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中职业毒害与环保论文

合集下载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
• 获取包括Tp、MTSR、TD24、MTT等数据。 • 在反应冷却失效后,四个温度数值大小排序不同,根据分级原则,对
失控反应进行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形成不同的危险度等级;根据危 险度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 应急冷却、减压等安全措施均可以作为有效保护措施。对于危险度较 高的反应,需对工艺优化或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度等级。
原料药化学合成工艺安全分析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复杂工艺技术和 大型生产装备广泛应用;但化工安全基础薄弱,导致事故频 发。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安徽马鞍山4.1化工厂爆 炸事故,江苏泰兴4.3化工厂起火……这些血淋林的安全事故 还在不断地发生,化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制药行业长期以来重品种轻技术、重生产轻安全的 意识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安全风险需 要高度关注。
制药工程师
在从事设计、药厂生产运行与管理,以及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工 作的同时,要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履行责任,为社会提供稳定、有效的高品质药品。
制药工程师的责任
在于维护药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环保,对其雇主、同事和所 从事的职业也负有责任,做到职业使命至上,力争使企业做出正确 的选择。 包括:技术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
反应工艺危 险度评估
• 获取反应过程绝热温升、体系热失控情况下工艺反应可能达到的最高温 度以及失控体系达到最高温度对应的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等数据。
• 考虑工艺过程的热累积度为100%,利用失控体系绝热温升,按照分级 标准,对失控反应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利用最 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对失控反应触发二次分解反应的可能性进行反应 安全风险评估。综合失控体系绝热温升和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对失 控反应进行复合叠加因素的矩阵评估,判定失控过程风险可接受程度可接受、有条件接受、不可接受。

制药工业的环保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

制药工业的环保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

制药工业的环保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药品需求不断增长。

据统计,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预计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然而,制药工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制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料和化学药品,这些物质的排放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如何解决制药工业的环保问题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制药工业的环保问题(1)排水问题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而这些用水都会带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有机物、重金属、抗生素等,如果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水体污染。

即便是经过处理的污水,在排放后对环境的影响仍然难以预测。

(2)废气问题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

这些废气不仅会导致空气污染,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3)固体废弃物问题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废渣、过期的药品等。

这些固体废弃物如果没有得到恰当处理,会污染环境、导致土壤或地下水体污染。

2.解决方法(1)优化工艺流程通过优化制药工艺流程,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在新药开发中优先考虑绿色合成工艺,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同时,采用高效的分离和净化技术,可以减少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2)建立废弃物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对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例如,废水可以采用生物降解或化学处理,废气可以用氧化或吸附装置净化,固体废弃物可以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处理、粉碎、热解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理系统,有效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提高环境意识提高制药企业和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境友好型企业文化。

企业应做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明确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责任,提高自我管理和监督能力。

员工需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减少工作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4)加强法律监管制药企业应该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设立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竞争和合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对违规企业加强惩罚和打击。

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

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

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制药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制药业是一个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的行业。

伴随着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变得咄咄逼人。

为了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制药行业必须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与管理。

本文将围绕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章制药行业的生产流程及环境污染问题概述制药行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的采购、储存、配制、生产、检测、包装等多个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同时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1.1 废水排放问题制药生产过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操作包括清洗、提纯、反应、稀释、中和等。

这些操作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酸碱度指标、重金属和微量有机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废气排放问题制药厂的生产过程包括蒸馏、干燥、煮沸、加热等操作。

这些操作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中常含有酸性物质、氨气、硫化氢等。

这些废气如果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空气质量、水质量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3 固体废弃物问题在制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的质量和数量非常大。

这些固体废弃物中包括废材料、废瓶子、废布匹等等,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第二章制药行业防治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问题制药行业防治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制药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针对制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问题,各国的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对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行了强制性限制和管制。

但是,制药行业防治环境污染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2.1 总量控制缺失制药行业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一个致命性问题是缺乏针对总量控制的政策。

现有的环保标准通常是针对单一污染物制定的,而对于综合的污染面临的是“逐项排查,逐项施策”的困境。

医药制造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

医药制造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

医药制造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1. 背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其产品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医药制造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将阐述医药制造业在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

2. 安全生产2.1 生产过程安全医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到许多危险的化学品和生物制品,因此,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2.2 产品质量安全医药产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医药制造业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 环境保护3.1 废水处理医药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企业应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2 废气处理医药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企业应建立废气处理设施,对废气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3 固体废物处理医药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包括废药品、废包装材料等。

企业应建立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4 节能减排医药制造业应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4. 法律法规遵守医药制造业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药品管理法》等。

企业应定期进行自查,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5. 社会责任医药制造业作为一个人口密集型的行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企业还应关注社区的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6. 结论医药制造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环境保护,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

制药与环保论文

制药与环保论文

制药与环保制药工业特别是化学原料药工业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较多的问题,与“低碳”世博形成对比的多年来。

制药行业是国六大污染行业之一,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产业发展潮流的时候,国这一高污染、高耗能的原料药产业却仍在惊人扩张。

原料药是整个医药产品中污染最严重的产业,据悉。

现在国的原料药主要是以生物发酵类工艺进行生产,生产原料药要消耗大量粮食、水、电等能源,其中只有一小局部成为原料药构的组成局部,大部分成为污水、废渣、废气。

据统计,制药行业已经被列入国家环保规划要重点治理的12 个行业之一。

2008 年前制药行业没有全国统一的排污规范。

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 而污水排放量占2% 生产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十余步反应,使用原材料数种,有的甚至高达三四十种;原料总耗有的达到10kg/kg 产品以上,高的超越200kg/kg 产品。

从而发生的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

有的企业牺牲环境导致低成本,反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环保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反而没有优势,这是不公平的如此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提高制药行业污染排放规范势在必行。

药厂,是一个环保问题比较严重的工作区域。

而这些区域也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2010年7月1日,新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全行业强制实施。

任立人指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污染生产工艺、装备及企业将被加速淘汰。

近年来,国内“两高一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资源型)产品出口开始受限。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认为:“对高污染产品,政策导向是能治则治,不能治则限。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环保。

”国家环保部相关人士指出,新《标准》属国家标准,地标只能严于国标,任何地方都不是高污染企业的天堂,“环保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一条生命线!”从几年前原料药企业成为排污重点监管对象开始,原料药企业纷纷关停搬迁的消息不绝于耳。

7月初,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因水排放标准不过关被当地环保部门勒令关停等待搬迁,而同在山西大同经济开发区的7家原料药和中药企业项目亦因相同问题被实施停产。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中职业毒害与环保论文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中职业毒害与环保论文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中职业毒害与环保论文第一篇: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中职业毒害与环保论文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中职业毒害与环保摘要: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我对制药行业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事故进行分析,以及对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危害程度,获得教训和经验,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原料药有机溶剂中药制剂发酵毒害来源事故原因防护建议正文:1、原料药生产过程中职业毒害 1.1 事故事件由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制药总厂超标排放污水和废气,导致哈尔滨市哈西地区被一种怪味笼罩“夏天不敢开窗,出门要戴口罩”成为当地夏日里的特殊现象。

记者进入哈药总厂厂区调查发现,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原料药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

据悉,在哈药总厂制剂厂厂区外,有一个用砖搭建的所谓的焚烧炉,燃烧后的废渣直接排到旁边的小河里。

该制剂厂职工坦言,焚烧炉里烧的是药厂的垃圾,“包括盐酸、硫酸等,都是化工产品”。

1.2 事故分析药厂产能在增加,但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却没能同步跟上;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污染成本较低,监管部门往往只是收取“排污费”了事,并没有让企业从根本上重视环境保护。

未做好环境的保护措施,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却没能同步跟上,在处理生产和环保的关系上,把环保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同时明白毒害来源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工艺步骤繁多,生产周期较长,各工序均属间断生产,反应时间长短不一。

原料药生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三氯甲烷、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和噪声等。

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机会主要是:设备和管道密闭不严、锈蚀渗漏,上道工序来料、检验分析取样以及出料、废弃物料排出,设备及管道中残存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污染作业环境,尤其是在人工投加液态化学品以及敞口接收时,均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或蒸气逸出,操作工人接触液态、蒸气态有毒物质的时间相对较长。

制药工业中的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

制药工业中的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

制药工业中的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制药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药品生产的增加,制药工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除了药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外,还可能产生一些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制药工业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研究势在必行。

制药工业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盐,其中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油脂和悬浮固体最为常见;二是空气污染,使得周边居民的健康受到损害,综合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VOC和颗粒物等;三是固体废弃物,如过期药品、废弃容器、废弃物品、过滤剂和工艺废渣等。

这些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对于制药工业的环境治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废水的监管。

制药工业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但这些有机物、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的毒性并不一致。

废水处理主要通过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等多种方式。

一般而言,对废水进行处理后,COD、BOD、氨氮等污染指标均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此外,制药工业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开发绿色工艺和环保材料,尽量减少废水产生,并严格控制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其次,应通过技术手段减少空气污染。

制药企业可以采用预处理、净化等技术手段对废气进行处理,如吸附、氧化还原和喷淋等方法,以减少废气排放强度。

在工艺生产中,仅选择少量的工艺剂量和精简的程序,以避免从过程产生的无用废气。

管制设备的开启可以防止土壤和大气污染,将污染物原地定向处理,节约水资源、技术成本、劳动力和化学药品使用率。

最后,制药企业应该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如过期药品、包装材料、生产废渣等,如果不正确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制药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废物管理制度,包括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完整流程,并配备专业的废物处理设施。

制药过程中氢化反应的安全与环保

制药过程中氢化反应的安全与环保

制药过程中氢化反应的安全与环保首先,制药过程中氢化反应的安全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氢化反应通常发生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涉及到氢气的使用,因此对氢气的存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氢化反应安全问题和相应的防范措施:1.氢气的存储: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对氢气的存储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存储在专用的氢气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可靠且能承受高压。

在存储氢气时应避免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以防止发生爆炸。

2.氢气供应系统:在氢化反应过程中,需要将氢气输送到反应体系中。

供氢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控制性,以确保氢气的流量和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供氢系统应设有紧急停止装置,以便在发生异常时及时切断氢气供应。

3.反应条件控制:氢化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这对反应设备的稳定性和密封性提出了挑战。

反应器需要选用耐高压、耐腐蚀的材料,并保证反应器密封可靠,以防止反应过程中发生泄漏和爆炸等事故。

4.废氢处理:制药过程中的氢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包含未反应的氢气和产生的副产物。

废气处理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利用吸收剂或膜分离技术去除废气中的氢气,并对副产物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制药过程中氢化反应的环保性也是需要重视的。

制药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1.废气处理:氢化反应产生的废气中含有未反应的氢气和副产物,这些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废气处理应采用适当的技术,如吸收剂吸附、催化燃烧等方法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废水处理:氢化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废水,其中含有有机溶剂和其他有害物质。

废水处理应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如沉淀、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等,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再利用的要求。

3.固体废物处理:制药过程中可能产生固体废物,如催化剂、过滤剂等。

固体废物应进行分类和妥善处理,如回收利用、焚烧或埋填等,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中职业毒害与环保摘要: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我对制药行业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事故进行分析,以及对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危害程度,获得教训和经验,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原料药有机溶剂中药制剂发酵毒害来源事故原因防护建议正文:1、原料药生产过程中职业毒害1.1 事故事件由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制药总厂超标排放污水和废气,导致哈尔滨市哈西地区被一种怪味笼罩“夏天不敢开窗,出门要戴口罩”成为当地夏日里的特殊现象。

记者进入哈药总厂厂区调查发现,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原料药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

据悉,在哈药总厂制剂厂厂区外,有一个用砖搭建的所谓的焚烧炉,燃烧后的废渣直接排到旁边的小河里。

该制剂厂职工坦言,焚烧炉里烧的是药厂的垃圾,“包括盐酸、硫酸等,都是化工产品”。

1.2 事故分析药厂产能在增加,但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却没能同步跟上;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污染成本较低,监管部门往往只是收取“排污费”了事,并没有让企业从根本上重视环境保护。

未做好环境的保护措施,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却没能同步跟上,在处理生产和环保的关系上,把环保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同时明白毒害来源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工艺步骤繁多,生产周期较长,各工序均属间断生产,反应时间长短不一。

原料药生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三氯甲烷、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和噪声等。

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机会主要是:设备和管道密闭不严、锈蚀渗漏,上道工序来料、检验分析取样以及出料、废弃物料排出,设备及管道中残存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污染作业环境,尤其是在人工投加液态化学品以及敞口接收时,均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或蒸气逸出,操作工人接触液态、蒸气态有毒物质的时间相对较长。

如果通风排毒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排毒口排毒效果不佳,就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增高,工人长期接触有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也加大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

设备自身产生的噪声同样危害到作业工人。

作业工人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机会较多,是原料药生产工序职业卫生防护的重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3 防护建议首先,企业应该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力争做到产能与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相匹配。

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让污染企业付出更大代价,才能督促其有效进行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和群众身心健康。

1.设备布局:(1)由于工艺要求,生产是封闭该作业环境与其他工序的联系,密闭门窗,使有害气体或蒸气不至逸散到整个车间。

(2)外墙开门窗,内窗采用双层密闭隔声观察窗,并设立隔声值班室;如内墙留有门窗,则必须与生产区之间设置隔离通道以隔声,使机房内值班室的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3)有GMP要求的精烘包洁净生产区中的设备应设独立房间。

2.工艺措施:(1)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作业工人与化学物质接触机会。

(2)工作时需投加液态化学品的工艺将人工加料改为真空密闭管道加料,将热量和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外排,避免向车间内逸散。

(3)选用新型低噪声设备,并加装基础减震垫、隔声罩、安装消声器,使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3.通风措施:(1)工作环境应采取有效的局部密闭排风和全面机械排风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其排毒口设于屋顶,并采用防爆轴流风机,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对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酸雾废气排风后采用二级喷淋吸收塔,吸收净化后15 In以上高空排放。

4.个人防护:(1)接触吡啶、盐酸等刺激性、腐蚀性有毒化学物质的人员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工作服、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防止或减轻对眼睛和皮肤的化学性损伤。

(2)按照《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为工人配备声衰值足够、舒适有效的护耳器(耳塞或耳罩),并经常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3)做好应急救援措施5.管理措施:(1)存在苯等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存在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等一般毒物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

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载明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对作业工人造成的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对可能发生跑、冒、滴、漏的设备及管道筛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经常维修,防锈蚀,杜绝液态物料污染车间环境。

(3)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随时清洗污染的地面,防止毒物的二次污染,保证离心甩干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4)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定期检测与评价;控制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使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5)对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对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6)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调离职业禁忌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每年检测作业场所的噪声和工人噪声暴露水平。

2、有机生产过程中职业毒害2.1 事故事件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美国苹果公司在华供应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在无尘作业车间使用价钱更便宜、清洁效果更好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剂进行擦拭显示屏作业,直接接触使用正己烷的工人有800余人。

据悉,部分中毒工人留下永久性后遗症,被评定为职业病九级或十级伤残。

2.2 事故分析“毒苹果事件”敲响职业病防治的警钟,正己烷中毒没有特效药。

长期接触电白油、松节水等有机溶剂,可留下终身后遗症。

正己烷毒性较大,如果使用时作业场所没做好通风排毒,作业者个体防护措施不足,长期吸入可造成中毒。

与之类似的有毒溶剂还有三氯乙烯等,擦完产品后都挥发迅速,使用效率高,但容易被作业工人吸入。

相比之下,含有水分的酒精挥发得较慢,有时还要用软布再擦一遍。

正己烷擦完后很快挥发,受此加工过的手机并无残留,消费者不必担心。

2.3 防护建议有机溶剂毒害其中以苯、正己烷、三氯乙烯中毒者最多,二氯乙烷近年来也随之增加。

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正己烷,只能从职业病防治的角度提倡企业尽量不使用,以无毒或低毒的溶剂取代。

1 做好三重体检明确职业病防治责任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涉及职业病的劳动者,在上岗前、在岗工作期间及离岗时,均需到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相关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检查是看劳动者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招聘的岗位;在岗中的检查是根据岗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情况,每一到两年必须进行一次,了解劳动者是否受到影响,发现问题就要调岗;在解除劳动关系之前也要进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了解劳动者是否受到职业病危害,若发现问题,并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为职业病的话,需要恢复健康后才能解除劳动关系。

、2 密闭有机溶剂蒸汽的发生源使其蒸汽不致散步的设备3 安装局部排风装置,借动力吸引排除有机溶剂蒸汽。

4 通风不良的室内作业场所有机溶剂作业场所有害蒸汽不超过《职工卫生标准》规定的空气标准5 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和呼吸防护用品3、辐射和毒物造成的职业毒害3.1 事故事件卫生部日前表示,IT等新型行业已经取代传统工业成为职业病新的多发领域,电磁辐射成为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微波炉、电脑、电视机、空调、手机……面对电磁辐射,人们无所遁形。

而电磁辐射威胁着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妇科陈志辽副教授指出:电磁辐射虽有危害,但医学上目前尚未证实其确实造成病理损害,IT们、白领们注意防护的同时也不要杯弓蛇影。

3.2 事故分析不仅IT行业有面临辐射毒害的危机,制药行业同样存在这种风险。

制药过程中,有时会从事放射性药品的工作和接触到电磁辐射设备等,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

3.3 放射性药品管理原则1 医疗单位设置核医学科、室(同位素室),必须配备与其医疗任务相适应的并经核医学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

非核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从事放射性药品使用工作2 放射性药品使用后的废物(包括患者排出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置。

3 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必须负责对使用的放射性药品进行临床质量检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等项工作,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 医疗单位使用放射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同位素卫生防护管理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5.12.3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法院,2002.03.1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10.27;【4】《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号),1989.01.13;【5】《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护实用指南》,张维森,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