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典型
乡村振兴 一村一品特产案例

乡村振兴一村一品特产案例乡村振兴一村一品特产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案例名称:某某村黑猪特色养殖
某某村位于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养殖黑猪。
该村村民一直以来都有养殖黑猪的传统,但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黑猪养殖一直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状态。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该村决定发展黑猪特色养殖产业。
首先,村里成立了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整合了村民的养殖资源,提高了养殖规模。
其次,村里引进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对黑猪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提高了黑猪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村里还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等途径将黑猪肉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了产销对接。
通过发展黑猪特色养殖产业,某某村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运输等。
同时,黑猪养殖产业也成为了该村的特色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
总之,某某村的黑猪特色养殖产业是乡村振兴一村一品特产案例的一个典型代表。
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该村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昌邑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西永安

永”牌葡 萄商标 已全面使 用。2 0 1 0 年所 多月 ,有效地抢 占商机 ,在省内市场上具
产葡 萄取得 了 “ 绿 色 食 品 A级 ” 认 证 和 有较高的知名度 ,不仅需求量大 ,而且价
基地认定 ,标 准化生产规模达 到1 0 0 %。
格逐年抬升 ,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被评为潍坊市劳动模 范。
评为省级 一村一 品示范村 ,示范村 的确
葡 萄 是 该 村 的 主 导 产 业 ,从 1 9 9 6 年 定有利于 促进 当地 农业产 业化发展 ,培
开始 引进种植 ,陆续 改建生态 葡萄大棚 育新型 经营主体 ,推动 当地 现代农 业转
8 0 0 多 个 ,现 已 发展 到 1 7 3 . 3 公 顷 ,建 有 型 、 结 构调 整 பைடு நூலகம்促 进 农 民增 收 致 富 。
昌邑市都 昌街道 西永安村 位于 昌邑 星 、早 紫、维多 利亚 、金 手指 四个优质
市西北 部 ,西 与寒亭 区相邻 ,北与潍北 品种 ,年产鲜品总量 3 5 0 0 吨 ,平均6 6 7 平
农场接壤 ,交通 、通讯 发达 ,有着得 天 方米 ( 1 亩 )收入2 万 ~5 万元。在种植过
鳅 ,还 有 白鹭 、野 鸭 、野 鸡 等 多 种 水 多种 微量元素 ,酸甜 味美 ,营 养丰富 。 鸟物种 。 金 手 指 葡 萄 外观 漂 亮 、糖 度 高 、 风 味 该村 l 9 9 6 年 开始发展 特色农业 ,不 好 、经济效益高 , 尤其 是冬 暖式大棚设施 断 完善水 、电、路等 规范化设 施。2 0 0 9 葡萄, 可 有效抗御 自然灾 害, 减轻 病虫危 年该 村组 织葡萄种植 户成立 昌邑市 永安 害 , 果 品成熟早 、品质高 、商 品性好 , 经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七批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名单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七批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名单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七批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名单的通知各市农委,广德县、宿松县农委: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全省一村一品工作深入发展,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示范村(乡、镇),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14年,我委组织开展了第七批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认定工作,同时对已授牌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发展情况进行督查,对不能发挥作用的省级专业村(乡、镇),取消其省级专业村(乡、镇)称号。
经各市推荐、专家评审及网上公示,确定第七批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50个,同时取消1个已授牌的省级专业示范村(乡、镇)称号,现予以公布。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省级专业示范村(乡、镇)的跟踪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示范村(乡、镇)在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培育主导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发展休闲农业、组织村社、村企对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进行宣传推广。
同时,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主导产品“三认证”、引进推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专业示范村(乡、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附件:1.安徽省第七批省级专业示范村(乡、镇)名单2.取消省级专业示范村(乡、镇)称号名单安徽省农业委员会2015年1月15日附件1安徽省第七批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名单××县村(乡、镇)名称主导产业或产品名称合肥市长丰县左店乡创新社区草莓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茶叶巢湖市烔炀镇中李村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吕楼村中药材蒙城县马集镇田桥村家具制造利辛县城关镇蒋庄村大棚蔬菜宿州市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沈家村蔬菜砀山县玄庙镇古黄新村砀山酥梨灵璧县大庙乡马庄村苗木花卉泗县草庙镇通海村蚌埠市怀远县白莲坡镇叶湖村农机服务五河县朱顶镇陈台村辣椒、大蒜怀远县白莲坡镇吴桥村稻米加工阜阳市临泉县范兴集乡刘庄村蔬菜颍泉区宁老庄镇枣树村枣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红光村葡萄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滁州市来安县张山乡张山村桃、李全椒县石沛镇大季村苗木花卉六安市金寨县麻麻埠镇桂花村茶叶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茶叶霍山县诸佛庵镇狮山村竹制品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青龙村苗木花卉和县西埠镇盛家口村芝麻油加工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八卦村水稻、小麦良种繁育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易太村苗木花卉南陵县三里镇双河村吊瓜种植宣城市旌德县版书乡白沙村苗木郎溪县姚村乡妙泉村瑞草魁茶叶宁国市中溪镇凤凰村中药材绩溪县家朋乡万莲水村山核桃宣州区向阳街道板桥村西瓜旌德县白地镇汪村村白茶泾县蔡村镇月亮湾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宁国市方塘乡板桥村茶叶旌德县云乐乡陈岭村灵芝铜陵市铜陵县西联乡犁桥村莲藕、芡实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玉屏村蚕桑贵池区唐田镇吴田居委会水产养殖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杨庄村蚕桑桐城市孔城镇晴岚村苗木花卉怀宁县黄墩镇高楼村蓝莓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茶叶太湖县北中镇茶叶枞阳县陈瑶湖镇前河村粮食生产与加工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坤沙村徽雕歙县桂林镇黄村村茶叶黟县柯村乡胡门村黄山黑鸡宿松县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葡萄广德县广德县杨滩乡五合村茶叶附件2取消省级专业示范村(乡、镇)称号名单××县村(乡、镇)名称主导产业或产品名称主导产品三认证情况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富山村早熟梨因专业村区划调整,主导产业达不到专业示范村要求,取消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称号——结束——。
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申报书

附件1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申报书扶风县天度镇永平村苹果一村一品示范村一、基本情况永平村地处乔山脚下,距天度镇政府正北1公里。
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448户1645人,耕地面积2380亩。
通村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海拔高度800米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年均降水量592毫米,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1.87%。
水利条件优越,是渠井双保险灌区。
也是生产优质苹果的最佳区。
全村现有苹果面积2300亩,占耕地面积96%。
2007年被省、市、县确立为“一村一品”苹果示范村。
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苹果人均纯收入50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进入全市百强村,苹果已成为永平村发展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实施“科技兴农,产业强村,优果富农”的发展思路,壮大苹果产业,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2008年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村”,被市委授予‘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2009年被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五星级示范村”织和“市级平安村”。
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示范村党组织。
2010年全村挂果园面积2060亩,平均亩产量3420公斤,总产量704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660万元,亩均纯收入14000元以上。
近年来,先后有300亩果园获得了欧盟尤尔盖普认证和TNC认证,被陕西省红果集团确立为“优质苹果出口基地”。
350亩果园被评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示范园。
2300亩果园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产地和认证,目前正在申请有机果园认证。
是陕西省苹果一村一品示范村二、运行现状1、全村现有苹果面积2300亩,其中500亩早红嘎啦苹果,1200亩红富士,300亩玉华早富,300亩粉红女士,已形成早、中、晚熟苹果新格局。
同时,辐射带动周边邻村优化产业5000多亩。
全村从事苹果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的100%。
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

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廿八都“一村一品”工作做法去年,廿八都镇和浔里村分别被评为衢州市“一村一品”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和衢州市“一村一品”乡村休闲旅游专业特色村,枫溪村获江山市民俗文化特色村。
今年,廿八都镇重点发展周村村猕猴桃和浮盖山村油茶两个特色产业,通过强化领导、政策扶持、引领示范、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举措,全力推动“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
一是政策扶持。
去年以来,镇连续出台土地流转、农家乐发展、党员带头创业、金融扶持、评比奖励等十多项政策,并且把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列入重点项目破难攻坚活动和干部“积分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强化领导。
为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镇里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由经发办负责日常工作实施,年初认真制订全年工作计划,召开动员会对“一村一品”工作进行部署。
各村也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工作机构,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工作,确保“一村一品”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定期督查和实时通报制度,镇经发办定期对“一村一品”工作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是引领示范。
周村村通过引导猕猴桃种植大户逐步淘汰老品种,种植高收益的“徐香”系列猕猴桃。
通过引领示范,目前该村70多户农户共种植“徐香”系列猕猴桃面积近400亩,今年计划新发展“徐香”系列猕猴桃面积100亩。
浮盖山村通过建设千亩连片油茶种植基地,引导农户种植油茶,今年该村将新造油茶林200亩,改造800余亩。
廿八都镇十分注重品牌建设,重视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扩大对外知名度,打响特色品牌。
目前,浮盖山村已经注册“雾盖山”商标,成立立新油茶专业合作社,周村村今年也将成立村级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销售。
四是资金帮扶。
为提高广大农户种植“徐香”系列猕猴桃的积极性,周村村提供免费种苗,并免费配套铁架、铁线等辅助设施。
一村一品示范典型材料

一村一品示范典型材料一、发展状况新池镇行家庄村位于合阳县城东南部,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48户,1860口人,4200亩耕地。
近年来,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带领广大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开拓致富门路,突出“一村一品”,下大力气发展红提葡萄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组织成立了“新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为支撑,狠抓“产业规模化、区域特色化、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优化品质、力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壮大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宗旨。
二、发展成效从2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大力发展红提产业的号召,并出台相关一系列优惠政策,行家庄村的两委一班人坚持不失时机,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发动引导群众打破传统种植观念,教育村民克服以往单一种植粮棉,只求温饱,不谋发展的思想倾向,及时组织专人到各地学习参观,并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就发展红提产业进行论证,分析形势制定出台《行家庄村红提产业发展增收规划》,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从一开始的面积20亩,逐步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红提面积3500亩,其中挂果面积2000亩,人均红提1.9亩。
20**年平均亩产3500斤,平均每斤售价3.2元,亩产值1.15万元。
全村总产值23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906元,红提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支柱产业。
三、发展经验在发展红提产业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支撑,强化服务助推发展,首先必须做到三到位:即资金帮扶到位、灌溉设施到位、技术服务到位。
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施肥、统一操作规程。
为了提高商品化生产水平,要坚持高标准建园,高起点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分户实施的原则,协调群众做好地块调整,园地规划等工作,积极聘请省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驻村入户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到目前已集中培训30余次,实地指导技术传授120次,接受培训360余人,使广大果农充分领会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一村一品”经验介绍范文4篇

“一村一品”经验介绍范文4篇目录1、品牌化经营带富一个“韭菜”村——XX市“一村一品”示范村XX发展模式2、XX村“一村一品”情况介绍3、XX街道XX村“一村一品”规划4、支部+协会,小葡萄做成大产业——XX街道XX村“一村一品”介绍品牌化经营带富一个“韭菜”村——XX市“一村一品”示范村XX发展模式XX市XX镇XX村现有村庄户数546户,其中韭菜户506户,占总户数的92.7%;全村共有耕地3000亩,有1856亩种植韭菜,占耕地总面积的61.9%;村民人均收入15126元,比全镇平均数高23.7%,其中韭菜收入占到村民总收入的90%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韭菜”村。
近年来,XX村以“山后”牌韭菜为抓手,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布局、组织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在我市率先实行了农业品牌化运作。
该村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契机,利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山后”牌韭菜为媒介,吸引XX杰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前来投资,通过购买合作社的“山后”牌商标使用权和租赁合作社的核心韭菜基地,进行韭菜品牌经营,“山后”牌韭菜已通过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和XX 省著名商标审核,成为XX市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
一、“山后”韭菜简介1、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
XX村生态环境绝佳,具备韭菜生长独有的自然条件,该村种植韭菜已有500年历史。
2010年,XX杰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该村的生态、技术和规模优势,建成了XX第一家、唯一一家韭菜生产基地,“山后”牌韭菜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XX种植韭菜第一镇。
2、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
“山后”牌有机韭菜选用抗病性强、品质好且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非转基因种子或种苗;覆网防虫,隔断害虫传播途径;加强田间管理,建立病虫害虫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种植植物隔离带,与周边常规作物生产区进行隔离;建有1000平方米的质量检查中心,形成了一套种植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范文贵州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范文贵州近年来,XXX乡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明确提出“打响民族牌,做好菜文章”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设施栽培,努力打造“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使蔬菜产业成为全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引擎,助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XXX近城临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略显,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基础条件。
乡域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万亩,辖11个村,316个村民组,总人口4.2万,其中少数民族村5个,少数民族人口5700人。
近年来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第X大杭椒生产基地,春秋两季产值近亿元。
(二)取得成效。
XXX乡已发展蔬菜面积2万亩,主导产品杭椒、西红柿、西甜瓜等,年产各类蔬菜4万吨。
其中杭椒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杭椒2万吨,产值1.8亿元。
杭椒在蔬菜类里属于高档蔬菜,品质好产量高,春季一亩地大概产量在5000斤,秋季一亩产量在4000斤。
高峰上市期,XXX乡的杭椒上市量每天高达10万-20万斤。
蔬菜业的发展,满足了居民“菜篮子”的需求,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加快了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为做大做强杭椒产业,保持蔬菜业持续发展,根据《XXX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了店白路沿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标准化蔬菜示范园8家,设施栽培面积6000多亩。
二是优化投资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四个统一”(统一申报项目、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土地流转、统一配套建设)的帮扶措施,加大基地设施投入,吸纳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大棚蔬菜生产。
现已发展蔬菜生产经营人员1300多人,经营大户6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30多家。
全乡建设有十余个沼液池,当地蔬菜生产过程使用的是有机肥料,农药使用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产品从种植、生长、采摘再到上市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典型
2、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典型
专业村名称义井乡向东村
3041 农户数(户) 750 人口数(人)
主导产业规模(亩、吨、头、1200 主导产品名称草莓万羽)
200 农业年总产值(万元) 1800 农业年增加值(万元) 主导产业年总产值(万75 1400 主导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元)
78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6210 来自主导产业收入比例(%)
产品认证无公害品牌创建
6551350 负责人陈谷刚联系电话
义井乡是个农业大乡~多年来~种植业的传统种植模式是一油一稻或一麦一稻~农田产出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而制约了该乡充沛的农业资源作用发挥。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把调整种植结构、挖掘农业潜力、发展特色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向东村位于义井乡东南部~耕地面积3263亩~人口3041人。
通过再三分析推敲~乡党委政府选择了领导班子战斗力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农民接受农业“三新”技术积极性高的向东村作为草莓种植示范村~以此做为全乡突破农业生产制约瓶颈的示范村。
向标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按照乡里安排~在县农业、财政部门的支持下~精心谋划~周密布置~在自己的3263亩土地上~于2007年成功地试种了草莓100亩~并实现了亩均效益9000元~率先在全乡实现了草莓种植零的突破,2008年~该村成片集中种植草莓面积扩大到800余亩~亩产值平均高达12000元。
在该村和全乡产生了轰动效应。
今年秋~该村实现了组组种草莓的目标~种植面积达1200亩。
占全村3260亩土地的37%。
为了整体快速推动该村草莓产业的发展~我们狠抓了“一引”、“二带”、“三配套”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即引进本县种植草莓的乡土人才到本村种植草莓。
2007年秋~我村引进了我县草莓种植大户丁广江、罗忠、魏其国等五个乡土人才~形成村农田综合治理示范区种植草莓~我们负责给他们提供低价的租赁土地~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各个问题~向他们提供系列便捷的各项服务。
使他们安心舒心地在本村种植草莓~促使他们发挥种植草莓的最大示范效应~从而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推动示范效果~使我村农民看到了草莓种植的高效益~产生了浓厚的种植草莓欲望~为第二年推广种植草莓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带”:即利用大户带动,利用能人带动。
一是靠大户带动。
张杰辉是我村农民~他平时十分热爱农业科技~早就关注草莓产业~是一个既有文化又年富力强~既有经营头脑~又有种植经验的农户。
为此~村里鼓励他大胆种植草莓。
2008年~他多方筹措资金一次性种植大棚草莓近100亩~种植露地加工草莓50余亩。
此外~他还把土地平整区的部分土地租用过来~然后分文不加再租给其他农户~其目的是带动其他农户一起种植草莓~一起发草莓财。
今年~张杰辉牵头~成立了义井乡向东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入他的会员已达100多人。
二是靠能人带动。
胡守红、夏世言都是文化程度高、生产经验丰富的本村乡土能人~他们在本村发展养殖业上起到过很好的作用。
去年~我们有意识地与他俩商量本村草莓发展大计~他们十分有兴趣地打算建立自己的草莓种植示范基地。
去年秋~他们在自己种植的近10亩草莓示范基地上~从种苗选择到标准化栽培~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去做~使本村农民一看就会~一听就懂~解决了本村农民种植草莓上的很多难题~从而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深受农民欢迎。
“三配套”:即技术培训服务配套,生产资料供应服务配套,产后销售服务配套。
几年来村两委把草莓产业发展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并狠抓了三个方面的综合服务配套工作。
一是草莓种植技术培训服务配套。
草莓种植技术到位与否直接决定新区的种植成功与否~也是亩产值高低的关键。
为此~我们采取了三个途径来确保技术培训到位、技术运用支位~首先我们经常请省内
外专家为我村草莓生产把脉~倾听他们的意见~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如省农科院董玲研究员、青岛大学姜卓俊教授、吉林省蛟河市草莓研究所专家李怀财等。
其次是与市、县一些技术部门和培训机构联系~请他们到我村进行草莓系列化的专项技术培训~让农民系统地掌握草莓栽培技术~如市农技中心、县科技中心、县兴丰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县草莓协会等。
今年共培训人数16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
最后是经常请一些专家到田头进行技术指导~如省农科院叶正和研究员、王振荣研究员、李长江研究员~安农大的丁克坚教授、朱立武教授等~县草莓协会的夏世祥研究员等。
二是草莓种植示范基地配套。
示范是航标~示范是标杆~农民第一年种草莓心里没有底~如果不把示范基地建起来~他们总是胆怯。
我们通过本村大户和能人~建立了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示范基地的地怎么整、墒怎么做、肥怎么下、苗怎么栽、药怎么用~农民到示范基地上看的见学的会。
三是草莓销售和物资供应服务配套。
村两委把草莓销售出路和物资供应服务摆在草莓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我们通过草莓合作社~从科源村镇银行协调办理贷款17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农户种植草莓的资金短缺问题,引进草莓新品种3个,调剂草莓种苗20多万株,统一采购钢架、地膜、滴灌设施1000余亩。
同时~我们紧紧
抓住产后草莓销售不放松~一方面组织大户到阮巷草莓市场销售~一方面引进商贩到田头采购~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产后销售服务问题~确保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007年向东村农民人均收入是3850元~而2008年向东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670多元。
虽然我们村在草莓生产上已形成了特色和规模~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本村的草莓交易市场还未建立起来~草莓栽培的档次还有待于提高~草莓产业与观光旅游~农民还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等~都需要认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