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评优完整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2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建筑艺术的美》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
2. 建筑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3.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装饰等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建筑艺术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欣赏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建筑作品,如故宫、巴黎圣母院、悉尼歌剧院等,引导学生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Step 3:讨论与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建筑艺术的魅力和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与创作(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建筑。
Step 5: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建筑艺术的美基本特征形式、结构、功能、材料魅力经典作品欣赏表现手法外观、内部空间、装饰作业设计: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难点1. 建筑艺术美的内涵和表现;2. 建筑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3.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艺术作品图片;2. 学具:笔记本、彩笔、建筑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欣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美的内涵。
3. 欣赏: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美。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建筑艺术的美2.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欣赏能力3. 教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4.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5. 教学难点:建筑艺术美的内涵、评价标准、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总结7. 作业布置:搜集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作业设计1. 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艺术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1.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有文学名著、经典的音乐、精美的画卷,还有更大、更壮观、更丰富的古今中外的建筑。
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悠扬的乐曲,欣赏一下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播放图片)2.师:同学们,世界上具有特色的建筑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各国文化的积淀。
德国诗人歌德曾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3.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三、新授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见过哪些漂亮的建筑呢?(指名回答)师:(情境一)同学们见过的世面可真多呀!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情境二)都没去过呀?没关系,今天呀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世界各地的建筑风采。
(一)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首都北京的故宫。
1、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建筑整体上取对称之势,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传统模式。
3、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播放视频)4、故宫雄伟壮丽,处处都彰显着皇权至上。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成都市文翁实验小学李昆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并能够发现和体会建筑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认识建筑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应会:能够了解到建筑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用建筑剪影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以建筑师王澍获奖引出课题《建筑——凝固的音乐》
,看一看,想一想。
初步欣赏和感受音乐与建筑。
讲授新课
解决教学重点
(一)、固中有变的节奏美:
1、让学生听唱诗班的音乐联想到教堂这种建筑。并出示圣彼得大教堂的图片,由局部分析,感受建筑的节奏美。
2、由国外建筑引入到中国古代建筑——北京故宫的欣赏,并分析,感受它的节奏美。
中带动的韵律美。
2、随着音乐,体会长城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总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欣赏、观察、发现。
欣赏、观察、发现。
欣赏、观察、发现。
欣赏、观察、发现。
欣赏、观察、发现、体验。
体会建筑的节奏美。(建筑的节奏: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表现为大小、疏密、重复等。)
体会建筑的韵律美。(建筑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发展。表现为高低、起伏、进退等。)
解决教学难点
1、播放一段音乐,请学
生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用剪影的形式表现古今中外的建筑,并表现出建筑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学生随着音乐进行作业。
体会、表现建筑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展评
1、将学生的作品全部贴在一副晚霞的背景中,请学生来找一找,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和感受到了建筑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3.能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2.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内容
1.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功能
2.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建筑的美学特征
–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3.代表性建筑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雁荡山别墅、故宫、颐和园等
–国外建筑的代表作品: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古罗马斗兽场等
四、教学方法
1.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文化背景和代表性建筑作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3.观察实践: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五、教学时长
两节课(90分钟/节)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出席情况、听课专注度、课堂互动、问题回答等。
2.作业评估: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认识,可以通过书面、绘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3.实践体验: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七、教学资料
1.建筑艺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书籍资料。
2.参观建筑艺术作品的场所和路线安排。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2014秋)

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发现两者在材质、造型、色彩上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在讲授过程中资源共享,完善对中西建筑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中西建筑的欣赏,使学生对民族建筑文化对世界建筑文化有新的认识,能够多方位了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比较中西建筑的不同材料,发现其建筑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同关系。
教学难点:对中西建筑在风格上的区别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导入新课1 师:你们看这些房子漂亮吗?(漂亮)房子又叫什么呀?(建筑)还想不想看更漂亮的建筑呀?(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筑艺术的美。
(看着不同的性状的建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板书:建筑艺术的美二【讲授】探究新知1了解建筑美在哪里?(1)建筑风中烛火,最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形体美)(2)栖息地'67,和风中烛火形体上有什么区别?( 有的地方是空的)这个建筑有个性吗?(有)展现的是空间节奏韵律的美。
(3)彼得大帝的皇宫在绿树的衬托下它美吗?(美)特点是什么?(颜色漂亮)体现什么美?(4)水滴和雕楼材质一样吗?水滴材质是金属和玻璃,碉楼是木石结构,体现什么美?(5)古罗马斗兽场建筑特点是什么?(门多)门的两边是什么?(柱子)这罗马柱体现的什么风格呀?(罗马风格) 古罗马斗兽场5万人可以在8分钟之内撤离,距今1930多年的人们聪明吧! 科隆大教堂的尖顶是哥特式建筑风格,凡尔赛宫的卷草纹和贝壳纹展现的是洛可可风格,悉尼歌剧院在水中像一艘帆船,是象征主义风格。
我们欣赏了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学生饶有兴趣的比拼谁能叫出图片地方。
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授】引导感受2 简单了解建筑的类型(1)这个建筑你们熟悉吗?他们统称什么?-----------(宗教建筑)(2)认识吗?是什么人呆的地方?(死了的人)那叫什么建筑?-----(陵墓建筑)(3)它是玩的地方吗?(公园)它是苏州园林-----那是什么建筑呀?----------园林建筑(4)哪个是北方建筑,哪个是南方建筑?你看粉墙黛瓦普通的民居,是徽式风格建筑的宏村月沼,他的马头墙比较有名.北京四合院他们都属于什么建筑? ------(民居建筑)(5)出是示故宫建筑,这个建筑同学们可以住进去吗?老师可以住进去吗?那谁能住进去呢?(皇帝),皇帝住的地方叫什么建筑?-----(宫殿建筑),中国的皇上住在故宫,法国的皇帝住在凡尔赛宫里。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学目标
1.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理解「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3.学习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学重点
1.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熟悉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形态和构造。
3.学会使用铅笔和淡彩笔勾勒和填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细致地填色,使作品更有层次感。
教学准备
铅笔、淡彩笔、A4纸、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哥特式建筑主要特点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哥特式建筑之眼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步:学习哥特式建筑之眼的构造
教师通过展示哥特式建筑之眼的构造图,向学生讲解其构造原理和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发现「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练习绘制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师通过展示具体绘制方法的图片素材,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练习。
第四步:完成作品
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填色,提醒学生需要注意填色的层次感。
课堂小结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掌握了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和构造,理解了「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会了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并完成了一幅层次感较强的哥特式建筑之眼作品。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使用所学技能完成一幅哥特式建筑之眼的作品,并注重作品的层次感和细节处理。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

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建筑中的“之眼”,即玫瑰窗。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创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掌握玫瑰窗的装饰风格。
2. 难点: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中的玫瑰窗,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讲解(10分钟)讲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重点介绍玫瑰窗的起源、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欣赏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风格的玫瑰窗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共同特点和差异。
4. 创作指导(10分钟)讲解创作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作品中。
示例:以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为蓝本,创作一幅线描作品。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板书设计: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3. 创作方法及技巧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玫瑰窗为主题的线描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哥特式建筑及玫瑰窗的短文,介绍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玫瑰窗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美感,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作品完成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创作时间,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建筑,可以算是与孩子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
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他们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
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学时重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
什么变化。
学时难点
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活动
【导入】建筑艺术的美
(一)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课前:收集中外著名建筑的图片和资料(建筑的历史、材质、造
型特点以及感受等)。
(二)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命运交响乐》
(画面定格在音频中)听一段雄伟的交响乐,看着这上下起伏的音频,像什么?你和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把建筑比
喻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是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有美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板书:建筑艺术
的美)说到建筑你会想到什么?
【讲授】建筑艺术的美评论
(三)欣赏北京故宫建筑
1、整体感受故宫。
首先让我们走进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
筑群——故宫。
(课件,图片,音乐)
北京故宫简介: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故宫开始建造是在明永乐五年(1406年),
历史14年的才建造完成。
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5间,这么多
房间会不会有种很乱的感觉?为什么多而不乱?
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两边都是对称的。
布局
很严谨,对称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传统模式。
在这条中轴线上,有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四周围还有 10米高的城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
城的四个角上分别有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
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
的杰作。
听了故宫的简单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吗?(宏伟、堂皇、庄严、和谐……)
我们从故宫的整体上看,可以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有个共
同的特点?(黄色的屋顶,红色的宫墙)
这有什么含义吗?(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
的色彩)这两种明亮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是那么?(热烈,和谐)
2、具体了解故宫内在文化。
(1)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
(课件,特写仙人走兽)有谁认识他们吗?选择?(教师对陌生的名
字适当做解释)。
仙人走兽放在屋檐上有什么用意吗?
教师小结:为了突出大殿的威严,还有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的意思。
而且它还有实用功能,我们看屋檐有一定的斜度,瓦便有下滑的
可能,所以在梁上需用多个铁钉加以固定,为掩饰铁钉不美观还防止
雨淋,工匠师们便在装饰了这些小兽们了。
(2)云龙大石雕:
(课件,云龙大石雕)顺着云龙大石雕往上走,你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图案能把我们都陶醉与此?(有龙纹、五座宝山、云纹)龙代表着什么?(皇帝)它能驾于一切的。
这里有九条龙,和五座
山合在一起,寓意着:九五之尊。
(3)故宫的门:
门,发现什么吗?(有门钉,铺首)有几个门钉?数字9的内涵?门钉
作用?(加固,装饰,等级的象征,皇宫、坛庙大门每扇门的门钉有九行,每行九枚,像亲王、郡王的门钉数量可就不一样了)铺首?(似狮非狮,
据说叫螺蛳,是古代象征安全的一种保护神)
(四)中外建筑对比
1、故宫乾清宫内景与凡尔赛宫殿内景对比:
(课件,两幅中外内景图)哪个是故宫的内景?怎么看出来的?各有
什么特点使你一下子就区分出来?故宫内景给人感觉?(肃然起敬、庄
严稳重,华丽威严)。
凡尔赛宫,感觉?(自由,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
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在这里面展出着很多美术、雕刻等艺术品。
2、中国古代建筑故宫与外国古代建筑印度的泰姬陵、德国的科
隆大教堂作对比:
中国和外国古代建筑的内景带给了我们庄严的、奢华的不同美感,那么外景带给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
殿建筑。
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古代的中外建筑,赞叹古人的伟大,欣赏着建筑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我们从建筑风格、材质、造型、色彩、感受等方面进行了欣赏。
【活动】建筑艺术的美
学生实践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中外的著名建筑,我想现在的你看到手中
的建筑应该对它有更新的感受了,我们在纸上写一写,把你对建筑美
的感受写下来。
谁愿意把自己手中那充满魅力的建筑介绍给大家?
【练习】建筑艺术的美
建筑节奏与韵律,像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用线描的绘画方式表现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