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六章固定化酶反应器
合集下载
固定化酶技术ppt课件

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酶与载体必须结合牢固,利于固定化酶的回收及反
复使用。 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所选载体不与废物、
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应。 固定化酶成本要低,以利于工业使用。
7
3.1 固定化酶的传统制备方法
3.1.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物理吸附法,将酶固定在纤维素、琼脂糖等多糖类或多孔玻 璃、离子交换树脂等载体上的固定方式。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及条件温 和,包括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吸附过程可同时达到纯化和固定化;酶 失活后可重新活化,载体也可再生。但要求载体的比表面积要求较大,有 活泼的表面。
酶与载体的结合部位不应当是酶的活性部位(酶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不发生变化)
避免那些可能导致酶蛋白高级结构破坏的条件。 由于酶蛋白的高级结构是凭借氢键、疏水键和离
子键等弱键维持,所以固定化时要采取尽量温和 的条件,尽可能保护好酶蛋白的活性基团。
6
固定化应该有利于生产自动化、连续化。 载体能抗一定的机械力。
(2)微囊型
把酶包埋在由高分 子聚合物制成的小 球内,制成固定化 酶。由于形成的酶 小球直径一般只有 几微米至几百微米, 所以也称为微囊化 法。
9
1.3结合法 酶蛋白分子上与不溶性固相支持物表面上通过离子键结合而使酶固定
的方法,叫离子键结合法。其间形成化学共价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叫 共价键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结合力牢固,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酶的 脱落,稳定性能好。该法的缺点是载体的活化或固定化操作比较复杂, 反应条件也比较强烈,所以往往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才能获得活力较高 的固定化酶。
11
3.2固定化酶的新型制备方法
3.2.1共价固定法 酶分子表面存在很多可供利用的化学基团。选择性地利用酶分子表面远离
复使用。 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所选载体不与废物、
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应。 固定化酶成本要低,以利于工业使用。
7
3.1 固定化酶的传统制备方法
3.1.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物理吸附法,将酶固定在纤维素、琼脂糖等多糖类或多孔玻 璃、离子交换树脂等载体上的固定方式。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及条件温 和,包括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吸附过程可同时达到纯化和固定化;酶 失活后可重新活化,载体也可再生。但要求载体的比表面积要求较大,有 活泼的表面。
酶与载体的结合部位不应当是酶的活性部位(酶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不发生变化)
避免那些可能导致酶蛋白高级结构破坏的条件。 由于酶蛋白的高级结构是凭借氢键、疏水键和离
子键等弱键维持,所以固定化时要采取尽量温和 的条件,尽可能保护好酶蛋白的活性基团。
6
固定化应该有利于生产自动化、连续化。 载体能抗一定的机械力。
(2)微囊型
把酶包埋在由高分 子聚合物制成的小 球内,制成固定化 酶。由于形成的酶 小球直径一般只有 几微米至几百微米, 所以也称为微囊化 法。
9
1.3结合法 酶蛋白分子上与不溶性固相支持物表面上通过离子键结合而使酶固定
的方法,叫离子键结合法。其间形成化学共价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叫 共价键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结合力牢固,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酶的 脱落,稳定性能好。该法的缺点是载体的活化或固定化操作比较复杂, 反应条件也比较强烈,所以往往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才能获得活力较高 的固定化酶。
11
3.2固定化酶的新型制备方法
3.2.1共价固定法 酶分子表面存在很多可供利用的化学基团。选择性地利用酶分子表面远离
酶的固定化优秀PPT

38
2、空间障碍效应
固定化之后,由于酶的空间自由度受到限制(因为载体 的空隙太小,或者固定化方式与位置不当,给酶的活性部 位造成了空间屏障),使酶分子的活性基团不易于底物或效 应物接触,影响酶分子的分子活性中心对底物的定位作用, 所造成的对固定化酶的活力的影响效应,被称为空间障碍 效应。
39
40
64
1)酶传感器的原理
酶传感器主要由固定 化酶膜和变换器组成: 固定化酶膜:选择性 地“识别”并催化被 检测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 变换器:把催化反应 中底物或产物的变量 转换成电信号,通过 仪表显示出来。
65
(2)酶电极(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半透膜 酶胶层
感应电极
1967年Updike等采用 酶的固定化技术,将葡萄 糖氧化酶固定在疏水膜上, 然后再和氧电极结合,组 装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 传感器——葡萄糖氧化酶 电极。
优点:操作简单、条件温和、 载体廉价易得、可反复使用。
缺点:结合力不劳、容易脱落。 9
2.包埋法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 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载体:琼脂、琼脂糖、海藻酸钠、角叉菜胶、明胶、 聚丙烯酰胺……
(1)凝胶包埋法:以各种多孔凝胶为载体,将酶、 细胞或原生质体包埋在凝胶的微孔内的固 定化方法。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2.酶与载体结合牢固 3.载体的机械强度 4.固定化酶要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5.载体稳定,不可与底物、产物发生反应 6.固定化酶要廉价
34
三 固定化酶的性质
35
36
37
1、分配效应
由于载体和底物的性 质差异引起了微环境和宏 观环境之间的性质不同。 微环境是在固定化酶附近 的局部环境,而将主体溶 液称为宏观环境。由这种 不同造成的底物、产物和 各种效应物在两个环境之 间的不同分配,被称为分 配效应。
2、空间障碍效应
固定化之后,由于酶的空间自由度受到限制(因为载体 的空隙太小,或者固定化方式与位置不当,给酶的活性部 位造成了空间屏障),使酶分子的活性基团不易于底物或效 应物接触,影响酶分子的分子活性中心对底物的定位作用, 所造成的对固定化酶的活力的影响效应,被称为空间障碍 效应。
39
40
64
1)酶传感器的原理
酶传感器主要由固定 化酶膜和变换器组成: 固定化酶膜:选择性 地“识别”并催化被 检测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 变换器:把催化反应 中底物或产物的变量 转换成电信号,通过 仪表显示出来。
65
(2)酶电极(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半透膜 酶胶层
感应电极
1967年Updike等采用 酶的固定化技术,将葡萄 糖氧化酶固定在疏水膜上, 然后再和氧电极结合,组 装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 传感器——葡萄糖氧化酶 电极。
优点:操作简单、条件温和、 载体廉价易得、可反复使用。
缺点:结合力不劳、容易脱落。 9
2.包埋法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 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载体:琼脂、琼脂糖、海藻酸钠、角叉菜胶、明胶、 聚丙烯酰胺……
(1)凝胶包埋法:以各种多孔凝胶为载体,将酶、 细胞或原生质体包埋在凝胶的微孔内的固 定化方法。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2.酶与载体结合牢固 3.载体的机械强度 4.固定化酶要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5.载体稳定,不可与底物、产物发生反应 6.固定化酶要廉价
34
三 固定化酶的性质
35
36
37
1、分配效应
由于载体和底物的性 质差异引起了微环境和宏 观环境之间的性质不同。 微环境是在固定化酶附近 的局部环境,而将主体溶 液称为宏观环境。由这种 不同造成的底物、产物和 各种效应物在两个环境之 间的不同分配,被称为分 配效应。
固定化酶PPT课件

A.重氮法
h
34
B 叠氮法
•例 • 用羧甲基纤维素叠氮衍生物制备固定化胰蛋
白酶,步骤如下:
• ⑴ 酯化 • ⑵ 肼解 • ⑶ 叠氮化 • (4) 偶联
h
35
B 叠氮法
• 对含有羧机基的载体,与肼基作用生成含有酰肼基团的载体, 再与亚硝酸活化,生成叠氮化合物。最后于酶偶联
h
36
C.烷基化反应法
• 含羟基的载体可用三氯三嗪等多卤代物进行活化, 形成含有卤素基团的活化载体。
乙酰 -DL — Ala 乙酸
L — Ala +
Ala Aminoacylase
乙酰 -D —
氨基酰化酶
h
67
A-L-Ala A-D-Ala
储 罐
固定化酶 柱子
消
泵
离心机
旋
反
应
器
反应产物
L-Ala A-D-Ala
晶体 L-Ala
h
68
2、固定化酶在医学上的应用(酶电极)
(1)葡萄糖电极
半透膜 酶胶层
感应电极
ß-D-葡萄糖+O2
酶电极示意图
D-葡萄糖酸-1,5-内酯+H2O
h
69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醌+H2O
葡萄糖酸+氢醌
Pt
氢醌
醌+2H++2e-
铂电极
h
70
(2)脲电极
脲酶
Urea + 2H2O
2NH4++2HCO3-
产生的2NH4+为阳离子电极感应。
此外还有: 氨基酸电极 醇电极 尿酸电极 乳酸电极 青霉素电极 亚硝酸离子电极:菠菜亚硝酸还原酶产生NH3
《酶的固定化》PPT课件

第一节 酶固定化
定义 酶的固定化:将酶和菌体与不溶性载体结合的过程; 固定化酶: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 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回收重复使用; 概念发展
“水不溶酶”(water insoluble enzyme) “固相酶”(solid phase enzyme)
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正式采用“固定化酶(immobi lized enzyme)”
• 1、吸附法(link) • 2、包埋法(link) • 3、结合法(link) • 4、交联法(link) • 5、热处理法(link)
酶固定化方法示意图
吸附法 用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其固定的方法; 固体吸附剂:活性炭、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等; (1)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变性失活,载体廉价易得,可反复使用; (2)物理吸附结合能力弱,酶与载体结合不牢固易脱落.
(2)产物酸碱性对最适pH值的影响
酸性: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比游离酶的高 碱性: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比游离酶的低 中性: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一般不变 原因:载体障碍产物的扩散
(back)
底物的特异性
与底物分子量的大小有关; 作用于低分子量底物的酶,没有明显变化,如氨基 酰化酶、葡聚糖氧化酶等; 既可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小分子底物的 酶,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固定在羧甲基纤维素上 的胰蛋白酶,对二肽或多肽的作用保持不变,而对 酶蛋白的作用仅为游离酶的3%左右 原因:载体的空间位阻作用
Relative activity (%)
100
80
60
A
B 40
20
0 30 40 50 60 70 80 90 Temperature ( 篊 )
固定化酶简述 PPT课件 通用

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能源开发化学分析生物工程临床诊断医学环境保护酶的固定化及应用研究已得到长足进展开发新型固定化技术进传统固定化方法和注重天然高分子载体改性是酶固定化研究的主要趋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医学及生命科学仍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场合适于化学化工及环境科学领域应用的固定化酶具有生态环境材料的鲜明特应给予足够重视
不足:由于包埋 优点:酶不参加化
学反应,整体结 构保持不变,酶 的催化活性得到 很好保留。
物或半透膜具 有一定的空间 或立体阻碍作 用,因此对一 些反应不适用
• 形式较物理法少 • 过程较物理法复杂 • 与物理法比较可形成相对 分子质量更大、不溶性的 固定化酶
传统固定化技术的改进
• 基于传统载体材料的各自优点与不足,通 过改性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弥补不足,将会 显著提高所得固定化酶的性能,已成为固 定化酶载体材料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 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产生了很 多制备载体固定化酶的新方法。
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 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 体中制成的。
┌─┬─┬─┬─┬─┬─┬─┬─┬─┬─┐ │景┆等┆生┆的┆酶┆于┆便┆制┆系┆稳│ │。┆方┆产┆酶┆是┆自┆于┆,┆统┆定│ │ ┆面┆、┆应┆近┆动┆运┆能┆中┆性│ │ ┆有┆化┆用┆十┆化┆输┆反┆分┆增│ │ ┆诱┆学┆技┆余┆生┆和┆复┆离┆加│ │ ┆人┆分┆术┆年┆产┆贮┆多┆,┆,│ │ ┆的┆析┆,┆发┆。┆存┆次┆且┆易│ │ ┆应┆和┆在┆展┆固┆,┆使┆易┆从│ │ ┆用┆医┆工┆起┆定┆有┆用┆于┆反│ │ ┆前┆药┆业┆来┆化┆利┆。┆控┆应│ └─┴─┴─┴─┴─┴─┴─┴─┴─┴─┘
简讯
我国自主开发成功固定化酶技术
“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纳米材料 技术及应用开发 ’ 延续项目——纳米结构固 定化酶组装技术的开发,上 周在北京通过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中国钢协粉末冶 金协会共同组织的专家验收。这一成果可望 使我国 摆脱依赖进口载体生产固定化青霉素 酰化酶催化剂的被动局面,促进我国固定化 酶技术提升和抗生素产业可持续发 展。
不足:由于包埋 优点:酶不参加化
学反应,整体结 构保持不变,酶 的催化活性得到 很好保留。
物或半透膜具 有一定的空间 或立体阻碍作 用,因此对一 些反应不适用
• 形式较物理法少 • 过程较物理法复杂 • 与物理法比较可形成相对 分子质量更大、不溶性的 固定化酶
传统固定化技术的改进
• 基于传统载体材料的各自优点与不足,通 过改性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弥补不足,将会 显著提高所得固定化酶的性能,已成为固 定化酶载体材料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 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产生了很 多制备载体固定化酶的新方法。
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 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 体中制成的。
┌─┬─┬─┬─┬─┬─┬─┬─┬─┬─┐ │景┆等┆生┆的┆酶┆于┆便┆制┆系┆稳│ │。┆方┆产┆酶┆是┆自┆于┆,┆统┆定│ │ ┆面┆、┆应┆近┆动┆运┆能┆中┆性│ │ ┆有┆化┆用┆十┆化┆输┆反┆分┆增│ │ ┆诱┆学┆技┆余┆生┆和┆复┆离┆加│ │ ┆人┆分┆术┆年┆产┆贮┆多┆,┆,│ │ ┆的┆析┆,┆发┆。┆存┆次┆且┆易│ │ ┆应┆和┆在┆展┆固┆,┆使┆易┆从│ │ ┆用┆医┆工┆起┆定┆有┆用┆于┆反│ │ ┆前┆药┆业┆来┆化┆利┆。┆控┆应│ └─┴─┴─┴─┴─┴─┴─┴─┴─┴─┘
简讯
我国自主开发成功固定化酶技术
“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纳米材料 技术及应用开发 ’ 延续项目——纳米结构固 定化酶组装技术的开发,上 周在北京通过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中国钢协粉末冶 金协会共同组织的专家验收。这一成果可望 使我国 摆脱依赖进口载体生产固定化青霉素 酰化酶催化剂的被动局面,促进我国固定化 酶技术提升和抗生素产业可持续发 展。
第六章酶反应器案例

固定化酶膜式应器
(4)中空纤维膜反应器
4 ❖特点:可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表面积
膜
大,但易发生浓度极化或孔堵塞。
反
应
器
❖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连续制备异麦芽低聚糖
❖ 以淀粉为原料(木薯淀粉或玉米淀粉)。采用中空纤维酶 膜反应器,
❖ 先用α-淀粉酶和异淀粉酶糖化制备麦芽低聚糖; ❖ 后用α-葡萄糖苷酸和真菌淀粉酶转苷制得异麦芽低聚糖。 ❖ 本发明大大缩短糖化、转苷的反应周期,酶用量省,产品质量
器 ❖ 操作:游离酶、固定化酶放入反应器内,底物与气体从底部
的 类
通入。气体经过分散板得到充分分散,气泡提供混合作用。
型 ❖ 优点:适用于有气体吸收的生物反应。
及
特
点
❖啤酒连续发酵塔型固定化活菌体反应器
5.喷射式反应器
❖特点:利用高压蒸汽的喷射作用,实现酶与底物的混
合,进行高温短时催化反应的反应器。 ❖ 催化反应速度快,效率高,可在短时间完成催化反应。
特
下一批反应。
点
连续流式搅拌罐式反应器:
向反应器中投入固定化酶和底物溶液,不断 搅拌,反应平衡后,以恒定流速连续流入底物, 以相同流速输出产物。
1、搅拌罐式反应器
6.1 ❖优点:结构简单,易操作;酶与底物混合充分均
酶 匀;传质速度快,反应能迅速达到稳态;能处理
反 应
胶体状底物、不溶性底物。
器 的
❖ 缺点:反应效率低,搅拌动力消耗;由于搅拌剪
固定化酶膜式反应器
(4)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
4 ❖结构:由外壳和数以千计的醋酸纤
膜
维制成的中空纤维组成。中空纤维:
反
内层紧密、光滑,可截留大分子物
应
固定化酶PPT参考幻灯片

17
LOGO
展望
膜反应器融酶触转化、产品分离、 酶剂再利用为一体
将酶固定化与酶的选择性修饰结合
将酶固定化与细胞固定化结合
酶固定化 的发展方向
18
LOGO
19
将酶固定在生物膜 或超滤膜上,制造 出来的生物膜反应 器5Biblioteka LOGO固定化酶的优点
能反复使用
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高, 对抑制剂的敏感性降低
经过简单过滤离心, 产品与酶可分离开
反应空间大大缩小 , 从而能准确控制反应,
可以消除侧反应
优点
应用制成酶电极的固定 化酶建成监测化学反应 的系统
适用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第一次将 固定化的酰化氨基酸水解酶 用来从混合氨基酸中生产L-氨基酸, 开辟了固定化酶工业化的新纪元。
4
LOGO
固定化酶简介
定义
常用 技术
先进 方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 处理方法,使原来 水不溶的酶与固态 的水不溶性支持物 结合或被载体包埋 。
物理吸附法、交联 、共价结合及包埋 等方法
3
LOGO
背景
发展历程
自1972
1916
Neleson和Griffin 最先发现了 酶的固定化现象。科学家就 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1969
1970
已固定了几种芽孢杆菌和链 霉菌中提取的葡萄糖异构化 酶,并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
我国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许多单位相继进行了固定化酶和 固定化细胞的应用。
新型载体
高分子复合物 , 因其 优良的传质性能 、 电 解质的灵敏介电特性 以 及 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 等特点, 也成为固定化 酶良好的新型载体, 在 酶固定化 领域 显示 了 广 阔的应用前景 。
LOGO
展望
膜反应器融酶触转化、产品分离、 酶剂再利用为一体
将酶固定化与酶的选择性修饰结合
将酶固定化与细胞固定化结合
酶固定化 的发展方向
18
LOGO
19
将酶固定在生物膜 或超滤膜上,制造 出来的生物膜反应 器5Biblioteka LOGO固定化酶的优点
能反复使用
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高, 对抑制剂的敏感性降低
经过简单过滤离心, 产品与酶可分离开
反应空间大大缩小 , 从而能准确控制反应,
可以消除侧反应
优点
应用制成酶电极的固定 化酶建成监测化学反应 的系统
适用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第一次将 固定化的酰化氨基酸水解酶 用来从混合氨基酸中生产L-氨基酸, 开辟了固定化酶工业化的新纪元。
4
LOGO
固定化酶简介
定义
常用 技术
先进 方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 处理方法,使原来 水不溶的酶与固态 的水不溶性支持物 结合或被载体包埋 。
物理吸附法、交联 、共价结合及包埋 等方法
3
LOGO
背景
发展历程
自1972
1916
Neleson和Griffin 最先发现了 酶的固定化现象。科学家就 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1969
1970
已固定了几种芽孢杆菌和链 霉菌中提取的葡萄糖异构化 酶,并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
我国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许多单位相继进行了固定化酶和 固定化细胞的应用。
新型载体
高分子复合物 , 因其 优良的传质性能 、 电 解质的灵敏介电特性 以 及 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 等特点, 也成为固定化 酶良好的新型载体, 在 酶固定化 领域 显示 了 广 阔的应用前景 。
《酶反应器》幻灯片

《酶反应器》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酶反应器: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 属设备
酶反应器是用于完成酶促反应的核心装置。它为酶催化反 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以便在酶的催化下, 使底物(原料)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产物。它处于酶催化应 过程的中心地位,是连接原料和产物的桥梁。
等)。底物以一定速度由下向上流过,使固定化酶颗粒在悬 浮翻动状态下进行反应。流体的混合程度介于CSTR和 PFR之间。 适用于:固定化酶。
注意: 控制流速 固定化酶的颗粒不应过大
• 优点: • 具有良好的传质及传热性能,pH、温度控
制及气体的供给比较容易; • 不易堵塞,可适用于处理黏度高的液体; • 能处理粉末状底物; • 即使应用细颗粒的催化剂,压力降也不会
结构简单,酶与底物混合充分均匀,传质阻力小,反应条件 易控制,能处理胶体状底物、不溶性底物。
3. 缺点:
反应效率低,载体易被破坏,搅拌动力消耗大,回收过程 酶易损失。
4. 改进:
在反应器出口装上滤器 ,或用尼龙网罩住固定化酶 , 或制成磁性固定化酶,或多个搅拌罐串联。
溶液中连续流加酶
使用多孔膜使酶在 溶液中滞留
很高。
• 缺点: • 需保持一定的流速,运转本钱高,难于放大; • 由于颗粒酶处于流动状态,易导致颗粒的机械破
损; • 流化床的空隙体积大,酶的浓度不高; • 底物高速流动使酶冲出,降低了转化率。 • 改进: • 使底物进展循环,防止催化剂损伤。 • 使用几个流态化床组成的反响器组,或使用锥形
流态化床。
• 按操作方式区分 • 分批式反响(batch ) • 连续式反响(continuous ) • 流加分批式反响(feeding batch )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酶反应器: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 属设备
酶反应器是用于完成酶促反应的核心装置。它为酶催化反 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以便在酶的催化下, 使底物(原料)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产物。它处于酶催化应 过程的中心地位,是连接原料和产物的桥梁。
等)。底物以一定速度由下向上流过,使固定化酶颗粒在悬 浮翻动状态下进行反应。流体的混合程度介于CSTR和 PFR之间。 适用于:固定化酶。
注意: 控制流速 固定化酶的颗粒不应过大
• 优点: • 具有良好的传质及传热性能,pH、温度控
制及气体的供给比较容易; • 不易堵塞,可适用于处理黏度高的液体; • 能处理粉末状底物; • 即使应用细颗粒的催化剂,压力降也不会
结构简单,酶与底物混合充分均匀,传质阻力小,反应条件 易控制,能处理胶体状底物、不溶性底物。
3. 缺点:
反应效率低,载体易被破坏,搅拌动力消耗大,回收过程 酶易损失。
4. 改进:
在反应器出口装上滤器 ,或用尼龙网罩住固定化酶 , 或制成磁性固定化酶,或多个搅拌罐串联。
溶液中连续流加酶
使用多孔膜使酶在 溶液中滞留
很高。
• 缺点: • 需保持一定的流速,运转本钱高,难于放大; • 由于颗粒酶处于流动状态,易导致颗粒的机械破
损; • 流化床的空隙体积大,酶的浓度不高; • 底物高速流动使酶冲出,降低了转化率。 • 改进: • 使底物进展循环,防止催化剂损伤。 • 使用几个流态化床组成的反响器组,或使用锥形
流态化床。
• 按操作方式区分 • 分批式反响(batch ) • 连续式反响(continuous ) • 流加分批式反响(feeding ba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