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sop

合集下载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一、病名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 ARF)二、概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小于8kPa(60mmHg)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于6.7kPa(50mmHg)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起病急缓,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但二者之间尚无明确的时间界限。

一般而言,急性呼吸衰竭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发生,患者既往呼吸功能多正常,因某种突发原因如异物吸入、吸入有害气体、镇静药中毒等,导致呼吸功能突然衰竭;机体尚未完全代偿。

而慢性呼吸衰竭在数日或更长时间内缓慢发展,机体产生相应的一系列代偿性改变(如HCO3-增高)。

[1](一)病因任何引起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的因素,均可导致呼吸衰竭。

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有:1、气道阻塞性疾病:如会厌炎、喉水肿、异物、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肺实质侵润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自身免疫性病变等;3、肺水肿性疾病:(1)心源性:心肌梗死、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疾患、左心衰竭;(2)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海洛因中毒、吸入化学物质、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4、肺血管疾病:肺血栓栓塞,空气、脂肪栓塞等;5、胸壁与胸膜疾病:气胸、大量胸腔积液;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镇静药和麻醉药的应用、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危象等。

[2](二)分类急性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I型)和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II型)。

I型呼吸衰竭主要由氧和功能障碍所致,而II型呼吸衰竭主要由通气功能障碍所致。

但在临床实践重中,两者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许多病人表现为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同时存在。

[3]三、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呼吸衰竭的急救程序

呼吸衰竭的急救程序

呼吸衰竭的急救程序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呼吸衰竭的急救程序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该程序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 确认呼吸衰竭的症状和迹象:- 患者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浅表。

- 呼吸频率增加或减少。

- 唇部和指甲床发绀。

- 意识水平下降。

- 胸部疼痛或紧迫感。

2. 立即呼叫急救服务:- 拨打本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向调度员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情况。

- 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3. 提供基础生命支持(BLS):-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位置,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 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

如果没有呼吸或脉搏,开始心肺复苏(CPR)。

- 如果患者有呼吸,但呼吸不稳定或困难,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呼吸姿势,例如坐直或半坐位。

4. 给予氧气治疗:- 使用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纯氧。

- 确保氧气流量适当,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 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并记录相关数据。

5. 评估和处理潜在的原因:- 评估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肺部感染等。

- 检查患者的胸部X射线、动脉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结果。

- 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尽可能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给予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镇静剂等药物。

-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途径。

7. 监测和观察:-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 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呼吸状况、皮肤颜色等变化。

- 定期记录监测数据,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8. 准备转运:- 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但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准备将患者转运到医院。

-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予适当的氧气治疗。

- 将患者转运到最近的医院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

9. 与医生和医院沟通:- 向医生提供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和治疗过程。

- 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计划。

14.呼吸衰竭急救SOP

14.呼吸衰竭急救SOP

呼吸衰竭急救SOP
一、评估
1.缺氧:潮式呼吸,烦躁,昏迷,心律失常,DIC。

2.二氧化碳潴留:PaCO2>50 mmHg, PaO2<60mmHg、头痛、扑
翼样震颤、嗜睡、昏迷、酸中毒、心率快、心衰、血压升高、
脉洪大,皮肤潮红、出汗。

3.血氧饱和度<90%。

二、处理
(图解见下页)
三、效果评价
1.好转:呼吸困难、紫绀有改善,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病人安静。

2.恶化:血氧饱和度90%以下,缺氧症状未改善。

四、注意事项
1.定时检查并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及运转情况。

2.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清新。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和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
工作。

4.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呼吸衰竭急救流程图
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生效日期:。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4、肝肾功能:ALT ↑,肾血流量,尿量↓。 低氧可致EPO增加。 5、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呼衰时呼酸最多,其次呼酸+代酸,再次呼酸+代碱 电解质紊乱有高钾,低氯。
Hale Waihona Puke 临床表现(一)1、呼吸困难:频率,节律,幅度改变。慢阻肺早期呼 吸浅快,后期变浅慢。 2、紫绀:缺氧的典型表现,以口唇和甲床明显 3、神经精神症状(肺性脑病)表现随缺氧及CO2上升 速度和程度而异
慢 性 呼 吸 衰 竭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病理生理
一)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1、肺泡通气不足 PaO2 PaCO2与通气量的关系 2、通气血流比例尖调(V/Q) V/Q <0.8 肺动静脉样分流 V/Q >0.8 无效腔通气 3、弥散障碍:影响氧合,导致低氧。 (弥散面积、肺泡膜的厚度和通透性、弥散系数、 气体分压差等。)
增加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1、呼吸兴奋剂:原则上不用,若使用要注意呼吸道通畅。 尼可刹米:现少用 多沙普仑:(DOXAPRAM)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 学感受器。 阿米三嗪:(ALMITRINE)同上 2、机械通气 以患者神志改变主要参考。 神志尚清,可作经鼻面罩机械通气 神志不清,需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诊断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
2、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3、血气分析
指标:PH PaO2 PaCO2 SaO2 CaO2
BE SB AB CO2CP
治疗
一)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CO2潴留 2、治疗原发病和诱发因素。
一)方法
1、抗感染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加重诱因中80%以上 为感染,另外,分泌物潴留,人工气道,免疫功能低下等 均需要抗感染治疗。感染症状不典型,仅有憋气TWBC不 升高。

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呼吸衰竭应急预案

呼吸衰竭应急预案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突发状况时,如果能迅速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制定一份呼吸衰竭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呼吸衰竭应急预案的详细内容,共计1200字。

I.应急响应组织机构1.应急响应小组:由医院呼吸科、急诊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

2.应急预案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或相关领导亲自负责,负责指挥协调。

II.应急预案分级及流程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急诊处理的紧急程度,将呼吸衰竭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1)步骤一:呼叫应急小组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首先应呼叫应急小组。

同时,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2)步骤二:氧疗将患者放置高位头抬,给予纯氧吸入,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3)步骤三: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每小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

(1)步骤一:呼叫应急小组和应急预案指挥部患者的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氧疗无效甚至不能自主呼吸时,应当立即呼叫应急小组,并通知应急预案指挥部。

(2)步骤二:高级氧疗继续给予高浓度氧疗,并考虑采用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机械通气支持。

(3)步骤三: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并每1小时进行一次动脉血气分析。

(4)步骤四:药物治疗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呼吸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等。

(1)步骤一:呼叫应急小组、应急预案指挥部和院内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氧疗无效,甚至不能自主呼吸,即刻呼叫应急小组、应急预案指挥部和院内重症监护室。

(2)步骤二:机械通气立即进行有创或非侵入式机械通气,并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3)步骤三: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血液净化治疗,如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呼吸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等。

呼吸衰竭患者应急方案及流程纲要

呼吸衰竭患者应急方案及流程纲要

应急方案及流程
【应急方案】
立刻通知医生的同时快速赐予患者
连续低流量吸氧并成立静脉通路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

心电监护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备好各样急救用品用药品

察看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和皮肤色彩、
呼吸频次、节律及深浅度

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特别是呼吸喜悦剂

氧疗成效,若有CO2潴留加重,立刻报告医生采纳举措

实时吸出痰液,防备堵塞呼吸道

患者有无肺性脑病预兆

患者生命体征安稳后护理人员应做到:改换脏床单及衣物,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流程】
吸氧

通知医生

成立静脉通路

去除呼吸道分泌物

心电监护

察看病情

健康宣教。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需要及时的抢救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希望能够对抢救工作有所帮助。

1. 评估患者病情。

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指标的监测。

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史等。

2. 给予氧疗。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是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

可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3. 导管插入。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确保气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4.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考虑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5.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6. 注意并发症的处理。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需要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肺部感染等。

7. 重症监护。

对于病情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重症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积极处理基础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往往是基础疾病的急性加重,因此在抢救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处理患者的基础疾病,如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以上就是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抢救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呼吸衰竭时应急处理程序

呼吸衰竭时应急处理程序

呼吸衰竭时应急处理程序
1、当病人出现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呼吸加快、紫绀明显,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遵医嘱给予湿化吸氧,取高坐卧位。

2、遵医嘱给予解痉、化痰、雾化吸入等措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3、遵医嘱给予抗炎,扩张支气管,呼吸兴奋剂等治疗。

4、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扣背,鼓励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吸痰。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意识、呼吸节律、频率、神志等改变。

6、严格交接病情,加强巡视,必要时派专人护理,随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建立呼吸衰竭抢救预案
2.适用范围:呼吸衰竭的急救处理
3.定义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
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
)低于8kPa(60mmHg),或伴
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4.临床表现:
4.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
2潴留,或伴CO
2
降低(Ⅰ型)见于
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

②Ⅱ型呼
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
2和CO
2
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
2
和CO
2
的潴留的程度是平
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
2
更为严重。

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
逐渐加重,虽有缺O
2,或伴CO
2
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4.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4.3查体发现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5.急救措施:
5.1 病因治疗。

5.2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畅通气道
5.2.1 鼓励患者咳嗽,主动将痰咳出;
5.2.2 病情允许时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
5.2.3 使用化痰祛痰药物,禁用禁咳剂;
5.2.4 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保持气道湿润;
5.2.5 补充足够的液体;
5.2.6 解除支气管痉挛:使用舒喘灵或博利康尼或其他支气管扩张剂;
5.2.7 昏迷病人及不能主动排痰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5.3 氧疗:是纠正缺氧的针对性措施,但对Ⅱ型呼衰给氧不当可加重CO2潴留,通常采用鼻导管或鼻塞开放呼氧。

Ⅰ型呼衰氧流量应大于3升/分(浓度>30%);Ⅱ型呼衰氧流量则应小于3升/分(浓度<30%);给气过程中应定期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紫绀、意识等变化,并应每天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5.4 呼吸兴奋剂:应在气道通畅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静脉持续点滴。

5.5 控制感染,就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参考过去用药情况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亦应采取大剂量静脉途径给药。

5.6 糖皮质激素:应采取大剂量,短疗程(3-5天)静脉途径给药,注意禁忌症、毒副作用。

5.7 机械通气:经过常规治疗呼衰控制不理想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立即使用机械通气。

5.8 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比较复杂,判断方法主要根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纠正的原则是各治疗原发因素,如Ⅱ型呼衰引起的呼酸及(或)代酸,主要是畅通气道改善通气纠正缺O2清除CO2,但是失代偿性酸碱紊乱,而PH<0.30或>7.5时必须使用碱性药物进行人工代偿,但呼吸性酸中毒使用碱性药物应慎重,一般24小时补充量5%NaHCO3不超过100ML,根据血气分析增减补碱量。

代碱时如因低K+低CI-造成者,应以纠正电解质为主,或补充精氨酸或氯化铵等酸性药物
5.9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国内报告发生率约8-22.8%,是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处理原则应下胃管灌注冰盐水洗胃,及其他止血药物,亦可静脉注射奥美拉唑。

5.10 肺性脑病的处理:除以上综合治疗外,应使用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如胞二磷胆碱等,有条件者应使用冰帽局部降温。

5.11其他并发病处理
6.表单无
7.相关文件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