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细胞生物学试验篇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取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细胞放置在含有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很多方面,例如研究基因表达、病理生理学和新药发现等领域。
细胞培养通常要求细胞处于可能生长和分裂的特定生长条件下,培养基的配方和组成要根据细胞类型进行调整。
2.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将抗体特异性地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然后用荧光染色剂标记抗体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组织学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
3. 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是通过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来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需要将细胞暴露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然后收集细胞,用针头机械破碎并分离出线粒体,接着用色素c检测试剂。
此方法可以被应用于癌症治疗、新药研发和基础细胞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4. 网格溶解实验网格溶解实验是一种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能力的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细胞恶性生长、转移和肿瘤治疗等领域。
这种实验需要在培养皿中放置一层含有孔的膜,将预处理好的细胞悬浮在孔上方的区域,然后留置一段时间等待细胞穿过孔隙层次,最后收集并处理细胞样本,通过各种方式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的情况。
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是一种检测蛋白质互相作用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有几种方法,包括酵母对二杂交法、共免疫沉淀法和化学交联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研究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疾病机理等领域提供参考资料。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适用范围和步骤,研究者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分子机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荧光显微镜、免疫染色、蛋白质电泳和PCR等。
一、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它是将细胞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抗生素等的培养基中,使其在适当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下生长、增殖、分化或转化的过程。
细胞培养的方法非常丰富,可以根据细胞来源、类型、培养条件等进行分类,常用的有原代培养、细胞系、肿瘤细胞和原生动物等。
细胞培养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等方面,也是制备疫苗、生产蛋白质和细胞治疗等方面的基础技术。
二、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一种利用荧光探针和激光光源来照射样品并检测荧光信号的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荧光探针可以有机会或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与细胞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结合并发生光学反应,发射出荧光信号。
荧光显微镜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重标记和实时成像等优点,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互作和代谢等方面,还可以用于细胞追踪、基因表达、蛋白质定位和药物筛选等方面。
三、免疫染色免疫染色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结合来检测或定位生物分子的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中广泛应用。
抗体是由 B 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它可以通过特异性与异物(如细胞表面抗原、蛋白质、核酸等)结合,从而实现对它们的检测和定位。
免疫染色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前者是将荧光染料或酶标记直接连接在一级抗体上,后者是将荧光染料或酶标记连接到二级抗体上,再与一级抗体结合来增强信号。
免疫染色可以用于鉴定细胞类型、检测蛋白质表达、定位细胞器、分析信号通路和检测抗体反应等方面。
四、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和凝胶电泳技术来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与技巧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与技巧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在细胞生物学中,实验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细胞分离、荧光显微镜、分子生物学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讨论细胞生物学中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生长、增殖、衰老等生理状态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通常需要使用一个适宜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还需要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和培养物质。
在培养细胞时,需要注意适宜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影响细胞的状态和生命活动。
另外,在细胞培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细胞的寿命、细胞的死亡、菌污染等问题。
为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在实验中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采用CDMF等杀菌剂消毒培养器、培养器中的培养物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细胞因菌污染而死亡。
二、细胞分离技术细胞分离技术是研究细胞的单个特性、形态和功能的一种技术。
在实验中需要利用细胞分离技术来获得一定数量的单个细胞。
细胞分离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分离器分离、离心分离、胶体分离和酶消化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其中,酶消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胞分离方法,通过加入一定量的酶,将组织内的胶原纤维、纤维素及其他基质物质消化掉,从而获得单个细胞。
在酶消化实验中,需要根据不同细胞类型、不同组织、不同生长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三、荧光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高级显微镜技术。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荧光显微镜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因为它可以用来标记和检测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
在荧光显微镜实验中,使用的荧光探针要与待检测的细胞相匹配,例如,使用荧光染料DPH来探测细胞内外膜分子的相互作用。
同时,还需注意荧光显微镜的光源选择、荧光图像的采集和分析等问题,以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数据。
细胞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

5、取部分原代细胞染色制片观察线粒体数,拍照。 6、将长满细胞的培养板中原来的培养液吸去。加入 1~2ml 0.25%胰酶溶液,使板底细胞都浸入溶液中。 7、马上吸走胰酶液 ,再次加入2ml左右的胰酶,同样马 上吸去,再加入几滴胰酶放入培养箱中消化几分钟。 8、用吸管将贴壁的细胞反复吹打成悬液,根据比例来取 需要的量,加入4ml左右的培养液。 9、前后左右的来回震荡使细胞分散均匀后,将培养板放 入培养箱。 10、查阅资料了解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分裂周期,在每 次分裂后取部分细胞染色制片观察,拍照。 11、直至细胞不在分裂,观察所有照片对比线粒体数目。 12、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材料
一、器材:显微镜、温箱、刀片、镊子、剪刀、解剖
盘、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倒置显微镜、培养箱、电 动枪、培养板、吸液枪、5ml玻璃吸管、超净台
二、材料:小白鼠、1%Janus green B 染液、0.25%胰
酶、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 Hank’s液、碘酒
实验方法
1、将小鼠拉颈椎致死,置75%酒精泡2-3秒钟(时间不 能过长、以免酒精从口和肛门浸入体内)再用碘酒消毒腹 部,取肝组织带入超净台内,置平皿中。 2、用手术剪将组织剪成小块(1mm3),再用Hank’s液 洗三次,视组织块量加入5-6倍体积的0.25%胰酶液,37℃ 中消化20-40分钟,每隔5分钟振荡一次,或用吸管吹打一 次,使细胞分离。 3、加入3-5ml培养液以终止胰酶消化作用。静置5-10分 钟后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4、加入Hank’s液5ml,冲散细胞,再离心一次,弃上清液。 加入培养液1-2ml(视细胞量),血球计数板计。将细胞 调整到5×105/ml左右,转移至25ml细胞培养瓶中,37℃ 下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胞培养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3. 掌握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生物体细胞从其原始生存环境中分离出来,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物筛选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加深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
实验材料:1. 人体皮肤细胞2. 培养基(包含血清、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3. 塑料瓶(培养皿)4. 显微镜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取适量人体皮肤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使其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2. 将细胞接种到塑料瓶(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培养基。
3. 将塑料瓶(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
4. 在合适的时间点,使用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5.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和图片,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皮肤细胞在培养基中开始贴壁,并逐渐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胞开始出现分裂,形成相互连接的细胞团。
一些细胞逐渐伸展成梭形或扁平形,呈现出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
在某些区域,我们观察到细胞开始分化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呈多角形。
这些现象表明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胞确实可以在体外条件下贴壁生长并增殖。
这证明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可行性。
2. 细胞分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这说明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以确保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此外,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细胞类型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观察了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并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二实验名称石蜡包埋切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染色1、为什么生物体的组织要经过如此繁琐的步骤才能观察其组织结构?①首先,生物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体。
②其次,这个复杂的组合体是比较脆弱的;作为一个生物研究者,想要观察一个生物体的组织,就必须尽量观察其完整形态,步骤繁琐,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为了保证看见的是最真实的,最接近想要看到的结果。
态度严谨了,就不觉得繁琐了。
③石蜡包埋是用于样本固定,方便切片。
切片的目的是方便观察,样本如果厚的话,不利于透光,而且组织重叠,是无法有效观察的。
④染色的目的是也是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原始样本不染色的话,在显微镜下是近乎透明的,无法区分细胞或细胞器。
2、查阅文献,有哪些文章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请列出这些文献(至少10篇)。
(1)王慧丰,徐亦辰,赵文婧,陈维平.微小组织结构石蜡切片的制备[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0,36(08):997-998.(2)赵学影,肖慧,胡子豪,陈云帆,王黎源,隋东莉.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体结肠系膜淋巴管构筑[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01):54-57.(3)万慧颖,徐敏燕,李芳华,胥颖,谢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鉴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曲霉菌感染[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1):43-46.(4)张晓恒,姚佳,秦冬梅.毛菊苣提取物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03):86-91.(5)连国亮,陈东,商建峰,李彦玮,李倩.胸腔积液凝集物在组织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05):152-155+161.(6)张彩丽,张俊霞,刘湘花,孙丽敏,李瑞琴.实验动物多脏器组织石蜡切片统一制做流程及影响条件[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35(01):108-109.(7)张强,解植伟,尹昊锋,王君,马昊,马福顺.A型肉毒毒素对兔脂肪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08):467-469.(8)焦哲,王鑫坤,霍军,阴正兴,吴凤笋,吴玉臣,康静静.3例犬淋巴瘤和1例猫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诊断[J].动物医学进展,2019,40(11):137-140.(9)罗晓舟,金小千,温小鹏,罗伦,唐纯志.针刺太冲、太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病理形态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04):781-787+1025.(10)尚宏伟,路欣,郭晓霞.褪色胃组织标本再染色后在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3):25-26.3、通过你自己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细胞生物学试验篇实验篇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实验目的】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洋葱。
【实验内容和方法】(一)细胞形态观察l、动物细胞的观察(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注意肝细胞之间的界限、细胞的形状、细胞核的形状和数量、核仁的形状和数量、细胞质的形态构造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的区别。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注意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2)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观察: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和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1、测微尺的使用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中心刻有一尺,长5~10mm,分成50~100格。
每格的实际长度因不同物镜的放大率和不同镜筒长度而异。
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的测微尺,长1mm或2mm,分成100格或2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0.01mm(10μm)。
当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长度。
方法如下:(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
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如图所示)。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0,,,,1,,,,2,,,,3,,,,测定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长的图解上尺:目镜测微尺;下尺:镜台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10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图中镜台测微尺1格=目镜测微尺6格,代入公式得:目镜测微尺每格=1/6×10μm=1.66μm(5)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需要测量的玻片标本,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标本。
2、计算: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各种细胞及细胞核的体积。
椭球形:V=4πab2/3a-长半径b-短半径圆球形:V=4/3πr3r-半径圆柱形:V=πr2hr-半径h-高【作业与思考】1、血细胞分为哪几大类?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并阐述其功能。
绘图。
2、任意选择你所看到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各一个,绘图并进行适当标注,测量其大小,并比较动植物细胞大小的差异。
3、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测得的细胞大小一致吗?你认为在哪个放大倍数下测定得比较准确?为什么?实验二PAS(PeriodicAcidSchiff)反应显示糖原和其它多糖物质【实验目的】1、熟悉PAS法原理及操作步骤;2、观察PAS反应的染色结果,并观察多糖在组织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脱水而生成的化合物。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界。
一些不溶性的多糖构成植物和动物的骨架,如植物的纤维素和动物的甲壳素,一般称为结构多糖。
另一些多糖在生物体内作为能量贮存,如淀粉(植物)和糖元(动物),在需要时可以通过生物体内酶系统的作用分解,释放出单糖。
还有许多多糖具有更复杂多样的生理功能,如粘多糖、血型物质等,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淀粉和糖原均由D-葡萄糖的分支或直链组成,过碘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将葡萄糖中的乙二醇基(CHOH-CHOH)氧化成两个游离的醛基(-GHO),游离醛基与Schiff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产物。
【实验用品】(一)试剂:1、过碘酸酒精溶液:取过碘酸(HIO4·2H2O)0.4g溶于35m1纯酒精中,加入5m1的0.2M醋酸钠(醋酸钠2.72g溶于100m1蒸馏水中),再加入15ml蒸馏水。
溶液配好后保存在0℃~4℃的冰箱内,并加黑纸保存,此液如显黄色即失效。
2.Schiff试剂:将0.5g碱性品红加入100m1煮沸的蒸馏水中,时时摇荡玻璃瓶或者搅拌,煮5min,使之充分溶解;然后冷却至50℃时过滤到具有玻塞的棕色试剂瓶,加入10ml 的lmol/L的HCl,冷却至25℃时加入0.5g偏重亚硫酸钠,在室温黑暗条件下静置24h,其颜色呈褐色或淡黄色,加活性炭0.5g剧烈振荡摇匀1min;过滤,滤液为无色。
置棕色瓶密封,外包黑纸,4℃保存。
本试剂可提前一天准备,此液必需保持清澈透明、无色也无沉淀,容器要小,装满后仅留很小的空隙,其中不应有任何氧化剂,不要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如有白色沉淀就不能再用,如颜色变红可以加入少许偏重亚硫酸钠,使其再转变为无色就可以再用。
3、亚硫酸水溶液:取10%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或K2S2O5)20ml、1mmolL-1HCl20ml 和400ml纯水混匀即可。
此液使用前配制,否则会因SO2逸出失效。
(此液中所用的偏重亚硫酸钠或钾要与Schiff试剂中所用的相同):4、苏木精溶液常用的有5种,其中德拉菲氏苏木精染液(Delafield苏木精染液)配法如下:甲液(苏木精5g、无水乙醇30ml)乙液(铵矾,即硫酸铝铵饱和水溶液:比例为1g硫酸铝:11ml水,用时配110ml,取100ml)丙液(甘油125ml、甲醇125ml)。
配法如下:1.将甲液一滴一滴地加入乙液中,并随时用玻璃棒搅动;2.然后暴露于阳光和空气中约1周到10天;3.加入丙液;4.将混合液静置2个月至颜色变深为止(可过滤),此液成熟后须置于阴冷处塞紧瓶口,可长期保存使用,使用时可将染剂1份用3~5份蒸馏水稀释,则染色后分化更明显。
5、梯度乙醇溶液:100%,95%,90%,80%,70%,50%各两份。
一份用于脱腊复水,一份用于脱水。
6.二甲苯7、100%乙醇+二甲苯(1:1)(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显微镜、小烧杯、胶头滴管、镊子、刀片(三)材料:土豆;小鼠肝细胞石蜡切片【实验步骤】(一)土豆切片的观察制作土豆徒手切片→过碘酸处理15~30min→70%乙醇1min→schiff试剂15min→亚硫酸水漂洗2~3次→蒸馏水漂洗→镜检(二)小鼠肝细胞切片的观察取鼠肝石蜡切片→二甲苯脱蜡约10min→二甲苯+100%乙醇(3min)→梯度乙醇脱二甲苯,在各浓度乙醇(100%,95%,90%,80%,70%,50%)中约2~3min→过碘酸氧化15~30min→蒸馏水漂洗→Schiff试剂15~30min→亚硫酸水漂洗2~3次→蒸馏水漂洗→苏木精染色10min→流水冲洗→梯度乙醇脱水(50%,70%,80%,90%,95%,100%),在各乙醇浓度中约2~3min→100%乙醇+二甲苯2~3min→二甲苯适度透明→指甲油封片→镜检【作业与思考】1、为所观察到的土豆切片和鼠肝切片绘图,标注其多糖的位置,并描述这两种细胞的多糖分布特点。
2、影响PAS反应染色效果的关键步骤是什么?3、如何制作徒手切片?应注意什么才能得到薄而均匀的切片?【注意事项】1.过碘酸氧化作用时间稍长,会使反应更加充分。
2.Schiff试剂作用时间略长,会使染色效果明显,但过长将导致染色太深,也不利于观察。
3.二甲苯溶解性很强,时间要把握好,前者以脱蜡为准,不要有空气,后者以透明为准。
如果片子变黑,重新放回二甲苯,再透明一次。
4.试剂重复使用后,实验结果不明显(脱蜡不完全、染色不好等),因此在实验中要检查各试剂是否干净,如果污染严重,一定要更换。
实验三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实验目的】1、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
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氯化钠或0.4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到损伤。
将匀浆液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min,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
然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分离过程最好在0~5℃的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
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
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称为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橘红色荧光。
本实验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发荧光的叶绿体进行观察。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检测时,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淬灭剂等。
因此在荧光观察时应抓紧时间,有必要时立即拍照。
另外,在制作荧光显微标本时最好使用无荧光载片、盖片和无荧光油。
【实验用品】1.器材:1)主要设备:普通离心机,粗天平,荧光显微镜;2)小型器材:剪刀,研钵,移液管,漏斗,滴管,10ml刻度离心管,纱布若干,无荧光载玻片和盖玻片。
2.材料:新鲜菠菜。
3.试剂:0.35mol/L氯化钠溶液,0.01%吖啶橙(acridineorange).0.01%吖啶橙的配制:称取0.1g吖啶橙加蒸馏水100ml做干液,贮棕色瓶,置4℃冰箱保存。
放冰箱备用,临用前取1ml母液加1/15mol/L磷酸缓冲液(pH4.8)9ml 稀释。
吖啶橙(AcridineOrange,AO)是一种荧光色素,其激发滤光片波长488nm。
阻断滤光片波长515nm。
它与细胞中DNA和RNA结合量存在差别,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即着色特异性),这是由于DNA是个高度聚合物,吸收荧光物质的位置较少,发绿色荧光,而RNA聚合度低,能和荧光物质结合的位置多,故发红色荧光。
【实验方法】1、叶绿体的分离(1)选取新鲜的菠菜嫩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及粗脉并剪碎,称取2g左右,置于预冷的研钵;(2)加10ml的0.35mol•L-1NaCl溶液研磨匀浆;(3)用6层纱布过滤,滤液盛于烧杯中;(4)取滤液4ml于1000rpm离心2min,弃去沉淀;(5)将上清液3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6)沉淀用0.35molL-1NaCl溶液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