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对外开放(4)》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 课对外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改

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

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80 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 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

发开放,21 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

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

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对外开放的的进程及特点。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带领下。我国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前景怎

样,我们先听一首好听的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

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一)导入:视频《春天的故事》,同学们视频中的老人是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为

什么说“崛起了座座金山”,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对外开放的起步: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资金,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

2.时间和特区: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 年(海南)。

3.特区企业形式: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4.作用: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沿海开放城市:1984 年,开放广州、上海、天津、大连等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三)沿海开放经济区:1985 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1990 年,开放

上海浦东新区。(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四)内地开放

思维拓展:由进程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的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地图加以形象了解开放格局的特点)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目的: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时间:2001 年12 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影响: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

作。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必将对21 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补充知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调整。

利:有利于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它可以绕过某些贸易壁垒,

充分发挥自身在制造业,加工业,初级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开拓贸易市场,确保贸易利益。

弊: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权利和机遇,还有各种义务和挑战,特别

是我国的某些弱势项目,或竞争力低或产品老化或技术不具优势,或特色不鲜明等。

调整:举例说明竞争会引起调整。如我国铁路过去曾被称为“铁老大”。近年来,随着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手段的快速发展,铁路的优势不再。于是,铁路部门不得不通过提速,改善服务来提高竞争力,求生存求发展。

三: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1840 年,英国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军节节失利,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1842 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1984 年10 月,邓小平明确地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强调指出: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长期的政策,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和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思考: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与近代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有何不同?

(结论:前者是在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被迫进行的,便利了资本主义

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后者是中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

上进行的,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目的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合作探究(二)

一、图片:对外开放后中国取得的部分成就

二、材料:“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法宝。“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

格局

三、视频材料:《神曲一带一路》

思考:面对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你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形势怎么展望?

(结论: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

【总结巩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加速现代化

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达标测评】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