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2021020121592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2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建筑艺术的美》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
2. 建筑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3.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装饰等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建筑艺术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欣赏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建筑作品,如故宫、巴黎圣母院、悉尼歌剧院等,引导学生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Step 3:讨论与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建筑艺术的魅力和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与创作(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建筑。
Step 5: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建筑艺术的美基本特征形式、结构、功能、材料魅力经典作品欣赏表现手法外观、内部空间、装饰作业设计: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美术六上第01课建筑艺术的美

04
CHAPTER
著名建筑艺术赏析
1
2
3
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故宫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和精美的细节装饰,展现了东方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故宫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建筑艺术,体现了东方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故宫、颐和园等,它们以精湛的建筑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古建筑
历史街区如南京夫子庙、上海田子坊等,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和文化特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
历史街区
建筑艺术通过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水平,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和环境美学。
了解建筑所属的历史时期和风格流派,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结构等特点,理解其风格形成的因素和表现方式。
比较不同风格建筑的异同点,欣赏其多样性和创新性。
了解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信息,理解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建筑与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联系和影响,领悟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美术六上第01课建筑艺术的美
目录
建筑艺术概述建筑艺术的美学要素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著名建筑艺术赏析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建筑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CHAPTER
建筑艺术概述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提升审美水平
建筑艺术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座标志性建筑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鸟巢等。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难点1. 建筑艺术美的内涵和表现;2. 建筑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3.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艺术作品图片;2. 学具:笔记本、彩笔、建筑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欣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美的内涵。
3. 欣赏: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美。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建筑艺术的美2.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欣赏能力3. 教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4.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5. 教学难点:建筑艺术美的内涵、评价标准、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总结7. 作业布置:搜集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作业设计1. 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艺术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1.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有文学名著、经典的音乐、精美的画卷,还有更大、更壮观、更丰富的古今中外的建筑。
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悠扬的乐曲,欣赏一下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播放图片)2.师:同学们,世界上具有特色的建筑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各国文化的积淀。
德国诗人歌德曾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3.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三、新授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见过哪些漂亮的建筑呢?(指名回答)师:(情境一)同学们见过的世面可真多呀!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情境二)都没去过呀?没关系,今天呀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世界各地的建筑风采。
(一)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首都北京的故宫。
1、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建筑整体上取对称之势,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传统模式。
3、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播放视频)4、故宫雄伟壮丽,处处都彰显着皇权至上。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建筑艺术的美,突破单一的审美观念。
(2)如何将观察和分析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举例:
-在分析建筑案例时,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线条如何展现动态美,形状如何呈现出稳定性,色彩如何表达情感等。
(2)学会观察和分析建筑艺术的美,如线条、形状、色彩、结构等元素。
(3)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展现个性与创新。
举例:
-在讲解古代建筑时,重点强调故宫的对称布局、雕梁画栋等特色。
-分析现代建筑时,关注国家大剧院的球形设计、独特的外观和内部空间。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案例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建筑的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建筑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
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型制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建筑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艺术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运用美学原则和艺术手法所创造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故宫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它的对称布局、雕梁画栋等特点展示了建筑艺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文化内涵。
-建筑设计创新与实践操作:学生需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建筑设计,并能动手实践,如制作模型等。
-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完成共同任务。
举例:针对建筑艺术鉴赏能力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风格建筑的异同,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建筑艺术的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各种建筑,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建筑艺术的奥秘。
在新课讲授中,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来让学生们理解建筑艺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这种方式似乎很受欢迎。学生们在听到具体建筑作品背后的故事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说明情感故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
2024版六年级美术课件第01课建筑艺术的美

2024/1/25
4
建筑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04
欣赏建筑图片 收集各种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建筑的形式美、 空间美和装饰美。
观察建筑细节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细节部分,如门窗、檐口、雕刻等,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29
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了解建筑历史
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 筑风格、特点和发展背 景,帮助学生理解建筑 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 内涵。
激发想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未来建筑的可能形态和功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1/25
开展创意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建筑创意设计比赛或合作设计项目,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2
THANK YOU
2024/1/25
33
2024/1/25
宗教建筑的造型和装饰丰富多样,包 括高耸的尖塔、精美的雕刻、华丽的 壁画等,展现出宗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17
04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
2024/1/25
18
观察法
观察建筑外观
注意建筑的形状、大小、比例、 色彩、材质等视觉元素。
观察建筑细节
关注建筑的门窗、屋顶、装饰等 细节部分的设计。
代表性风格
现代简约风格、田园风格、中式风格等是室内设计与家居装饰中常 见的风格。
26
文物保护与古建筑修复
2024/1/25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

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建筑中的“之眼”,即玫瑰窗。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创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掌握玫瑰窗的装饰风格。
2. 难点: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中的玫瑰窗,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讲解(10分钟)讲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重点介绍玫瑰窗的起源、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欣赏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风格的玫瑰窗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共同特点和差异。
4. 创作指导(10分钟)讲解创作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作品中。
示例:以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为蓝本,创作一幅线描作品。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板书设计: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3. 创作方法及技巧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玫瑰窗为主题的线描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哥特式建筑及玫瑰窗的短文,介绍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玫瑰窗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美感,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作品完成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创作时间,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