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女娲补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8)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精选15篇)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精选15篇)《女娲补天》教学实录篇1一、读词串,复习导入轰隆隆雷声响天塌下露窟窿山岗上熊火燃田野里洪水泛众人慌急挣扎女娲神舍身救天窟窿喷火猛需彩石独一缺纯青石止天火女娲神千里寻石冶炼装大盆对准天窟窿补火熄灭齐欢呼送女神师:读的时候要想象画面二、重点研读,顺学而导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写了女娲补天的经过?(3、4自然段)眼睛真亮,找得非常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女娲补天的场景吧!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读着读着相信会有一些句子让你特别的感动,请你把它划下来,并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
交流:(1)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你都找到哪些句子?谁来说?生: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师:为什么让你感动?生: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补天。
师:当时她心里会怎么想?生:她想:为了人类,我一定要把天补上。
师:多么有决心的女娲呀!带着这种体会谁来读读?(生读)师:为了拯救人类,她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她真了不起!(板书:了不起!)师:确实让人感动!一起读!(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生: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能抓住关键词谈谈让你感动的地方,生:“几天几夜”让我体会到女娲找了很长时间。
师:有多长时间?生:一天一夜师:找到了吗?生:两天两夜师:找到了吗?生:五天五夜师:这样不知多少天多少夜,就是(几天几夜)还体会到什么?生:从“几天几夜”女娲找得很辛苦。
师:“找啊找啊”用什么符号比较合适?生:我会选择波浪线,因为找石头曲折、坎坷,很不顺利。
生:我不会选择直线,直线就代表找石头太顺利,一帆风顺,波浪线更能形容女娲找石头是那么的不容易。
师:她都找了哪些地方?生当堂练写:她找啊找啊,翻过了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走过了__________,渡过了_________,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女娲补天》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女娲补天》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女娲补天》课堂篇1一、交流谈话,切入文本师: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炉火旁,我们也许听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师:看了课题,你猜课文会讲哪些内容?生:我猜课文会讲女娲怎么补天的。
生:课文会讲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生:会讲补天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师:同学们都展开了想象,那课文具体讲了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生:(朗读课文,找答案)师:(出示生字新词)谁来读读这些词语?轰隆隆塌下露出生:(个别读,再齐读)师:你认为那些字的字音要读准,那些字容易写错?生:要注意“挣”字是后鼻音。
生:“隆”字不要漏了右边中间的一横。
生:“冶炼”的“冶”字是两点水,不要写成“治”。
师:课文讲了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情?生:课文讲了女娲为人类做了这些事情:她创造了人类,把天火熄灭了,还补天。
生:她创造了人类,把天火熄灭了,造船救人,补天。
师:看来,同学们是认真读了课文的。
那么在这些事情里面,课文重点讲了哪件事?生:课文重点讲了补天这件事。
生:齐读文章的第一、二段。
三、精读课文,品味精华师:那么课文中哪部分是讲女娲补天的?生:在文中的第三、四段。
师:非常好,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讲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生:女娲先是去找石头,再炼石,最后才补天。
师:说得真好。
请你们继续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了女娲补天的决心和艰辛的句子。
生:默读,找句子。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这句话说明了女娲补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找石头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
生: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女娲知道去补天是有危险的,但她为了救人类,下决心一定要去,说明她很爱人类。
生: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部编版小学音乐女娲补天公开课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音乐女娲补天公开课精选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研究歌曲《女娲补天》,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3.进行合唱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唱能力。
4.研究乐曲《女娲补天》,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方法和节奏。
二、教学重点
研究歌曲《女娲补天》,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
研究乐曲《女娲补天》,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方法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女娲补天的故事。
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研究歌曲《女娲补天》(25分钟)
1.老师先唱,学生跟唱。
2.学生分组合唱。
3.选一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
3.研究乐曲《女娲补天》(25分钟)
1.老师演奏,学生跟唱。
2.学生自由编排音乐,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铃铛、木鱼等乐器。
3.选一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
4.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研究内容,并肯定学生的表现。
五、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歌曲:《女娲补天》
乐曲:《女娲补天》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除了学会了歌曲的唱法和节奏,还在歌曲和乐曲中了解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此外,通过合唱和编排乐曲的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待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结合更多的音乐元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音乐教育课程,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4、能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能从女娲的具体行动中,体会其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精神。(目标3)
三、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片略读课文,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先拣五色石头燃火熔炼,用石浆补好天上的大窟窿,斩断大乌龟的四条腿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是野兽不再残害人类,最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作业
目标
1、认识“败、措”等9生字,读准平舌音“措、颂”,理解词语“欢声笑语、惊慌失措、混乱”等。
2、能。
3、能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体会女娲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精神。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匹配陈述
6、全班交流。
预设:(1)、炼石补天——从“拣来、燃起、炼成、补好”看出女娲不怕困难、顽强能干的形象。
(2)斩龟撑天——从“斩下、竖立、撑起”等词看出女娲的智慧和果断。
(3)杀死黑龙——从“奋勇杀死、纷纷逃回、不敢”等词看出女娲的智慧和勇敢。
(4)烧苇堵地——从“烧、撒、堵”等词看出女娲的智慧和不怕困难。
11、生生互评。
1、请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或触动自己的情节。
2、请生读下列句子,勾画关键词语,试着感悟女娲的形象。
(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2)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3)女娲看到这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女娲补天》课堂实录【优秀5篇】

《女娲补天》课堂实录【优秀5篇】《女娲补天》教学实录篇一〖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
)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
学习娲字。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女娲是谁?生2:我想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生3:我想知道女娲怎样补天?[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体现了兴趣先导。
]二、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合作学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小组一:生1:我发现娲和祸、锅长得很像,它们好像是三胞胎,但我能分清它们,女娲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的是娲。
锅是用铁做的,所以是金字旁。
老师说过示字旁的字跟求福有关,所以带示字旁的念祸。
生2:我觉得支好记,我们以前学过树枝的枝和技术的技,把它们左边的偏旁去掉,就是一支铅笔的支。
小组二:生1:我们以前学过《乌鸦喝水》,乌字早就认识了,我还知道它有一个好朋友是鸟,比乌多一点。
生2:数学课上老师出过一架飞机多少元,我就认识架了。
生3:我认识状,上学期书上有一道题问葡萄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我就记住状了。
生4:老师经常给我们发各种奖状,我就记住状了。
小组三:生1:堆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了,在《我们的玩具和游戏》这课里也学过堆雪人的堆。
生2:我还知道堆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谁,一个是推车的推。
生3:老师给我们写评语时让我们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我就认识洪了。
生4:我们在《车的世界》里学过公共汽车的共,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洪水的洪。
小组四:生1:我觉得猛最好记,书上有一个词是猛兽,所以猛是反犬旁,右边是孟子的孟。
生2:我认识大佛的佛,把单人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沸腾的沸。
生3:有一种瓜子的广告上写着:煮沸三江水,我就认识沸了。
[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全班重点解决学生认为难记的字:师: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没有认为难记的字呢?生1:我们组觉得昼字难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和寓意•能够运用形象思维,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 教学内容•《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介绍•女娲的形象描写和性格特点•故事的文学价值和启示意义3. 教学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内涵•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女娲的形象•讨论神话故事对人生的启示4.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图片或文本引入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老师口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用形象思维描绘故事情节•讨论:学生就女娲的性格特点展开讨论,展示自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概括:总结《女娲补天》的文学价值和启示意义•巩固:小组活动或个人练习,通过写作或画画表达对故事的理解5.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女娲的性格特点及对神话故事的主题理解•互动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课堂展示:允许学生展示自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和描绘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优点:学生参与度高,情节记忆深刻,对故事有深刻理解•不足:部分学生对女娲形象的描绘不够具体,需要引导更多的实践活动2. 课程改进•加强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神话故事的乐趣•引入相关音视频资源,增强学生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3. 学生评价•多数学生对此次课程评价较高,认为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了神奇和美好•部分学生提出希望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深度4. 教师感悟•通过这次公开课教学,我深刻感受到神话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境,设计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整体总结和记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课堂实录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
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很高兴和你们认识。
愿意和老师结为朋友吗?(谢谢!)师:作为朋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组照片:(播放课件。
教师配乐、解读)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里氏7.6级地震,居民房屋被毁,城市楼房坍塌,2008年1我国南方出现了50年不见的冰雪灾害,庄稼被冻坏,通信线路被毁,道路堵塞,车辆披上一层厚厚的冰甲。
师:在这最艰难的时候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灾区群众送来了温暖,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同学们,你可知道,早在远古时代也曾发生过这样令人震撼的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二、深入文本,体会故事的神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页,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美丽的神话。
注意欣赏过程中把你感兴趣的字、词标出来。
(播放乐曲,教师范读)(师表扬听得好的同学)师:谁想把刚才听的过程中感兴趣的字词告诉大家?(生1、2、3、……)(教师适时点评字音)(投影出示“挣”、“露”)师:同学们可真棒!下面呀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神话”中的这些字词。
(投影出示生字)(齐读)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带着这些“五彩石”走进女娲。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投影出示)师:同学们发生什么事情了?生1:“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及评析【最新8篇】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及评析【最新8篇】《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表现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及评析【最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及评析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重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2.出示课件(女娲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补天)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谈知道的神话故事,迅速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一下就会兴趣十足,营造出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巧妙运用阅读的期待效应,激活求知欲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课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很好地对课题质疑,可以训练学生审题以及概括能力。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1)边读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课件逐一出示:(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盘古(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后羿(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精卫(4)他跟着太阳奔跑,想把太阳留住。
--- ---夸父(5)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里遥望亲人。
--- ---嫦娥(6)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
——(女娲)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生读课题)2、你对女娲你了解哪些?简介女娲三、初读感知1.教师配乐激情朗诵《女娲造人》的故事。
2.课件:“轰隆隆”的雷声响起。
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指生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引导学生质疑,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识写字方法,自主独立识写生字,如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等。
教师提示:“冶”读“yě”,不要读成“zhì”,“挣”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ēng”,不要读成“zhèng”;要发现书写规律,注意“燃、熄、炼”中“火”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
4、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随着一声巨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天塌下来了,女娲要补天)【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浓浓的神话色彩。
通过简单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利于确定教学起点。
根据课题质疑问难,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猜读,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精讲课文品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就这样,人们快乐地生活了很久很久,(突然播放巨大的响声),天哪,是什么声音?太可怕了!赶紧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天塌地裂的真实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淀,营造可怕的场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师: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从“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可怕的画面?预设:生:我仿佛看到天上出现了一个黑黑的大洞,感觉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了,太吓人了。
生:我好像看到了原来平坦的地面现在到处是深沟,许多人掉进了深沟再也爬不上来了。
生:我好像看到了洪水淹没了庄稼、冲毁了房屋,大火把森林烧着了,人们无法生存,太悲惨了!(设计意图:教师抓关键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适当的想象,再现文中内容,让课文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让语言文字灵动地展现。
学生从“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这些叠词的描写中感受到了悲惨的一幕,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更生动。
)师:什么是“围困”?什么是“挣扎”?结合这段话理解一下。
生:“围困”就是被熊熊燃烧的大火包围着,根本逃不出去。
“挣扎”就是在水里拼命地扑腾,想往安全的地方爬。
师:你结合句子理解了“围困”和“挣扎”在这段话中的意思,你真聪明!此时此刻,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好像听到小孩子哭喊着:“救命啊!救命啊!”生:我听到了爸爸妈妈拼命喊着孩子的名字:“孩子啊!我的孩子,你在哪里呀!”师:是的,多么悲惨多么可怕的景象啊!(悲伤的音乐声中,师范读这段话,渲染可悲可怕的气氛,为学习下文做铺垫)师:谁能用朗读再现这可怕的一幕?(指名读)师:你真会读书,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那可怕的境地。
我们像他那样一起读读这段话。
(全班齐读)师:这段话逼真传神地写出了天塌地裂的人间惨状。
(设计意图:理解“围困”、“挣扎”这两个词,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文本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悲惨的程度。
教者适时将课文内容与生活链接,移情于课堂:“孩子啊!我的孩子,你在哪里呀!”怎能不让人心痛!于是学生的情便与女娲的情合为一体。
在此基础上,教者又抓住时机,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至此怎能不与文本产生共振?下文的学习也必将水到渠成。
)2、拓展想象,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师:此时的女娲难过极了。
她心里在想些什么?生:她想我一定要救出灾难中的人们。
生:我一定要让他们脱离苦海。
师:她立刻做了什么?指名读第二小节。
生:她立刻求雨神熄灭天火,造船救人。
师:你从“立刻”一词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了人类生命危在旦夕,女娲救人心切。
生:我体会到了女娲很善良,她想尽快救出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们。
师:来,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女娲的难过和急于救人的心情。
师述: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课件出示天空喷火的大窟窿)多么危险呀!此时的女娲又决定怎么做?生: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师:(课件出示这句话)齐读。
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女娲奋不顾身地拯救人类。
生:我感受到了女娲下定决心要拯救人类,说明她很勇敢、很有爱心。
师:是的,女娲为了补天、为了拯救人类,甚至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哪些句子体现了女娲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遭遇了重重危险,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生读,指名回答)师:(出示课件)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师:读了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从“几天几夜”这个词体会到女娲找石是多么的艰辛呀!师:你真会读书!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还有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生:我从“又找啊找啊”体会到女娲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女娲“又找啊找啊”,她可能到过哪些地方找五彩石呢?(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体会女娲找石的艰辛)她可能来到——生:她可能来到悬崖边。
师:她可能来到——生:她可能来到山冈上。
师:她还可能来到———生:她还可能来到丛林中。
师:她也许会——--生:她也许会被毒蛇咬伤。
师:她也许会———生:她也许会被荆棘划伤。
师:她也许会———生:她也许会被天上喷下来的火烧伤。
师:(出示课件,音乐响起)就这样,女娲日夜不停地找啊找啊,踏遍崇山峻岭、悬崖绝壁,冒着被猛兽袭击、被乱石砸伤、被泥沙掩埋的重重危险,翻遍了每一块碎石,她的双手,全身,终于在。
此时,你有一种什么感受?生:女娲找石太艰难了!生:女娲真勇敢啊!师: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女娲找石补天的艰辛。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设计意图:此处拓展生动地创设了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文本立体化,静止的文本生活化,更可感可触,使女娲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一心一意拯救人类的高大形象得以丰满,学生的感受更丰富,体验更深刻,思维更开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师: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女娲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遭遇了重重危险?(生读第四自然段)屏幕出现这段话: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什么是“冶炼”吗?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想想看。
生:“冶炼”是一种提炼技术,用烧和熔炼的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炼出来,炼成所需要的金属。
师:你对“冶炼”这个词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生:我昨天查了字典的。
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词就用查字典的方法找到答案。
你真了不起!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提倡。
师:那在课文中什么是“冶炼”呢?生:“冶炼”在这里指的是女娲用神火把五彩石熔化成了液体。
师:对,这就是“冶炼”,你结合上下文理解了“冶炼”这个词,你真会学习。
我们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女娲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遭遇了重重危险?生:我从“五天五夜”这个词体会到女娲炼石很艰辛。
师:这五天五夜,女娲会一直守在什么地方?生:女娲会一直守在圆坑旁。
师:她也许会被火烤得怎么样?生:大汗淋漓。
师:她也许会被烟熏得怎么样?生:泪流满面,睁不开眼。
师:女娲炼石容易吗?生:不容易,太艰辛了。
师:再看看这个“端”字,读读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点拨学生思考:她端的是什么?那是一盆普普通通的液体吗?里面可是女娲用五彩石熬了五天五夜化成的液体呀!很稠的液体说明了什么?)生:盆很重。
师:刚刚冶炼出来的液体温度怎么样?生:温度高,盆很烫。
师:女娲不畏艰险,对准大黑窟窿一泼,天就补好了。
一个“泼”字,你又能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当时女娲多危险呀!师:你们看,这些词把女娲炼石的部分写得生动极了。
(课件显示重点词打点:挖、放、炼、端、对准、泼、补)带着我们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一段话。
(齐读)师小结: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齐五彩并冶炼五彩石的过程,最后补天成功了。
(设计意图:教师以言语的品悟为教学着力点,引导学生驻足于字里行间进行言语的具体品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辛,才能达成“悟意陶性”的目的。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师:天那么高,地那么远,女娲找石忙了几天几夜,又炼了五天五夜的五彩石,她对准大黑窟窿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女娲补天真神奇!(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的一瞬间)师:是啊,多么神奇呀!女娲真了不起!你还想怎样夸夸女娲?生:女娲真勇敢!生:女娲真善良!生:女娲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拯救人类,女娲真伟大!生: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师侍机板书:勇敢善良无私奉献)师:让我们怀着对女娲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齐读)师:(出示课件音乐图片)女娲的精神就像天边五彩的云霞,把爱的阳光洒满人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记住这个(指板书说)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美丽女神吧!五、拓展,激发兴趣孩子们,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神话故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也可以读读《中国神话故事》,去感受更多的神奇,去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敢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