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感官区《带插座圆柱体B》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插座圆柱体B

中班科学:插座圆柱体B

中班科学:插座圆柱体B引言插座圆柱体B作为中班科学课程中的一个主题,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插座圆柱体B进行研究和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式,增强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学习描绘和探究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大小和特征。

在体验中,孩子们将发现插座圆柱体B的特殊形状和构造,从而加深对插座圆柱体B的理解。

实验材料•插座圆柱体B•计量尺和尺子•小球和立方体实验过程1.描绘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和特征首先,孩子们应该仔细观察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大小和特点。

他们可以使用计量尺或尺子测量插座圆柱体B的直径、高度、体积和重量。

他们可以用手感受插座圆柱体B的表面特征,找出它独特的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用纸笔或绘画工具描绘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和构造,以便更好地记住和理解。

2.探究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接下来,孩子们可以用小球和立方体进行实验来进一步研究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

他们可以将小球和立方体放入插座圆柱体B中,观察它们的表现和位置,以进一步理解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和构造。

3.分析插座圆柱体B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应当注意记录和分析自己的观察结果。

他们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插座圆柱体B的直径和高度相比,哪个更大?•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是什么?•插座圆柱体B中放置的小球和立方体的位置和表现如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插座圆柱体B的特征和形状。

结束语在本次实验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式,学习了插座圆柱体B的形状、大小和特征,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这样的科学课程,孩子们可以在玩乐中获得科学知识,并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蒙氏插座圆柱体教案

蒙氏插座圆柱体教案

蒙氏插座圆柱体教案教案标题:蒙氏插座圆柱体教案目标年龄:3-6岁的幼儿教案目标:1.了解插座和圆柱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运动能力。

教案材料:1.蒙特梭利插座玩具(包括插座板和各种插座形状),可在幼儿教育专业店购买。

2.多个圆柱体玩具,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拿出插座板和一个插座形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插座是用来插入电线的地方。

2.教师拿出一个圆柱体,向幼儿描述其外形特征,例如圆柱形状、有底面和侧面等。

活动一:认识插座和圆柱体1.教师将插座板放在活动区域的中心位置,将各种插座形状散布在周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插座板和插座形状,询问他们是否能找到插座形状对应的插座位置,并鼓励他们尝试将插座形状插入正确的位置。

3.接着,教师将多个圆柱体玩具放在活动区域的一边,鼓励幼儿观察圆柱体的不同特征,如大小、高低等。

活动二:插入和堆叠圆柱体1.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将圆柱体垂直地插入插座形状中,并邀请幼儿一起进行实践操作。

2.鼓励幼儿自主尝试将圆柱体插入正确的插座形状中,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3.接下来,教师示范将多个圆柱体堆叠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并尝试堆叠圆柱体。

活动三:自由探索和创作1.教师提供更多的插座形状和圆柱体玩具,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通过将圆柱体插入插座或堆叠圆柱体的方式,进行自由的玩乐和创造。

结束活动: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询问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2.鼓励幼儿将插座和圆柱体的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观察家中的插座和垂直插入电线等。

教案总结: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插座和圆柱体的特征和使用方式。

同时,他们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鼓励,让幼儿自主地学习和创造,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蒙特梭利感官区教案--插座圆柱体

幼儿园蒙特梭利感官区教案--插座圆柱体
展示过程
1.邀请幼儿一起工作,教师说:“今天我要为你展示带插座圆柱体的工作。”准备工作毯。
2.教师请幼儿到插座圆柱体架旁边,说“这是带插座圆柱体的工作”向幼儿示范如何双手取放带插座圆柱体,选带插座圆柱体1,两手托住插座两端(最粗的在左边),放置在工作毯上。
3.请幼儿坐到自己非惯用手一边。
4.教师微笑看幼儿,示意要开始展示了,教பைடு நூலகம்惯用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左边第一个,放在插座前随意位置,再按从左到右拿出每一个圆柱体,在插座前散放一排。
材料变化
1.加眼罩,蒙眼睛做带插座圆柱体
2.多组带插座圆柱体同时做(2组圆柱体插座呈八字形,散放圆柱体;三个插座呈三角形,四个插座呈正方形,圆柱体放中间)
3.将四组带插座圆柱体中的圆柱拿出来,将相同圆柱体放在一起
方法延伸
1.三阶段教学法认识“粗,细,宽,窄,大,小,高,矮”及使用每组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班级名称年龄34教师日期区域活动区域前数学感官活动名称带插座圆柱体粗细高度不变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粗细的视觉能力间接目的发展手部小肌肉的能力活动准备前经验预备搬运抓握三指捏材料构成带插座圆柱体1粗到细高度不变展示过程教师请幼儿到插座圆柱体架旁边说这是带插座圆柱体的工作向幼儿示范如何双手取放带插座圆柱体选带插座圆柱体1两手托住插座两端最粗的在左边放置在工作毯上
2.和彩色圆柱体结合
正确指引
教具材料形状的本身,每一个圆柱体都只有唯一一个与它粗细一致的洞
兴趣点
1.每个圆柱体有相应的圆穴
2.每组圆柱体中最细的,最窄的,最小的和最矮的圆柱体
注意事项
1.四组带插座圆柱体有难易程度的顺序(粗细,宽窄,大小,高矮)
2.做好环境准备的工作,检查投放在教室中的教具材料是完整可用的

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

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

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插座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插座圆柱体的认识:让幼儿观察插座圆柱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插座圆柱体的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插座圆柱体,了解其结构。

3. 插座圆柱体的应用:让幼儿想象和创造,用插座圆柱体进行建构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插座圆柱体教具:准备多个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插座圆柱体。

2. 建构材料:如积木、纸板等。

3. 教学卡片:插座圆柱体的图片和描述。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向幼儿展示插座圆柱体教具,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让幼儿观察插座圆柱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3. 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插座圆柱体,观察其结构,引导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4. 应用:让幼儿用插座圆柱体进行建构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通过教学卡片,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插座圆柱体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评价幼儿对插座圆柱体特征的掌握程度。

4. 收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拓展:1. 比较不同形状的插座圆柱体,让幼儿感知形状的差异。

2. 引入数学概念,让幼儿计算插座圆柱体的体积。

3. 组织幼儿进行插座圆柱体主题的绘画活动。

七、安全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插座圆柱体教具时远离电源。

2. 检查插座圆柱体教具的材质,确保无毒、无害。

3. 监督幼儿操作插座圆柱体,防止意外发生。

八、教学延伸:1. 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物体,如柱子、瓶子等。

2. 让幼儿尝试制作圆柱体模型,加深对圆柱体的认识。

3. 开展圆柱体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

2. 观察幼儿在操作插座圆柱体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蒙氏插座圆柱体B组教案

蒙氏插座圆柱体B组教案
①首先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项插座圆柱体B组一一对应的工作。”
然后去取教具。
拿法:双手托握插座圆柱体B组的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
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最粗的圆柱体在左手边。
小朋友这时应该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②然后将插座圆柱体B组放在工作毯上,左手扶底座,右手亮三指。(分别是大拇指、食指及中指)
然后去取教具,粗的在左手边。
将教具放在工作毯上,左手扶底座,右手亮三指。
分别取出最粗的以及最细的圆柱体(熟练以后可以取出较粗和较细的两个圆柱体进行命名),放在工作毯的中间,粗的在左边,细的在右边。将底座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角。将粗字字卡放在最粗的圆柱体旁边,再将细字字卡放在最细的圆柱体旁边。
②首先命名。
老师问:“请问粗的在哪里?”
小朋友回答:“在这里。”小朋友手指向粗的圆柱体。
老师肯定小朋友的回答,用手指向粗的圆柱体并说:这是怎样的?”说的时候五指并拢,手心朝上放在粗的圆柱体旁边。
小朋友回答:“这是粗的。
老师肯定小朋友的回答说:“这是粗的。”
老师肯定小朋友的回答说:“这是粗字”
老师问:“请问这是怎样的?”说的时候同样五指并拢,手心朝上放在细的圆柱体旁边。
小朋友回答:“这是细字”
老师肯定小朋友的回答说:“这是细字”
⑤结束后老师说:“我的工作做完了,我把它放到教具柜中,请有兴趣的小朋友,自己去取。”
然后将教具归位。
错误订正:
在教具上,每个圆柱体只能嵌入相应的圆穴中。
排序时与相邻的进行底面积比较,不相邻的进行视觉比较,从第四个开始与前三个进行比较,正确的点头。
只剩下最后一个圆柱体时不用划定范围,直接选中进行比较。
3收的时候从细的开始收起。排序不用检查。

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的教案

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的教案

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的教案教案背景蒙氏感官教育是以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名字命名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蒙氏感官教育强调儿童在感官上的发展和感知世界的能力。

感官器官是儿童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感官教具在蒙氏感官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圆柱体是蒙氏感官教具的一种,通过触觉和视觉的刺激,帮助儿童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形状。

本教案旨在引导儿童通过使用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提高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培养他们的形状认知能力和空间感。

教案目标1.帮助儿童认识和区分不同大小的圆柱体。

2.提高儿童的触觉和视觉能力。

3.培养儿童的形状认知能力和空间感。

教案内容准备工作•准备五个不同尺寸的圆柱体,颜色相同,材质相同。

•准备一张大纸板作为工作空间。

步骤一:引导儿童观察和描述圆柱体1.展示一个圆柱体给儿童观察,要求儿童描述圆柱体的形状和特征。

2.让儿童触摸圆柱体的表面,询问儿童对于圆柱体的触感有什么感受。

步骤二:介绍不同尺寸的圆柱体1.将五个不同尺寸的圆柱体依次放在纸板上,从小到大排列。

2.询问儿童对于不同尺寸的圆柱体有什么感觉,引导儿童辨认和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步骤三:引导儿童进行触觉刺激1.让儿童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一个圆柱体,并记住它的触感。

2.重新排列五个圆柱体的位置,让儿童通过触摸来辨认并找到与之前记住触感相同的圆柱体。

步骤四:引导儿童进行视觉刺激1.展示给儿童五个圆柱体,让儿童通过视觉辨认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询问儿童对于不同尺寸的圆柱体在视觉上的差异,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

步骤五:进行形状匹配游戏1.将五个圆柱体混合放置在纸板上,让儿童通过触摸和观察,将相同尺寸的圆柱体归类到一起。

2.引导儿童描述归类的原则,例如,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等。

3.逐步增加难度,让儿童根据大小和形状两个维度进行归类。

教案总结通过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的教学活动,儿童可以通过触摸和视觉的刺激,提高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培养他们的形状认知能力和空间感。

蒙氏教案新部编本-插座圆柱体

蒙氏教案新部编本-插座圆柱体

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蒙氏:插座圆柱体组活动目标: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2、间接目的:a作为写字前的准备(抓握圆柱的圆柄可以当作握笔的准备练习);b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对应、顺序)c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活动过程: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

P为Pairing (配对)的代表符号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 。

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

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

”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工作。

4、请小朋友试试看。

师:你想试试看吗? 幼:好的。

5、将教具、地毯归位。

插座圆柱体 一、视觉教育: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积的视觉概念: 1、名称:插座圆柱体组2、目的直接目的: (!)培养幼儿辨别高低-大小-粗细-长短的能力(2)发展幼儿视觉区别体积的判断能力(3)进行三次元的学习教育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对应、顺序的能力(2)培养幼儿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思考力(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4)为学数学作准备3、准备: 圆柱体组( abed )每组各有 10 个圆柱体 a 组:属一次元变化粗细不变高度渐减由高到低 b 组:属二次元变化高度不变粗细渐减由粗到细C 组:属三次元变化粗细和高度同时递减,不规则变化,由大到小径,尽兴配对一)别体d 组:属三次元变化逆比例由粗而低到细而高4、年龄:2 岁半-4 岁5、活动提示:(1)教师带幼儿一起取出卷毯,将卷毯铺好. 师:“老师现在教小朋友如何取毯、放毯。

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

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

蒙氏:插座圆柱体组活动目标: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2、间接目的:a作为写字前的准备(抓握圆柱的圆柄可以当作握笔的准备练习);b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对应、顺序)c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活动过程: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

P为Pairing(配对)的代表符号。

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

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

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

”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径,尽兴配对工作。

4、请小朋友试试看。

师:你想试试看吗?幼:好的。

5、将教具、地毯归位。

插座圆柱体一、视觉教育: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一)别体积的视觉概念:1、名称:插座圆柱体组2、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高低-大小-粗细-长短的能力(2)发展幼儿视觉区别体积的判断能力(3)进行三次元的学习教育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对应、顺序的能力(2)培养幼儿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思考力(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4)为学数学作准备3、准备:圆柱体组(abcd)每组各有10个圆柱体a组:属一次元变化粗细不变高度渐减由高到低b组:属二次元变化高度不变粗细渐减由粗到细c组:属三次元变化粗细和高度同时递减,不规则变化,由大到小d组:属三次元变化逆比例由粗而低到细而高4、年龄:2岁半-4岁5、活动提示:(1)教师带幼儿一起取出卷毯,将卷毯铺好.师:“老师现在教小朋友如何取毯、放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
三岁以下
目的
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抓圆柱的圆柄);
4、为数学学习做蒙台梭利教学展示页
科目
数学训练
工作名称
带插座圆柱体B
教具构成
工作示范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地毯上。
2.示范抽出圆柱的方法:用惯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和
起来轻轻握住圆柱圆柄处,慢慢抽出。
3.垂直抽起,再垂直放下,将圆柱随意散放在毯上。
4.进行以圆柱找圆穴的配对练习:随意拿起一个圆柱,倒
转过来底面朝上,和座体上的圆穴依次对比后,找到相和的圆
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抚摸柱体侧面、底面,同样抚摸圆穴内
侧面后,轻轻地将圆柱嵌入。
5.鼓励幼儿尝试:“你来试试好吗?”给幼儿反复练习地机
会。观察幼儿整个操作过程,如果有操作不当之处,老师可再
示范操作一遍。
6.普通名称练习:取粗细强烈对比地两个圆柱,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引导幼儿。
我的工作示范完啦!哪里拿来的放回哪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