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初中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食品营养知识与健康饮食教学

初中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食品营养知识与健康饮食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现代快餐和加工食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这些食品含有大量的热量、油脂和调味品,长期摄入不仅会导致肥胖、血压升高等健康问题,还会增加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在初中八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中,我们应该将食品营养知识与健康饮食教学纳入重点,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掌握科学的饮食技能,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课程目标1.了解食物对健康的影响,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探讨健康饮食的必要性,并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和发展的危害;3.学习制定一份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4.掌握选择、烹饪和搭配食物的技能;5.了解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和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
二、课程内容1.食物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基本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量;(2)各类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的比较。
2.健康饮食(1)饮食均衡原理,食物搭配的原则;(2)决定饮食习惯的因素及其危害;(3)常见营养不良的症状及其防治;(4)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
3.饮食调整(1)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如老年人、婴幼儿、青少年、孕妇等;(2)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如减肥、恢复康等。
4.烹饪技巧(1)基础烹饪知识及常见烹饪方法;(2)食物的选购和处理方法;(3)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常识。
三、教学建议1.活动形式多样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游戏、实验、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运用受到的知识。
2.精简教材内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需要将教材内容精简到最关键的几点,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
3.健康餐厅设计可以运用课程中的知识来设计健康餐厅,并将其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Food digestion:Recognizethe composition of digestion system anddiscussits related mechanism)
3)食品中的化学成分(6学时):学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水合矿物质的功能
4.学习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南
(to study the guidelines for dietary intake)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 Schedule&Requirements)
1)绪论(2学时):学习食品、营养、卫生、健康的基本概念,了解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Introduction:Study basic concept of food, nutrition, health.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 and health)
(Course Type)
公共选修课
授课对象
(Audience)
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双语教学
*开课院系
(School)
农业与生物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先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Prerequisite)
学生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学习食品、营养、卫生、健康的基本概念,了解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14春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总计72学时,全书共分为八章,首先介绍营养学基础知识,结合世界各国的膳食指南、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和食谱编制等,介绍营养缺乏症、营养过剩导致的“现代社会文明病”,饮食宜忌、饮食与美容等现代营养学问题。
此外,对保健食品、强化食品和方便食品也等也做了系统的介绍,食品营养与健康内容广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学习者扩大知识面掌握从事健康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掌握客观评价食品与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帮助人们达到吃得健康、吃的安全的目标,并为今后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及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各章节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建议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定义2.一般掌握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3.重点掌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内容(一)、食品、营养和健康的概念1、食品(Foods)2、食品的本质要素3、营养(Nutrition)4、健康(Health)(二)、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进肌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知识(建议1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膳食能量推荐摄人量与食物来源2.重点掌握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重点掌握维生素的分类及生理功能4.一般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及特点5.一般掌握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6.重点掌握水的生理功能与水平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量P7一、产能营养素和生理有效能量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基础代谢(Basal metbolism,BM)各种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三、膳食能量推荐摄人量与食物来源第二节宏量营养素一、蛋白质P12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氨基酸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二、脂类P16脂类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脂类的适宜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三、碳水化合物P18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与食物来源第三节微量营养素一、维生素P20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的特点维生素的分类人体维生素缺乏的原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二、矿物质P35矿物质的概念矿物质的特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第四节其他膳食成分一、膳食纤维P44纤维素的概念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和摄入量二、水1.水在人体内的分布2.水的生理功能与水平衡第二章合理膳食的构成、食谱的编制与膳食指南(建议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DRIs的概念2.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重点掌握食物机构模式4.了解食谱编制的原则与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合理膳食的构成一、膳食与膳食类型二、合理膳食的构成1.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2.合理的膳食制度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指南一、食物结构模式1.营养不足2.基本合理3.营养过剩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1.美国的RDAs和DRLs2.其他国家的RDAs3.中国RDAs的沿革4.中国居民21世纪DRLs简介三、膳食指南1.世界各国膳食指南简介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四、食谱的编制P741.食谱(Recipe)2.食谱编制的原则3.食谱编制的方法4.食谱举例第三章不同生理状况下人群的合理营养与科学烹调(建议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儿童、青少年及孕妇的营养与膳食特点2.重点掌握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充分了解科学烹调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一、婴幼儿的合理营养二、婴幼儿喂养1.婴儿喂养2.幼儿喂养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一、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二、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1.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特点2.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第三节大学生的营养与膳食一、合理的饮食构成二、存在的问题三、良好的饮食习惯四、特殊阶段的营养五、学生食谱举例第四节孕妇的营养与膳食一、孕妇营养与母婴健康的关系1.孕妇营养与孕妇自身健康的关系2.孕妇营养对胎儿、婴儿健康的影响二、孕妇的生理特点三、孕妇的合理营养四、孕妇的膳食1.妊娠早期(1~3个月)2.妊娠中期(4~6个月)、后期(7~9个月)第五节乳母的营养与膳食100一、乳母的合理营养100二、乳母的膳食101第六节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102一、人体衰老的变化1021.基础代谢减慢2.身高、体重和身体成分改变3.器官功能退减4.疾病发生率高二、老年人的合理营养P104三、老年人的膳食1.合理膳食原则2.每日膳食构成3.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天然食品第七节科学烹调P106一、科学烹调的重要性二、食物烹调的方法第四章营养与疾病(建议1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营养缺乏、营养过剩所引起的有关疾病。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理解食品的加工与保存对营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饮食调理能力和健康意识教学内容1. 食物营养学基本理论- 营养的概念与分类- 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 膳食指南和食物金字塔2.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结构与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与作用- 水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性3. 食品加工与营养- 不同加工方法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食物储存与保存对营养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安全4. 饮食调理与健康-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平衡膳食的原则和方法- 常见疾病与饮食调理5. 食品营养学实践- 食物营养评价方法- 食物营养标签的解读- 膳食计划的制定与评估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例演示: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其作用-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食品加工与保存对营养的影响-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制定膳食计划和营养评价-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解读食物营养标签和制定膳食调理方案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作业与考试:设计问题测试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制定的膳食计划和营养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参考教材- 食品营养学教程(第三版),作者:XXX- 食物营养学(第四版),作者:XXX- 营养学引论,作者:XXX以上为《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2104英文名称:Food Nutri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必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3. 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正常需要;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生理状况下和特殊环境下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以及在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际技能,并且学会对食品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方法,及结果评定结果在营养食品生产、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在发展我国食品工业上不断地提供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新型食品,为调整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服务。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40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孙远明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参考书目:(1)《食品营养学》(第二版). 王光慈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2)《食品营养学》. 孙远明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2)非网络自主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3)课堂多媒体教学与互动学习相结合。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出勤、课堂提问;(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期末笔试。
9. 课外自学要求(1)学生课前要进行预习,并适当多读些相关课外读物;(2)利用《食品营养学》网络课程进行自学,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基本内容:(1)营养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2)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3)我国人民目前的营养状况(4)营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5)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中的几个概念基本要求:(1)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概念(2)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学时数: 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概述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
通过对营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第四节脂肪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第六节维生素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功能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营养食谱的编制和评价,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谱的食物种类和能量。
1(7)掌握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的慢性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够全面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并根据食物配料表分析评价各种食物的价值;(2)能够计算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4)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并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
(5)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内容对膳食的合理性进行评定。
(6)能用计算法编制和评定健康人群一餐、一日、一周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能判别成人消瘦、超重和肥胖,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营养与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教学目标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营养意识和健康素养。
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活动的引导,使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合理膳食的搭配以及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充分利用食物资源,避免营养不良和肥胖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食物营养成分的基本知识教学大纲应包括食物营养成分的基本知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营养成分对身体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
2. 合理膳食的搭配教学大纲还应涵盖合理膳食的搭配。
学生应该学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食物的特点,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搭配,以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此外,还应教授饮食平衡的原则,避免偏食和过量摄入某些营养成分的问题。
3.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教学大纲还应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了解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
同时,还应教授如何避免饮食中的常见问题,如过多的添加剂、高糖饮料和垃圾食品等。
4. 营养与健康的实践活动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一些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食物营养分析、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参观农场和超市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大纲中,应明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教学大纲还应明确评价方式,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4)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并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
(5)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内容对膳食的合理性进行评定。
(6)能用计算法编制和评定健康人群一餐、一日、一周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能判别成人消瘦、超重和肥胖,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8)了解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9)能能解读强化食品。
(10)能能够解读保健食品。
3.素质目标养成“科学严谨、实是求事”的良好品德。
通过工作任务设计,增强学生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与人沟通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最终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重点、难点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膳食平衡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课程难点:能够正确运用营养调查与分析的方法,结合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对中国居民给出合理膳食与疾病预防的建议和措施。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熟练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有关概念;2.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3.了解我国居民食品营养发展概况和今后面临的任务今后面临的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品营养学的有关概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难点食品营养学的有关概念[教学内容]食品营养学的有关概念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我国居民食品营养发展概况及今后面临的任务。
项目一人体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掌握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基础知识。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3)了解各种营养素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状况(4)明确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能够对食物的营养价值的进行评。
(5)明确各类营养素的缺乏症,能够对各种缺乏症提出合理化建议。
(6)熟悉能量摄入量的计算方法,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进行测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糖类的功能;脂类的功能及脂类的组成(必需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膳食脂肪与健康问题,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蛋白质的功能,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需要模式,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缺乏症和过多症、供给量与膳食来源;水的生理作用和供给量,各种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供给量与膳食来源等内容。
消化的两种形式,唾液、小肠和胰腺分泌哪些消化酶。
难点:几种产能营养素的生理有效能量的计算;人体消能量耗的测定与计算;食物是怎样影响血糖水平,食物纤维对高血脂症、糖尿病和结肠癌的保健作用;膳食脂肪与健康问题;食物蛋白质营养的生物评价;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各种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吸收营养素的主要场所。
[教学内容]任务一营养与能量平衡的关系任务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价值评定任务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任务四脂类的营养价值评定任务五维生素的营养价值评定任务六矿物质的营养价值评定任务七食品中其他功能成分的营养价值评定任务八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项目二不同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评定[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熟悉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2)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3)理解不同人群的主要营养缺乏症特点及原因;(4)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及营养需求特点能够提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及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原则。
难点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及营养需求特点提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及建议。
[教学内容]任务一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评定任务二特殊环境条件下人群的营养状况项目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评定[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了解食物的分类和营养评定的意义;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2)熟悉畜、禽肉类,蛋及蛋制品,水产品,乳及乳制品的营养素的种类和营养特点。
掌握畜、禽肉类,蛋及蛋制品,水产品,乳及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3)熟悉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素分布和营养特点;掌握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难点食物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学内容]任务一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任务二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评定任务三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评定项目四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项目学习,做到:1.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合理烹饪的基本要求和膳食制度的制定原则。
2.能判定成人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足需要3.熟悉膳食营养能量摄入量包括的内容和含义4.掌握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方法和依据5.熟悉膳食宝塔知识,能够进行膳食营养分析与评价6.熟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的内容,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内容对膳食的合理性进行评定7.明确营养调查、膳食调查的基本概念。
了解营养调查的基本内容。
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及结果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的定义;膳食指南内容;膳食结构的概念和类型;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难点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联系实际应用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教学内容]任务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关系任务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任务三膳食结构与膳食类型任务四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任务五居民营养状况调查项目五营养配餐[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了解营养配餐的目的与意义,明确营养配餐的原则。
掌握营养配餐的理论依据。
2.了解食谱的种类及内容,了解营养餐制作的方法。
3.明确营养食谱的调整与编制原则及食谱编制时的注意事项。
4.掌握营养食谱编制和调整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营养配餐的原则及理论依据2.营养食谱编制原则、方法及调整评价方法。
难点营养配餐的原则及理论依据。
营养食谱编制和调整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任务一营养配餐的认知任务二营养食谱的编制项目六膳食营养与疾病的防治[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掌握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病因,了解营养缺乏病的预防措施。
能够针对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2.了解肥胖的种类和特征,明确胖瘦的衡量标准;3.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掌握营养因素对肥胖的影响。
4.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种类;了解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 掌握肿瘤的诊断和常见的肿瘤种类;明确对肿瘤的膳食控制;了解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和抗癌物质。
6.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分类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饮食预防和治疗,了解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2.营养因素对肥胖的影响。
营养因素对肥胖的影响。
预防营养过剩的措施。
3.糖尿病的诊断方法4.肿瘤的诊断和常见的肿瘤种类5.管疾病的诊断方法难点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预防营养过剩的措施。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和抗癌物质;心血管疾病的饮食预防和治疗。
[教学内容]任务一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评定任务二肥胖的膳食预防与治疗任务三糖尿病的膳食预防与治疗任务四肿瘤的膳食预防与治疗任务五心血管疾病的膳食预防与治疗项目七人体健康与保健食品[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掌握健康、亚健康的概念。
了解生理健康标准、亚健康的症状。
掌握保证人体健康的要素2.掌握保健食品的概念、主要功能因子与功能作用、保健食品的分类。
3. 熟悉保健食品剂型与使用的原料、标签。
4.了解保健食品的法制化管理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健康、亚健康的概念,保证人体健康的要素2.保健食品的概念、主要功能因子与功能作用、保健食品的分类难点保证人体健康的要素,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因子与功能作用。
[教学内容]任务一人体健康的认知任务二保健食品项目八食品的营养强化[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做到:1.掌握食品营养强的概念和目的;2.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熟悉常见食品营养强化剂。
3.掌握选择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的营养强化食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营养强的概念和目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基本要求难点常见食品营养强化剂;常见营养强化食品。
[教学内容]任务一食品营养强化的认知任务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选择及强化方法五、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的各实验项目,可穿插在各项目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也可独立设课。
各实验项目可均可配合理论课的授课内容进行。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营养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