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欧阳询楷书笔法(三)

合集下载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

七、让就:
要求字内的点画不是机械的摆 放,而是点画之变,单字内,相同的点 画、部分要变化,如“炎”字; 相邻两字间,如有雷同的点画、 偏旁部首也要变化。如图8:
九、连贯:
严格来讲,连贯理应划归用笔部 分,在结字规律中提出,强调了点画 安排的有机整体性。字内的所有点画 的形状、布置都应该团结一体、血脉 相连的。楷书相对行草书来说是静态 的,静态中安排点画的连贯,更加含 蓄。如图10:
2、落款字体的选择
传统的惯例是“今不越古,动不制静”。 如隶不用篆、楷不用隶。因为篆隶是静态 的,行草是动态的,所以行书和草书不用 楷书、隶书和篆书题款。一般地说,传统 的搭配方法是正文是篆书的,款就用隶书 和楷书,正文是楷书的,款就用楷书或行 书。从实践看,用行书落款的比较普遍, 行书适用于任何一种字体。
欧阳询小传:
欧阳询(57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字 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 隋、唐三个朝代,阅历丰富,聪敏过人,勤奋 好学,博通经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 之)书,兼取汉隶、北碑,博采众长,勤学苦 练,细心揣摩,渐得书法之道,从摹体中脱出, 形成自家体势、风格,其书以险劲的独特风貌 而令人耳目一新。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 称为“初唐四大家”。
5.关于行笔 如何中锋行笔?笔尖在笔画
之内 6.悬肘与枕肘
基本笔画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竖的写法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撇的写法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 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 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 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 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 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 化 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 度 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 寺 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 碑 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地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地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地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地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地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地即兴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地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地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地楷法,其骨力地刚健、笔法地精到、结构地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地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地艺术风格.欧阳询生平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岁(公元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地个性,创出自己地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地艺术特色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欧阳洵楷书刻碑举要:、《欧阳询书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立,岁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也名《化度寺碑》)贞观五年立,岁书.、《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四月立.岁书.、《虞恭公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十月立.岁书.、《皇甫诞碑》,此碑作于贞观年间,具体年限不详.究其如入化境之书风推测,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晚期之作.欧字地书写笔法不善学欧字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字方圆兼容之特点.就用笔而言,自古有方圆之说,所谓“圆”则强调中锋运笔,得其骨力;“方”则运用侧锋取妍,求得精神.圆笔中锋源于“篆法”,方笔侧锋源于“隶法”.各种书法,除篆书这外,隶、楷、行、草诸体都离不开侧锋用笔.实践证明,书写楷、行、草诸体,要达到笔笔中锋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地.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锋(中锋)与侧锋,构成了笔法中既对立又统一地一对矛盾,用笔时两者都不可偏废,当以正锋为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兼用侧锋隶法,其特征表现为点画起笔、收笔、波撇、转折、钩趯之处常现棱角或露锋.故其透出一种竣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地明快风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楷法主要笔法简介如下.一、折法折以成方,是欧体地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一)右折、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地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例图).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地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地误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左折、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地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例图).二、侧法“侧法”即是点法.称之为“侧”,实际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笔画形态上呈斜伏状,点以斜势居多,斜则多姿;二是作点时皆顺势落笔,尖锋入纸,以侧取势,十分便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要重,笔力要深入沉着,其势如“高峰坠石”.“点”法化势:凡露锋之点,起笔时用尖锋入纸,顺势落笔;方笔之点,即用逆势切入,收笔出锋方向,应与下一笔点画地起笔相呼应,则自然盼顾有情,血脉相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化势举例如下:半蚁点、蝌蚪点、粟子点、直三角、横三角、杏仁点、悬胆点、打点、柳叶点、曾头点、反捺点、直波点、三开点、悬珠点、三往一复点等(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勒法所谓“勒法”,即横画地写法.“勒”有欲行不行,意存所顾,强抑力刺,愈收愈紧地意思.故写横画时,不宜顺锋平过,用笔轻滑则意思浅薄.写横画时要注意三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势欲平而画欲曲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地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地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画如长锥界石”.可以设想,锥在石面上要划出痕迹,锥尖势必与石面形成一种对抗地力,而锥尖深入石面后又十分艰涩地用力划过去,这就很形象地比喻写横画时“勒”地意思.所以,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凡横画重叠时要富有变化、笔形变.包括长短、肥瘦、仰覆、起止处地方圆藏露以及用墨处地浓淡枯润等,特别是发笔处变化最大.、角度大.或平,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几种常见横画地具体写法:()平画.逆势切入,调锋后铺毫提运,逆势涩行,至收笔时,将锋略提至右上角,然后向右下顿一顿,再反揭回锋收笔.所谓落笔时取“逆势”,即笔锋在离纸面不远处“空中作势”,也可用尖锋轻触纸面逆入.欧体多用“切入平出”法(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平画要注意其势上平,首尾俱低,中段略细,宜丰实而不可空怯.这种笔常为一字主画. ()露锋短画.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后着力右行,力量偏于上侧,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例图).写露锋短画,发笔要尖,收笔要圆.这种笔画常为一字之次画.()仰势和覆势.仰势用笔用露锋短画,只是画势微曲,有上仰之意;覆势同平画用笔,只是画势微曲,有下俯之态(例图).四、努法“努法”即竖画地写法.“努”有用力之意.“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即斜横落点后中锋运笔),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即发笔时逆入,收笔时上缩,画地中段绷得紧紧地,故名努也.”(包世臣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用竖画地具体写法:(一)垂露轻锋逆上即将锋略提至竖地左上角,然后迅速向右下方切入作一斜横落点,调锋提运,着力向下,至收笔时将锋向上略提,然后向下顿两顿,再向右上或左上回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悬针发笔同垂露,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走边提,由中抽出后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关键是出锋收笔用劲得当,令竖画饱满尖锐,而切忌“针尖”细长(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曲头此画发笔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书写起来有便捷爽利之势.在楷书“尖按法”中运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向背此两竖相对之法.所谓“背”,即两竖势微弯,如两人背向而立,欧楷喜用此法而少用向势(例图).向势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掠、喙法“掠”即长撇地写法,“喙”即短撇地写法.“掠”字形象地比喻写长撇时末锋飞起之笔法,有如妇女梳长发之态,而“喙”则形容写短撇地动作如禽鸟啄食一样迅疾,且短小、锐利、饱满地笔形亦像鸟喙,有双重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长撇,可用“努”法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掠”法当地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策法“策法”就是挑法.谓之“策”,因为好比用马鞭子策马一样,发力于执鞭处,得力在鞭稍处,这十分形象地比喻挑法地发笔和收笔地动作,力量要聚在收笔地锋尖处.起笔时,笔肚着纸,侧锋斜铺,然后转中锋于空中暗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趯法“趯法”即钩法.“趯”含有跳跃之意,是书法用笔中地重要笔法,也是写欧字最难掌握地笔法.其难在钩多有棱角,书写时要充分利用侧锋,在蹲锋同时须运腕得当,即出钩前笔杆微倾(倾倒地方向与运笔地方向相反),笔毫铺开(用力不匀称,一般借力于钩之外侧),而笔身仍保持斜挺之状——这是关键之关键.有地学者在理论上虽有所悟,但在书写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应题就在于笔力不够,未能做到笔身挺而笔毫斜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见地钩法:(一)直侧锋钩轻锋逆入,如作竖画切入作斜横落点,稍一调锋后即将笔杆倒向右侧,使笔毫斜铺展开,引笔下行,同时笔杆渐向右上方欹侧,至出钩时借力在毫外侧,轻轻向下快速一顿(即蹲锋),并运腕力向左前方猝然趯起,钩法自然尖锐饱满(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心钩、戈钩、浮鹅钩这三种钩地运腕方法类似,均为右钩,且比直钩易于掌握.关键是发笔时手腕皆微左仰,笔管微右倾,取其侧势,而出锋时手腕均需向右侧微微翻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平钩平钩地关键在于掌握右折法(详见折法),行笔至折角处,翻笔作暗圈后朝右下点,再微微挫动笔锋,得势后方可向左下钩出,出钩方向当与下笔相呼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磔法所谓“磔法”,即捺法,是书法用笔中地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平捺(例图).“道”、“之”等字用之.、侧捺(例图).“文”、“是”等字用之.一字中有数捺,则以合代开,敛其捺脚,不可多捺,如“途”、“森”等字.。

第3课 竖心旁-完整版课件

第3课 竖心旁-完整版课件
创作提示: 马:四横之间平行等距,四点距离大致相等,横折勾往右侧伸展 。 到:左侧四个横向笔画平行,右侧竖钩要比左部分长。 成:戈钩伸展,其他部分向中间收紧。
三 每日一得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沙)人,中国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赵孟頫)之一。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 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 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 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他的楷书字体,成为后来学习书法 者经常模仿的对象。
四 国学课堂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除了以上说的数学,还应该知道一些科学常识 ,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 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 、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 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再见

楷书基本知识

楷书基本知识

二、四体楷书
(四)赵体字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 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 以书名天下”。 赵体字形趋扁方,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 端秀而骨架劲挺,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笔圆架方,流动带行,点画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 却十分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 笔法精致秀美充满了书卷气与富贵气。
硬笔书法实用教程
硬笔书法实用教程
一、楷书基本特点
(一)点画规范
(三)形体方正ຫໍສະໝຸດ (二)整齐平正 (四)上下平稳
二、四体楷书
(一)欧体字
欧阳询是唐初书法家,以擅长楷书出名。 《旧唐书》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渐变其 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 或以为楷模焉”。 欧体字笔法以方笔为主,转折顿挫,棱角 鲜明,笔力劲挺。形成一种结体严密笔力森 挺、高间肃穆的险劲风格。
二、四体楷书
(二)颜体字
颜真卿是唐代最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从他 留下来的20多件楷书碑帖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 的书法风格的不断探索。颜字结体平整,正面 视人,体型丰满。笔画对称匀整,横轻竖重, 方框的两竖笔写成圆弧形,犹如向外的两张弓。 笔法以圆笔为主,柔中带刚,所谓绵里裹铁。
二、四体楷书
(三)柳体字
柳公权是晚唐书法家,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 出名,《旧唐书》称他的书法“上都西明寺金刚 经碑,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 虞(世南)、陆(柬之)之体”,又说他的书法 “体式劲媚,自成一家”。 总的来讲,柳字受颜字影响,但不如颜字厚 重,比颜字刚劲挺拔,体现出所谓“柳骨”的精 神,柳书下笔有力劲健,横、竖、钩、撇、捺, 都有自己一套入笔、转笔和收笔的程式。

高中书法教案第3课第3节

高中书法教案第3课第3节
1)、楷书自唐代之后的发展状况
2)、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介绍以及代表作品《小楷道德经》赏析
3)清代楷书
二.苏轼在楷书上的成就
出示作品
[一]、苏轼其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人生遭际很多坎坷。虽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然在政治斗争中的漩涡里,苏轼屡遭排挤和打击,最终在常州他的寓所里寂寞地走完了他六十六载人生。于诗文书画,苏轼是一位天才人物。
设计理念
故事导入,多媒体展示、情境体验
教学辅助
教师:书法工具,演示作品或多媒体等
学生:教材,练习书法的工具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A.组织教学:按美术课教学常规进行.
B.创设情境
出示作品
观看两幅作品:《张猛龙碑》、《神策军碑》对比欣赏,找出之间的变化
C.进入新课
一、唐代之后楷书的发展
出示示意图
[二]、赵孟頫的书法成就
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楷、行、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新建立严谨的法度,树立古典风格的权威价值,从而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轻法度的巨大缺陷,使书法发展迈入一条较为健康的轨道。他自己的书法,行书深入右军堂奥,风神雅致,潇洒流美,楷书融唐铸晋,既端庄朴实,又流畅婉丽,形成独特的体势,获“赵体”之称。他的书法思想、风格,不仅主宰了整个元代的书法,甚至直接影响了明代前中期书法的发展。
[三]、代表楷书作品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题林逋自书诗卷》(图为作品局部),为纸本,通幅纵32厘米、横57厘米,是清宫旧藏。它向我们透露了苏对林的钦敬之意:“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眸子瞭然光可烛。”可谓诗美字清,情动于怀,脱俗入神。苏字向来不以法度取悦于人,而以情来摄人心魄。他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曰:“天真烂漫是吾师。”故笔者以为赏读苏轼之作当从情态、韵致、意境三方面去品咂,不可一味拘泥于法度。尽管苏轼不太注重对法度的承袭,但其书仍然颇有所自。这件楷书受徐浩、颜真卿的影响很大,丰厚沉着,横向取势,然在笔意上多取杨风子的清新率意,甚为可人;章法上平稳中寓小字破之,可以说是开当今手卷章法之先河。

《书法教程》教学课件 第三章 毛笔楷书

《书法教程》教学课件 第三章  毛笔楷书

“艹”:先写中长横,横略上仰,再写左短竖,竖画上粗下细,最后写短 撇;竖、撇长短基本一致,头散而尾合,呈上开下合之势。
雨字头:先写短横,横钩拉长,气势开阔;中竖短而端庄;左右四点形态 各异,内聚外散,整体姿态扁平。
(四)横式下置
横式下置是指偏旁部首横向书写,并立于文字的底部。常见的横式下置偏旁 部首有“皿”“心”“虫”“贝”等。
皿字底:先向右下稍斜写左短竖,再写横折,横长竖短,框内两竖上开下合, 分布均匀,下面长横形体开阔,整体字形宽扁。
心字底:先写左点,在稍上方轻入笔向右下斜行写卧钩,钩画应浑圆坚实,出 钩后顺势写中点、右点,三点姿态各异,忌呆板。
虫字底:先写“口”字,“口”形宽扁,上宽下窄,再从中部下笔写短竖, 然后写长挑,最后写长点。“虫”做字底时,形不宜高,应端庄。
贝字底:先写短竖,再写横折,折角宜方,横短竖长,框呈窄长形;从框 内中上部起笔写短竖撇,最后写长点。
(五)左上置
左上置是指偏旁部首位于文字的左上部常见的左上置偏旁部首有 “广”“尸”等。
广字头:点居横画正中,撇画先竖后撇,横与撇交而不接。 尸字头:笔画不可写得太宽,竖向笔画也不可写得太长,撇画应先竖后撇,姿 态舒展。
2.横的写法
古人称横的写法为勒,像“悬崖勒马”,即下笔时要逆入后往下顿,然后平 拉向右运行,收笔停顿时,即勒住回锋收笔、在往右运行时要有一种涩劲,像 “千里阵云”。
3.竖的写法
古人称竖为弩。竖画的上下头 有曲势,不能直上直下,运笔时笔 逆锋向上往右顿笔再往下运行。
在往下运行时,笔杆因用力自 然微倾前而成涩笔,收笔时停顿回 锋收笔。
四、结体方法
结体也称为结构、构字、 间架,是指将笔画按汉字书写 的笔顺规则、组合规则等进行 艺术构思和处理,搭配、组合 成体式美观、大方的汉字。

欧阳询书法艺术ppt课件

欧阳询书法艺术ppt课件

欧阳询书法艺术
在欧阳询看来,一切都应 是典雅、庄严的,一切变化都 须按照法度而表现得充分、坚 实、完整,趋于尽善尽美。所 以即使偶然奔放一下,像他的 《草书千字文》,仍然保持毫 厘不逾的法度,用笔理性,处 处注意点画之间的主次、穿插、 避让,运腕用笔的周正、凝重、 紧密。
欧阳询书法艺术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魏征 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立碑。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 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 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 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 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 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 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 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 《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 齐书法,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 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 时之绝,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 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 影响很大。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 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 度。欧体楷书完全摆脱了不稳定 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 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 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 成立。
以外,还有上
变 化
尖竖,即露锋 入笔,稍作转
笔后径直竖下,
这也是欧体的
独创。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撇除
撇 的 变
常见的长撇、短 撇、回锋撇、兰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
捺画通常较直,

也有少数呈微
的 变 化
弧状,至尾端 顿笔前与顿笔
后的过渡含蓄
自然,一气呵
成。

中国书法解说 (3)

中国书法解说 (3)

赠送绘本
张旭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 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 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 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 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 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 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 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 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 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 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 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 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 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 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 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 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 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 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 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 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 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 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 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 古今。著有《松雪斋集》。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 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 至1287年(元二十四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 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 利禄职位的。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 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 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他还临抚过元魏的 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 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 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 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 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 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 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 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 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 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 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 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 化 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 度 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 寺 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 碑 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落款,又叫题款,是整幅作品不可少的有机部分。它不 仅起着交代主题、明确宾主关系的作用,而且还担负着通篇 作品调节、平衡、协调和装饰的使命。
1、单款和双款 单款,是指除交代正文的出处外,只署日期和书者姓名。
单款也叫下款,如果只署书者姓名叫“穷款”。 双款,就是再加上赠送对象的名称,为了尊敬对方,一般
将名称题在作品的上方,所以叫“上款”。双款位置,如是 对联,上款就题在右联的右上方,下款落在左联的左下方。 如是独行款,就题在左联,上款题在上半部,下款题在下半 部。以示礼貌和谦逊。
折的写法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结字法
2020/5/12
结字法是一个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布置的 方法。结字又叫间架结构。书法初学者字写 不好绝大多数问题是出在结字上,结字不好, 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结字的基本规律并 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检查个人的书写。结字 无非是如何处理好字的变化与和谐关系。经 过一段时间训练,把结字处理得工整美观不 太难,结字有韵味、耐看却难。
用印 书法印章,有着“方寸之地,气象万千” 之誉,它与书法作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色彩上讲,墨 是黑色的,纸是白色的,印是红色的,是黑、白、红三种色 彩的经典搭配,就象一张白皙漂亮的脸,嘴上涂上口 红一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可谓是“画龙点睛”。
印章分为“名章”和“闲章”两大类。 1、名章 印章刻着书者名字的章叫名章,一般盖在下款的下 方,一是起到“验明正身”的作用,二是起到疏密 调节、补救虚实的作用。
魏征撰,欧阳询书,
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
时发现泉水之事。碑立于
唐贞观六年(632)。此碑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
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
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
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
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
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九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
成 宫
碑为“正书第一。”
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
艺术的化境,细观此碑书法已
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
《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
虞 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
恭 公 碑
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 欲,运笔自如。
皇 甫 诞 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 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 撰文,此碑现存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碑 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 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 阳询早年所书。《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 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 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 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 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 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五、错落:
错落有致要求字不可平头平脚 ,而是上下左右错落位置,反而 生动,从中也可以看出书家创造 性的一些表现。如图5:
六、收放:
“正楷字就是方块字”的概念化理解影 响了我们对楷书结字的深入理解,楷书 的收放伸缩变化是极丰富的。没练过书 法的人结字上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懂收 放。收放规律包括:A点画的收放变化; B点画组合的收放变化;C点画对应字的 中宫的集中程度。如图6:
2、落款字体的选择
传统的惯例是“今不越古,动不制静”。 如隶不用篆、楷不用隶。因为篆隶是静态 的,行草是动态的,所以行书和草书不用 楷书、隶书和篆书题款。一般地说,传统 的搭配方法是正文是篆书的,款就用隶书 和楷书,正文是楷书的,款就用楷书或行 书。从实践看,用行书落款的比较普遍, 行书适用于任何一种字体。
三、疏密
与印刷体比较,楷书要求疏 密变化更突出,如“南”、 “地”等字。




四、匀称:
指字内的点画疏密得当,和谐美观。 匀称不是平均布置点画,相反,要注意 点画的疏密聚散,初学问题多出在不能 “聚”上。匀称不仅仅指点画之间的空 间,还包括各点画本身的匀称。对于初 学者而言,匀称可以说是结字中最难解 决好的。如图4:
印章有朱文、白文和朱、白相间三种视具体情况使用。如
横披、手卷、匾额、榜书等,可盖在署名的左边。一般用 朱、白两枚姓名章,加起首章。 名章大小要与款字相协调,印不能与款字等同,约占款字 的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为宜。 2、闲章 主要起衬托、装饰作用。内容多为警句、格言、成语、诗 句,主要表达书者的情怀的感受。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起首章。多为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一般盖在作品 第一行第一、第二字之间的右侧。 (2)压角章。多为斋馆和籍贯的方形章,或用腰圆形和扁 方形章。绘画多盖在左下角,书法多盖在右下角,起到稳 定重心的作用。 (3)腰章。竖幅尺幅比较长,可盖在第一行一半偏下。
章法
章法是整幅字的编排布局的方法。是书 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 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 构图美。欧体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 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斗方 册页、手卷、条屏等。一幅完整的作品无论 采用何种形式,何种字体,它包括正文、落 款、印章三个部分。章法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七、让就:
要求字内的点画不是机械的摆 放,而是点画之间呼应让就,团 结一体。如图7:
八、同异:
凡同则变,单字内,相同的点 画、部分要变化,如“炎”字; 相邻两字间,如有雷同的点画、 偏旁部首也要变化。如图8:
九、连贯:
严格来讲,连贯理应划归用笔部 分,在结字规律中提出,强调了点画 安排的有机整体性。字内的所有点画 的形状、布置都应该团结一体、血脉 相连的。楷书相对行草书来说是静态 的,静态中安排点画的连贯,更加含 蓄。如图10: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
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
称《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文,
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公
元637)十月立。楷书36行,
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
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碑”
十六字。
明赵涵评云:“此碑字比
《皇甫》,《九成》稍小,而
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
楷法精妙如此。”诚然,欧阳
2020/5/12
古人对结字法多有心得,总结了 许多好经验,如唐欧阳询的《三十六 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 法》、《书法三味•大结构》及清黄 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 黄自元的楷书太馆阁了,见解却是非 常精辟。以上的资料大家可以找来认 真学习,我们要求初学掌握以下几条 基本规律:
2020/5/12
作品的四周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是竖 幅,上下天和地要留宽些,左右两边要窄 些;如是横幅,左右两边要宽些,上下要 留窄些。
落款和正文比例要得当,主次要分明。
2、首字领篇:作品第一个字往往决定整幅 作品的字体、大小、高低。这就是孙过庭 所说的“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 准”,便是此意。
落款和钤印
谢谢大家
一、大小:
楷书最忌“字如算子”,大 小长扁,各尽其势方为妙。印刷 字给我们阅读带来方便,也给我 们对楷书理解造成些不好影响, 如许多学生理解为字字一样大, 字要写满格等。如图1: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二、平正:
2020/5/12
平正是对字重心的平衡把握,楷书要求平稳 端正。平,平稳,在视觉上感觉字是平衡的,没 有失去重心;正,相对欹侧而言。楷书一般要求 书写得端正,少有行草书的欹侧状。结字以“正” 为入门,然后由正求险,正、险相生,便得结字 奥妙。不要把平正简单理解为横平竖直,在楷书 中水平的横是少有的,横一般左低右高形成一定 斜度。垂直竖能起到安稳重心的作用,要注意的 是许多竖并非垂直状。如“曰”、“七”等字。 注意有些字平正的处理方法,如“力”、 “乃”“戈”、“母”等字。如图2: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
欧阳询小传:
欧阳询(57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字 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 隋、唐三个朝代,阅历丰富,聪敏过人,勤奋 好学,博通经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 之)书,兼取汉隶、北碑,博采众长,勤学苦 练,细心揣摩,渐得书法之道,从摹体中脱出, 形成自家体势、风格,其书以险劲的独特风貌 而令人耳目一新。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 称为“初唐四大家”。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竖的写法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撇的写法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捺的写法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钩的写法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2020/5/12
1、知白守黑:黑白对比有两层意思。 对一个字来说,点画是黑,点画间的空隙 是白,就整幅作品而言,每个字是黑,其 他空余处是白。欧体相比较其他字体(比 如颜体)来说,字写得比较紧密,字里的 空间相对较小,所以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的空间要相对大一些。而颜体字里的空间 相对大一些,字距和行距就相对小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