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78-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标准
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城轨交通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学习与实践)二零一零年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目录1.一般设计原则2.钢轨及轨道几何行位3.扣件、轨枕及道床4.道岔及道床5.减振轨道结构6.轨道附属设备及安全设备7.线路标志及有关信号标志我国第一部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于1992年发布,1993年实施。
它基于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它总结了我国二十余年来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以及历年来的科研成果,同时,借鉴了国外地下铁道有关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初期起着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又引入了诸多国内外新技术,积累了各种新经验,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对92年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规范名称简化为《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于2003年(以下简称《地规》03年版)发布,2003年实施。
修订后的规范除对原文进行扩充与深化,又新增加了运营组织、高架结构、环境与监控、环境保护、自动售检票等内容,成为一部地铁建设的跨专业、综合性规范。
《地规》03年版实施以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对其中部分条文(线路、轨道等)进行探讨,供研究设计人员参考,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1.一般设计原则轨道是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的基础,它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并引导列车运行,因此轨道设计应符合以下主要原则:*轨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以及适量的弹性,以确保列车运行平稳、快捷、安全、舒适,并尽量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和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应均衡提高轨道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弹性连续、结构等强、合理匹配。
*轨道结构应根据环境保护对沿线不同地段的减振降噪要求,采用相应级别的减振轨道结构。
*轨道结构在满足以上功能的前提下,要求结构简单,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造价。
*钢轨是运行列车牵引用电回流电路,轨道结构应满足绝缘要求,以减少泄漏电流对结构、设备的腐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讲解

3、监测点埋设与初始值采集阶段
• 按通过评审的监测方案埋设监测点
• 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反映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状态的要 求;
• 监测点的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不应影响和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受力和 使用。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标识清晰,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 初始值采集
• 初始值要在监测点稳定后、施工影响前测定,至少连续独立观测三次, 取其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当时只有施工监测,无第三方监测,监管机制缺失。监测工作处于失 效状态:地面沉降、最大侧向位移均已早超过报警值,但均未报警。 监测负责人、监测员分别被判刑三年十个月和四年。
案例2、北京地铁15号线07标段顺义站“7.14”安全事故
2010年7月14日16时42分左右, 北京地铁15号线顺义站基坑施工 过程中,基坑东北角钢围檩及钢 支撑坠落,造成基坑底部施工作 业人员2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145.94万元。
7月13日:基坑北侧凹陷区的裂缝有所发展;基坑北侧地表沉降速率为62.15毫米 /天,地表累计沉降值为295.35毫米。
7月14日零时至14时地表沉降16.95毫米,地表累计沉降值达到312.20毫米。12时 至14时,地面沉降速率为0.71毫米/小时;桩顶水平位移速率为2.69毫米/小时,水 平位移累计值为6.83毫米。16时左右,第三方监测单位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报告 除地表沉降数据外,其他监测数据无异常。
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的关系
第三方监测与施工监测都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二者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三方监测与施工监测的区别: 二者在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实施主体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1、监测目的不同 第三方监测的目的:一是为建设单位风险监控预警、险情处置、事故
CJJT269-2017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正式版

CJJT2692017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正式版一、总则1.1 为规范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行,提高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水平,确保地下管线安全、高效运行,制定本技术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
1.3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和地下管线业务需求。
1.4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数据内容、系统功能、系统性能、安全与保密、运行与维护等方面。
二、系统架构与数据要求2.1 系统架构2.1.1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稳定性。
2.1.2 系统架构应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各层之间应实现高效的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
2.1.3 系统应具备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如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平台等)的集成能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2 数据要求2.2.1 数据内容应包括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2.2.2 数据格式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
2.2.3 数据采集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下探测、现场调查等,确保数据质量。
三、系统功能与应用3.1 系统功能3.1.1 地下管线数据管理:实现地下管线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和输出等功能。
3.1.2 地下管线空间分析:提供管线碰撞检测、缓冲区分析、剖面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为管线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决策支持。
3.1.3 地下管线运行监控:实时监控地下管线的运行状态,预警潜在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1.4 地下管线维护管理:实现管线维护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跟踪,提高管线维护效率。
3.2 应用场景3.2.1 城市规划: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轨道交通门系统远程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智能门控器的技术要求

轨道交通门系统远程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系统1第 6 部分:智能门控器的技术要求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智能门控器的术语与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门控器的生产、制造和使用等,特殊要求时按合同或技术协议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 + 12h循环) GB/T 2423.5-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423.56-201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和导则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824-2019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1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17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实验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GB/T 21563-2018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GB/T 24338.4-2018 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GB/T 25119-2010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EN50126:2017 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规定和证明EN50128:2011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铁路控制和保护系统软件EN50129:2018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处理系统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EN50155:2017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子设备EN50121-3-2:2016 铁路设施电磁兼容性第3-2部分:车辆设备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N 45545-2:2020 轨道车辆的防火保护第2部分:材料和元件的防火要求IEC 61375-2-3 铁路电子设备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2-3部分:TCN通信简介IEC 61375-3-1 铁路电子设备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3-1部分:多功能车辆总线(MVB)IEC 61375-3-2 铁路电子设备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3-2部分:多功能车辆总线的一致性测试IEC 61375-3-4 铁路电子设备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3-4部分:以太网组成的网络(ECN)3 术语与定义Q/320192 KN 100.1—2021《轨道交通门系统远程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第1部分系统的一般要求》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020年下半年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及图集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房屋市政工程施工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工作指南》的通知(20-08-26)
甘建质〔2020〕279号
44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08-27)
甘建办〔2020〕278号
45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修订《甘肃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考核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部分条款的通知(20-07-24)
安委办函[2020]56号
41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20-11-02)
甘建质〔2020〕327号
42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20-10-20)
甘建城〔2020〕329号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JGJ/T 12-2019〗
9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52-2006〗
1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3
混凝土搅拌机
〖GB/T9142-2000〗
4
预拌混凝土
〖GB/T14902-2012〗
5
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2006〗
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2021-08-01即将实施GB/T 11968-2020)
〖GB 11968-2006〗
7
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2021-08-01即将实施GB/T 11969-2020)
3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术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创新技术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9.04.28
•【文号】建办质函〔2019〕274号
•【施行日期】2019.04.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
术指南的通知
建办质函〔2019〕27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我部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术指南》(电子版可登录我部门户网站下载,下载路径为:首页-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发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推广应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9年4月28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1范围为统一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现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和竣工验收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60km∕h.采用钢轮钢轨支撑、以电能为动力的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其他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参照执行。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城市轨道交通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rr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fΓ511l声学轨道机车车辆发射噪声测量GB5599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10071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14227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14892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489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Z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度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fT24338.2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2部分:整个铁路系统对外界的发射GBZT28026.1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第1部分:电气安全和接地相关的安全性措施GB30013-2013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T32577轨道交通有人环境中电子和电气设备产生的磁场强度测量方法GB"32592轨道交通受流系统受电弓与接触网动态相互作用测量的要求和验证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TB/T3074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TBZT3271轨道交通受流系统受电弓与接触网相互作用准则TB"3355轨道几何状态动态检测及评定TBfT3503.3-2018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3部分:隧道空气动力学要求和试验方法TB1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180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10623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10761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CJJ49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96-2003地铁限界标准CZJS/T0061LTE-M系统需求规范HJ/T10.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方法HJ/T90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TCCES2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铁运函[2004]120号铁路桥梁检定规范铁运[2010]38号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交办运[2019]17号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和建设规划控制区工程管理办法深圳地铁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和建设规划控制区工程管理办法(2018年版)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八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用语定义 (2)第三章部门职责 (4)第四章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工程管理程序 (8)第五章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工程管理程序 (13)第六章评估管理 (14)第七章第三方监测管理 (16)第八章施工配合费 (18)第九章应急管理 (18)第十章执法管理 (19)第十一章资料管理 (19)第十二章技术要求 (20)第十三章其它 (22)附图1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工程方案审查流程 (23)附图2 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工程方案审查流程 (24)附图3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工程施工监管及地铁受工程影响后的处理流程 (25)附图4 工程施工应急流程图 (26)附表1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内工程勘察作业审查信息表 (28)附表2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内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信息表 (29)附表3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内工程施工作业审查信息表 (30)附表4 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内工程勘察作业审查信息表 (31)附表5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内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信息表 (32)附表6 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内工程施工作业审查信息表 (33)附表7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和建设规划控制区工程停止地铁第三方监测审查信息表34附表8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安保区简易工程审查表 (35)附表9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建设规划控制区工程通用审查信息表 (38)附表10 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建设规划控制区施工安全保障承诺书 (3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铁运营安全保护区和建设规划控制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避免或降低外部作业对地铁的影响,保障地铁建设、运营安全和临近地铁工程的顺利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78号)、《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地铁安保区基坑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0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BJ/T15-120-2017)、《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202-2013)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