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概述
1课程介绍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李铁柱电话:83790839E-Mail:litiezhu@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是在学习了“运输工程学”、“交通规划”它是在学习了“运输工程学”“交通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后学习的课程。
主要学习城市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客运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并通过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及要求: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概述2.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特征33.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系统规划与设计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5.快速公交系统规划与设计66.常规公交总体规划与设计7.其他城市客运系统发展规划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概述了解城市客运交通发展史、城市客运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和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特征。
了解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及类型、公共交通及个体交通发展战略。
了解客运交通体化的含义及发展模式了解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含义及发展模式。
2.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特征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基本概念、分类、系统构成给功能、不同类型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给功能不同类型轨道交通发展概了解快速公交发展背景、构成及功能定位。
了解地面常规公交系统主要要素:包括车辆、运行车道和公交场站等。
了解城市出租车、自行车和小汽车等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及发展趋势3.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掌握客运枢纽的定义及基本内涵,熟悉客运枢纽的功能等级划分。
客运枢纽的功能等级划分了解客运枢纽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及需求预测方法。
掌握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一般原则 掌握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般原则及方法,熟悉枢纽布局评价方法。
掌握单体客运枢纽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单体客运枢纽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内外典型枢纽设计案例。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体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选择、线网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选择线网合理规模研究及线网综合评价体系。
课程介绍第一课

课程介绍第一课
课程介绍第一课:课程概述与学习目标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一门全面介绍课程管理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课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课程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或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1. 掌握课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课程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的全过程;
3. 培养学生对课程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课程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3. 课程实施的过程与管理;
4. 课程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5. 课程改进的策略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与考核
本课程将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学英语1》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1)》教学大纲(执笔人:稂建中审阅单位: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中文:《大学英语》课程为面向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通识必修课程系列,基于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分为1-4级;每单元围绕特定主题,通过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学习环境;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熟练程度、策略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学习自主性。
具体地说,通过《大学英语1》的学习,学生能针对大学校园生活相关的通用主题,获取并运用听力策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提高获取信息并理解主旨和重要细节的能力;掌握词汇构成知识,领会相关中西语言和文化差异,熟练运用基本的表达方式,翻译和写作基本文体段落,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文:"College English" Series are compulsory courses of general educ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cluding four bands from 1 to 4 in terms of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goals. Each course is themed-based and task-based, delivered through such activities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online or offline, incorporat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nto flipped-classroom teaching, aiming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learner autonomy. To be more specific, College English (1) revolves around general topics relating to college campus life. By tak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acquire and apply listening strategie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develop their capacity in acquiring information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gist as well as key details, acquire and apply knowledge of word formation, recogniz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earn to use English to express ideas on general topics, enhanc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hence promot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1.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谈话等;2. 能正确运用基本的语言表达式描述事物以及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3. 能读懂与大学生校园生活有关的一般性话题的文章,理解其大意及有关细节;4. 能就一般性话题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左右的段落或篇章;5. 能运用正确的表达式翻译一般性话题的句子;6. 能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并熟练运用;7. 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一般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第一章

第一章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节课程概述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是教育目的的载体与实现路径。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与突破口。
学习和研究课程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思想源远流长,到了20世纪,课程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中分离出来,并用“课程”这一概念来表示。
任何教育过程都涉及知识、能力、态度问题,即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
课程正是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而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从这个意义上,研究课程是教育上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又具有多种涵义的术语。
人们对课程的界定是见仁见智,很难达成共识。
了解各种不同理解有利于我们在课程理论和实践中更好的沟通和运用。
在我国“课程”早就被广泛使用。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
不过,这里的“课程”一词含义甚泛,指“寝庙”及其喻义“伟业”。
另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后生为学,必须严定课程,必须数年劳苦”。
“课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预定分量、内容和步骤并据以刻苦努力地阅读、讲授、学习和作业,可以理解为功课及进程。
在西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最早使用“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该词为拉丁语“currere”所派生,原指“跑道”。
斯宾塞用“curriculum”一词来指称“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日本学者后来将它翻译成汉字“教育课程”。
从中世纪起,“Curric ulum” 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学校时间表上科目内容的安排。
(一)课程定义在我国,课程的最基本含义是学科、教材、教育内容及教学进程。
1-1课程概述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R.W.Tyler)在他著 名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 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作了比 较、分析后认为,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环 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取 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 些什么。也就是说,谁有学习经验,才是 学生实际认识到的或意识到的课程。
(五)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也 应该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 的职责是要再生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 值。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需要来规定所 教的知识、技能等,专业教育者的任务是 要考虑如何把它们转换成可以传递给学生 的课程。
弊端
现实的社会文化远非这些人所想象的那样 合理。英美一些学者在指出了他们社会中 存在的大量偏见、不公正的现象后认为, 倘若教育者以为课程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 变革,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永久化。
弊端
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 知识的作用。 只关注教学科目,必然会忽视学生的心智 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 以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 这些维度。其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 远远超出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范围。
(二)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 至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设计,总之,把所有 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以图对 课程有一种较全面的看法。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知识中心
v.s.
儿童中心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计划性 学习环境 学习结果
有计划、有组织 课堂教学 预期的、更偏重 学术知识
无计划、无组织 学习环境 非预期的、更偏 重技能、社会性 与情感
幼儿园课程
主讲 陈翾
第五章 课程内容第一节 课程内容概述一、课程内容的定义1

(四)多尔的课程内容论 代替泰勒课程理论中内容组织的三条原 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多尔 提出了新的“4R”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 可能性或多重解释。 思考题:怎样使课程内容丰富?
回归性,有再次发生的词义而来,给人 类的思想回旋到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数学 意义上的重复。在提倡、支持、利用回 归性的课程中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 对话是回归的绝对必要条件。关联性, 其一为教育联系,指赋予课程以丰富的 模式或网络;其二是文化联系指课程之 外的文化或宇宙观联系。 严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四个标准 中最重要的,它防止转变性课程落入荒 诞的相对主义或情感用事的唯我论。
3.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以便有 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 包括: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 社会生活的整合 他提出选择学习经验的10条原则:《课程理 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第 110—111页。 1.学习经验必须具有使学生有机会实践目标 所蕴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含 的那种.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反应方式的不当,以便激 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的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 导 6.学生应该有从事这种活动的足够的和适当的材 料 7.学习应该有时间学习和实践这种行为,直到成 为他全部技能中的一部分为止
8.学生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而 不只是简单重复 9.要为每个学生制定超出他原有水平但又能达到的 标准 10.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学习,即 要让学生掌握判断自己成绩的手段,从而能够知道 自己做得何如
二、课程内容的组成要素 知识 能力 技能 方法 情感态度 道德价值观
三、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是由课程专家设计的,它是选 择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实际传递的知 识,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教师进行教 学有一个删减和增加课程内容的过程。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自己的研 究和理解,学校实际加以重新编排。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课件第四章-1.课程概述

课程的概念
什么是课程?
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一个用的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
——R. D. V. Scotter
课程(curriculum)的词源
课程(curriculum)的词源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
意指跑马道,有“跑道”、“履历”之意。
隐喻“一段教育过程”。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唐代孔颖达在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作疏时提到:
“维护课程,必君子兼之,乃依法治”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到课程,如“宽著期限,紧著课
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指功课及教育的进程。
课程的几种概念
1. 课程即学科
广义的课程:
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
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1. 课程即学科
2.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3. 课程即学习者经验
4.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2
幼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性质
3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 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了一些对 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研究 (期望和要求)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本身的教育价值)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要立足于培养“完整人格” (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教育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1.幼儿园课程是有教育意识的活动 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但其中有相对静态的形式 3.幼儿园课程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园课程是实际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知道 简单的安全和保健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 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和问题;注意倾听对 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生活用语。
目前,多数人主张从幼儿的角度表述,以促使教师的注意力向幼儿转移, 克服以往教育中教师过多注意自己“教”的行为,而忽略幼儿的“学”和“学 的效果”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英译汉
四. 尽可能掌握各门专业知识 Know sth of everything 传输系统: 市政交通: transportation 电力/电信传输: transmission system 车间的: conveyance system
如何做好英译汉
五. 词典 和 工
具书
《英汉大字典》,上海译文出 版社,陆谷孙主编 汉英词典, 汉英分类词典 利用internet: google, yahoo, infoseek, lycos 等 搜索引擎
基本译学知识
翻译在中国 从东汉开始,有几千年的 历史 与宗教直接有关---佛
经翻译
玄奘: 去印度取经,带回 600余卷,译一半以上 严复: 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鲁迅、瞿秋白、茅盾、 郭沫若、林语堂等
基本译学知识
1、 翻译的可能性和局 限性 2、 翻译的创造性和 从属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译前准备篇-课程概述 汤思敏
心理准备
翻译很枯燥!
课程安排
1、英译汉为主 2、方法、技巧跟实践穿插 进行。 技巧:增词,减词,断句,选词等 方法:合同翻译,菜名翻译,标题翻 译等 实践: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注意:可以不用带书,但是一定要带 耳朵,脑袋跟练习本!
评分方法
平时: 40% 期中:20% 期 末:40% 平时: 1、 考勤 2、课堂表现 3、作业 (准备一本作业本) 4、 presentation (以小组 为单位,每次课前5-10分钟,用 PPT演示,内容: 跟老师前一节课 所讲相关,补充或进一步解世纪中叶开 始,二千多年历史 五次高潮 四种主要翻译研究方法 语文学翻译法 philological approach 泰勒 Tytler 强调译文与原文在思想、风格、笔 调、行为等方面的一致,而非原 文语言特征
基本译学知识
语言学翻译法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英国 卡特福特 Catford 主张在对比语言学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 规则以 实现等值 equivalence *交际学翻译法 communication approach 以交际为最终目的,注重以何种形式才能 最大限度将原文信息source传递给信息 接受者receptor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sociosemiotic approach 奈达Nida 强调任何与信息有关的符号都 有意义
如何做好英译汉
六. 译者的学习
和积累 留心收集新词, 专业词汇, 常用 简称和缩略词 网络公司: Internet companies Startps, dotcoms, Net operators, net players, ISPs 等
如何做好英译汉
七. 校对, 润色 认真较核, 确保译文句法,句义,拼 写等传达了原文内容, 又符合 译入语规范
3、 翻译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4、 译者的素养 “忘我” 译无涯, 学无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如何做好英译汉
英语好是翻译的根本条件
阅读+朗读-培养语感 练习+实践-熟能生巧
如何做好英译汉
二. 掌握一定的翻译方 法和技巧
如: 增词, 减词, 直译, 意译等
如何做好英译汉
三. 尽可能掌握背景材料 如: 图片文字“直刺蓝天”和“拔地而 起” Telecom facilities in the sun Another sky-scrapper 又如:“图文装订机”和“图书装订机” Booklet b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