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教案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教案设计【篇一:漂亮的建筑美术教案】漂亮的建筑【教材分析】1.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天坛祈年殿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国古建筑的美感。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2.的学生的制作图暗示了本课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制作技法中的剪、撕、贴在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设计一幅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时,教师可个别辅导。
【教学目标】1.感悟与发现: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实践与创造: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与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图。
【教学具准备】生:各色纸张,剪刀,双面胶师:课件、组合图形、示范作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图片:带领学生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2.(出示天坛祈年殿)看到这座建筑了吗?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
这座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预设:漂亮、雄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漂亮的建筑。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看图片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让学生感受建筑的雄伟和漂亮,激发学习兴趣】二、探究式学习1.介绍祈年殿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这座漂亮的中国古代建筑。
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真好看啊!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生活中还知道或见过哪些建筑?(学生自由回答)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那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建筑,让我们一起看看。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1.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有文学名著、经典的音乐、精美的画卷,还有更大、更壮观、更丰富的古今中外的建筑。
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悠扬的乐曲,欣赏一下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播放图片)2.师:同学们,世界上具有特色的建筑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各国文化的积淀。
德国诗人歌德曾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3.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三、新授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见过哪些漂亮的建筑呢?(指名回答)师:(情境一)同学们见过的世面可真多呀!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情境二)都没去过呀?没关系,今天呀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世界各地的建筑风采。
(一)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首都北京的故宫。
1、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建筑整体上取对称之势,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传统模式。
3、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播放视频)4、故宫雄伟壮丽,处处都彰显着皇权至上。
六年级美术《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筑艺术的美》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建筑艺术的历史、类型和特点,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建筑艺术的美。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不同类型的建筑艺术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建筑艺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建筑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然而,对于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类型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欣赏和评价建筑艺术的美,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不同类型的建筑艺术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不同类型的建筑艺术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建筑艺术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建筑艺术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建筑艺术的美。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所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建筑艺术的看法和理解。
4.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建筑艺术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学生准备: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搜集一些建筑艺术的图片或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艺术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建筑艺术的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不同类型的建筑艺术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
六年级上册1、建筑艺术的美

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
是权力的象征。
三、环节三:
展示 四大建筑体系艺术风格
四、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
A.宫 殿:壮丽宏伟的宫殿建筑 【故宫】
1、特点: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
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
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2、为什么呢?
从历史层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D.民 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 1、特点: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 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 最广的建筑类型。 2、为什么呢? 从历史层面:我国的建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 秀的民族传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是我国灿烂 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环境层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 50 多个民 族,因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风格造型各有不 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青藏高原的调房;有北京城 里的四合院,上海市区的里弄住宅;有傣家的竹楼、 客家的土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真可谓千姿百态, 民居风格的多样性堪称世界民居之首。
(有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 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颜色。) 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 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 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 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
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的风格,能够用简单的术语总结其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感受建筑的魅力并养成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认识其文化内涵。
【难点】在文化情境中认识中国的宫殿建筑。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谜语,导入新课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了“凝固的音乐”。
那大家知道哪些比较著名的建筑呢?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小结:建筑已成为世界各地文化的象征,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中,各地的建筑风格迥异,多姿多彩,揭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环节二:新课讲授,欣赏中国建筑(一)感知建筑播放音乐并展示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引导学生欣赏,说说自己欣赏到哪些奇特的建筑?哪些建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故宫、天坛、凡尔赛宫……)(二)故宫的大门(门钉、铺首)现在老师作为导游引领大家一起步入故宫的大门。
(教师出示故宫建筑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下列提问:现在大家在大门上看到了什么?大门上的门钉、铺首有什么意思呢?教师小结:北京故宫里的大门钉都是铜制的,外镀一层鎏金,光彩夺目,更显得皇宫的华丽雄伟。
皇帝进出的大门均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
取“九”这个数字,表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铺首即门扇上的门环和底座,为传统门饰。
皇宫、王宫的铺首的瑞兽图案具有装饰作用和镇凶驱邪寓意,在尺寸、选材、用料、工艺、制作等方面都已登峰造极,彰显了皇家君临天下的气势。
(三)故宫的色彩1.展示故宫的整体图,现在同学们跟随老师步入午门,现在来看故宫给你什么感受?(雄伟、壮观)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色的屋顶、红色的墙给人以热烈、和谐的感受。
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3.能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2.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内容
1.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功能
2.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建筑的美学特征
–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3.代表性建筑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雁荡山别墅、故宫、颐和园等
–国外建筑的代表作品: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古罗马斗兽场等
四、教学方法
1.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文化背景和代表性建筑作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3.观察实践: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五、教学时长
两节课(90分钟/节)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出席情况、听课专注度、课堂互动、问题回答等。
2.作业评估: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认识,可以通过书面、绘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3.实践体验: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七、教学资料
1.建筑艺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书籍资料。
2.参观建筑艺术作品的场所和路线安排。
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美学原则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建筑艺术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建筑美学原则,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激发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评价建筑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提出独到见解,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学生需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如功能性、审美性、象征性等。
3.建筑艺术作品欣赏:分析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如故宫、埃菲尔铁塔等,了解其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其能够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观察、欣赏和分析建筑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了解文化背景,增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在介绍建筑美学原则时,以实际建筑为例,如帕台农神庙的比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美在建筑中的应用。
-在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如巴洛克式建筑与洛可可式建筑的差异,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
-建筑美学原则的应用: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的美学原则灵活运用到具体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中。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建筑模型制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将所学的建筑美学原则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这让我认识到,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中美术【中国古建筑艺术之美】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中国古建筑艺术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介绍,以及对古建筑布局规划、营造方式以及建筑审美的知识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以及古建筑的思想内涵,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美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营造方式以及建筑装饰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古建筑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1.纸张、铅笔;2.学生分小组就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上元灯会》欣赏。
由《清明上河图》的中的景色描绘引出中国传统古建筑艺术之美。
【新知探究】一、中国古建筑分类学生通过欣赏图片,了解中国古建筑分类。
在这些建筑中,合院是中国古建筑发展最成熟的精髓,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教师展示四合院的动态图片,引领学生了解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它以庭院为一个“原型”,不断的向外扩展,形成多进院落。
你知道最大的四合院是什么建筑吗?故宫。
二、古建筑营造方式1.布局规划(1)建筑布局理念学生通过图片以及教师的精彩解说,了解故宫营建原则。
(2)建筑布局特点教师连环问题:故宫作为最合院建筑,主要的布局形式是什么?故宫有几个大院落?每个院落的功能是什么?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图片分析回答,理解故宫为院落式组群布局。
它由两个大院落组成的。
前朝是国家举办大典、重大仪式的地方。
后寝,皇帝以及妃嫔居住、休闲娱乐的地方。
建筑布局中轴线对称,并且重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
(3)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图片展示以及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引领学生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学习故宫布局的特点。
(4)模拟故宫游览此环节由两位学生化身导游,结合古建筑教学模型以及相关文字资料,带领同学步入故宫,了解中轴线的主要建筑。
2.木结构技术(1)建筑整体结构教师用课件分析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木结构建筑各部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
分析略简。
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法设计: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
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适逢秦始皇兵马俑到杭州展览,于是便设计本课的教学。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
A同学:广泛的了解。
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
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
要求课堂上谈感受。
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
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
你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生:直观感受,思考。
教师:请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
[陶俑]:
■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B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学生:
A同学介绍陵墓雕塑艺术成就。
■汉代俑
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
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南朝陵墓雕刻欣赏
结合旅游经历谈谈石兽雕刻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C同学提问。
教师最后小结。
下节课安排:
宗教雕塑:
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
C、提问题3-5个。
D、我们如何认识宗教雕塑?
星期一、二中午拷贝资料。
相关资料:
■《世界七大奇迹有哪些》
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大小共有七十多座,其中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大。
这座金字塔高146.50米,底部每边长230多注,是用每块约得两吨半的200多万块巨石砌成的。
塔内有能道、石阶、墓室和各种装饰品,至今仍矗立在开罗附近的吉萨。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时期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公元前562年)为他的王后修建的。
这座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技法,先修成几层平台,就象梯田似的,然后在每层平台上栽种奇花民草,顶上修建水池,安上水管,以但灌溉。
远远望去,整个花园就象挂在空中一样,因此称“空中花园”,又称悬园。
它位于现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南部,后来被埋在地下,现在已经发掘出来了。
阿泰密斯神殿是一座长约127米。
宽73米的宏大的殿堂建筑,共有127根大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十分壮观。
它建在土耳其境内的以弗所城,后来大火烧毁了。
宙斯神像座落在希腊的奥林匹亚,它是古希腊人供奉的天神,用乌木雕刻而成,一只手举着胜利女神,另一只手握着权杖,十分威严,可惜后来被毁坏了。
太阳神巨像修建在地中海里的罗得岛上,据说是岛上居民先把兵器熔化,然后浇铸而成的。
神像的手指头比真人还高。
这座巨像后来
毁于地震。
摩索拉斯陵墓是古代加里亚国王摩索拉斯的陵墓。
墓室呈长方形,顶部为金字塔形,塔上立着国王和王后的雕像。
它建在土耳其境内的哈里卡纳苏,后来被毁掉了。
亚历山大城的灯塔高180米,顶部装有大火炉,用镜子可把火光传到远方。
它位于埃及境内濒临地中海的亚历山大城附近的法罗斯岛上,是为航海的需要而修建的,后来毁于地震。
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
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尾象牛。
多用作吉样的象征,王者至仁则出。
《礼记》我“麒风龟龙,谓之四灵”,也借喻杰出的人。
麟辟邪:传说中神兽名,似狮而有翼,能避御妖邪。
天禄:传说中神兽名,其状如鹿,双角。
用作陵墓前,因品位比麒麟、辟邪低,故多为中层官僚所用,《明史》载功臣死后,墓前“一品螭首,二品麒麟盖,三品天禄辟邪盖,四品至七品方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