于室温,糖渍24小时。
(7)烘烤:将糖渍好的野山杏脯沥干表面糖液,送入60~
65℃烘房干燥到不粘手为度,烘烤时间为16小时。
(8)整形包仁:烘烤好的野山杏脯用手捏成扁形,剔除黑色、斑点等,然后在两块野山杏脯中包入一颗油炸好的杏仁,并用彩色透明玻璃纸包装,每10块装入一小复合软包装袋内,并进行真空抽气密封。
果脯加工工艺

果脯加工工艺
1. 你知道果脯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吗?就拿葡萄干来说吧,那可是把葡萄放在阳光下慢慢晾晒,让水分一点点跑掉,最后变得甜甜的、皱皱的,超好吃!
2. 果脯加工工艺很神奇哦!想想看,那些新鲜的水果怎么就变成了美味的果脯呢?比如山楂,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就成了酸甜可口的山楂脯啦!
3. 果脯加工工艺,你不好奇吗?就像把苹果变成苹果脯,得经过精心的挑选、清洗、切片,再用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多有意思呀!
4. 果脯的加工工艺可复杂啦!你能想象小小的杏子是怎么变成美味的杏脯的吗?那过程可不简单哟!
5. 果脯加工工艺真的很特别呢!比如说菠萝脯,要把菠萝切成小块,然后用特别的方式来制作,最后就成了让人垂涎欲滴的菠萝脯啦!
6. 你有没有想过果脯加工工艺呀?就好像芒果变成芒果脯,那得花费好多心思和时间呢,是不是很神奇?
7. 果脯加工工艺是不是很神秘?就拿枣子来说,怎么就从普通的枣变成了甜甜的枣脯呢,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
8. 果脯加工工艺很值得探究哦!比如桃子脯,从新鲜桃子到美味的桃子脯,这中间经历了什么,你不想知道吗?
9. 果脯加工工艺,哎呀,那可真是有讲究!就像橙子变成橙子脯,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呢!
10. 你知道果脯加工工艺有多厉害吗?看看那美味的柠檬脯,得经过多少步骤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呀,真让人惊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脯加工技术.ppt果脯加工技术主讲人:王相敏(二)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一般选用新鲜、盐渍的半成品、罐藏和亚硫酸保藏的原料。
总要求:(1)、合适的种类和品种:肉质紧密、耐煮性强(2)、适当的成熟度:绿熟—坚熟时采收(3)、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具体要求:不同原料稍有不同。
2、原料处理果蔬糖制的原料前处理包括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切逢、刺孔等工序,还应根据原料特性差异、加工制品的不同进行腌制、硬化、硫处理、染色等处理。
(1)去皮、切分、切缝、刺孔对果皮较厚或含粗纤维较多的糖制原料应去皮。
大型果蔬原料宜适当切分成块、条、丝、片等,以便缩短糖制时间。
小型果蔬原料,如枣、李、梅等一般不去皮和切分,常在果面切缝、刺孔。
除去不良部分,促进糖制时糖分的渗入,缩短糖制时间。
(2)保脆和硬化(Solidification)目的:保持蜜饯制品松脆的质地;提高果肉的硬度,增强其耐煮性。
常用的硬化剂:石灰、氯化钙、亚硫酸钙、明矾、亚硫酸氢钙原理:钙、镁离子等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盐类用量:种类、用量、处理时间小试确定。
注意:糖制前漂洗(3)硫化(Sulfuring)目的:使制品色泽明亮,防止制品氧化变色,促进原料对糖液的渗透。
方法:0.1~0.2%的硫磺熏蒸;0.1~0.1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4)染色(Coloring)某些作为配色用的蜜饯制品,要求具有鲜明的色泽;樱桃、草莓等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失去原有的色泽;因此,常需人工染色,以增进制品的感官品质。
方法:将原料浸入色素溶液中着色;将色素溶于稀糖溶液中,在煮糖的同时完成染色。
(5)预煮(Blanching)目的:除去粘附的硬化剂;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排除过多的果酸,以免蔗糖过多的转化;增大细胞膜的透性,有利于糖分渗入,使细胞组织软化,质地嫩脆。
预煮时用饮用水煮沸,投入原料,预煮水同原料的比率通常为1.0—1.5 :1,预煮时间以原料达半透明并开始下沉为度,预煮后立即投入到流动的清水中漂洗。
在预煮中一些未经盐渍的新鲜原料,若含有苦味及麻味,为消除其味可加入10%的盐水,煮沸半小时除去苦麻味。
凡经亚硫酸盐保藏、盐腌、染色及硬化处理的原料,在糖制前均需漂洗或预煮,以除去残留的SO2、食盐、染色剂、石灰或明矾,避免对制品外观和风味产生不良影响。
3、糖制糖制是蜜饯加工的主要操作,蜜饯按其加工方法分为加糖煮制和加糖腌制(蜜制)两大类。
(1)加糖腌制也称为蜜制,这类制品在糖制过程中不加热或加热时间很短,适用于组织柔嫩不耐煮的原料。
方法:分次加糖,不行加热,逐步提高糖液浓度,使糖分缓慢扩散浸入内部组织达到平衡。
特点:能很好的保持原料的色、香、味及完整的果形,产品中的维生素C 损失较少。
其缺点是腌制时间长。
加糖合煮即为煮制。
适宜组织较紧密耐煮制的原料。
特点:加工迅速,色、香、味差,维生素损失较多。
(2)煮制掌握的原则使糖分尽快的渗入到果实里面。
使果实充分吸糖,但又要防止失水干缩。
要尽量防止色、香、味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要防止焦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煮制的方法一次煮制法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细胞间隙较大,组织结构较疏松的原料,含糖量较高,肉质坚实和比较耐煮的原料。
先配好40%的糖液入锅,倒入处理好的果实,加大火使糖液沸腾,果实内水分外渗,糖液浓度渐稀,然后分次加糖使糖浓度缓慢增至60-65%停火,连同糖液浸渍24h。
优缺点:此法快速省工,但持续加热时间长,原料易烂,色香味差,维生素破坏严重,糖分难以达到内外平衡,致使原料失水过多而出现干缩现象。
多次煮制法多次煮制法:是将处理过的原料经过多次糖煮和浸渍,逐步提高糖浓度的糖制方法。
一般煮制的时间短,浸渍时间长。
适用于细胞壁较厚难于渗糖、易煮烂的或含水量高的原料,如桃、杏、梨和西红柿等。
快速煮制法快速煮制法。
将原料在糖液中交替进行加热糖煮和放冷糖渍,使果蔬内部水气压迅速消除,糖分快速渗入而达平衡。
处理方法是将原料装入网袋中,先在30%热糖液中煮4~8min, 取出立即浸入等浓度的15℃糖液中冷却。
如此交替进行4~5 次,每次提高糖浓度10%, 最后完成煮制过程。
快速煮制法可连续进行,煮制时间短,产品质量高,但糖液需求量大。
优缺点:此法可连续进行,时间短、产品质量高,但需备有足够的冷糖液。
4、烘干和上糖衣(1)烘干:除湿态蜜饯外,多数制品在糖制后需行烘干,除去部分水分,使表面不粘手,利于保藏。
烘烤温度不宜超过65℃,时间20-24小时。
制品要求完整、饱满、不皱缩、不结晶,质地柔软,含水量在18%-22%,含糖量达60%-65%。
(2)上糖衣:如果作糖衣蜜饯,干制以后的制品还要上糖衣。
上糖衣的方法:⑴干燥后用过饱和糖液浸泡一下取出冷却,使表面形成一层晶亮的糖衣薄膜⑵浸入1.5%的果胶溶液中,取出在50℃干燥2h,可形成一层透明的胶质薄膜。
⑶上糖粉: 在干燥快结束的蜜饯表面,撒上结晶糖粉或白砂糖,拌匀,筛去多余糖粉,即得晶糖蜜饯。
5、包装和贮藏干燥后的蜜饯应及时整理或整形,然后按商品要求进行包装。
脯饯包装主要以防霉防潮为主,同时要保证卫生安全,便于贮藏运输,还要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美观、大方、新颖和反映制品面貌的目的。
在成品贮藏中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库房要求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保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搬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包装;运输中要防止日晒雨淋。
四、低糖果脯(一)两者的比较1、保藏原理的比较高糖果脯含糖量一般在65%以上。
在这样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受到强烈的抑制,因而就无法造成食品的败坏。
高糖果脯主要依靠这种高浓度糖含量的高渗透压作用,即使在无任何包装的情况也可以得到长期保存。
低糖果脯的含糖量一般为50%,能够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活动,但难以完全抑制某些酵母和霉菌的活动,致使低糖果脯在保藏期内常会受到酵母和霉菌的侵染而败坏。
低糖果脯由于含糖量降低,渗透压下降,抵御微生物的侵染能力也降低,因此要使低糖果脯能够长期保藏,必须辅助以其它的防腐、保藏等措施。
2、产品特点的比较高糖果脯产品饱满,呈半透明状态,且具有晶莹的光泽。
低糖果脯含糖量低,饱满度低,光泽性下降,要提高低糖果脯的饱满度,必须使用适宜的填充材料对果脯内部因失水而产生的空间进行填充。
3、其它特点的比较高糖果脯煮制时间长,芳香物质损失严重,原果风味差;高糖果脯内部水分所受束缚力较大,烘烤时不易脱除,烘烤时间长。
低糖果脯含糖量低,煮制时间比较短,产品原果风味比较浓。
低糖果脯中水分所受束缚力小,产品含水量较高,烘烤时间可比高糖果脯短。
(二)主要的措施1、采用淀粉糖浆取代40%一50%的蔗糖。
2、添加0.3%左右的柠檬酸,使产品pH降至3.5左右,这样可降低甜度,加强保藏性。
3、添加亲水性胶体,如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明胶等。
4、通过烘干脱水,控制水分活性在0.65一0.7之间,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活动.5、采用抽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延长保藏期。
6、必要时按规定添加防腐剂,或进行杀菌处理或冷藏等辅助措施。
五、糖制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一)变色糖制品在加工过程及贮存期间都可能发生变色,在加工期间的前处理中,变色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引起酶促褐变,其控制办法必须做好护色处理。
而非酶促褐变则伴随在整个加工过程和贮藏期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即温度越高变色越深。
另外微量的铜、铁等金属约存在(0.001%--0.0035%)也能使产品变色,因此加工用具一定要用不锈钢制品。
(二)返砂和流汤在贮藏条件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恒定的温度,且不能低于12--15℃,否则由于糖液在低温条件下溶解度下降引起过饱和而造成结晶。
同时对于散装糖制品一定要注意贮藏环境湿度不能过低,即要控制在相对湿度为70%左右。
如果相对湿度太低则易造成结晶(返砂),如果相对湿度太高则又会引起吸湿回潮(流汤)。
糖制品一旦发生返砂或流汤将不利于长期贮藏,也影响制品外观。
(三)煮烂与皱缩煮烂与皱缩是果脯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
例如,煮制蜜枣时,由于划皮太深,划纹相互交错,成熟度太高等,经煮制后易开裂破损。
苹果脯的软烂除与果实品种有关外,成熟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过生、过熟都比较容易煮烂。
因此,采用成熟度适当的果实为原料,是保证果脯质量的前提。
此外,采用经过前处理的果实,不立即用浓糖液煮制,先放入煮沸的清水或1% 的食盐溶液中热烫几分钟,再按工艺煮制。
也可在煮制时用氯化钙溶液浸泡果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糖制品在贮藏期间最易出现的微生物败坏是长霉菌和发酵产生酒精味。
这主要是由于制品含糖量没有达到要求的浓度即65%--70%以上。
控制办法即加糖时一定按要求糖度添。
但对于低糖制品一定要采取防腐措施如添加防腐剂,采用真空包装,必要时加入一定的抗氧化剂,保证较低的贮藏温度。
(四)微生物败坏蜜饯类生产实例1.蜜枣(1)工艺流程(2)工艺要点切缝:每个枣果划缝60~80条,深度以深入果肉的1/2为宜2. 苹果脯3. 杏脯4. 红薯脯(1)工艺流程(2)工艺要点浸胶:0.3%~0.5%的明胶、50℃左右、真空度8.7~9.1kPa、30~50min 5. 冬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