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判断题带答案汇编

合集下载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画家张择端所绘?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中国传统戏剧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的行当是?A. 生B. 旦C. 净D. 丑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元宵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答案:C6.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D7.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B. 儿童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儿童角色D.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答案:A8.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乐歌、祭祀歌曲B. 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乐歌D. 祭祀歌曲、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答案:A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10.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

答案:兰亭序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__。

答案:《水浒传》3.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是中国的________。

答案:敦煌莫高窟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判断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判断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判断题答案为正确的1.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2.“扬州八怪”中影响较大的是郑燮,诗、文、词、曲都写得很好,书法也很有特色,但以画最为有名。

3.从层次角度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文化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4.袁雪芬、严凤英、红线女、叶盛兰分别是越剧、黄梅戏、粤剧、京剧的著名演员。

5.《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石门颂》、《泰山刻石》行书、楷书、隶书、小篆的代表作。

6. 《洛神赋图卷》、《游春图卷》、《历代帝王图卷》、《听琴图轴》依次属于顾恺之、展子虔、阎立本、赵佶的作品。

7. 京杭大运河数段中最早开凿的是邗沟。

8. 中国历代宫殿在形制演变上基本上呈现出规模逐渐缩小,而建筑密度逐步增大的趋势。

9. 金瓶掣签是藏传佛教寻找转世灵童的一种方法,它仅适用于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的认定。

10. 儒家文化主要是政治、伦理道德文化。

如果说儒家文化是“入世”文化的话,那么道、佛文化则是“出世”文化。

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构成传统文化的主体。

11、中国的十二生肖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2、孩提:指2——3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等级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其中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15、八股文的写作步骤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6、汉字六书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7、书法九势是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8、竹林七贤是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21、扬州八怪是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22、北宋四大家是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23、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答案:山东省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4. 京剧中的“生”通常指的是什么角色?答案:男性角色5. 长城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公里?答案:约2万公里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7.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指哪三位帝王?答案:伏羲、神农、黄帝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9.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0.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11.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其编撰者是谁?答案:许慎12.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孙悟空13.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14. 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为____。

答案:中医或中医药1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答案:秦始皇(嬴政)16. 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答案:鼠17.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8.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答案:京剧19.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答案:长江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案:儒家学派21. 中国的春节又被称为什么?答案:农历新年或新年22.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或和田玉,根据不同标准)23.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五声音阶,分别是宫、商、角、____和羽。

答案:徵2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之间的对峙?答案:魏、蜀、吴25.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26.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7.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案:红色28. 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除了京剧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答案: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任选两种)29.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主要用于纪念什么?答案:纪念先人或扫墓30.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答案:银杏树(或柏树,根据不同标准)31.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种刺绣?答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33.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丹顶鹤(或朱鹮,根据不同标准)34.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是哪种类型的住宅?答案:北方传统的民居类型3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答案:屈原3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有几根弦?答案:两根弦37.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答案:茅台酒38. 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几种主要书体?请列举三种。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判断题240题附带详细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判断题240题附带详细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判断题240题)时间:2019年4月26日19:40—21:00注意事项:此卷全为判断题,试卷共240小题,每小题1分,共240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一、政区官职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00道判断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
“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对 ) 泛指学校。殷代叫序,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周代一叫庠句。,其中的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 错()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 《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人才。( 对 )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对 )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 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
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对 )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对 )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
如福建路、广东路。(对 )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
称为“家”。( 对 )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 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对 )
3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
用“右迁”一词。错((“)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
40.“出”在古代官一极般少是用指“地右方迁的”官一员到词朝)廷担任要职,如
(二)山川与地理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
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对 )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 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判断题)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判断题)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判断题)1、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孔子》。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是为了纪念“造字圣人”仓颉。

OA、正确B、错误4、中国传统医学以西医为基础,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是中国古代文明。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A、正确正确答案:B8、元宵节是在农历的正月十六,人们在这一天要观灯,吃汤圆。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友谊的深浅,由莫逆之交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慧思B、错误正确答案:B12、鲁迅先生称《资治通鉴》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老子重自然,而庄子重自由。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豆蔻指十八岁的少女OA、正确15、愚,谦称自己不聪明,愚见是称自己的见解。

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中国是鎏器的故乡。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鉴真。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8、青瓷是种青色陶瓷,最早出现在宋代。

O正确答案:A19、苏轼为哥,苏询为弟,与其父苏辙合称“三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0、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他的诗句。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1、温庭药,李清照为花间派代表。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2、“七绝圣手”王昌龄。

国学知识竞赛500题(判断题)(附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500题(判断题)(附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500 题(判断题)(附答案)国学知识竞赛500题:150 道判断题1. 被称为"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资治通鉴》。

(错)2. " 心外无物" 的观点是由王守仁提出来的。

(对)3. 古代" 上元"指春分前后,主要为祭祀祈祷农事。

(错)4. 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是授时历。

(对)5.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鼓。

(错)6. 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对)7. 《洛神赋图卷》、《游春图卷》、《历代帝王图卷》、《听琴图轴》依次属于顾恺之、展子虔、阎立本、赵佶的作品。

(对)9. 《梅花谱》是围棋的著作,而《玄玄棋经》则是象棋的著作。

(错)10.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明清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对)11. 不分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成的好朋友称为莫逆之交。

(错)12.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非常突出,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数的概念,并且采用了十进位制,这是最先进、最科学的记数法。

(对)13. 古代作品《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被金圣叹称为"六才子书"。

(对)14. 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发生在今天的安徽境内。

(对)15. 《梅花三弄》是用民族乐器洞箫演奏的。

(对)16.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十八种武器。

(错)17. 五禽戏是东汉的华佗发明的。

(对)19." 既望"是指农历每个月十五这一天。

(错)21.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 仞" ,一仞约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错)22.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对)23. 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白鹿洞书院。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附答案及解释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附答案及解释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附答案及解释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判断(一)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八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B、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

如欧阳修的谥号叫“文忠公”。

C、古代表谦称的词语如“寡人、孤、不谷、仆、小人”等,其中“不谷”是古代诸侯的谦称。

D、一般地说,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暮、昏、晚。

太阳正中时叫做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左传》。

《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4,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变徵,声调悲凉。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八拜之交、君子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管鲍之交、金兰之交、一面之交、点头之交、布衣之交、刎颈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称为会试,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明史.选举志》:“会试第一为会元。

”会试后尚有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C、丁忧是中国古代官员居丧的专用名词,即官员遭父母或其他尊长之丧,必须暂离公职,回藉守丧三年,期间停止升转,停给俸禄,然仍准算历俸,待守制期满,重新出来任职。

丁忧其间在饮食、服饰、起居及婚嫁、赴考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D、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如: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指七八岁。

不惑:指四十岁。

艾:指五十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九十岁。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

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B、国子监祭酒,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

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

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C、“会九日登高”九日指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习俗有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赛龙舟等。

D、两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其下有比二千石。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丧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

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并有五服制度﹐即按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称“五服”。

B、庶子指大宗的嫡长子,依宗法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C、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D、古代的“三纲五常”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又称“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又指五行。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觐,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觐,秋见曰朝。

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朝廷见诸侯,否则失礼。

B、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祖庙,也重视祭祀天地山川,一般都是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C、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一头。

少牢,指猪、羊各一头。

D、棺椁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

红色棺椁亦作“棺郭”。

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上古的贵族墓里大多有椁。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视事:就职治事,任职。

多指政事言。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饗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

”B.移病(或移疾):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如:“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C.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如征、辟、举、除、封、迁、陟等。

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如谪、贬、左迁、左转、转等。

D.下车:官吏到任。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稽首(qǐ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因有所稽留,故名稽首。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

顿首是晚辈对长辈的拜礼。

C、黔首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贱称。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D、古人“跪”两膝着地,伸直腰股,臀部不着脚跟。

古人有“跪危而坐安”,“跪”这一姿势常用来表示道歉、谢罪,或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

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

B、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C、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崩,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

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卒,古代称士死曰卒。

不禄,古代称大夫死为不禄。

殇,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殒,古代泛指死亡。

缢,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庠、序是地方学校,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学府是“国子监”。

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有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B、古代河南、河北专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

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C、南京,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姑苏、石头城,曾是六朝古都。

D、畿,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觐,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朝廷见诸侯,否则失礼。

B、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祖庙,也重视祭祀天地山川,一般都是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C、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少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一头。

太牢,指猪、羊各一头。

D、棺椁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

红色棺椁亦作“棺郭”。

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上古的贵族墓里大多有椁。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如《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

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示尊敬。

B、古时座次坐向有严格规定,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以右为尊。

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C、古人忌讳说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宗教曰西归、仙游、谢世、作古等。

D、古人避讳实际上是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有两大类:国讳和家讳。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黜,指废掉官职。

夺,削除官职。

摄、权,暂代官职。

B、国,古代诸侯王的封地,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国郡”连称。

C、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D、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范围比较广泛,子女和父母都可以互称“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

汉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冠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

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

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帽子)仪式。

古代贵族成年人必戴帽子。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B、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孔雀东南飞》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拜礼有九拜,最重要的是顿首。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古代避讳的方法有改字法,即把帝王即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来代替。

空字法,即把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口”。

其他还有缺笔法、改音法。

B、古时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包头。

巾,又称帩头、幅巾、帻。

C、封建时代,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个等级,称为九品。

以清代为例,文官服饰一品为麒麟,武官一品为仙鹤。

D、环,玉质的配饰。

圆形,中空,古有“君子必佩玉”之说。

玦,环的周边上留一缺口就是玦,与“决”同音,故常以玦寓指与人决绝。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九宾,宾,同"傧"。

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