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2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建筑艺术的美》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

2. 建筑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3.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装饰等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建筑艺术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欣赏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建筑作品,如故宫、巴黎圣母院、悉尼歌剧院等,引导学生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Step 3:讨论与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建筑艺术的魅力和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与创作(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建筑。

Step 5: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建筑艺术的美基本特征形式、结构、功能、材料魅力经典作品欣赏表现手法外观、内部空间、装饰作业设计: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难点1. 建筑艺术美的内涵和表现;2. 建筑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3.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艺术作品图片;2. 学具:笔记本、彩笔、建筑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欣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美的内涵。

3. 欣赏: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美。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建筑艺术的美2.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欣赏能力3. 教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4.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5. 教学难点:建筑艺术美的内涵、评价标准、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总结7. 作业布置:搜集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作业设计1. 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艺术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3.能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2.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内容
1.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功能
2.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建筑的美学特征
–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3.代表性建筑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雁荡山别墅、故宫、颐和园等
–国外建筑的代表作品: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古罗马斗兽场等
四、教学方法
1.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文化背景和代表性建筑作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3.观察实践: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五、教学时长
两节课(90分钟/节)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出席情况、听课专注度、课堂互动、问题回答等。

2.作业评估: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认识,可以通过书面、绘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3.实践体验: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七、教学资料
1.建筑艺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书籍资料。

2.参观建筑艺术作品的场所和路线安排。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研究主题:巧用多种媒材启发学生美术创造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2.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3.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将教材中的建筑艺术进行分类分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组:一组:故宫。

二组:凡尔赛宫。

三组:泰姬陵。

古代特殊场所建筑组:四组:科隆大教堂。

五组:古罗马斗兽场。

现代建筑组:六组: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现代仿生建筑组:七组:里昂国际机场、香港中银大厦、悉尼歌剧院。

2、将各组的问题集发放为组长,安排组长分配课前任务收集资料,以备上课介绍。

3、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宏村》,让学生学会从建筑材料、功能、造型、色彩、建筑风格分析和时代背景分析建筑。

二、小组探究学习1、第一、二、三小组按照课前布置好的任务从第一组开始汇报交流学习内容。

(各组自行组织教学。

)2、教师创设问题:①了解了故宫和凡尔赛宫两个中外古代宫廷建筑,谁能说说从东方与西方建筑风格对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建筑材料对比有什么不同之处?②它们分别又与泰姬陵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给你什么感受?3、第四、五、六、七小组上前汇报交流学习内容?4、教师创设问题:谁能说说对比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最大的变化时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三、深入探究结合各组的交流汇报从多角度分析建筑艺术的美。

教师创设问题:1、东方与西方建筑风格对比有什么不同?2、皇家建筑与居民建筑对比有什么不同?3、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比有什么不同?四、拓展1、课后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你的家乡有怎样的建筑及其特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游戏三:看图猜城市
通过教师展现的巴黎、伦敦、罗马、比萨四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剪影猜出城市。
通过游戏,发现不同的建筑的特点,并由巴黎圣母院大火进行情感渗透,部分解决艺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观看视频
探究活动
剪辑制作故宫的视频,将学习任务隐藏于视频之中
问题反色代表什么,红色黄色组合在一起的美术效果
观看视频,收集信息,找出红砖黄瓦、门钉铺首、仙人走兽、云龙石雕、太和殿的建筑、乾清宫的特点六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有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颜色。
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依次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皆为吉祥的象征。
高山、龙纹的含义
针对学生回答,具体解释五脊、重檐。
布置第一个作业
学生汇报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由此展开任务驱动。
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
提高学生会交流的能力,同时利用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倾听和思考的意识,共同了解故宫的历史以及色彩、造型特点,感受故宫建筑的高雅、非凡与宏大的气势。
课堂延伸
3、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与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中建议第三学段学生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本课是小学阶段唯一一节以建筑为主题的欣赏课,这是开启学生对建筑艺术认知的重要一步,所以专业性知识不能过多、过深,避免引起学生厌学心理。
布置作业二
老师带来另外两个视频,罗马斗兽场和悉尼歌剧院的无声视频,需要同学们按照视频收集信息,撰写导游词,配音配乐,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学目标
1.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理解「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3.学习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学重点
1.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熟悉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形态和构造。

3.学会使用铅笔和淡彩笔勾勒和填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细致地填色,使作品更有层次感。

教学准备
铅笔、淡彩笔、A4纸、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哥特式建筑主要特点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哥特式建筑之眼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步:学习哥特式建筑之眼的构造
教师通过展示哥特式建筑之眼的构造图,向学生讲解其构造原理和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发现「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练习绘制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师通过展示具体绘制方法的图片素材,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练习。

第四步:完成作品
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填色,提醒学生需要注意填色的层次感。

课堂小结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掌握了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和构造,理解了「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会了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并完成了一幅层次感较强的哥特式建筑之眼作品。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使用所学技能完成一幅哥特式建筑之眼的作品,并注重作品的层次感和细节处理。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建筑艺术的美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建筑,可以算是与孩子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

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他们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

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出示丽江、北京、安徽宏村建筑的图片,感受建筑艺术的美,引出课题。

(板书:建筑艺术的美)说到建筑你会想到什么?欣赏北京故宫建筑1、整体感受故宫。

首先让我们走进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故宫。

(课件,图片,音乐)北京故宫简介: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

故宫开始建造是在明永乐五年(1406年),历史14年的才建造完成。

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5间,这么多: 房间会不会有种很乱的感觉?为什么多而不乱?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两边都是对称的。

布局很严谨,对称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传统模式。

在这条中轴线上,有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四周围还有10米高的城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城的四个角上分别有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

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建筑中的“之眼”,即玫瑰窗。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创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掌握玫瑰窗的装饰风格。

2. 难点: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中的玫瑰窗,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讲解(10分钟)讲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重点介绍玫瑰窗的起源、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欣赏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风格的玫瑰窗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共同特点和差异。

4. 创作指导(10分钟)讲解创作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作品中。

示例:以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为蓝本,创作一幅线描作品。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板书设计: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3. 创作方法及技巧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玫瑰窗为主题的线描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哥特式建筑及玫瑰窗的短文,介绍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玫瑰窗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美感,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作品完成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创作时间,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
1课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

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

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