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发展策略浅探-课程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发展策略浅探-课程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发展策略浅探-课程论文

大学之道

——现代大学的功能与华南理工大学发展策略研究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

陈子宇赖成光李健华吴昌华吴思远武传号杨允大喻海军曾

繁钦赵辉

【摘要】本文着力探讨现代大学的功能所在,并以华南理工大学发展现状与前景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与学科发展策划讨论。文章涉及大学的缘起与意义、大学理念的时代沿革、大学的教授及学生等主体人群讨论、学科发展的规律讨论、工科大学的综合性转向、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环境、当代中国大学排名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科群现状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发展策略建议等部分,从科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方面出发,以广阔的视野考察大学这一学术共同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所在,并提出了作为远景的理想大学模型以及具体到华南理工大学背景上的发展策略。

【关键字】大学学科发展文科发展华南理工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一大学之功能与理念的分析

面对“大学”二字,我们遭遇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究竟何为大学?

从大学的英文词源角度来看,大学最初是指学者们的自治团体。显然如今这一词汇的含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有文化身份的象征、生存方式的获得、个人天资能力的认定、学术知识的探索传授、社会发展的咨询指导、企业研发的合作服务、城市规划里的巨大区域等等映射领域,演化出大学生、大学校园、大学教授、大学科技园、大学文化等一些列概念。大学的汉语翻译本身又折射出更多的意象可以供人联想,“大”本身关涉到境界的深浅、内容的多寡等,“学”则既标识出我们常规意识里的知识传承与分享,也体现出一种系统化的、科学化的西方现代学术运作模式。我们还可以联想到那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古老话语,那似乎也与大学理念直接相关(后面将会详细讨论这一情形)。

而大学概念本身的活跃度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验直接相关:它关乎教育(“学”字部分涉及了教育传承的含义)——中国的孩子一出生开始几乎就奔着一个叫做大学的东西而不得不寒窗苦读十数载,大学简直就是分数等级排序下或荣耀或哀伤的整个青春时代;它关于生存——人口的增多,经济危机的全球弥漫,社会体制导致的固有不平衡加剧的贫富分化等等,都在把“就业”二字等同于生命本身般地不断出现在我们的后青春期,而就业市场上,大学提供的文化认定凭证成了划分人们能力的直接标准,本身也被分成三教九流的大学和教育深度等级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人们所能获取的工作、收入乃至于整个生活,有没有进入大学、进入什么样的大学都似乎有着命运般的魔力需要人们与其奋斗,对于一部分人来讲,

大学就是生存之门,人文精神与科学都只是像田里的庄稼,必须勤恳地挥动锄头去耕耘;大学关乎国家的未来——19世纪开始德国大学的举世无双造就了科技繁荣的基础,20世纪开始美国大学的全面成就彻底造就了超级大国在各个领域的坚实地位,民国时期中国为数不多的现代大学产生了给予当代中国最大影响的一批大师级人物,在一个信息与技术开始完全承载甚至绑架、主宰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道德、传统经济的全球化(西方化、美国化)的时代,大学又像是一部巨大的国家机器,它必须生产科技文化成果以及各层次的人才,以服务于政府统摄的地域,政府本身直接与我们的幸福与否相关。

当大学如此深刻的影响到我们的时代、政府、个体的生命体验,当大学本身已经庞大到似乎具有一切功能与多元特征(如教育、培训、出版、咨询、军事研发、校办企业等等),当我们的社会进程进入到了资本、市场、信息化等全面影响生活的年月里(大学影响时代,时代反过来也影响大学本身),大学本身的角色、定位、定义都显得不再那么清晰可辨。究竟大学是一个国家或私人机构?一个地点性场域?一群人的联合?一种理念指导下运作的普通法人?传授特定内容和范围知识的学校?……大学是所有概念的联合,还是只具有某些属性。大学过去与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是否一成不变?大学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模样?

在本文的这一部分里,将从历史与社会的演进角度,分析大学理念与功能的生发演进过程,通过这种考察来详细的勘探大学的过去与现在、大学之功能所在以及与大学相关的人群特征。我们希望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即能够给出诸如此类的回答:过去的某些大学理念是需要坚持的,大学运行的某些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大学在未来的活动范围是可以如此确定边界的,大学该这样去发展下去等等。

从历史的维度考察并非简单的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高等教育史,而是一种大学观念的时空穿梭与回顾,从大学诞生之前的“类大学教育模式”一直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或功能,这样的跨时空比较更容易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大学何所是”“大学何为”“大学何往”。

1 大学的从无到有

大学的另一个汉语等价词汇是高等教育,高等意味着与初等、中等有所不同,是较为深入的一个教育范畴。而在现代大学诞生以前,这样的范畴似乎就已经存在,其中的教育模式与理念精神都并不像它们出现的年代那样久远,值得重新考察。

“大学”一词的古汉语指向也有此相似性。“小学”用以指称与汉语文字学、音韵学等相关的具体的语言学问。“大学”与之相对,出现于于两千年多年前的《四书-大学》里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可以看到,大学(大的学问、高深境界的学问)的功能或者说体现的路径主要在三个方面,或许可以解读为普遍道德范畴(明白普遍的道理、伦理、规范)、社会范畴(“亲民”即“新民”,使人民“新”,使社会进步,促使人去变革)、最高道德追求(至善,学术、道德、社会体系等等的追求极限)。与当下我们心中模糊的理想大学形象对照,我们发展,这样的取词翻译可谓恰到好处。

除去翻译本身的语词阐释,中国古代从汉代开始就设立了“太学”这一机构,传授儒家的五经,教授经书的学官称为博士。太学或国子学、国子监等一直绵延至清代,大学生多时也可达数千人。太学的招生对象主要为达到一定行政级别的官员子弟。而太学的目的也很单一,并非为了就学科本身进行发展演进,而是为了朝廷培养官员,太学生经过一些考试或推举即可做官。倘若将此算作中国古代的大学,是有利于理解当下中国大学在人们观念中的象征意义的,即从“高考状元”这一奇怪的称谓来看,就知道大学的观念在演习古代的取仕做官的传统认识,知识和学术本身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在古代还有一种类似大学的原型,这在众多高等教育论述里极少提到,即印度的寺院式高等教育。佛陀开创的佛教挑战了印度教的经典威权,于是彼此开始分门别类的从语言学、

逻辑学、修辞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研习、解读经典,这一形成了一种宗教高等教育传承的机制。到了唐代玄奘来到印度学习时,佛教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佛经的研究和论辩极为盛行,其中玄奘去过的那烂陀寺几乎就类似于一所大学,有几万僧众,多个院落,修习多门佛学典籍以及逻辑学、语言学、数学、天文学等学科。这种与宗教相关的教育传承方式在后来的欧洲重新再现。

最后我们回到“大学”一词的真正故乡——欧洲。约12世纪前后,欧洲的一些学者自发组成了一些联盟组织,这种组织就被称为university,学者的共同联盟产生了知识的交流与传承,这样的过程需要场所的保证,也吸引了更多人群的参与,于是在意大利、法国、英国等都诞生了我们这个星球最早的“大学”。如意大利的Salerno大学(1137年建立)、Bologna 大学(1158年建立)、牛津大学(1167年建立)、剑桥大学(1209年建立)。

2 现代大学的生发演化以及三种典型模式

中世纪的欧洲式教会大学的天下,大学里主要开展四个学科的教习活动:神学、医学、法学、文学。那里如同我们常见的历史描述语言——黑暗的中世纪——一样,并非什么创新的前沿阵地,反而是在压抑思想的论辩与创见。

2.1 洪堡与德国模式

由于哲学讨论的逐渐开展并且从边缘进入到大学的主要学科门类,以及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中世纪大学的这种情况最先在德国出现了变革。1694年在德国诞生了被称为欧洲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哈勒大学,1734年德国又诞生了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最重要的变革以及系统的现代大学观念的提出始于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洪堡的大学理念由此开始不但影响了德国的大学教育使之独步天下,并且影响了几乎整个世界的大学发展。洪堡提出的大学任务有两条: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发展科学。首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并且在建立柏林大学时确定了几个重要的大学准则:

1)原则必须不是一致和从属,而是自由与独立

2)教授必须不是从事教学和考试的官员,而是独立的学者

3)教学必须不是按规则和顺序进行,而是按照教和学的自由的观念进行

这些准则里提供了一些理想的模式,如大学本身的独立自主,这在后来的美国私立大学建立过程中成为最重要的准则;如教授本身的独立性和非官僚身份,这定义了大学教授的立场特征;教学的自由则在讲大学具体的运行原则,这些原则在当代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的理念里清晰地得到了接受和强化。

不仅如此,洪堡提出的大学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催生了院系、大学研究院所等的诞生、,并且提出了大学不同于职业培训学校、科学研究所的原因就在于教育科研相结合这一特征。于是这体现出了大学在学术文化传承上有高境界的追求,而不只是提供生存的路径和进行技术的转化。

从洪堡开始,德国大学模式风靡世界。美国的大学几乎都借鉴了洪堡的理念。中国大学的开端——北京大学也是在德国模式下建立起来的,蔡元培曾在德国留学,深受德国模式的影响。他提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大学将以文理为本,而应用的学科可办高等学校,以使“学”与“术”有所区分。洪堡的大学理念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一定程度超越功利的学术传承与探索,并且提倡大学本身何学者的自由、独立。

2.2 纽曼与英国模式

也是在十九世纪,另一位教育家纽曼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的理念,由于纽曼的论述是基于理想的牛津大学体系(在他论述这些思想时,这种模式几乎已经消失殆尽,全部被德国模式所取代,也毋宁说这是一种怀旧生发的理想),因此这位红衣主教的大学思想也被称为英国模式。在他的著名演讲集《大学之理念》中,他说:一个大学是“一切只是与科学、事实与原则、探究与发现、实验与思辨的至高保护力;它划出才智的领域,使任何一方既不侵犯也不投降”。他赞成“博雅知识”(liberal knowledge),说有用的知识是“一堆糟粕”。

纽曼理想中的大学教育结果是让人成为绅士,这与英国本身的教会绅士传统是分不开的。他不主张为了功利的目的学习专门的知识,而是主张完全自由的教育,即所谓博雅教育,这个词汇在当下仍然在流行,被称为通识教育,成为不少缺乏教育学常识的大学校长口中津津乐道的词汇。有人说洪堡的德国模式是针对大学科学研究的方面,而纽曼则是针对大学中的本科教育阶段。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美国的部分大学就曾经尝试甚至今天仍然采用这种英国模式的本科教育,即不设专业的完全自由选课。无疑考虑到阶级社会的实际以及各大学、地区的差异,这样的大学教育是针对优势阶级的,其合法性在于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尊重,以及通过博雅促进真正的创新和多学科知识融会。然而当下学科门类已经无比细化,自由教育或曰通识教育在中国已沦为鸡肋式的概论课程,尽管在理论上是对专门化本科教育的打破,但在具体操作上仍然问题多多。

2.3 美国模式

洪堡提出了大学的两大任务:传授知识与发展学术。美国模式提出了大学的新的功能,即所谓的社会服务。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出并非偶然,这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的大学在20世纪初期开始逐渐超越德国和英国模式,发展出了自己的性格。

香港学者金耀基如此描述美国的大学:

“美国的大学狂热地求新,求适应社会之变,求赶上时代,大学已经彻底地参与到社会中去。由于知识的爆炸以及社会各业发展对知识之倚赖与需要,大学已成为‘知识工业’之重地。学术与市场已经结合,大学已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社会的‘服务站’。……教授的忠诚对象已不是大学,毋宁是支持他研究的福特基金会、西屋公司或华盛顿。……大学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它的成员已不限于传统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还包括许多‘非教师’的教学人员(如研究教授),他的组织已不限于学院、书院,还包括无数的研究中心、出版社、交换计划中心……它的活动已不限于教学、研究,还包括对外的咨询,与国外的合作等等。”

当我们审视这种与市场社会紧密地结合的美国模式的大学理念时,我们会发现在本文开端的直观思维讨论(即遭遇“大学”这一概念时的直接个体经验性理解)中提到的社会与大学的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的迷宫般庞大的体量与机构等等问题原来都是拜美国模式所赐。

美国的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而形成的这一模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演开来,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与讨论。美国从20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开始大学扩招,扩大高等教育的范围,这导致了就业压力的增大和教学质量的降低,但却让大学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了社会当中。以社会服务作为主要功能之一的大学可以正当地参与到资本市场中与科学文化相关的领域,并且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给把这些科学文化商品化、市场化。而在市场中的大学就存在竞争,于是争创一流、排行榜等公司式的现代性词汇也与大学有了直接联系。

加拿大已故学者比尔-雷丁斯在《废墟中的大学》一书里对美国模式的大学生态进行了犀利的批评。他的精彩论述要点是:“大学现已是一个衰败的机构,被迫放弃了其历史的存在依据,而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文化追求的任务被追求一流所取代,这使得大学完全淹没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单调繁重运作中。他将毕业生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物件送出,且是在国家官僚机构的细查下按人头数来计算。”

这里笔者的叙述语态以及引语似乎都指向了批评美国模式的领域,但实际上美国模式却以成功的姿态挺立着。美国的大学在此种模式下没有迅速走向衰落,反倒已然是国际上的文化大国、科技大国。这种模式的易于接受是容易理解的,因为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大学可以使大学的官僚与教授乃至地方政府、企业都获得彼此满意的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才可能发生“共谋”。这种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观念是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应,而美国竟然可以鱼与熊掌兼得,市场与学术竟然可以并行不悖。这里我们不应该忘了美国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以及法律保障,以及学术界内教授治校的严格学术自净范式。当然这样的模式问题显而易见,它的理念离洪堡或纽曼的大学理想差了十万八千里。学术不再是独立崇高的真理探求,而只是为社会服务的商品筹码。关于美国模式现代大学的批判,在下一部分将继续讨论。

3 大学的理念、功能与大学定义的批判性反思

大学已经从学者的共同体(university)逐渐变成美国模式主导下的巨型大学(或译为综集大学),即前加州大学校长克尔所谓的multiversity。我们来整理和反思一下前面两部分介绍的大学发展情况,分别从理念、主体、教育模式等几个不同角度来反思大学的功能以及大学的未来。

3.1 大学的理念变化

从前面所述的情形考虑,现代大学的理念是按三种模式依次演化,但又几乎同时保留三种模式的一些观念。大致为英国——德国——美国,或者纽曼——洪堡——克拉克-克尔,这样就形成了当下流行的大学功能叙事,即知识传承、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三个功能的有机结合,不同的区域、不同类型的大学各种强调某一种功能,并且引以为特色,如传统的文理交融型综合性大学,具备较好的研究能力,则会标榜自己的科研功能,而一些工科特色显著的高校则重点宣传社会服务这个功能。但无论怎样,大学功能的这三个方面基本获得了共识,而且显然整个中国大学界都已经被市场和资本深入影响到了。

针对这种现状,另一种理念变化叙事或许就更有意义。即比尔-雷丁斯作出的独特总结:“综观历史上对于大学功能的理解,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现代大学有三种理念:康德的理性概念,洪堡的文化概念,以及现在的争创一流的技术-官僚体系观念。”这三种观念里理性概念对于科学本身至关重要,文化概念赋予大学独特的社会角色定位(即民族文化的承载与人类未来知识的发现场域),第三种观念产生自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符合社会的需求,却违背学术发展的规律(自由的、自发的、满足好奇心的、多学科的、多样化的),使得潮流学科得以占据主要资源,冷门学科被市场所抛弃而失去传承机会,总的来说对人类的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巨大的破坏。

因为社会服务这一功能应该如何理解,是简单的理解为人才的培养输出,还是社会化的直接项目竞标合作(即大学以公司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都值得进行反思和定位。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服务的功能本身就是关注短期实用功利的目标而定的,大学仅作为一个生产成功的机器被计做某项效益,而没有考虑到生动的大学文化以及大学里的主体们。即大学本身究竟是为谁而产生?下一小节就将讨论这一问题。

3.2 教授与大学的理念

大学诞生之初就是学者的共同联盟,及至真正的大学出现,这一机构的主体也只限于教授、学者和学生。但是前面的大学功能讨论里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些大学的主体,而是把大学置身于很高的社会功能里,这样的结果主义的讨论显得过于一厢情愿了。尤其是在西方,大学最初是学者们的自发组成之地,而到如今,大学也是为了学者们能够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

提供软硬件的条件、为了学生们能够学习到真正深入的人文或科学思想。

大学的社会功能是一种由教授和学生们的主体主观自发活动(这种活动即是生动的大学生活本身)客观造成的一种结果。倘若仅以结果来要求主体的行为作出变革和适应,这必然破坏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进而影响到理想情况下的学术探索。试想,当教授只为了基金和项目经费而钻研,学生只为了学历而混迹校园,真理、知识、科研都成了虚空的东西,如中国所打击的传销那样,人们只是形式化的制造和生产学术产品,通过此过程谋求生存和欲望的满足,学术本身就消隐了。

洪堡模型里特别强调了教授的独立自主身份,即不依赖于政府成为官僚,当下的时代这种思想则应该扩展为也不依赖于财团或企业基金而成为一个员工。这种独立身份的保证是不容易做到的,这需要政府和大学本身的制度性保障,如国外大学的终身教职等,保障学者的生存前提,同时通过加大法制监督和学术监督,让行政的利益和金钱的利益不能轻易地左右大学的方向,而是必须由学者们共同通过理性的、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即所谓教授治校。

教授本身是大学聘用的,大学本身的聘用理念就是一个决定项了。我们所熟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是以兼容并包用人思想而闻名,这同样是来源于德国大学的深厚传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大学之理念》中如是说:“大学甚至准备接纳那些所谓的牺牲理智的人,接纳那些只要有可能就排斥异己的人。”

而对于教授在大学里的行为准则,雅斯贝尔斯也认为应该“保持一种倾向,把最离经叛道的观点引入到大学里面。这样做是为了给富有成果的学术争鸣创造机会,是为了不计任何风险地拓宽知识的视野——最重要的,是为了让高超的学术成就和非凡的智力水准成为大学的唯一决定因素。”

因为大学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具有经验的研究者,他们的活力和水平几乎直接决定了大学本身。大学的功能理念里的两点都与教授的作为直接相关。大学必须以制度化的性质保证教授的自主独立性,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尽可能多的外部环境条件和研究资金渠道,而尽可能少地干涉他们具体的学术选择。

3.3 学生与大学的理念

当大学一方面被赋予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又依赖于教授本身的主体作用时,学生似乎显得可有可无,他们似乎只是大学则合格机构顺便履行的一个义务或者一项用以盈利的经营方式。不断地接纳学生,同时又通过有偿教育输出他们。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学生与教授的互动体验、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毕业生的社会声誉都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的名誉,大学的名誉就是由大众给的。而大众与大学最直接的关联就是接受教育这个过程,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来评价好和坏。由于篇首提到的社会的压力,学生们与大学的关系不再那么纯粹,甚至于赤裸如文凭的买卖。

我们不得不再次说,这是一种功利化的逻辑导致的结果。耶鲁前校长斯密德特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名牌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大学的本质是对知识的传播与追求、对智慧的分享与交流,而不是仅仅功利性地灌输一些技能或经验以谋生,因此,交往是大学的灵魂,依靠主体性、自觉的精神去实现大学的使命。

而实现大学的使命不只是教授们的事情,更是大学生的事情,大学里的交往更多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们,而非已经专研某一领域的教授们。正是通过大学生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使得大学传播的人文与科学思想得以作用在社会的整个层面,使得最新的学术成果得以被社会人士所转化使用。大学生本身就是大学生命的衍生和变体,也正因为大学本身的主体作用,大学才可能有所谓的社会作用。

由此来看,大学理念中的社会服务如果仅仅理解为简单的如企业一般的咨询或直接承接项目的服务方式,那实在太过于功利短视,只有把学生的辐射能力引起的社会影响考虑进去

才能考虑到长远的情形。这提示我们大学可以与社会相结合,但却应该有边界所限,这样的边界应该是以学术层面的探讨研究为界,而非技术曾名的重复性盈利劳动。只有大学以这样的超功利理念运行,大学生才可能以超功利的心态来体验知识探求与分享的大学生活本身,才可能真正具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

3.4 大学校园与大学的理念

大学校园应该创造诗意的或具有启迪意义的环境来鼓励和营造交流与共享的大学文化氛围。这种环境营造应该处处体现出大学的文化品位,不但为了体现出大学校园与中小学、公园、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的不同,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和建筑本身示范和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如先锋性的、实验性的、艺术性的建筑物,具有独特人文标识的景观环境)。前一节述及,大学的本质属性是交往,校园作为大学的空间载体,就要以塑造适宜的交往环境作为群体结构建立的价值目标,实现“物”与“人”的综合。如夏铸九所说“校园并不只是大学教育的空间载体,大学校园是大学教育的表征(再现)的空间……其意义远超过对实质性空间层次之简单功能性思考,大学校园是大学的象征性表现,大学校园就是大学本身!”

3.5 结论性反思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追溯了大学形成的历史,并从历史中看到了三种公认的大学功能从何而来,有什么问题所在,并且简要讨论了大学的主体——教授与学生——与大学理念的关系,以及大学的校园环境分析。但其实问题不止这些,关于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或者未来的决策,有太多的问题存在,加州大学前校长克尔就提出了如下的一些问题:重心究竟在于培养学生——还是由教师进行研究示范?

学生究竟应当被教导为全才——还是被培训成技术性专才?

检验成果究竟是教学效果——还是承揽科研项目的数目?

教授地位取决于学术水准——还是资金募集的能力?

氛围究竟应当尽量超脱——还是鼓励功利与实用?

校园究竟应当单纯而寂静——还是显得嘈杂而活跃?

规模究竟应当有所控制——还是能发展多大就多大?

大学究竟应当尽量自治——还是密切联系国家与财团?

校长应该做个学术人格的楷模——还是掌管知识机器的官僚?

……

篇幅所限,本文不能进行逐一讨论,但是大部分问题所涉及的部分都有提过,甚至于我们看到克尔的问题时心目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现实往往不是如此。当现实变得似乎过去强大之时,我们认为应该靠近理想大学的观念,用理念去对抗现实,不同的大学都坚持自己的理性观念,而不是所有的大学都适应同一种社会风潮,显然按照多样性的理论,后者的系统是极不稳定的。

比照前面的三种大学理念,我们在此简要提出以下一些结论性观念:

1)大学是一种制度性机构,理想形态下应该是超越功利的教授与学生等知识群体的共同联盟。既不能受制于政府,也不能受制于财团,应当具有政治独立性和办学自主性。国家应该保证这种权利得以实现,同时采取措施让大学不会因缺乏经费而难以为继。

2)大学的各项事务一定要以学术为核心,大学的各项决策应该以民主理性的教授学生群体观念为核心

3)大学的教学应当是平等自由的,授课者具有自由选择课程主题、方式内容的权利,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4)大学的功能有三项:传承知识、发展学术、社会服务。其中社会服务功能必须予以

限制,必须讨论清楚大学与企业的区别。大学的社会服务应该以学术为边界,而不能从事低层次的盈利性重复活动。

5)大学的文化本质是交往,表现在对知识的传播与追求、对智慧的分享与交流。大学应当传承民族文化、引领社会文化。

6)大学培养的人应该具有普遍的公民意识与基本常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以及较好的学习探究能力、某一方面的专门研究经历。

二华南理工大学发展实例研究

中国的大学基本上是有国家教育部直接介入的公立教育体系,有着明显的等级层次,国家按照不同层次分别给予不同的投资,各个学校的自主能力非常有限。不过随着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以及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大学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1999年开始了大学的扩招,随之而来的先是高校的合并风潮,通过合并以及组建新的院系跨越式地完成综合化的目标,然后是新建新校区的热潮,行政资源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投入以及不同区域对于教育资源的争夺都体现着差异性和自主性,这造成了十年里中国大学发展的新的格局。这种格局自然是与排名系统息息相关,由于缺乏足够的争鸣、讨论、第三方机构,排名的混乱以及大学各自为政的市场化宣传也让大学的格局似乎一目了然却又难辨真假。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也已经提出了要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以理想大学为基准(即超功利的、面向学术本身的教授学生为主体的共同体),其中对于争创“一流”的观念也予以了抨击。而对于中国目前的现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亟待证明自己国际地位的功利心态,使得官员的政绩需要与美国的“一流”发展观不谋而合。这种心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在观念需要澄清,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前一部分我们已经谈到了,大学的决策和发展都只为主体和学术本身服务,时刻考虑到这个因素将避免中国的大学盲目的扩张与发展。

我们先从国内所谓一流大学或高水平大学的基本指标或所谓的排名入手,来看华南理工大学的整体现状。排名总是忽略个性化指标,而采用量化的无法反应具体内容的指标,对待排名需要理性客观的眼光,本部分也会做相应的批判性分析。在排名分析以外,这部分也将就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理念、个性特征、校园文化属性、学科结构分析等多方面来进行诊断,进而对华南理工大学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另外这里必须提到一些国内高校发展中的流行语词:

1)研究型:即体现大学的科研实力。一般主要以科研成果来评判,同时考虑学科规模、学科面、经费规模等,美国研究型大学即采用博士授予学位的学科面、数量以及总的研究经费来进行认定。

2)综合型:由于中国在解放后大学进行了院系调整,因为没有直接走上德国或美国模式,而是变成了单一学科的大学,这种单一学科的学校因为目标明确,甚至可以认为不是大学而只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大学大多丧失了正常的科研功能,以全面服从国家需要为纲要。因为八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大学的学科多样化、综合化成为了热门话题。文科学院要不要办工科(工科往往有较好的就业率指标),工科院校要不要办文科(国际一流的指标评价里有人文学科方面以及来源自纽曼模式的通识教育要求),这个问题也会在后面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具体探讨。

3)国际化:大学的开放性在全球化时代也表征着大学的水平高低,合作项目或互相访学的层次越高,留学生数量越多,都似乎意味着大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高。现今国内的大

学本科教育也纷纷以跨国交流访学为时尚标签,认为访学经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非凡影响。

1 华南理工大学现状基本分析

1.1 华工时间与华工空间印象性分析

(1)学校历史较短(1952)、校区历史相对长(1934)——轻工化工等工科为主大学——多科性大学

(2)研究生院成立较晚(84年21所、84年10所、2000年22所)——进入985(2001年10月,第24个签约)

(3)地域——国内三大城市之一,广东省唯一一所工科为主的985重点大学

(4)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校园现代建筑乏力-实验性、示范性、艺术性建筑匮乏,景观细节凌乱缺乏大学特色,建筑室内环境缺乏诗意,古建筑保护工作一般,校园人文氛围缺乏

1.2 华工基本情况数据分析(人员配置与学科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在整个高等教育格局里按照“985工程”的划分等级,可以算作是在第一集团的重点名校。这一集团的学校接近40所,主要为文理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和理工为主的综合性高校两大阵营,这也是由于院系调整的遗留问题所致。本部分的横向比较对象主要限定在985高校之内,为了使对照比较产生意义,选择了国内最好的理工型综合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北京、武汉的三所与华南理工大学类型相似的理工型综合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一所同处于广州的文理型综合大学中山大学。

首先从整体的办学规模上来进行简单比较。其中硕士博士授予学科的数量以及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综合性程度以及高校总体地位。而本科生与研究生数量等指标则在考量一个大学多少人在从事研究,而且这其中本科生的规模越大,还意味着本科生的教育质量的保证难以完成以及生源水平的相应降低。

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博士点一级学科硕

士授予权/硕

士点

博士后流

动站

国重(一/二

/培育)

本科专业

华南理工

大学

14/73 30/176 19 2/3/2 76

华中科技

大学

-/181 -/256 31 7/15/7 86

清华大学- - 37 22/15/- 62

北京理工

大学

11/61 23/144 19 4/5/3 60

同济大学-/94 -/218 16 3/7/3 82

中山大学22/180 32/251 30 2/23/- 102

从上表比较易知,华工在学科规模上属于平均水平,但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明显少于同类985高校,博士、硕士授予点也少于同类高校。这表明华工的学科研究认可度在国家评估的层面上处于985高校的最后一个集团。

本科生人数 硕士研究生人数 博士研究生人数 留学生 两院院士 博导

华南理工大学 25037 硕博共15410 - 858 6(双聘23) 429 华中科技大学 34974 12164 5530 1029 11(双聘13) 897 清华大学 14608 14445 7252 1909 71 1152 北京理工大学 13583 5153 2543 240 8 365 同济大学 19721 10903 3409 2595 13

645+

中山大学

32374

10290

4397

1585

13(含双聘) 966

上表中来看,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数量几乎与研究生人数相当,足以见其高校架构方面是

以科研为主的,博导数量和两院院士数量也绝对体现了这种强势。相应地华工在研究人员配备方面也还离第一集团的研究型大学距离较远,表现在本科招生人数过多,而院士与博导数量均相对较少。国际化方面华工的留学生数量仅高于北京理工大学,考虑到北京上海都有多所985高校,而华工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校,综合考虑到这张表以外的国际化因素,如与国外名校的联合培养计划、互相访学交流计划、承建国外孔子学院等方面华工均弱于985高校中的主流名校,这也与华工的人文底蕴匮乏有直接关系。

总体简评:

(1)办学规模来看,华南理工大学不及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从本科生、研究生人数比例来看,本科生的扩招还是过于明显,对比清华可知。留学生数量较少,可见对外交流以及国际影响力相对有限,不符合广州这一国际化都市的地位。

(2)师资力量来看,总的情况不容乐观。

(3)仅以国家重点学科来论,总体来说优势学科数量过少,比起规模小很多的同类高校北京理工也不占优。而且不平衡,优势学科如轻工、食品等多是其他大多综合性高校所没有开设的。比较起来清华、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里兼有文科、理工等。较为均衡

1.3 华工基本情况数据分析(常用科研评价指标排名)

(1)2000-2008年度我校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情况

年度

SCIE 收录论文

EI 收录论文 ISTP 收录论文 论文数

在全国高校中排名

论文数 在全国高校中排名

论文数 在全国高校中排名

2000年 99 34 161 22 30 29 2001年 116 33 130 27 50 36 2002年

161

29

177

24

77

37

2003年 190 34 244 24 163 21 2004年 217 36 371 24 181 22 2005年 381 30 787 19 371 18 2006年 563 22 880 15 563 9 2007年 618 22 1138 13 653 9 2008年

724

23

1185

16

927

8

(2)2000-2008年度我校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情况

年度

论文发表情况

论文被引情况

论文数

在全国高校中排

名 被引次数 在全国高校中排

名 2000年 1284 19 1091 24 2001年 1517 20 1431 25 2002年 1615 22 1541 24 2003年 1778 23 2537 23 2004年 1986 23 3280 26 2005年 2326 21 4509 22 2006年 2670 20 4840 23 2007年 2840 19 7443 24 2008年

2833

19

8118

26

(3)2001-2009年度我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年度 专利申请量 在全国髙校中排名 专利授权量 在全国髙校中排名

2001 132 5 74 2 2002 104 8 72 4 2003 206 8 96 5 2004 238 8 153 6 2005

399

8

146

8

200650051948

200753972085

200856883067

2009810437

(4)其他科研相关印象:

2010年度部分985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目排名:

1 上海交大(657项42%)

2 浙大(596项)4 清华(467项)

6 华科(428项)

7 中大(413项)16 同济(259项)

18大连理工(248项)19 东南(232项)22 北航(185项)

24 华工(176项28%)

2011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研究,973项目)部分高校立项比较:

1 清华(6,1)3 浙大(0,4)3 华科(1,3)5 同济(2,1)

9 上交(0,2)9 东南(1,1)9 天大(0,2)

14北航(0,1)14中大(0,1)

(5)总体简评:

1)论文量化、项目导向过于严重是当前学术创新力不足的重大诱因,但因为这一简单量化既符合学校的直接眼前利益、又易于计划体制意识强烈的行政主管机构操作、也易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排名利益瓜分。对此必须怀有批判意识。

2)从论文排名体系可以看出,这大致符合华工目前在高校群体中的整体地位。说明了论文导向在影响着高校格局,如何走出这一极不科学的发展指标窄巷需要华工人的智慧。

3)专利转化方面华工走在众高校前列。这也说明了华工目前对于技术转化的重视,这与科技园的建设、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视密不可分。

4)中国的教育资源瓜分形势复杂。政治势力、社会影响力、人才资源、领导层能力等多个因素决定。同类工科转综合高校如浙大、华科、交大的迅速发展虽然有并校的因素在内,但学校主观方面的改革、重视、积极作为值得借鉴。

1.4 常见大学排名印象分析

(1)网大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华工,第31位

(2)中国校友会2010:大学综合排名——华工,第30位;2010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华工,第30位;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新闻报道数)——华,第28位。

(3)武书连大学排名2010:华工,第24位

(4)人民大学大学排名2010:华工,第35位

(5)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入围前200高校:北大、中科大、清华、南京、中山大学、浙大

(6)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北大、清华151-200 复旦、南京大学、上交通、中科大、浙大201-300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301-400 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工大、华中科技、兰州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401-500

(7)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世界大学排名:北大47 清华54 复旦105 上交151 中科大154 南京大学177 浙大218 同济388 天津、西交大401-450 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501-550

总体简评:

(1)高校综合实力排名方法大多简单粗暴,如重点学科数量、师资力量、科研经费或项目数等的简单比例叠加是常见的方式。华工的综合排名大多位于985高校的最后一个集团,首先应承认这一事实(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同时应该理性应对排名体系,按照大学办学的内在逻辑进行运作。

(2)从几个国内较多报道和引用的世界大学排名来看,华南理工大学无一例外全部缺席,而北、清、复、浙、南、中科、上交等几乎都在名校之列,足以见国内的名校格局划分基本形势。同时也必须看出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化水平远落后于国内一流水平。

2 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总体思路

结合华南理工大学的基本现状以及国内大学的总体局势,对照理想大学理念,我们首先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如下:

(1)定位要高:始终怀有理想大学的终极追求目标——成为人类文化科学探索的重要土壤、成为智识群体交流共享传承知识的重要场域、成为影响世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方向的重要空间

(2)理念要正:所谓的“一流”“知名高水平”指标之前,要首先成为真正的大学(目前大学制度还不完善,学科体系还不完备,师资还不够提供高水平教育,课程还不够水平向世界开放,科研环境氛围还不能普遍达到软硬件标准)。

(3)以人才为核心,以学生为核心,以学术为核心。限制低层次的社会服务和无学术价值的项目包揽、限制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提高本科生课程的质量。加强校内民主氛围,增加领导层与教授、青年教师、学生的沟通渠道与问题解决效率

(4)限制本科生规模。新开专业先从研究所等高层次研究开始,具备实力后再招收本科生。

(5)目光要长远,切忌急功近利。用5到10年健全体制、校园基础建设、学科架构、人才梯队建设。高度重视并长期支持文、理基础性研究。长远来看也要适当抓住机遇以寻求适合当前环境的发展空间。

(6)区域概念应理性:世界名校是完全开放的,大学不是高等技术学校,人才的简单培训输出式教育不是大学的功能。华工不是只为广东培养人才,华工应当成为中国的华工、世界的华工。同时,由于广州的独特城市地位,华工应该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和相对较小的竞争压力,主动争取教育资源的获得,以达到与广州地位相符的大学影响力。

(7)区域延伸概念: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亚洲顶级的大学和完备的大学制度。华工所在区域相比国内其他高校有着先天的便利,应加强与亚洲高校的深度合作交流,提升自身文化科学品格,提高华工在亚洲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力。

(8)社会影响力领域。以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思想影响为核心的社会影响力概念。而非简单的社会服务功能概念。大学内部应该形成若干著名的讲坛及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文化、艺术活动,大学校园以及大学周边应该有反映大学高品位定位的特色建筑、文化艺术景观、诗意空间,大学理应成为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节点和意见交往空间。

3 华南理工大学具体发展策略讨论:学科架构篇

对照国务院学位办学科排名等资料,对华工各学科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国务院学位办的一级学科评估是正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单位进行评估的,参评方可自

主决定是否参评。由于评估针对的各具体的一级学科,并且只考察研究生阶段的能力,因此可以更加直观地反应各高校的学科实力。虽然在排名指标打分上依然标准含混,规模、声誉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夹杂。但也从某些方面反应一定的问题,对这一评价指标的排名分析有利于下一部分对于华工各学科群体的具体发展策略研究分析。

此次采用的分析数据主要是2007~2009年限范围内的学科评估,有些华工目前未设立的学科没有记入统计,但具有分析意义的一些学科如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也暂列其中,以备后面进行综合分析时参照。而在比较对象上主要列出了一些与华工几乎再同一时期开始进行多科性发展的高校(其中部分高校进行了合并重组,壮大了实力),大约是02~04年各理工为主的高校纷纷开始大步迈向综合性的道路,迅速展开了学科点的布局、教职人员的招募、文科大楼的建设等等工作,如今部分高校的新增学科实力已经可以与传统文科高校水平相当。学科上按照学科的总体门类即理、工、人文社会艺术分别整理。

3.1 人文、社会、艺术、体育等学科群分析

(1)人文学科架构有重大基础缺陷,作为核心

的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术型基础学科集体缺席;

(2)看似学院名称齐全,其实缺乏完整的学科体系

(3)文科院系的人文氛围没有起到引领校园文化、激活校园人文氛围的功能

(4)发展理念上存在偏差——工科脑袋

3.1.1 人文类学科国内大学对比分析1(国务院学位办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参考)

人文社会艺术学科 华工 清华 上

交 浙大

华科 同济 东南

北理

工 大连理工 天津大学 法学

29 6 10 10 19 34 29 马克思主义理论 36

36 哲学 11 9 24 17 政治学 15 23 社会学

6 18 12 26 中国语言文学 10 32 历史学

10 22 外国语言文学 5 13 7 19 新闻传播学 4 13 6 7 23 艺术学

1

15

3

理论经济学14 14 32

应用经济学10 18 10 28 18 28

公共管理 4 18 8 4 22

工商管理35 7 32 32 16 管理科学与工

32 6 5 13 22 24 3

教育学11 6 10 17 14

人文社会艺术学科方面。华工目前有法学院、思想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等建制。在此评估中只有部分参与了评估,排名都比较靠后。

这个表中说明了以下问题:

1)部分高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人文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尤其是后二者原本都只有工科底子,但参评学科几乎都排在前20名。

2)各高校的发展策略清晰可见。清华、浙大、同济都是学科布局比较齐全,要走正规的综合性道路,尽管开始摊子大,未必好做。华工、华科等高校则只是先建立了比较容易操作的、应用型的学科如法学、新闻传播学等,而基础的人文学院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在华工都是完全的缺席。对于长期发展这是很不利的,没有文科的底蕴和基础学科的支持,应用性文科只能按照工科的技术路线发展,表面上看起来快速,实际上却舍本逐末。

3.1.2 人文类学科国外大学对比分析(世界一流理工科名校学科架构)

(1)国外理工科名校的文科理念:

麻省理工学院:“MIT应该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科学和革新技术,而且还应该能够把它们与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类的希望联系起来。学院有责任预见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如何以人道的方式处理新的技术问题。”(MIT的语言学、经济学被评为全美第一。在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哲学协会等组织有文学院士209 名)

加州理工大学:“自然科学最终只能提供知识,而智慧是知识与判断的综合。因此,为了获得智慧,理工科之中就必须有人文科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享有盛名。排名全美第一名的人类学尤其注重与本土环境有关的人文现象研究及其他创新研究。

柏林工业大学:“离开探索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孤立地学习技术是危险的。”于1948 年成功地设立了人文科学系,其任务被规定为培养学生成为有教养的、符合伦理道德观念的高质量的工程师。

巴黎理工学校:“给学生以科学的和一般的文化,使他们在经过专业化训练之后,适于在国家的民政部门和军事团体中担任科学的、技术的或经济的高级职位或责任,也可以更普遍地在全国范围的活动中担任科学的、技术的或经济的高级职位或责任。”

(2)国外理工科名校的学科架构

(3)国外大学理念中文科教育的目的:第一,发展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交往的能力;第二,增进学生关于人类文化及其相互影响的方式的知识;第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构成人类活动基础的理论、概念和思想体系;第四,促进学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法律机构的认识;第五,提高学生对社会交往方式的感受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3.1.3 华工文科发展策略试论

(1)人文思想的教育才能让知识真正转化为智慧,才能让学生不是成为技术工具或科学机器,而是一个作为宇宙公民存在的完整的人。从理想大学的教育目的来看,只有基础完备的文科教育才能称其为大学教育,只有有完备的文科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大学。因此华工文科发展必须坚决坚持。

(2)人文基础科目是法学、商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发展的基础。人文思想体系存在普遍的内在联系。必须有完备的文科基础体系才有可能谈所谓的工科特色。

(3)华工应立即召开全校文科发展讨论大会,制定文科发展规划与大师团队引进计划。从高起点的研究所或研究院开始建立完备文科体系:中文系、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等基础文科。

(4)调整现有学科架构。以学部的概念进行统筹。人文社会艺术学部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分别建立人文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科建制。

(5)外国语学院发展策略。全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教师88人,党政干部及教辅人员10人。教师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26人,讲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的43人,双硕士学位1人,三人在读博士学位。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科技英语专业及经贸英语专业。

本科专业来看,都是应用型的。只有英语专业具有硕士点。师资力量普遍较差,基本上只是应付公共英语教学,科研能力较弱。广州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

这样的外国语教育力量太不符合华工的应有地位。

必须立即开始招募高层次人才,构建高层次学术梯队,构建外国语言文学等多个硕士点建设工作。大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6)拟建人文学院(或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及国政学院。参照国外一流理工科名校文科的自然形成历史,都特别关注工程伦理、生态环境、国际安全等领域。华工传统学科建筑学以及若干工科也都与这些课题直接相关,地处国际化大都市,更加有责任感与实地研究条件考察人类的生存境遇。哲学、美学、伦理学(如工程伦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都可以开始逐步建设。可以先以成立跨学科的研究所(院)为开端,引进完整学术团队,提供优厚条件。传承中山大学旧建筑“文学院”的文脉历史。目前思想政治学院有科技哲学这一研究方向还远远不够。教授公共课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按流行趋势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小学院建制。各机构都应常设人文类讲坛进行学术交流与校园精神塑造。哲学是大学精神的主导以及大学批判的策源地。

(7)新闻传播学院属于应用型学科,但华工在一开始的定位是结合工科优势,这混淆了主次。传播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还是要依赖于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目前这一学科的优势是硬件条件基本达到了要求,与南方传媒等的合作也开展顺利,拥有传播学、网络出版、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四个硕士点。下一步发展应该进一步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深化和媒体的互动合作以及举办国内有影响力的讲坛、影像节、艺术节等。

新闻传播学的应用应该以示范性的姿态体现在校园的各个细节之中。华工目前的网站设计、网络新闻报道叙事模式、校园数字媒体创新建设等细节中都比较乏力落后,新闻传播学院应该首先投入到校园本身的改造与创意之中来。作为示范性文化行动实现大学教育的多元体验,并可以通过校园实验进行推广。

(8)法学院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同国内同类院校一样,结合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培训等活动取得了一席之地。但赢得发展也得健全基础,传统的法律门类以及法理学研究也必须开展。然后才能在知识产权、建筑法规、环境法规等结合本校特色的领域贡献学术成果。

(9)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等。其中工商管理学院规模较大,但是在国内的学科综合地位还比较靠后。除了普通的应用领域,应特别注重学术性的研究以及与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项目研究。

(10)艺术学院。目前主要是音乐表演与舞蹈表演两个方向。广州拥有星海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学校。华工作为985高校,一定要体现出特色优势,建议寻求欧美著名高校艺术类院校的合作培养机制。并且要建设艺术学学科点,而不能仅停留在技术传授的普通领域。艺术有可能作为像理工文史等的独立学科门类,华工必须抓住机遇,走向学术高地。同时艺术学院应该肩负起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工作。

(11)设计学院。国内大城市纷纷提出了设计之都的概念。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化的外在需求促使设计学院的成立。目前还在全球招聘院长。建议主动出击,在设计学发展较好的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都寻求高层次人才。新建学院一定要走高起点的路线。

3.2 理学学科群分析

(1)基本架构齐全.

(2)理科与文科一样。是一个大学之本。

没有一流的理科无法建立一流的工科。而理科

的基础性研究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认识的重

大进步。也因此,理科基础性研究具有特殊性,

周期长、成果少。华工必须改变重应用轻研究

的现状。

(3)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是当今时代的前沿学科。容易很快出成果,也是热门研究领域。一定程度上会更容易显现一个大学的研究水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认识。

3.2.1 理学类学科国内大学对比分析(国务院学位办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参考)

理学华

浙大

东南

北理

大连

理工

天津

大学

数学7 15 3 19 18 23 23 12

物理 4 9 5 19 15 34 19

化学27 11 14 8 29 32

生物 2 14 7 38 29

力学14 1 9 12 8 11 计算机科学25 1 6 3 9 19

前文已经述及,文科与理科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学科基础,也是保证学生可以获得基本人文科学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从上表来看除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大外,其他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院校在理学方面都体现出一定不足。重应用而轻基础研究,这会直接影响大学的科研能力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理科教育是要告诉学生普遍的科学方法,而工科仅仅传授具体的经验技能,前者才真正符合大学的理念。

3.2.2 华工理科发展策略试论

(1)必须高度重视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地位。尽快开展措施与进行校内外的基金和制度保障争取工作,形成良性机制。力学学科目前事态良好,但由于处于土木与交通学院,自身发展可能受到一定局限,适当时候可以考虑独立系所挂靠理学院(部)

(2)生命科学学院近年来宣传上以本科基地实验班为主。建议迅速增加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招募活动,在基因科学、干细胞科学等领域建设相关研究机构,紧扣前沿学科,开展高层次学术研究。

(3)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专业是一流专业,但显然基础性的研究上严重落后于应有地位,必须改变这一现状。

(4)国内工科型综合大学普遍理科较弱,这是院系调整的遗留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各校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定要眼光长远,抓紧机遇,构建高层次研究梯队。

(5)引进香港、欧美高校基础学科体系、梯队、教学模式。寻求赞助基金成立多个基础学科教席。

(6)天文、地理、海洋等理学学科还没有。可以考虑适当时机进行某一门类的发展。

3.3 工学学科群分析

传统工科为主。部分工科具有

明显优势地位。

3.3.1 工学类学科国内大学对比分

析(国务院学位办一级学科评估排

名参考)

优势学科华

浙大华科同济东南

北理

大连

理工

天津

大学

建筑学 5 1 13 9 2 3 17 3 化学工程与技

8 6 12 3

轻工技术与工

1

食品科学与工

3 18 4

材料科学与工

9 1 4 7 13 34 16 15

优势学科中的建筑学是华工引以为自豪的学科。某种程度上因为华工建筑设计院担任了不少重大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及在校园建筑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华工全校的6个院士中有两个都是建筑学相关的。其中何镜堂院士更是作为华工的形象代言人一般被广为宣传。从上表易看出,建筑学方面同类工科高校丝毫不弱于华工,传统的老四所占据前四位,即便是弱势的上海交大、浙大等现在也已经迅速攀升了。

化工技术这一学科上有一定优势,不过工科的发展一定要以理科为基础,从后面的比较可知,华工在理学的化学学科方面还没有走到第一集团中去。

轻工技术与工程是唯一排名第一的学科。食品工程也排在前三。其中部分原因为其他大多工科性综合大学无此类学科。竞争压力较小。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前10是个不错的信号。因为材料科学目前也属于热门、前沿学科,材料学的研究对于其他应用型学科的发展如建筑、机械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优势学科不多,绝对优势的学科如轻工与食品在学术领域内的地位显得边缘,都较为偏应用。材料学科的优势需要保持。

工学华

浙大

东南

北理

大连

理工

天津

大学

机械工程21 4 1 6 7 10

电气工程14 1 8 4 3 10 6 电子科学与技

23 1 4 11 9 13 20 信息与通信工

19 4 12 12 8 5

控制科学与工

13 1 3 4 5 10

土木工程22 2 19 4 17 1 5 6 7 交通运输与工

15 5 2 15 9 环境科学与工

25 1 14 2 25 4 12 9

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进行工科门类的比较,从上表数据来看,华工处于相对劣势。各主流工科门类的排名基本都是两位数,平均指标远低于同类工科强校。这一点值得深思。

3.3.2 华工工科发展策略试论

(1)优势学科中如轻工、食品专业一定程度上在综合性高校中具有垄断地位,较容易保持。建筑学未进入国家重点学科之列,目前离一流高校还存在差距。材料学科发展势头良好,科研经费也较为充足。

(2)主流传统工科水平未能达到一流水准,应该争取较多学科如机械、土木、交通等进入工科前十名的序列之中。按照一级学科设院、二级学科设系的一般规则,建议土木与交通学院回归传统建制: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与工程学院。

(3)控制、通信等学科应该进一步深化科研水准,和全球性的大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和欧美同类型高校广泛进行学术交流。

(4)环境科学与工程在南校区,而市政工程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则是在土木学院。总体来说这部分师资力量还比较有限,学科整合尚未完成。应该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尽快合理的规划学科建制。

(5)长远发展可以谋求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相结合。如常见的上天、入地、下海,测绘学科、航空航天学科、海洋学科等都是国家未来的重大项目依赖点,肯定不是依赖于一两所高校能够完成科研任务的。近两年,上海交大成立了航空航天学院,中山大学也筹建了海洋学科。华工可以适时结合已有基础,抓住时代机遇谋求发展突破。

3.4 其他可能学科群分析

当下的中国高校是否会进入又一轮合并的开始?传言中南京大学将合并南京医科大学。主流综合性高校几乎都有医科。随着军医大下放至地方,传言中第三军医大将并入重庆大学,第二军医大有可能与同济大学产生关系,而位于广州的第一军医大即南方医科大学,对于华南理工大学是否是一个机遇,华南理工大学是否需要医科,这些问题值得领导层进行深入思考与研讨。从科研实力的数据增强角度来看,南方医科大学极为给力。但是学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构建稳定的学科架构就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

4 华南理工大学具体发展策略讨论:大学校园篇

(1)校园建筑与基础建设

作为以建筑学著称的大学,又坐拥国立中山大学的建筑遗产。校园本身就应该展示建筑领域的最高境界。作为大学本身,激发智慧、启迪思维、引领交流、示范教学的永久建筑视觉营造本身就是必须的追求。同时在景观营造、街区融合等方面也应该做出应有的努力和示范。

(2)食堂与公寓等生活环境建设建议

目前的食堂水平与供应情况甚至不如隔壁的华农,在生活环境上也是内部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关照香港大学的学生公寓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在生活设施上的严重落后与大学的应有地位不符。

(3)校园场域文化建设

比如致力于人文社科类讲坛的建设工作和大师访学的引进工作。

(4)校园网络文化

建立网络的华工发展论坛,建立具有实际效果的领导学生沟通机制。目前的网上校长信

华南理工大学论文写作规范1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 一、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容: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目录、中英摘要和关键词、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附录等。 1.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容。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30字,并不设副标题。 1.2目录 目录是毕业论文的篇章名目,要按顺序写清楚论文构成部分和章节名称,对应的用小括号注明页码和序号。 1.3摘要与关键词 要求中文在前,英文在后;外语类毕业论文的摘要则颠倒顺序。1.3.1摘要 摘要是论文(设计)容的简要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设计)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容介绍。中文摘要一般以300-600字左右为宜(本科600字、专科300字),并要翻译成英文摘要。 1.3.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设计)主要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4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 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绪论、论文(设计说明书)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设计)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设计)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设计)容。 1.4.2论文(设计说明书)主体 论文(设计说明书)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设计说明书)主体的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设计)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设计)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研究(设计)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电路原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电路原理》模 拟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请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 2、图1-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b )。 (a )图1-1 (b )图1-2 (c )图1-3 图 1图 2 图 3图1-1 图1-2 图1-3 2、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 =4V ,电流I =-2A ,则电阻值R 为( b )。 (a )-2Ω (b )2Ω (c )-8Ω 3、在图1-5所示电路中,U S ,I S 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b )。 (a )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流源发出功率 (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4、图1-6所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4Ω (b )5Ω (c )6Ω R U I S 图1-4 图1-5 图1-6 5、在计算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叠加定理( a )。 (a )不可以用 (b )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 6、理想运放工作于线性区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只具有虚短路性质 (b )只具有虚断路性质 (c )同时具有虚短路和虚断路性质 7、用△–Y 等效变换法,求图1-7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6Ω (b )7Ω (c )9Ω 8、图1-8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 均为8Ω,则等效电阻R AB 为( a )。 (a )3Ω (b )4Ω (c )6Ω

华工毕业设计(论文)文件

附件一: 华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与内容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1.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将主标题与副标题分列,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精华,概括地阐述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约300字,并翻译成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英文摘要在后);外语类毕业论文的摘要则颠倒顺序。摘要包括: (1)摘要正文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概念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目录 目录是毕业设计(论文)的篇章名目,要按顺序写清楚论文构成部分和章、节、目的名称,对应地注明页码序号。 4.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的正文包括绪论、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及结论部分。 (1)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包括: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手段等。 (2)毕业设计(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必要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以及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讨论等。论文主体必须分章,除第1章外,每一章要有本章小结。 (3)结论 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华南理工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20-11-30 23:59:59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9题。 1.(单选题) 计算元件功率时应注意和的正方向,当和的正方向一致时,计算公式=,当和的正方向相反时,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若>0表示元件()功率,表明此元件起()作用。 A. 吸收,电源 B. 发出,电源 C. 吸收,负载 D. 发出,负载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 额定值为110V,60W的一个白炽灯和额定值为110V,40W的一个白炽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后果是()的白炽灯烧坏。 A. 40W B. 60W C. 40W和60W D. 40W或60W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D. 电阻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分别为()。 A. 12W,-4W B. -12W,4W C. 12W,4W D. -12W,-4W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AB的值为()。 A. 2V B. 3V C. 1V D.4V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 理想电压源,内阻=(),理想电流源,内阻=()。 A. 0,0 B. ∞,∞ C. 0,∞ D. ∞,0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 如图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C.不能确定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8.(单选题) 在图所示电路中,已知=2V,=1A。A、B两点间的电压为()。 A. 1V B. -1V C. 0 D. -2 V

2010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电路(答案)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拳皇大学期末考试 《2010级电路》B 试卷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一、填空(共26分) 1)在下左图电路电压源发出的功率是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是 ;(2分) 2)上右图中的诺顿戴维宁等效电路的电压源电压为: _______;等效电阻为: __________(4分) 3)下左图电路的输入电阻R ab = ____。(4分) 4)上右图电路中: R =10Ω,ωL =10Ω,t t u S ωω3sin 230sin 25010++=V ,电流为 i = _______________。(4分) 5) 流过5Ω电阻的电流为i (t )=5+14.14cost+42.42cos2t A ,则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__。(4分) 6)某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接成星形时线电压为6.3kV ,若将它接成三角形,则线电压为____________。(4分)

7)当ω=5000rad/s 时,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已知L =400mH ,则电容C=___________。(4分) 二、求图示电路的电压比u o /u s 。(10分) 三、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10分) 四、RLC 串联电路的端电压u =14.14cos(2500t +10o )V ,当C=8μF 时,电路中吸收 的功率为最大,P max =100W ,求电感L 和Q 值。(10分) 五、图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前,电容电压u C 为零。在t =0时S 闭合,求t >0时的 u C (t)和i C (t)。(10分) 六、图示电路在开关S 动作前已达稳态;t =0时S 由1接至2,求t >0时的i L (t )。(10分)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范例(论文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年月日 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橙色色书 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

(另起页;摘要范例) 摘要 (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上下空一行) (摘要正文共400—600个字;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首行空两个汉字)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及其在环境试验设备控制中的应用。由于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时间滞后,而且系统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耦合现象,用常规的PID控制不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这种系统,本文采用了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对其进行了控制仿真。 预测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描述的控制算法,其三项基本原理是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反馈校正。它选择单位阶跃响应作为它的“预测模型”。这种算法除了能简化建模过程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和解耦效果。 本文先对环境试验设备作了简介,对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而后对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包括多变量自衡系统预测制算法和多变量非自衡系统预测控制算法;然后给出了系统的建模过程及相应的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对环境试验设备进行了控制仿真,并对仿真效果进行了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和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具有类似特性的多变量系统,应用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进行控制能够取得比常规PID控制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小三号,宋体,加粗,居左):多变量系统;预测控制;环境试验设备(关键词3—5个;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格式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黑体,小二,加粗) 贺楼衡(仿宋,三好,加粗)

说明 1、课程论文要有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论文题目由研究生结合课程所学内容选定;摘要500字以下,博士生课程论文要求有英文摘要;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并应有一定的外文文献。 2、论文要求自己动手撰写,如发现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抄袭剽窃别人文章的,按作弊处理,本门课程考核成绩计0分。 3、课程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字体全部用宋体简体,题目要求用小二号字加粗,标题行要求用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内容要求用小四号字;经学院同意,课程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字体全部用Times New Roman,题目要求用18号字加粗;标题行要求用14号字加粗,正文内容要求用12号字;行距为2倍行距(方便教师批注);页边距左为3cm、右为2cm、上为 2.5cm、下为2.5cm;其它格式请参照学位论文要求。 4、课程类必须按照必修、选修、辅修等填写。 5、篇幅、内容等由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本科生课程论文 中文题目(宋体,小二号字,加粗) 学生姓名(宋体,四号字,加粗) 摘要(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 关键词(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 Abstract(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 Keywords: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正文部分(标题行用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 引言部分(可以有该部分,但是不标出0引言) 1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三级标题 正文内容。 2 二级标题 2.1 二级标题 2.1.1 三级标题 正文内容。 图 1 XXXXXXXXXXX 表1 XXXXXXXXX X 结论 参考文献(小四号字加粗): [1] 王博,张凯锋,赖小明,等. SiCp/2024Al复合材料板材脉冲电流辅助拉深成形[J]. 锻压技术,2012,37(5):22-26. [2] Zhang S H, Zhou L X, Wang Z T. Technology of sheet hydroforming with a movable fem ale die[J].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3, 43(8): 781-785. [3] XXX(小四号字体) 注:正式上交课程论文时,请删除蓝色字体内容

【精品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008年修订版) 为了促进我校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现就我校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提出如下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理工科类 本规定适用于在我校理学、工学门类所有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一、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含被录用)或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2篇; 2.在所属学科指定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见表1)上发表1篇被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会议论文(多篇只统计1篇),并另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含被录用)1篇学术论文,或者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中,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已公开发表。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以学术论文录用时公布的版本为准。 二、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见表2)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视为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三、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发明专利。凡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四、本规定适用于2008年9月1日后入学(即2008级开始)的博士研究生和在2011年1月1日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送审的博士研究生。2008年9月1日前入学(即2007

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试题(附答案)

B 选择题(在题末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号码。每空1分,共14分) 1. 已知常温下26mV T U =,二极管D 正偏电压U D =0.6V ,电流I D =0.8mA ,其交流电阻 r D =( )。 A. 750Ω B. 32.5Ω C. 375Ω D. 16.25Ω 2. BJT 放大电路中,测得三个电极①、②、③对地电位分别为12V 、12.2V 、0V ,据此 可判定BJT 为( A )型三极管,其三个电极中①为( D )极。 A. PNP B. NPN C. 发射极 D. 基极, E. 集电极 3. 图1所示共射放大电路,设静态时CQ 5mA I =,晶体管 饱和管压降CES 0.6V U =,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电路将首先出现( )失真,其输出波形的( )将削去一部分。 A. 截止 B. 饱和 C. 顶部 D. 底部 4. 在图1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100β=, be 1k r =Ω,i 20mV U =;静态工作时BEQ 0.7V U =,CEQ 5V U =,BQ 20uA I =, 相应的电压增益为( )。 A .u 1003 3001A ?=-=-& B .u 1001.5 1501 A ?=-=-& C .u -352502010A =-=-?& D .u 57.140.7 A =-≈-& 5. 根据不同器件的工作原理,试判断( )可以构成复合管。 (A ) (B )(C ) (D ) 6. 在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的过程中,要求输入电阻i R 约为150k Ω,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u A &约为100,第一级电和第二级电路应采用( )。 A. 共集电路;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共射电路 C. 共集电路;共基电路 D. 共射电路;共射电路 7. MOS FET 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总电压增益u 2000A =倍,其中第一级的电压增益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 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仔细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制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别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一、内容要求1.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普通别超过30字,别设副标题。1.2摘要与关键词1.2.1摘要摘要是学位论文的内容别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制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普通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办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别宜使用公式、图表,别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幸免将摘要写成名目式的内容介绍。1.2.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纳能覆盖论文要紧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普通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罗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1.3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绪论绪论普通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要紧研究内容。1.3.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要紧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挑选论证;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别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关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治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咨询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工程硕士论文(设计)能够是一具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能够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或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辟,论文(设计)要有新见解或有用价值(有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体现申请人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办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咨询题的能力。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楚,无科学性错误。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1.3.3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别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要紧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制造性成果或创新性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将来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普通在2000字以内。1.4参考文献按文中浮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要紧参考文献。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同意待发表、已投稿、或已成文计划投稿、或拟成文投稿)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以表格形式填写,只填写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部分。表格可在研究生院学位授予页下载)。1.6致谢对导师和赋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谢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赋予资助者应予谢谢。二、书写规定 2.1论文文字除外语类专业外,普通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2.2论文字数博士学位论文10万字,硕士学位论文5万字,专业学位论文3万字左右。2.3论文书写学位论文必须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摘要、名目、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未来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博士学位论文的扉页(内封)、摘要、名目、图名及表名,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扉页、摘要及名目的英文部分另起一页。2.4摘要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为1000字左右,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电路原理》模拟试题(含答案)讲课讲稿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电路原理》模拟试题(含 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电路原理》模 拟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请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 2、图1-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b )。 (a )图1-1 (b )图1-2 (c )图1-3 I U U I U R I U =-I R 图 1 图 2图 3U =-I R U =I R + + + 图1-1 图1-2 图1-3 2、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 =4V ,电流I =-2A ,则电阻值R 为( b )。 (a )2 (b )2 (c )8 3、在图1-5所示电路中,U S ,I S 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b )。 (a )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流源发出功率 (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4、图1-6所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4 (b )5 (c )6 U R I + U I S S + A B 4 Ω 4 Ω 6 Ω 8 Ω 1 Ω . . . 图1-4 图1-5 图1-6 5、在计算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叠加定理( a )。 (a )不可以用 (b )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 6、理想运放工作于线性区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只具有虚短路性质 (b )只具有虚断路性质 (c )同时具有虚短路和虚断路性质 7、用△–Y 等效变换法,求图1-7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6 (b )7 (c )9 8、图1-8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 均为8,则等效电阻R AB 为( a )。 (a )3 (b )4 (c )6 9Ω 9Ω 9Ω 3Ω 9Ω B . . . . R R R R R 图1-7 图1-8 9、在图1-9所示电路中,如果把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则图中支路数和结点数分别为( b )。

华南理工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华南理工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基于标准化的车险现场查勘定损方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持续的提升。人民对 汽车的需求量持续的增高。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 造厂奠基纪念”命名解放,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 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直到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211万辆和2198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 14.8%和13.9%.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我国汽车的产销量还在持续的增长,将来汽车的保有量将大大的增加。机动车保险业务也随之的到迅速的 发展。1983年将汽车保险改为机动车保险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合性。在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间,全国保险市场承保的机动车辆从7922辆迅速上升到1494.47万辆,总保险费也从人民币728万元猛增到人 民币306亿元,赔款支出人民币170.9亿元,赔付率为55.7%.从此以后,汽车保险就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保险种类。 2.选题的意义 随着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汽车也逐渐的成为了普通家庭必不可 少的交通工具。我国汽车还在持续的发展阶段,预计将来国内的汽车 保有量将是个很大的数字。汽车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工地作 业等带来很便捷的作用,但是其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不可忽略的。交 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 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 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 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为了保 障交通事故中人生,财产安全,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消费者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电路基础

计算机电路基础复习 一、填空题 1、戴维南定理说明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可用1个电压源U 0c 和电阻R 0串联等效电路来等效。 2、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加反向电压时截止。 4、三态门电路的输出有三种状态:分别为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 5、、稳压管是利用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制作的,使用中必须设置限流电阻与之相配。 6、时序电路的自启动是指若由于某种原因使该电路处于无效状态时,在CP 脉冲作用下会自行转入有效状态,并开始有效循环的工作方式。 7、ROM 电路主要由地址译码器、存储矩阵和输出缓冲器三部分组成。 8、二进制编码器就是将输入信号编成二进制代码的电路。四位二进制编码器有十六个输入端,4个输出端。 10、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时序电路某一时刻的输出不仅取决于该时刻输入信号的状态,还与电路原状态有关。 11、同步RS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Q n +1= ,其约束方程是 。 11、0=+RS Q R S n n n 12、单稳态触发器是一种脉冲整形电路,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其脉冲宽度t w ≈1.1RC 13、在直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14、硅NPN 三极管截止时,u BE <0.5V ,i B =i C =__0_____A 。 15、将BCD 代码翻译成十个对应的输出信号的电路称为二—十进制译码器(或4线—10线)。它有 4 个输入端。 16、在逻辑电路中,任意时刻的输出状态仅取决于该时刻输入信号的状态,而与电路原状态无关,这种电路称为_组合逻辑电路 。在电路结构上,一般由门电路组成。 17、同步RS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Q n +1= ,其约束方程是 。 17、.0=+SR Q R S n n n 18、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脉冲 产生 电路,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周期T = 0.69(R 1+2R 2)C 。 19、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两种工作状态分别是线性放大和非线性饱和。 20、将JK 触发器的 K 端串接一个非门后再与 J 端相连作为输入端,就构成D 触发器。 二、选择题 1.电路如图所示,A 点的电位U A 应为( C )。 A.-10V B.-6V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 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一、内容要求 1.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30字,不设副标题。 1.2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范例)

用深蓝色打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一号黑体,居中 (题目) 小二号粗黑体,居中 院(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小三号宋体,加粗 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橙色色书 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边距上 2.54cm ,下 2.54cm ,左 2.2cm ,右 2.2cm 。行距为固定值20磅。 附件: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 (斜体字均作为格式说明用)

华南理工大学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兹发给班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应完成的项目: (1) (2) (3) (4)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 (1) (2) (3) (4) (5) (6) (7) 4.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于年月日发出,应于年月日前完成,然后提交毕业考试委员会进行答辩。 专业教研组(系)、研究所负责人审核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发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三号宋体 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四号宋体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负责人签字:四号宋体 年月日 四号宋体

(以下含有范例) 摘要三号粗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及其在环境试验设备控制中的应用。由于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时间滞后,而且系统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耦合现象,用常规的PID控制不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这种系统,本文采用了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对其进行了控制仿真。 预测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描述的控制算法,其三项基本原理是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反馈校正。它选择单位阶跃响应作为它的“预测模型”。这种算法除了能简化建模过程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和解耦效果。 本文先对环境试验设备作了简介,对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而后对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包括多变量自衡系统预测制算法和多变量非自衡系统预测控制算法;然后给出了系统的建模过程及相应的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对环境试验设备进行了控制仿真,并对仿真效果进行了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和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具有类似特性的多变量系统,应用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进行控制能够取得比常规PID控制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多变量系统,预测控制,环境试验设备 中文摘要共400—600个字,关键词3—5个词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占一页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附件2申请培养博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简况表 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申报学科 二级学科名称:化工过程机械 姓名:罗小平 申请人 所在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办公室 2010年 3 月 16 日填 填表说明 一、封面上学科专业名称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填写。 二、科研成果统计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有特殊要求的以分会的要求为准),所填报成果应与申报学科相关,本人应为成果的主要获得者。其中: 1.近五年符合博导遴选条件的论文限填15篇,且应与基本情况统计表中所填的数据相对应。填写时请按论文水平和重要程度排序,并在论文类型栏中注明为三大索引的何种索引(三大索引指SCI、 EI、ISTP, 确认范围:三大索 引印刷版、三大索引光盘版、SCI网络版、ISTP网络版)、国外刊物、统计源 期刊、核心期刊,非统计范围、非时限内及与申报专业无关的论文不得填报。

2.对于论文不重复统计,即统计论文时,首先统计三大索引,在剩下的论文中再统计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数。 3.对于录用的论文不予统计,以刊物正式出版为准。 三、科研项目统计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所在分会有特殊要求的以分会的要求为准)。科研项目只填报本人主持项目(重大项目的子项目主持,经费填本人承担部分)。 四、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并符合规定的统计时间和统计范围。 五、本表一律用Word格式编辑,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字体为宋体五号

2020年春华南理工大学 电路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2.(单选题) 在图1-1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则电流为( ) A. 3A B. -3A C. 1A D. -1A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在图1-2所示电路中,已知。A、B两点间的电压为( ) A. -6V B. 6V C.-18V D. 18V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图1-3所示电路中,理想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为()。 A. 6W B. -6W C. 18W D. -18W

6.(单选题) 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为() A. 7A B. 3A C. -3A D. -7A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 在图1-5所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图1-6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P为()。 A. 12W B. -12W C.30W D. -30W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10.(单选题) 在图1-7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为()。 A. 1A B. 2A C. 3A D. -3A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11.(单选题) 在图1-8所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12.(单选题) 在图1-9所示电路中,已知,则供出电功率的是()。 A. 电压源 B. 电流源 C. 电压源和电流源 D. 不能确定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14.(单选题) 图1-10所示为一族独立直流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其中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是()。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存货管理毕业论文(华南理工大学)标准版

存货管理毕业论文(华南理工大学)标准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福瑞祥电子有限公司存货管理研究办学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继教学院

班级:会计电算化(2016届本科业余)学生:程晓珊(01141410522) 指导教师:蒋澧资会计师 提交日期: 2016 年 3 月10 日

中文摘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ERP、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进了企业经营模式的日渐完善,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迅速地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企业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共享和互相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优势互补,达到更好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的实力。而对于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来说,存货管理占据了资产总额的很大部分,可见其重要性至关重要,如何进行存货的合理管理和控制,以平衡存货在过多或过少带来的成本多耗和风险,以控制存货的准确计量以及合理运用第三方物流管理,避免成本摊销和不必要的资源耗费。因此,存货管理成为一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和运作成本,间接影响到了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盈利能力。 本人努力搜集诸多文献,综合结合了福瑞祥电子有限公司的基本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对公司的存货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可能引发的弊端,然后再找出该问题的所在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的产生来作出对策和采取防范风险。从而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更为有效合理的方针和对策,通过存货管理的合理控制来降低存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促进该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 关键词:信息化供应链存货管理防范 ABC分类法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Internet, ERP, e-commerce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business model is perfect with each passing day, to achiev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thus in a certain extent, promot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creasingly fierce. Enterprises in all aspects of the supply chain to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and mutual penetr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o achieve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o better provid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the market,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enterprises. And for a production type enterprise, inventory management occupy a large part of the total assets, visible and its importance is crucial, how to inventory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o balance the inventory in much or too little to bring the cost consumption and risk, to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inventory control and rational use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management, avoid cost amortization and unnecessary resource consuming. Therefore, inventor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enterprise must solve the problem,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peed of capital turnover and operating costs of the entire enterprise, the indirect impact on the entire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profitability. I tried to collect a lot of literature. Integrated with the furuixiang Electronics Co., Ltd.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附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归档要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特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并按要求撰写(填写)。 一、论文内容要求 (一)字数及文字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2、论文用汉语简化字书写。外语专业的论文封面用中文撰写,摘要、关键词使用中文和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对照撰写,其余部分应用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撰写。 (二)论文题目及各章标题 论文题目和各章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能准确反应论文主要内容。论文题目要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可行性。各章标题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三)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摘要是简明、确切地记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论文的意义等。应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论文摘要要求400-600字。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2、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关键词要求3-5个,按词条概念外延层次由左到右排列。 (四)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包含摘要(中、英文)、正文各章节标题、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五)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引言)、论文主体及结论部分。 1、绪论(引言)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论文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要求,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主体部分要求结构合理,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推理严密,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理工科学科论文主体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管理和人文学科论文主体内容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论文主体必须分章,除第一章(引言)外,每一章要有本章小结。 3、结论 结论是对整篇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等。 (六)参考文献和注释 1、参考文献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需要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2、注释 论文中有个别名称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几种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注号用阿拉伯数字上标标注。 (七)附录 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八)致谢 致谢是简述自己通过本论文研究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二、开题报告与外文翻译要求 (一)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需要10篇以上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2、理工科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2500字。人文社科和管理学科开题报告不少于3500字。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调研报告、方案拟定与分析、论文框架结构、实施计划、文献综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