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教师生动地讲故事)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
(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2、他玩的是什么?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四、作业:生字组词第二课时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从三个方面:(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同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言之有物、教学有法。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天外来客——陨石》一、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
二、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张陨石的图片,大家观察一下,它与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不同?2、今天就来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3、看到这些石头,你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看看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大家认真听,课文中的生字,句子有没有读准确。
3、认读新的生字朋友。
(出示生字卡片)这些生字朋友谁已经认识他们了?4、(课件出示所有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有没有好办法能帮助记忆?5、在初读课文后,你对陨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6、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四、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带着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合作读书,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讨论交流,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一会儿可以加以补充。
(陨石在宇宙中是一些星体,沿着自己的轨道不停的航行,当它和大气接触时,由于分裂变成了小碎快来到了地球上。
)(它们在天上其实自己也不会发光,是太阳的光照在它们身上,我们才感觉它一闪一闪的。
)3、(出示)“它是一块沉睡的物体,还没有被生命唤醒。
”(1) 理解“沉睡,唤醒”(2) 课文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它们来地球可以让我们研究宇宙中星体的结构。
)4、大家想一想,从陨石身上我们还可以研究出些什么?它还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情?5、齐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1)你觉得它会在回忆什么?(2)理解“信使”的意思。
(3) 一块石头又怎么能当信使呢?(4)你们想知道陨石过去的哪些行踪?我们来问问陨石吧!(5)问了这么多,又怎么能得到答案呢?(只有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五、作业设置。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知识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和格式方面的要求。
2.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3.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选择合适的材料写日记,格式正确。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1.日记本。
2.课件。
教学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呢?(日记本)2.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3.(学生传看、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4.好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日记。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湘教版三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春的消息教学目标1.认识、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生字,学写“步、全”两个字,认识偏旁“止”字部;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亲情,懂得爱家人、学会付出自己的爱,体悟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受亲情,懂得爱家人,学会付出自己的爱并体悟劳动的快乐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头饰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情境导入。
1、复习巩固词语。
2、通过读课文,我们还知道:今天是星期天,乐了给兰兰打了一个电话。
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
观看CAI动画。
星期天,兰兰会忙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早上,兰兰在忙什么?2、早上,兰兰先忙着叠被子。
她是怎么叠的`?再读课文。
你们平时都叠过被子吗?试着做一做。
兰兰是第一次叠,她是怎么叠的?指导朗读“第一次叠,叠得很慢慢。
”3、奶奶过来帮忙,兰兰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让我自己来,行吗?”4、兰兰自己叠被子,多能干!齐读前三句。
5、叠好被子,兰兰陪奶奶散步。
接着往下读!(师生表演散步时的情景:师演兰兰,一生演奶奶,其他学生演花儿、小树和小鸟。
)我陪奶奶散步,你们在做什么?出示填空句,引答填空。
看见我陪奶奶散步,你们为什么这么做?指导朗读“一路上”一句。
听到你们的夸奖,猜一猜,我心里想什么呢?理解“美滋滋”。
6、小结:让我们和兰兰一起度过忙碌又快乐的早上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中午到了,兰兰在干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中午,全家人都在包饺子呢!师引读句群。
3、喜欢包饺子吗?走,看看兰兰家是怎么包饺子的。
观看录像。
4、小组活动:表演包饺子。
5、吃上自己包的饺子,会是什么感觉?指导朗读“饺子刚上桌”一句。
6、小结:兰兰忙得团团转,吃上自己包的饺子,真鲜哪!(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识和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理解。
(2)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内容。
2.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文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2)拓展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答题速度较慢,影响了课堂进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3.课文主题拓展环节,学生的创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在大自然中,你们都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1:我喜欢大自然,我见过五彩斑斓的花朵。
新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新湘教版语文三班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1、熟悉、会写“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渐、栏”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过程与方法以DVD帮助教学,在品读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弄,在争论中沟通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学习皮巧根不怕吃苦,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妙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预备:课文插图、DV.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回答)2、今日我们学习《皮巧根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同学自由读文,做好标注。
2、听DV朗读课文,听清生字、难字的读音。
3、DV出示生字,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4、指导听读词语。
5、完成DV中拓展与链接中的连字组词和比一比再组词。
6、读准多音字字音。
干:ɡān ɡàn便: biànpián7、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同学自由读文,将意义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
(1-3)(4-6)(7-8)2、合作沟通,完成练习。
小河上的桥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用一棵_____,后来,木桥烂了,村民们造了______,不多久,因新修大路,这儿___________。
但是这座桥始终叫做________课文赞扬了皮巧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同学书写生字。
1、选择喜爱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
(读、书空、描写等)2、同学质疑问难,老师范写。
3、同学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老师巡察指导。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芦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生答)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指名读旁注2.师:我们生活在北方,很难见到芦苇。
但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却生长着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给作家樊发稼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故乡的芦苇。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4页,用喜欢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芦苇蛛网一畦畦熠熠耀目飘拂飘逸缤纷恬静纯真纺织娘魂牵梦绕触须羽翼裹着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三、细读深究,品读悟情(一)故乡风景图师:同学们,看书回答老师的问题。
作者的故乡在哪里呢?生:汇报。
师:由于工作原因,作者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依然对故乡非常的怀念,他曾这样感慨:生:接读(生我养我的故乡啊……….)。
师:作者缤纷记忆中,梦幻般的故乡什么样呢?生:汇报师:这些缤纷绚丽的景物都打动了老师的心,那你喜欢那种呢?生:自由发言师:四种景物各有各的特点,四种景物都那样缤纷绚丽,你们想不想走进作者的故乡亲眼去看一看呢?(读课文)师:同学们,作者的故乡美吗?你们谁想像老师一样美美的读一读?生:读文。
(找两个学生读——齐读)师:评价(你读得很美;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置身于作者的故乡;你读得太美了,老师也看了缤纷的色彩)师:这几种景物在南方是很常见的,为什么到作得的笔下就变得如此生动呢?作者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哪此修辞方法?生:比喻;排比。
师:同学们,这一组排比句作者写的多美啊!让我们以小组赛读的形式朗读看一看那一组能读书这么美得景色!学生小组赛读(二)芦苇飘逸图师:作者在这里精选了四中景物进行描写,向我们倾诉着对故乡的思念,然而,令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课题1、春的消息编写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掌握并能运用生字新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四、留下悬念,激发兴趣。
诗里告诉我们那些春天的消息呢?我们将在第二节课中板书设计课后记要课题1、春的消息编写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激发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背诵课文教具准备教学程序一、联系课文内容,续画春景图1、诗里告诉我们哪些春的消息?2、将学生发现的景物画到春景图中。
二、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这节的主要内容。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分节细品,熟读成诵。
(1)学习第一、二小节○1分男、女同学读第一、二小节。
○2这节告诉我们什么?○3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在哪里可以找到?○4“盼望”表达了我们怎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心情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吗?○5用欢快的语调齐读第一、二节,宣布春天已经来到。
○6播放多媒体课件:让我们边欣赏边发现春天。
(2)揣摩表演第三、四节。
○1教师在课堂中放飞一只蝴蝶。
○2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3做一做,演一演:“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4画面特写:迎春花缓缓开放。
○5区别多音字:漂和禁○6欣赏课件,你还会看见什么?模仿诗歌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诗。
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
看到第一朵桃花笑了,--------------------------------。
(3)想象品读第五、六节。
○1我们找到了什么?○2请你唤醒沉睡的小溪吧!(男生亲切呼唤,女生扮演小溪应答,再互相交换角色演一演)○3听音乐,闭目想象。
(教师用小草瘙痒部分学生的面,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
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春的消息柳枝吐绿蝴蝶飞舞迎春花开小草钻出课后记要课题2、爱唱歌的小溪编写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会写“源、苔、滑、莹、杜、番、雕、爬、烫、翻、虽、咳”12个生字;学习并积累象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掌握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新词卡片。
大幅小溪图。
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l 多媒体课件展示:在《泉水叮咚》的乐曲伴奏中,一条小溪潺潺而来……2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板书课题,用轻快的语气读一读。
4你能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吗?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
(1)为什么把小溪叫“歌溪”?(2)歌溪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l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圈画生字新词,注意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尝试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三)学习生字,理解词语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重点指导:“源、莹”是整体认渎音节,“滑、雕”是三拼音节,“虽”是平舌音,要读准)(2)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要求口头组词。
(3)齐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巩固字音。
2识记字形。
提示:识记字形有哪些好方法?(与熟字进行比较、编顺门溜、拆字法、注意难写的笔画等)(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2)交流汇报:课件演示难字“雕、翻”的构造,提示“雕”的右边是“隹”,有四横;“翻、番”进行组词比较,读读课文中带这两个词的句子,加以区别。
(顺口溜:“汤在火上烫”.“一番两个习.加在一起还念翻”)3理解词语。
(1)找出课文中的好词语,读一读。
(2)提出疑难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理解。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的各种形象。
按凸出部分的厚薄,分高浮雕、浅浮雕。
苔藓:隐花植物的一种,茎、叶之间的区别不明显,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4书写生字,巩固字形。
(四)熟读课文,理清层次l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归纳:第一部分(1):村里人把小溪叫歌溪。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歌溪的特点。
第三部分(7):赞美歌溪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板书设计课后记要课题2、爱唱歌的小溪编写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
与要求重点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教学程序(一)问题先行,激发兴趣这条小溪为什么叫“歌溪”?它的歌声是什么样的呢?(二)欣赏课件。
品读课文l欣赏课件,说一说小溪的歌声是怎样的。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1)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
(2)歌溪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声充满了欢乐。
(3)它的歌声变得非常美妙。
(4)本来就活蹦乱跳的歌溪,越发欢腾了!3你喜欢什么样的歌溪?为什么?4小组交流.在小组中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想象入境,感悟语言l集体交流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要求按顺序逐段体会。
2想象研读第2~3自然段。
(1)歌溪为什么像个“调皮的孩子”?从哪看出它的调皮?(2)找出动词“跳、溅”,体会想象:它一路奔跑着。
跳跃着,仿佛在干什么?是急着来和我们做朋友吗?你能感受到它歌声中的“野”吗?你能用象声词模仿吗?(3)看画面:溪水流过青石板。
教师引读:溪水像,又像。
(4)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
(5)你瞧,歌溪就像一个( ),又像一个( )。
你喜欢它吗?请你用欢快的、充满喜爱的语气朗读第2、3自然段。
(6)自读.齐读。
3表演体会第4自然段。
(1)歌溪的歌声会变化呢!这歌声因为什么而变得“非常美妙”?(2)学生练习说描写流水的象声词:淙淙、叮咚叮咚、哗哗、哗啦啦、汩汩、滴答、咕噜……(学生自由练说,教师不限制。
让课堂上回响着各种各样的“流水声”)(3)(播放各种鸟叫声)听,都有哪些有名的歌手来到歌溪开音乐会呢!(读象声词:突突、喳喳、咕嘟噜。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优秀的歌手呢?你能代它来参加盛会吗?(扩展积累象声词:咕咕、叽叽、呖呖、喳喳、啁啾、嘎嘎……)(4)一、二大组模仿水声,三、四大组模仿鸟叫,让我们一起欢歌吧!(5)你觉得这一自然段怎样读更生动?(指名读、齐读)4主动参与研读第5~6自然段(1)夏天到了,歌溪涨水了,向我们淙淙流来。
(教师推动大幅溪水图,走近学生)这时你最想干什么?(2)学生自由参与,做一做戏水、游泳的动作。
(3)课件演示配乐课文朗读。
(4)找出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动词,读一读,演一演。
(5)歌溪,这个调皮的孩子,此刻和我们成了一起嬉戏的朋友,越发“欢腾了”!(体会“欢腾”一词,近义词比较:欢腾一欢跃)(6)感情朗读,注意语气要轻快,充满快乐。
5 读到这儿,你会对歌溪发出怎样的感慨?(指名说)齐读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表达作者感情)(四)渗透写作方法l 你觉得歌溪怎样?作者为什幺能把歌溪描写得这样生动呢?(文章语言充满童趣-运用丁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借用了生动形象的象声词.准确运用动词.描写细致)2积累: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记一记。
(五)总结拓展1 师:这篇课文以充满童趣的生动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充满生命力的小溪.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快乐·除了课文中描述的.它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快乐呢?2 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家乡的一条河流或小溪写一段活。
(六)课时作业1积累象声词.抄一抄、记一记。
2背诵喜欢的句子,课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像调皮的小孩像活泼的孩子爱唱歌的小溪歌声更加美妙带给我们欢乐越发欢腾……课后记要课题3、蒙蒙细雨编写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l、认识、会写“蒙、漫、瓣、辫、戴、翅、滴、幕、留、辨、露、雾、脆”13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词句,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重点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一)调动气氛,激趣引入1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3 你能说说形容春雨的词语或句子吗?(展示课前搜集的描写春雨的词句)4 这里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一一“蒙蒙细雨”。
(板书课题,示范写时.学生书写“蒙”字,说说怎样记住这个生字)5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学生欣赏。
2欣赏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3这么美的课文,你也美美地读一读吧!边读边画出生字。
4指名轮流读课文,师相机点拨,指导认读。
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本课生字。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1)读一读,互帮互纠。
(2)比一比,谁的记字方法妙!(3)说一说,自学中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字词?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师相机出示生字词卡)(1)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些生字?(重点指导:“翅、雾”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翠”的声母是平舌音;“漫、瓣”的韵母是前鼻音an;“藏”是多音字.可通过组词加以辨析)(2)把你记字的巧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鼓励多种方法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