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课稿
述课稿

述课稿赵俊强述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通过对“世界英语”这一话题的探讨,以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对当代语言特别是英语发展趋势的了解。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英语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同人群的交流而不断变化。
二、涉及的要点1 了解英语在世界上的发展状况,认识各种带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英语。
2 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有所了解,尤其是一些常用词,如flat和apartment;lift和elevator;rubber和eraser等。
3 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课标词汇的用法。
4 学会语言交际困难的表达法,如Pardon?I beg your pardon?5 掌握间接引语中命令与请求的表达法。
三、Teaching objectivesKnowledge Objectives:1. to learn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 British English;2. to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3. to use reported requests: He asked me to…4. to use reported commands: She told me to…5. to write a passage to explain 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Ability Objectives:to develop the Ss’ speaking, readi ng, listening & writing abilitiesEmotion Objectives:to let Ss know more about English & inspire students to study hard四、Teaching periodsPeriod1: Warming Up, Speaking and WritingPeriod2-3: Reading and explanationPeriod4: Grammar ( Indirect Speech )Period5: Using languagePeriod6: Exercises and Reading Task五、Teaching planPeriod 1Warming Up, Speaking and WritingTeaching Goals:1. to know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AE & BE;2. to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and talk about thereasons why we learn English;Teaching procedures:Step1: Lead-in:Introduction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AE and BEThe teacher give some American English & then ask Ss to say out British Englishcandy--- sweets check--- cheque/banknotefall ---autumn game--- matchthe first floor ---ground floor the second floor---first floorStep2: DiscussionAsk Ss to list the countries that use English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And then have a discussion with their partners. Why do so many people speak or learn English?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the reasons to learn Englishto use for business to use in schoolto travel abroad to read English booksto write to pen friends to listen to English musicto pass entrance exams to collegeSummary: Since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learn it well from now on.Step3: New words & expressionsNew words & expressions from subway to such as (P93)Step4: HomeworkWrite a composition: 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Para.1: Man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speak English.Para.2: Native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Para.3: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Para.4: 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ettled.Para 5: English is now spoken in South Asia.Step 4: Homework。
述学讲学发言稿范文

述学讲学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发言人,我将要向大家讲解有关于述学的知识。
述学,是一种以讲述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常常采取这种方式来教授知识,通过讲解、讨论、演示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
而现今,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但述学作为一种简练、直接的教育手段,仍然被广泛应用。
首先,述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效果。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很直接地接触到知识,了解到规则、原理和方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适时的提问和例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由于述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上,通过讲解可以快速而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节约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当然,述学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述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
其次,述学只是单向传递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互动和合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述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
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述学,结合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谢谢大家!。
述课搞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述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刘海涛,来自灵石第一职业中学。
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选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本节内容为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有先后,特点也不尽相同,又以美国和英国典型代表,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本课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个典型,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其特点,又要指出其代议制的本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787年宪法体现的三条原则;英美政体的不同难点: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知识如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的内容、原则、作用;还涉及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邦联制等政治体制的概念。
学生有的在初中学习过,但基本上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也缺乏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必须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技能(1)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2)联邦制的建立、美国内战和宪法第14条修正案(3)掌握两党制的形成发展(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比较美国和英国政体的不同(5)1787年宪法的起初目的是巩固强化中央政权,其民主性主要是人民斗争的结果,是以修正案的方式体现的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学习,自主讲解,通过交流合作探究问题(2)展示材料,启发探究,进行辩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有重要意义。
(2)理解一个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形成民主法治的观念,培养民主法治的素养,增强民主法治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呢。
四、教法、学法、教具准备和时间安排1、教法:根据学生情况,我在讲述本课内容时将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1)复习导入法:以课标为突破口,明确本课重难点,把学生带入课堂。
贾路艳述课稿

《图文混排》述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述课的题目是《图文混排》。
一、述教材(上好一节课,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图文混排是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册书都是讲word方面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word修改、word格式、word艺术字、word表格。
已经掌握了调整、修改文档属性的一些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然后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等,达到图文混排的效果,从而掌握美化和装饰文档的方法。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处理:1、word的菜单、工具栏操作,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因此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能力,借助教材进行自学,通过自学、尝试掌握本课的基本操作。
2、word操作,乃至整个office系统操作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将自己的每一步操作(任务)通过系统提供的指令完成。
学生掌握、体会到这个共性,那么对于以后的窗口式软件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操作技能进行梳理、归纳,从“个别”中得到“一般”的技能。
3、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了“作品体验”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系列环节中不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在文本中插入图片、图符等元素,美化文本,掌握图文混排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创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归纳,得出窗口操作软件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作品的尝试、完善、鉴赏等环节,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插入和编辑图片、艺术字的方法难点:插入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使图文混排的效果更合理更美观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说教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使用了以下的一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讲述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教学。
评讲师述课稿

《位移与向量的表示》述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乡宁县职业中学的闫秋燕,今天述课的题目是《位移与向量的表示》,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将我的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的做一下阐述。
一、述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
向量是近代数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桥梁,对更新和完善中学数学知识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向量集数与形于一身,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位移、速度、力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是它的物理背景,有向线段是它的几何背景。
向量就是从这些实际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数学概念,经过研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后,向量又作为数学模型,广泛地应用于解决数学、物理学科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它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本课是"平面向量"的起始课,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本节内容,重要的不是向量的形式化定义及几个相关概念,而是能让学生去体会认识与研究数学新对象的方法和基本思路,进而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述学情在这之前,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只有大小的量(数量).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同于数量的量---向量.刚一开始,学生很不习惯,但可适时地结合实例,逐步让学生理解向量的两个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再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哪些是向量,哪些是数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可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紧紧抓住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便于理解两个向量没有大小之分,只有相等与不相等、平行与共线等.要结合例、习题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相等向量(向量可以平移).这些均可为以后用向量处理几何等问题带来方便.三、述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和向量相等的含义.2. 会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并能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相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数形结合的能力。
向量的内积述课稿

向量的内积述课稿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述课。
一、述教材本课题选自《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第4大节第1小节内容。
向量的内积是继向量的线性运算之后的又一重要运算,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应用十分广泛,还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
可以说向量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物理中“功”的事例抽象出向量内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究内积的性质与运算律,使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其中内积的概念既是对物理背景的抽象,又是研究性质和运算律的基础。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意平缓过渡,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要以基础题为主,要树立学生学习数学并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的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向量内积的概念,理解向量内积公式。
并通过向量内积加深学生对向量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和数形结合等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节的重点、难点:1.重点:向量内积的概念、向量内积的基本性质及运算律.2.难点:向量内积的概念、基本性质及运算律的正确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述学生1.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熟知了实数的运算体系,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具备了功等物理知识,并且初步体会了研究向量运算的一般方法:即先由特殊模型(主要是物理模型)抽象出概念,然后再从概念出发,在与实数运算类比的基础上研究性质和运算律。
这为学生学习内积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倍感亲切。
但也正是这些干扰了学生对内积概念的理解,一方面,相对于线性运算而言,内积的结果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两个有形有数的向量经过内积运算后,形却消失了,学生对这一点是很难接受的;另一方面,由于受实数乘法运算的影响,也会造成学生对内积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对性质和运算律的理解。
述课稿

述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张卫强,是介休市职业中学声乐教师,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歌曲《我的祖国妈妈》。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我的祖国妈妈》是著名词作家梁上泉,曲作家施光南先生的作品,是一首较为典型的男高音声乐作品。
词作家梁上泉的作品感情真挚,用词朴实简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代表作为我们熟悉的《小白杨》(士心曲)等。
施光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曲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旋律富有独创性,同时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代表作有《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我的祖国妈妈》这首作品创作于1979年,是一首深沉的抒情歌曲,很适合于抒情男高音演唱。
作品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祖国的殷切思念,倾诉远离家乡的思念之苦。
歌曲由二部曲式写成,前一段属复合段,在歌中运用了很多音乐上的级进,加强了语气及情绪上的渲染。
在歌词中运用了排比句的手法,使情感更加真切、感人,要求唱的平稳深情。
后半部分音乐运用了递增恒进,比前半部分更加深情、细致和完整。
全曲的弱起音要控制音量,用软起音唱,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
高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中低声区有了一定的的基础,这时的重点是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域,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声音控制能力。
这首歌曲对于高二学生还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特别是最后结尾的高音,因此要作适当的降调处理(根据学生情况可以是F或bE)。
但也存在着音域不够宽广,音色不够统一等各种问题。
三、教学分析1、知识技巧目标: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继续掌握巩固科学的发声技巧,特别是喉咙的打开和歌唱时的吸气状态的保持。
2、能力目标: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清晰地咬字吐字来完成作品的演唱,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正确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专业品质,同时要对作品的情感进行准确到位的演绎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
幼儿园教学课程讲述稿

幼儿园教学课程讲述稿引言欢迎各位家长和孩子们来到我们幼儿园的教学课程讲述会。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希望能够让每个孩子在快乐研究中健康成长。
教学课程安排在我们的幼儿园,我们将课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1. 语言和沟通在这个领域,我们将帮助孩子们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发音、用词和句子构建。
2. 数学和逻辑思维数学和逻辑思维是培养孩子们思维能力的重要领域。
我们将通过玩具、拼图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和大小比较。
3. 科学和探索通过科学和探索,我们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们将组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发现科学的奥秘。
4. 艺术和创造艺术和创造是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提供绘画、手工制作和音乐等活动,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社交和情感发展在这个领域,我们将帮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并培养他们的情感发展。
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孩子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让他们热爱研究并保持好奇心。
2. 帮助孩子们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
4. 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5. 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结语通过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课程,我们将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和成长的研究环境。
我们将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幼儿园度过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拍手歌》述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述课的内容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拍手歌》,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我所讲授的这堂课作逐一讲述。
一、教材内容解析:
1、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拍手歌》选自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4个识字主题串联起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重点放在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有机结合。
3、《拍手歌》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全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通过儿歌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新奇的动物世界。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识字,明白动物与人类是朋友,树立保护动物的重要意识。
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二、教学目标设置: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文本内容及特征,我确定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丛”两个生字,了解“鸟、隹”偏旁表义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壮族聚居地学生初步的言语表达能力。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学生学情分析:
科学合理的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在授课前,我对学生的学情作了如下分析。
1、本学龄段学生的共同特点:
①学习习惯方面: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但还有小部分同学习惯还有待养成。
②学习能力方面:在-年级的训练之下,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话能力。
③知识运用方面:二年级孩子的知识面还比较窄,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敏锐度不高,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也需重点培养。
2、本地区学生的语用特点
本地区是壮族聚居地,大部分学生是壮族,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使用壮语进行交流,壮语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导致学生在语用上呈
现以下特点:①、语序颠倒。
②、发音不准。
③、缺乏自信。
④不能灵活运用已经积累的现有词汇。
3、根据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
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②、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难点:
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培养壮族聚居地学生初步的言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我通过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②适当点拨、重在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①图文识字。
②分类识字。
③部件归类识字。
等学习方法,最终达到④口语表达与运用的梯度式识字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文结合,学习生字——由易到难,梯度识字——游戏朗读,体验情感——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精美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而将学生带入新奇的动物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课堂实录)
2、课题中的“歌”字是本课要求会正确书写的生字,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严格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歌”字,并会组词。
(课堂实录)
3、写字能力目标检测:
为了检测学生规范汉字的书写能力,我让学生描红、临写、组词等形式来进行检测。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发展性和实效性。
我通过学生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出本课生字、新词,并紧扣为识字服务的宗旨,从整体上感知图画所描绘的事物同字、词、句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认字、熟练朗读课文的目的,使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
(课堂实录)
2、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动物的特征,在教学“猛虎”时,我利用音频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学生豁然开朗。
(课堂实录)
(三)、由易到难,梯度识字
1、学以致用,在学生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课堂实录)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多认少写”,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在初步识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把动物送回家”的游戏方式对词语进行分类,巩
固识字。
(课堂实录)
3、为了实现梯度式的识字目标教学目标,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利用部件归类法,思考、总结生字的特点及中国汉字造字的特点。
(课堂实录)
4、识字教学目标检测:识字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四)、游戏读文,情感体验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通过①师生合作读②男女生接龙读③同桌合作读等不同方式课文内容进行充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课堂实录)
2、朗读能力检测:
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后,最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读出了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以下是我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检测。
(课堂实录)(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充分地朗读了课文,我引导学生总结全文,体验情感,感悟课文的主题: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
(课堂实录)
2、学生知识的获取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的尾声,我向学生推荐了相关的课外读物,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展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实录)
六、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以诵读活动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诵读连成一体。
其中,我最满意的是根据本地壮族聚居地学生的语用特点,完成了本课的梯度式识字教学目标。
一堂再完美的课堂也会有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未关注到全体学生,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课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