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沉香文化:从品香中感受东方意境

合集下载

沉香的香道修行与禅修化香

沉香的香道修行与禅修化香

沉香的香道修行与禅修化香沉香是一种珍贵的天然香材,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香道修行与禅修属性。

在香道修行中,沉香被认为是最具灵性和悟性的香材之一,因此备受信徒和修行者的推崇。

沉香的香道修行,是指通过燃烧沉香、感受香气和与之互动的一种修行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可以静心聆听香气的变化,通过深呼吸来引导内心的平静与放松。

沉香的香气散发出来的时候,可以帮助修行者集中注意力,将心灵带入禅定的状态。

香道修行不仅是对自我内心的冥想,也是对外界的感知和体验。

禅修化香是一种特殊的修行方式,通过与沉香的互动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觉醒。

在禅修中,修行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沉香的香气和燃烧过程上,通过静观香烟缭绕、消散的过程来体验变化的无常和生命的空性。

禅修者可以通过观照燃烧的沉香,深入体悟事物的 impermanence(无常)、emptiness(空性)和interconnectedness (相互依存)的真谛。

这种修行方式能够帮助修行者超越身心的束缚,达到超然和自由的境地。

香道修行与禅修化香并不仅局限于个人内心的修行,它也有助于增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在燃烧沉香的过程中,无论是香的产生,还是香烟缭绕的过程,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修行者通过与沉香的互动,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一种修行的内在愿望。

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也会倾听自然的声音,观察自然的美景,与自然的和谐共舞。

沉香的香道修行与禅修化香不仅对于个人修行者具有重要意义,也在香道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香道源自古代中国,是一种将香与人的修行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在香道修行中,沉香被视为神圣的,并且在祭祀和仪式中使用。

香道修行不仅强调个人的心灵修炼,也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群、人与宇宙的关系。

沉香在香道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与宇宙的尊重和敬畏。

总结来说,沉香的香道修行与禅修化香是一种通过燃烧沉香、感受香气和与之互动的修炼方式。

这种修行方式可以帮助个体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觉醒,超越身心的束缚,体悟事物的无常、空性和相互依存的真谛。

浅谈 沉香 文化

浅谈 沉香 文化

浅谈沉香文化沉香是什么?沉香既不是一种木材,也不是一种油脂,而是香树在特殊环境下(例如虫咬、真菌感染发酵)经过长年累月“结”出来的,混合树脂、树胶、挥发油、木质等多种成分的物质,放入水中则下沉,所以称为沉香。

通常,天然香树要有十年或数十年树龄才会有较发达的树脂腺,方有可能结香。

多数沉香在常态下几乎闻不到香味,而熏烧时香气浓郁,香味持久,据产地不同会有或清凉或香甜的香型区别。

沉香集天地灵气,既可怡情养性,启迪才思,又可驱邪辟秽,安神宁心,自古就受人喜爱,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无论文人雅士,还是僧人道家,都对沉香推崇有佳。

中国的沉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用香历程中,围绕香品配制、品鉴,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用具、技法、习惯、制度与观念,是凝聚华夏民族的生活经验与智慧的产物,是东方文化中一颗奇异瑰丽的明珠。

纵观历史,沉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如同起伏山背,奇势迭出,到秦汉时已具规模,随着版图扩张,南方交州地区(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产的香料得以进入中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令西域香料能够进入中国。

在那时,沉香为朝贡之物,唯王公贵族才有机会享用,属于贵族特权,民间用的多是香草或是其他香料。

而沉香多用于熏衣熏被,除臭增香,驱邪除秽,《赵后外传》提到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常焚烧香料,给头发涂抹香脂,用香汤沐浴。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沉香便成为我国士人礼佛的圣品,中国的沉香文化和佛教紧密相连。

《汉武故事》载有汉武帝在甘泉宫烧香礼佛的故事。

到隋唐时候,国家的强盛,佛教、道教的兴盛,文化的繁华,把中国沉香文化推向了高峰,这时候用香量剧增,对香品的用法分类也有详细的规定:厅堂有堂炉、供炉焚香,卧室有卧炉、熏球焚香,文房有文炉、琴炉焚香,修炼有行炉、压经炉焚香,各不相同,可谓专香专用。

隋朝的几个皇帝都是烧香土豪,隋炀帝用香极度奢靡,每到除夕之夜,隋炀帝会在殿前设火山,预备大量沉香,每座火山都要烧几车沉香,火光高达数丈,几十里之外都能闻到香气,一夜之间要用去沉香两百车,房室中不点油脂灯火,而是悬挂一百二十颗宝珠用以照明,据称珠光媲美白昼――《杜阳杂编》。

传承沉香传统文化的作文

传承沉香传统文化的作文

传承沉香传统文化的作文
在华夏的大地上,沉香真的很有故事。

它就像个老爷爷,坐在
那儿,悠悠地给你讲着几千年的事。

一闻那香味,感觉就像穿越了,回到了古代的大皇宫里,真是太神奇了!
去过那个沉香馆没?简直美翻了!就像走进了一幅画儿里,那
些木雕啊,每一个都精致得不得了,线条流畅得跟啥似的。

这些木
雕不只是好看,它们还藏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呢,真的让人佩服。

说到沉香,它的味道真的很有内涵。

在古代,那些文人墨客都
爱写它,觉得它代表了高雅、淡泊。

他们还用沉香来比喻君子的品格,真是让人向往啊。

现在闻闻沉香,还能感受到那种宁静、淡泊
的感觉,真的很舒服。

现在社会啊,大家都忙忙碌碌的,追求物质的东西,但心里总
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时候,沉香就像个朋友,能给你安慰。

静下心
来闻闻它,感觉心里都清爽了,好像洗去了所有的烦恼和浮躁。

传承沉香文化真的很重要。

它不只是对历史的尊重,还能提醒
我们现代人,要多关注内心,追求真正的幸福。

沉香就像一个指南
针,帮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大家一起努力,让沉香文化继续流传下去吧!。

沉香的文化内涵

沉香的文化内涵

沉香的文化内涵工商联中国香学研究会会长十余年来一直收藏和研究沉香,曾赴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中东等国家考察沉香宋朝进士蔡绦写的《铁围山丛谈》曾云“沉香一片值万钱”。

古人使用沉香的历史悠久,尤其文人雅士特别青睐这种奇妙的天然香材。

如今,人们对沉香的兴趣渐浓,但大多对其不甚了解。

许多人对沉香的认识是从不专业的经营者那里得来的,所以导致他们对沉香有不少误解。

比如有人认为沉香是木头、是树油、是树脂……然而,这些都不准确。

您知道沉香和它的分类吗?您了解沉香的文化内涵吗?且听专家开讲啦。

什么是沉香有人认为很多植物都能够结出沉香,譬如大戟科植物、橄榄科植物和樟科植物,其实不然。

能形成沉香的植物主要是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香树,但这些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明显的香气。

当这些木材受到伤害或病菌感染时,会分泌一种膏脂状结块。

上乘的沉香就是树木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过度地产生了这些膏脂,使得树木本身枯死,当木纤维腐烂后,留下的有香味的香脂。

可见,沉香不像檀香那样可直接取自一种木材,也不像龙脑香那样可直接取自一种树脂,它是一种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材等多种成分的固态凝聚物,体积不等,形状各异。

常温下的沉香,香气淡雅;熏烧时则浓郁、清凉、醇厚。

加之沉香成香时间漫长,稀少难得,故自古为世人推崇。

天然香树一般要到十年或数十年以上才有发达的树脂腺,才有可能形成“香结”,而“香结”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成熟”。

有的香树寿命能长达数百年,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数百岁以上的寿命。

于是乎,古人称赞沉香是“集千百年天地灵气”。

林林总总的分类一些人将沉香分为沉水香、土沉香、倒架、白木和虫漏等品种。

这些都缺乏科学依据,因为它不是在同一个分类标准下划分的。

这就像将人分成老人、女人、职业经理人和感冒患者一样,有些贻笑大方了。

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见分类,以飨读者。

若从形成过程来看,沉香有“生”与“熟”之分。

当沉香树受伤时,其伤口创面会分泌油脂。

当油脂越聚越多,导致树体上用于输送水分和氧分的纤维管束堵塞,这部分结香的木纤维组织就会坏死并脱落。

梦醉沉香—细品中国香文化

梦醉沉香—细品中国香文化

导读:本文通过自身对香的喜爱与认知,引出古人的用香之道,从而品述中国香文化。

梦醉沉香——细品中国香文化独处于室,总习惯先将陋室整理一翻,待清理干净,于桌案焚香一炷,或沏茶一壶,品茗闻袅,或读书写字,静心养性。

绝非故作风雅,只因那曼妙馨香着实让人心神宁静,烦躁尽消。

去年三月,游历苏州,不经意进入一家文化艺术馆,喜得铜炉大师陈巧生精品之作,官帽耳狮盖熏炉,珍爱之。

每当焚香之时,缕缕轻烟从炉眼中悠然而出,好似古典婉约的江南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

而炉盖上的雄狮竟似活了一般,腾云驾雾,彷如仙境。

真是得香浴时,又得情趣,心境极佳。

曼妙心香,渺渺地飘着,连着人心。

在众多香品中,最爱供养修持的圣品——沉香,只因心思净静孤持,而那香须是沉淀的好。

沉香原是沉香木树心部分受到外伤或真菌感染刺激后,分泌出来的带着浓郁香味的树脂。

这树脂因其密度大,而被称为“水沉香”。

如此说,沉香其实是一种特殊植物的殇,其幻化的油脂含量不同,凝定者,投水即沉,曰“沉水”,半沉半浮的曰“筏”,不沉的称为“熟香”。

且香的品味不同,有馥郁,有幽婉,有温醇,有清扬。

抱着沉香贴着鼻子嗅,也未必闻出什么。

若燃点起来,方有感受。

且看中国“香”字,禾在上,日在下,好似阳光大地上的青禾,蒸腾起一份自然植物本身的气息,正是“香”之本意。

品香的气息,恰是品自然的气息,进而品人自身本来的气息。

贴近自然,贴近人本身的状态,就拥有了一份真切。

所以香最为沉静,无声色之虞,却沁人心扉。

香之与人,关系密切,香的变化,是随着人的心境的变化而牵引,犹似说人的心境,其会产生一种场,而此场不仅是对香有一定的作用,实际上对整个环境都有影响。

邻国日本曾做过一个实验,水与水的结晶。

若你给水一个不同的意念,那么它的结晶是不一样的。

而香亦是如此。

焚香在古代文人心中是一件雅事,而今,如我这般闲暇时焚香一炷,享受香的幽静风雅者,已经很少了。

香文化于中国,蜿蜒千年,起于何时,我无从知晓。

据说,远古时,人们是为了驱逐蚊虫,消除生活环境中的污浊之气,而将一些具备特殊芳香的植物放在火中熏燎,是为最初的焚香。

沉香-闲时雅事品沉香

沉香-闲时雅事品沉香

香遇一炉香,宁神静气。

一缕烟,静心养魂。

香气如烟,烟形如画。

氤氲透骨,心灵安暖。

香气是一种让人愉快却抽象的东西,就如同欣赏音乐。

是嗅觉中最上层的享受,身、心、灵完全释放。

品香有益于个人的内在涵养与文化气质的提升,当您在闲暇时独处或三五同好一起,盘坐案前,安静地品香,使心灵放松,智慧开启,体会人与周围环境自然合一。

不论是一支线香亦或是一炉沉香,随着香味渐渐地弥漫至每一个角落,沉浸在与香的对话中,感受心与香的交流,体会一种温馨的感觉,一份闲情雅致。

香生活,把香文化融入现代空间,是当代品味生活,雅致修养、身心健康所追求的高端养生境界。

品香的益处1.养生保健:沉香香气清雅、韵味悠长。

沉香属纯阳之物,能扶正祛邪,对平焦降燥有首积极作用,沉香中的沉香醇,有抗氧化、消炎、镇静、舒缓情绪抗焦虑的作用。

2.凝神静心,有效改善睡眠,天然的沉香无论内服还是薰香,沉香中所含的沉香螺醇有效地舒缓神经、放松心情,极大地起到了安神秘的作用,失眠的人在这样的馨香中自然进入梦乡。

3.调和身心:沉香的香气具有凝合力,能将人的身与心带入同一意境,做到身体心灵合一,调动心智灵性。

如何品香?1.品“纯”,沉香的形成过程相当的复杂,因此诸多原因都能导致其香气不佳。

比如油脂少木质多的沉香,熏燃起来焦炭味或木腥味盖过本香,青烟散乱缺少韵味,反而有呛嗓子、辣眼睛的感觉;再比如受环境影响,有些沉香天生就气味不佳,带有酸腐味、皮革味、腥膻味、墨臭味等难闻的味道,很难想象那是被人赞誉了千年的“香中之王”。

所以,好味的沉香无论油脂多寡、无论生香熟香,无论是香气单一稳定,还是复杂多变,都应是令人舒畅,心生愉悦的味道,不含一点杂味,这才算得上是合格的。

2.品“韵”什么是香韵?很多人总在纠结沉香的味道,凉味、甜味、蜜香味这些常被认为是上等沉香具备的韵味特点,其实不然,每个人对香气的喜好天生就有着差异,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种理想的沉香香味,就看那种味道能与之有缘。

祖国之史触摸历史足迹感悟中华文明沉香

祖国之史触摸历史足迹感悟中华文明沉香

祖国之史触摸历史足迹感悟中华文明沉香历史是一条河流,奔腾向前,留下沧桑的足迹。

沉香,是一种树木,它沉睡于地下多年,沐浴着历史的气息,仿佛记录着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

当我触摸到这段历史,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内心涌动着无限的感悟。

一、沉香的香气透露着历史的芬芳当我走进陈旧的博物馆,古老的艺术品和文物将我带回了过去。

在其中一间展厅中,一株沉香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走近它,沉香的香气扑面而来,如同历史的呼吸。

这种香气透露着时光的芬芳,每一丝香气中蕴含着一个个历史的故事。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荣耀触摸到那株沉香,仿佛触摸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荣耀。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灿烂的文化。

从战国时期的兵器到唐代的诗词,再到清朝的瓷器,每一件艺术品都映照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

中华文明的光辉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表现在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中。

儒家思想的优美,道家思想的深邃,佛教思想的博大,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

三、历史是鲜活的教科书历史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勇往直前。

当我们触摸到历史的足迹,了解到先辈们所经历过的苦难和付出,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勇敢、坚韧的民族,无论遭遇多大的困境,我们都能从中崛起。

四、沉香的沉静启示沉香,它沉默地躺在地底下,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繁盛。

它的沉静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历史的足迹并不会被时间抹去,它们永远都存在着。

我们应该像沉香一样,保持沉静的内心,不忘初心,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珍惜现在的时光,为了祖国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五、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与洗练,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触摸到历史的足迹,我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征战中的顽强与奋斗,听到了历史中的呼唤和誓言。

我们的祖先为了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这种民族精神应该被铭记在心,时刻激励着新一代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复兴而努力。

沉香博物馆观后感

沉香博物馆观后感

沉香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沉香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啊!刚走进博物馆,就被一种淡淡的香气环绕着。

那香味不浓烈,却丝丝缕缕地钻进鼻子里,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我当时就想,这沉香可真神奇啊,还没开始看展品呢,就先被这味道给吸引住了。

里面的展品那叫一个丰富多样。

有各种造型奇特的沉香木雕,每一个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我站在那些木雕前,眼睛都看直了。

有些木雕雕刻得特别精细,就像活的一样。

你看那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的,仿佛下一秒就要从木雕里走出来似的。

我心里就在琢磨,这得是多么心灵手巧的工匠才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啊!不过呢,看这些展品的时候,我也有点小困惑。

有些关于沉香的知识介绍得太专业了,我看了半天也没太明白。

像什么沉香的形成过程,那些化学名词啊,真的是把我搞得晕头转向的。

但这也不影响我欣赏那些美丽的展品啦。

还有一个展厅,展示了沉香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看到那些古代用沉香制作的器具,我就感叹古人可真会享受生活啊!他们把沉香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焚香的器具到佩戴的饰品,都能看到沉香的影子。

这时候我就觉得,沉香不仅仅是一种香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呢。

我在博物馆里走来走去,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一样。

有时候看着那些古老的沉香制品,我会突然想,在过去的岁月里,它们都经历了些什么呢?也许被不同的人珍藏,也许见证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谁知道呢?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这一趟沉香博物馆之行,让我对沉香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只知道沉香是一种很贵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看到了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你要是还没去过沉香博物馆,真的推荐你去看看啊!我保证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

我现在还在回味这次参观呢,真的是一次很棒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沉香文化:从品香中感受东方意境沉香文化:从品香中感受东方意境2013年06月08日20:18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沉香四结(资料图)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沉香的价值,享受于香氛所创造的文化氛围之中,历史千金易香的情境再次出现,或许沉香真的如一缕香炷早已融入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呼吸吐纳之中了在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中,香料成为宫廷斗争的武器,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受雍正皇帝专宠,御赐“欢宜香”,年妃引以为荣,不料这种香被雍正加入了麝香,使其难怀皇嗣,从而压制年家的外戚势力。

与甄嬛一同进宫的安陵容出身调香世家,暗中使用一种“暖情香”的催情香料争宠,此事被甄嬛觉察后,将“暖情香”的香料涂在送给安陵容的百合花蕊里,最终导致其小产并被打入冷宫、悲惨自尽。

中国古代有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四大名香。

现实当中,相对于被古装剧渲染夸大的麝香,中国古代皇宫里人们更常用、更有名的当属沉香。

为了揭开沉香略显神秘的面纱,《国家人文历史》记者近日专程走访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它是国内目前少有的一家专门收藏沉香、传播香文化的博物馆。

负责人黄毅先生笑称,甄嬛迷们已经问了他一千零一遍关于古代香文化的问题了。

近期,该馆把精品香器和沉香收藏带到天津博物馆展出,命名为“天香缥缈——沉香及中国古代香器特展”,很受欢迎。

深入毒瘴中的自然精华沉香,又称“沉水香”,自古以来被列为众香之王,因为它生成不易、采集更难、香气雅致,又有“香木中的钻石”美称。

目前市场上沉香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现象严重,最常见的就是把沉香木当作沉香来愚弄买家。

在沉香展览中,记者观察到的各式天然沉香,从外观上看更像是一节、一块朽落的树皮,也有一些像不规则的棒状。

自然界的沉香树生长迅速,但是内部质地却像甘蔗渣一样松软。

这种“体质”使它很容易受到意外的伤害,雷电袭击、动物啃咬、昆虫蛀蚀都会让它产生“伤口”,这时沉香树就会爆发出奇特的生命力,渗出树脂为伤口疗伤。

当树脂与真菌接触时,就开始了产生沉香的奇妙过程,所以说沉香的产生靠的是机缘。

沉香的生成环境决定了它总是隐于山林深处,又多有沼泽泥土覆盖,能否采集到全靠采香人的经验。

在热带雨林多瘴气的地方更容易发现沉香,因为瘴气中含有产生沉香所必需的真菌孢子。

在这个过程中,采香人要采得一块沉香,除了要有辨识产地的智慧,还要有涉入险地的勇气。

因此沉香自古以来采挖的风险非常大,即使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采香人的死亡率仍高达3%,可见沉香得来弥足珍贵。

沉香四结古书《修县志》记载:(沉香乃是)“其木枯折、皮朽烂,内心乃香”,本质上沉香是结合了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

中国传统上又把沉香分为生结、熟结、脱落和虫漏四类,今天仍在沿用。

宋人在《铁围山丛谈》一书中写道:沉水香有生结、熟结、脱落结、虫漏四类。

生结:沉香树受到雷电、暴风的袭击,或者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伤害、形成开放性伤口所结之香,统称为生结。

熟结:沉香树因为树的内部疾病未受到外力影响而结香,称为熟结。

脱落结:指结香发育后,先于树体脱落的部分,被称为脱落结,比如“节珠”。

脱落结具有鲜明的特点:多有完整的外部形态、清晰的脱落断面,或多或少可见较清晰的枝杈、芽点等树木生态结构。

虫漏:沉香树由于虫蚁的蛀蚀而导致受伤组织病变所形成的结香叫作虫漏。

热带雨林中虫蚁很多,喜欢在香甜松软的沉香木上噬木为巢,因此结香。

以上四种,脱落结最佳,气和;生结、虫漏气烈,次之。

用采香人的行话来说,不管是哪种结法,在活树上采到的香只能是“生香”,生香的味道与结法有很大关联,比如说虫漏由于在产生过程中有动物的参与,因此在植物香内混合了动物香的特点,显得气味浓烈且丰富变化。

总的来说,生香性烈,香味极具暴发力,适合入药。

生香脱落后,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成熟”,有的沉香木倒在了沼泽里就成了“水沉”,有的埋入了土中就成了“土沉”,之后成为“熟香”。

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倒架香”,处于半生熟状态。

熟香的香味受到外界土壤、水质和气候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越南土沉被认为品质更佳,就是因为越南某些地区埋藏沉香的土质上佳。

总的来说,熟香香味沉郁细腻稳定,如同普洱茶一样,随着年份的增加,它的韵味、意境等都在产生变化,嗅觉品质更高,更适合入香道。

而生香则有熟香所缺少的清丽轻柔。

熟香害怕土、霉味,生香怕的是生青味。

但只要香味浓郁高雅、香甜清逸、变化细腻、持久绵长,就是好香。

除以上四种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品种,常自成一格,称为奇楠,也叫棋楠香、伽罗香。

沉香较硬,奇楠较软,而且富有韧性和黏性,所谓“削之如泥,嚼之如蜡”,其碎屑甚至能捻搓成球,因此,上等沉香入水则沉,而上等奇楠常半沉半浮。

在常温下,奇楠可以散发出自然的甘凉气息。

加热后,沉香香味比较稳定,而奇楠则多有变幻,香前段有凉意,后段有乳香味,香味也更持久。

可以说,奇楠是沉香中的最上品。

沉香四判沉香的种类是我们认识沉香的粗略方式,真正品鉴沉香,还需要有评判的智慧。

民间有一些直观的判断方法,如“沉水法”。

沉香在熟化过程中油脂含量会逐步提高,沉香树脂比较沉重,当一块沉香中树脂的含量超出四分之一时,沉香就会沉入水中,沉香的名称正是来自于其沉于水的特质,因此决定沉香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中树脂含量的多寡,沉水的称为“水沉”,大半沉水的,称为“栈香”,入水很浅的,称为“黄熟香”。

但只有“沉水法”还远远不够,一块上品的沉香还要看:香、质、形、色,即香味、质地、形态、色泽。

沉香作为一种香料,首当其冲的标准当然是“香”。

有些沉香虽然结油量高,可以沉水,但香味腥烈,或带有酸腐气,如果单纯看质地而不闻香味,就会误判,所以即使是挑选雕刻精细的沉香艺术品,也会挑一极不显眼处,用烙铁轻触闻香。

另外也不能迷信产地,即使是越南沉香也不见得全好。

一般沉香产地都有主产区和次产区,每个产区也都会有劣香和好香,再加上结香过程和气候、土壤、真菌、陈化年份有关,所以识香需要香、质、形、色综合判断。

比如黄熟香,结香位于树根部,多是因为树木结束生长后的香脂沉淀,结香不够密实。

在土中熟化后,木质被分解成为疏松的黄烂状,故名黄熟香。

黄熟香因质地疏松虽不能沉水,但香味品质较高。

产于越南的黄土沉、红土沉和黑土沉都有黄熟香,香气醇厚、香甜温细,穿透力特强,品质最佳。

又如虫漏沉香,大多是生香,产于越南的虫漏沉香——鹧鸦斑香,初香甜凉,中段花果香馥郁,尾香乳香味悠长,“气尤清婉似莲花”。

沉香种类繁多不能一概而论,民间叫法更多,各种分类侧重点不同,又有所交叉,因此,香、质、形、色只是品鉴方式的参考,准确区分沉香优劣不能简单化,需要识香人丰富的经验和阅历。

雅集斗香古代,品香、点茶、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闲事,是文人雅士培养上流社会文化气质的重要方式。

宋人玩味沉香,能用上一生大半的精力去陪伴香烟,把品香上升到哲学层面,用香的品位如何甚至影响到文士圈子对人物品位高低的评价。

每一块沉香在它生成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环境际遇,因此气味也不尽相同,有花香、果香,可甜美、淡雅,在香的初、中、尾三段味阶上,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再加上沉烟袅袅,极富意境,正如李清照的词:“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唐中宗时期朝廷的王公大臣还会经常“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即“斗香”。

虽名为斗,却毫无激斗之意,是一种针对辨香能力和诗文才华的竞赛。

文人们通过沉香香味的辨别再诵写咏香诗文,以此为乐。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雅集斗香,地点就在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主持人是博物馆的负责人黄毅先生。

不过这次斗香并不是“各携名香”,而是主持人选取了三种沉香,让桌前的众人品茗围坐成香席,品香竞雅。

主持人采用古代文人常用的“隔火熏香”方式,先是用刀小心地从几块沉香上刮出香屑,然后在一盏香杯中用香铲调好香灰,这一步可简洁也可繁复,古代有一门职业就是专门把香灰调出形状,或是在表面打出图案等。

之后用香筷旋转捣松香灰疏松,并在香灰中心慢慢开出一个深两厘米的空洞作为炭孔,将一块长方体的香炭竖直埋于灰中,用火枪烧红炭头后再浅浅埋入香灰中,再把沉香屑放入一盏金片,夹起放到炭头位置之上。

在这里香灰的控制是关键,香灰打得松紧、埋炭的深度都可以控制炭的燃烧速度,还可以在香灰上开洞控制香的方向。

“隔火薰香”可以使油脂含量高的沉香不至于因受火太猛快速燃尽,而可慢慢煎烤,“但令出香不出烟”。

隔火材质有用金片、银片,也有选用陶、瓦、云母等制成的叶状薄片。

李商隐《烧香曲》中的“兽焰微红隔云母”,用的是云母片,毛滂《更漏子?熏香曲》中“玉狻猊,金叶暖。

馥馥香云不断”,用的是金片。

品香时,一手持炉底托起香杯,一手稍握轻罩杯体以聚集香气,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一桌香席诸君可以慢慢地品闻,观其颜色、形式、香味,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

依此法更换装有不同沉香的香盏,或增加难度,换上装有混合香料的香盏,参与斗香的众人轮流体会。

所谓道在香中,古人可以以香味寓人生,开香席坐而论道,撰诗词抒胸臆,今人难有古人的意境,但只要能辨出香名以及主持人的香中含义还是会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整个人的身心会更加洒脱、惬意。

寸沉寸金玩味沉香的美妙感受,使得沉香再度受到现代人的推崇,但是自然界中的沉香却越来越少,沉香自然物以稀为贵。

在宋代,沉香就已经是一两沉一两金,而到了明代,沉香则是一寸沉一寸金,沉香从与黄金等重到等体积。

苏东坡在《海外集》中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而且找海南黎族人换香是用耕牛来易货的。

在越南对中国历史朝廷朝贡的贡品中,越南沉香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都曾停靠在越南南部最重要的沉香产区占城。

从沉香中萃取的沉香油是香水中最重要的定香剂,在自然界,花香留香时间短,檀香停留时间约20分钟,沉香则更久,因此至今在我们所熟悉的“香奈儿”、“兰蔻”等世界知名香水的顶级品中大都使用沉香油做定香剂。

另外沉香所含成分,会散发一种优雅温柔且具浪漫气息的独特香味,对皮肤也有益,沉香因此天然地成为制造高级香水的珍稀香料。

19世纪中叶后,法国开始入侵越南。

中法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体系,被法国统治了90年。

法国殖民政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掠夺越南的沉香资源,甚至有人断定,法国人之所以选择越南作为在亚洲的殖民落脚点,就是为了沉香资源。

目前,越南惠安和新加坡是两个重要的沉香集散地,即“惠安沉”和“新洲沉”。

“惠安沉”已不多,经过千百年大肆采挖,每年净产量不到50公斤,品质也每况愈下,价钱却日益昂贵,以中等品相、含土含水、未经处理的“土沉”为例,质优者1克都能近万了,但买家仍乐此不疲。

越南商人反而开始到日本等沉香消费地回购,经过包装,再高价卖出。

目前还在业界流通的“惠安沉”大多是几十年前交易的“老货”,被称为“老惠安”,这种沉香埋在地下时,长期受越南当地的红色细黏土的浸染,呈现浓重的紫红色调,又得“红土沉”之名,如今“红土沉”已成为高端沉香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