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窦炎用药指南
齐鲁医学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上.pptx

6.RAOM 有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以选
用SMZco或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疗程不宜超过2-6个月; 疗程在1个月以上的预防性应用,选择 SMZco为好,因其相对较少促使细菌产 生β-内酰胺酶而致耐药。有时外科治疗 对RAOM是必需的,例如鼓膜切开术并植 入通气管等。
2021/7/27 星期二
3.明确为细菌性扁桃体咽炎及其化脓性并发 症、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等) 者,为消除感染灶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国内 外迄今尚未发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 GAS,故青霉素仍是极有效、安全、廉价的首 选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和第一代头孢类抗生 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等也可使用。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 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齐霉素(剂量同前)。
2021/7/27 星期二
23
咽炎和扁桃体咽炎 (三) 抗生素
合理使用原则
4.疗程:无并发症的细菌性扁桃体咽炎 抗生素疗程5~7天;风湿病、肾小球肾 炎患儿的咽炎10~14天;一旦出现严重 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应视病情 而延长,并注意有无扁桃体周围脓肿, 必要时须及时作外科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 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2021/7/27 星期二
5
中耳炎(一) 概况
3.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AOM) 指6个月内有≥3次或1年中有≥4次
的典型AOM发作。诊断RAOM时仍应强调 AOM的诊断标准,以免与持续性OME相 混淆。对RAOM患儿要注意各种潜在诱因, 如被动吸烟、托幼机构集居儿、过敏性 鼻炎和各种颅面畸形包括腭裂、21三体 综合征等。
2021/7/27 星期二
27
喉炎(三) 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呼吸道感染西药治疗的指南和用药原则

呼吸道感染西药治疗的指南和用药原则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呼吸道感染的西药治疗指南和用药原则。
一、呼吸道感染的分类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两类。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鼻窦炎、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则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
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声音嘶哑、鼻塞、流涕、发热、乏力等。
这些症状多数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
三、西药治疗指南1. 病毒感染:对于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此时,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药物、止咳药物等来缓解症状。
2. 细菌感染:如果病情严重或合并其他并发症时,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这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具体的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3. 注意用药过程: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用药:请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
(2)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双刃剑,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原则。
(3)完成疗程: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完成完整的疗程,不得中途停药。
四、用药原则1. 个体化选择: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2. 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药物时,除了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外,还应兼顾其安全性。
一些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药物剂型和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用法用量。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用药的选择和用量的控制。
4. 药物联合治疗:某些情况下,呼吸道感染可能需要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耳鼻喉感染与抗生素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南

耳鼻喉感染与抗生素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南耳鼻喉感染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等。
抗生素是治疗这些感染的主要药物,但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谨慎选择,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
本文将介绍耳鼻喉感染的常见病因与症状,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一、中耳炎中耳炎是耳鼻喉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病因多为细菌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耳朵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治疗中耳炎时,抗生素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
例如,对于青霉素敏感的致病菌,可以选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二、鼻窦炎鼻窦炎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延伸至鼻窦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痛等。
抗生素在治疗鼻窦炎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鼻窦炎大部分病例为病毒感染引起,仅有少数病例为细菌感染。
因此,对于轻度鼻窦炎,可以先使用辅助治疗如鼻腔冲洗、鼻腔热敷来减轻症状;对于临床症状严重或病程持续超过7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避免滥用。
三、咽喉炎咽喉炎是指咽喉部黏膜的感染和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抗生素在咽喉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然而,大部分咽喉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咽喉炎时,需要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链球菌感染和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对于链球菌感染,可以选择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耳鼻喉感染是常见的疾病,抗生素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对于不同的感染类型,需要按照致病菌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在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指南科学选择彻底根治

抗生素在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指南科学选择彻底根治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或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
鼻窦炎患者常伴有鼻塞、脓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生素在鼻窦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滥用抗生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科学地选择抗生素,实现彻底根治鼻窦炎,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应用的指南。
一、抗生素治疗的适应症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适应症。
鼻窦炎患者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因此,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但是,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窦炎,抗生素并不起作用,因此,在诊断时需准确判断感染类型。
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不同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根据药物对目标菌的抗菌活性来进行。
根据临床实践和大量的研究,口服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被广泛应用于鼻窦炎治疗。
此外,如需预防或治疗耐药菌感染,可选择第二代或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三、根治鼻窦炎的抗生素疗程根治鼻窦炎需要进行足够长的抗生素治疗。
疗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来决定。
一般而言,轻度的鼻窦炎病例可选用5-7天的抗生素疗程,而中重度的鼻窦炎则需要7-10天或更长的疗程。
在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如出现恶化或感染复发,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生素的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治疗鼻窦炎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2. 不得滥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3. 给药方式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常见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鼻腔喷雾等。
4. 抗生素的用药时间应均匀分布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血药浓度。
5.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
五、综合治疗策略仅仅依靠抗生素治疗无法达到彻底根治鼻窦炎的效果,因此,在治疗中需综合考虑其他治疗策略。
鼻窦炎诊疗指南

临床指南一个或多个鼻旁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其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自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于1998年首次发布鼻窦炎诊疗指南以来,相关临床诊疗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AAAAI于2005年12月发布了指南的更新版本[JAllergy Clin Immunol 2005, 116(6 Suppl): S13]。
1 定义及分类鼻窦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4种。
急性鼻窦炎病程<4周,主要表现为持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亚急性鼻窦炎的病程为4~8周,表现为持续存在的轻至中度鼻窦炎症状。
慢性鼻窦炎的病程>8周,此外,在排除急性发作后,仍有影像学证据表明鼻窦炎症持续>4周,也可考虑为慢性鼻窦炎。
复发性鼻窦炎是指每年鼻窦炎急性发作≥3次。
近来有人怀疑依靠症状诊断慢性鼻窦炎的可靠程度。
研究发现,在有明确慢性鼻窦炎病史的患者中,>50%患者的CT扫描结果正常。
因此很有必要重新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慢性鼻窦炎可分为感染性和增生性,慢性感染性鼻窦炎可能因厌氧菌感染所致,增生性鼻窦炎则常与鼻息肉、哮喘和阿司匹林不耐受相关。
2 鼻窦炎病因确定鼻窦感染致病菌的最佳方法(金标准)为上颌窦吸引及引流物的分离、培养,但仍需对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进行深入验证。
急性鼻窦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慢性鼻窦炎致病菌则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
感染在慢性鼻窦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为培养结果可能仅反应了细菌的定居,而非感染。
小儿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与社区获得性鼻窦炎不同,院内感染性鼻窦炎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肠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奇异变型杆菌、拟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
3 诊断在做出鼻窦炎诊断前,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鼻窦炎诊疗指南

鼻窦炎诊治指南疾病简介: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sinusitis),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
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疾病分类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
急性鼻窦炎病程<12周,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堵、脓涕、头痛等。
慢性鼻窦炎的病程>12周。
按照严重度的视觉模拟刻度(VAS)评分(10cm),将这种疾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 VAS 0-4cm中/重度= VAS 5-10cm急性鼻窦炎(Acute sinusitis)疾病简介急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
致病原因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常见细菌菌群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多种化脓性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属,后者常见于儿童。
其他的致病菌还有链球菌类、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由牙病引发者多属厌氧菌感染,脓液常带恶臭。
真菌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鼻窦炎的感染常来自于:窦源性感染、鼻腔源性感染、临近组织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创伤源性感染,还有全身因素和中毒因素致使的。
发病机制鼻窦乃颅骨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被覆粘膜。
鼻窦炎乃指空腔中粘膜肿胀及发炎。
最多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
另外,变态反映、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发齿源性上颌窦炎。
鼻窦炎的罹患因素包括患者的体质、环境因素、病菌的毒力,还与患者遗传特质和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异样有关,变应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各类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其后依次是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
上颌窦因窦腔较大,窦底较低,而窦口较高,易于积脓,且居于各鼻窦之下方,易被他处炎症所感染,故上颌窦炎的发病率最高。
(完整word版)鼻窦炎指南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由于慢性鼻-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
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1-3]。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
1997 年制定的海口标准[4]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起草过程中参照了国际现有指南性文件,并基于我国国情特点,遵循了“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同时兼顾了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及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本指南更科学、合理和具有实用性,编辑部还组织了专家在全国部分城市巡讲,充分征求了各地同道们的意见,使之趋于完善。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
临床定义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临床分类1、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诊断一、症状1、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
2、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道黏膜病变。
鼻窦炎临床诊疗指南

鼻窦炎临床诊疗指南第一节上颌窦炎一、急性上颌窦炎急性上颌窦炎是上颌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继发于急性鼻炎。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症状。
儿童病例症状较成入重,可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
2.局部症状(1)鼻塞:因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常有闭塞性鼻音。
(2)流涕:流黏性或脓性涕,多蓄于中鼻道,量多不易擤尽,一些患者会出现涕中带血。
(3)嗅觉障碍:可因鼻塞或分泌物阻塞嗅裂出现暂时性嗅觉减退或丧失。
(4)局部疼痛和头痛:部位多为眶上额部,可伴患侧颌面部或上列磨牙痛。
头痛和局部疼痛的一般规律是:晨起不痛,上午轻,午后重:站立或久坐时加重,侧卧患侧居上时减轻。
【诊断要点】1.病史包括发病情况、诱因、鼻塞和脓涕及头痛特点。
2.局部检查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査提示鼻黏膜充血,鼻甲肿胀,中鼻道黄脓涕;上颌窦前壁压痛。
3.影像学检査鼻窦X线摄片显示上颌窦密度增髙;CT扫描显示上颌窦软组织影,或上颌窦内有液平面。
4.其他检查上颌窦穿刺冲洗有脓。
【治疗原则和方案】1.原则非手术方法为主,消除病因,促进鼻窦通气引流,控制感染及防止并发症。
2.治疗方案(1)全身治疗:①一般疗法:注意休息及髙营养饮食等;②抗感染治疗: 选择有效抗生素;③促黏液排出和纤毛功能恢复用药。
(2)局部治疗:①鼻部用药:包括减充血剂和局部喷鼻激素。
前者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②上颌窦穿刺冲洗,并可在穿刺时注入抗生素或激素。
③物理疗法:包括超声雾化、蒸气吸入及电热疗法等。
④鼻腔清洗:使用生理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手术治疗:急性期通常不手术,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疑有并发症发生,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开放鼻窦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二、慢性上颌窦炎慢性上颌窦炎是上颌窦黏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常继发于急性鼻窦炎。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见的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食欲缺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少数病例可有持续低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鼻窦炎用药指南
【概述】
急性鼻窦炎系鼻窦粘膜的急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致病菌以化脓性球菌多见。
【诊断要点】
1.鼻塞。
2.较多黄脓涕。
3.头痛,并伴有面颊部、额部或头深部的疼痛。
4.重症者可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
5.查体鼻粘膜充血,鼻腔较多脓性分泌物,中鼻道、嗅裂可见脓涕。
6.面颊部、内眦或眶内上角可有压痛。
7.必要时鼻窦X线片或鼻窦CT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类药物可选用对球菌的药物。
首选青霉素,用法及注意事项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关内容。
还可以应用其他抗菌药物。
2.减充血剂 1%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7天以内。
【注意事项】
1.局部炎症控制后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2.可配合物理治疗。
3.麻黄碱滴鼻液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日,否则,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