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同声传译概述

合集下载

同声传译课件

同声传译课件

speaker’s comments then begins interpreting while the speech continues,
carrying on throughout the speech, to finish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original. The interpreter is thus speaking simultaneously to the original, hence
Repetition / Supplement Different language structures (hypotaxis in Chinese and parataxis in English) reflect differences in sentence structures. Interpreter needs to articulate smoothly by repeating or supplementing necessary
•Interpreting exercise 在哈尔滨市市情介绍暨大使论坛会上的讲话
Unit Five
CI appreciation
The press conference by Premier Wen in 2003 • Purpose: Learn from the top-level interpreter in China
Unit Six
• Sight Interpreting Tactics (3)
Conversion Refers to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in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and shake off attention to the original sentence structures.

第一章 同声传译概论

第一章 同声传译概论

第一章同声传译概论一、同声传译的定义同传,顾名思义,即基本同步地实现对讲话者发言的口译,多用于国际会议、专业研讨会等场合。

鉴于同传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专门的培训和大量的练习都不可或缺。

二、同声传译的历史同声传译的起源: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意味着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形成。

后来,二战后的纽伦堡军事审判法庭(1945-1946),同声传译第一次得到相当大规模的采用来审判纳粹战犯,效果不错,于是在1946年的联合国会议上开始正式采用同传,结果使会议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经费也相应的减少的许多。

中国是在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会议上首此使用,时至今日也不过是40年的发展历程。

三、同声传译的种类a.会议传译(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即译员利用大会会场的电讯设备,通过耳机收到发言人的讲话,随即通过话筒,用自己的语言把讲话人的思想和情感译口头的形式传译给听众。

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同传通常是这种会议同传。

b. 耳语传译(Whispering): 俗称“咬耳朵”,一般适用于译员给一个或者最多超过三个人同时进行口译,主要出现在与会的大多数都能听懂演者的内容从而没有必要引入同传时所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

c. 视译传译(Sight Interpretation): 一般翻译成视译,指译员在传译箱里已经拿了演讲者的内容,配合其速度翻译出来,一般内容涉及到国家的交立场或者是跨国公司的商业机密,如果提前拿到稿子,则相对较容易些,但是如果传译前才拿到稿子则困难非常大,因为书面字的信息量大,而且结构严谨,以口译的方式翻译下来着实不易。

四、衡量同传质量的标准:笔译:信、达、雅(faithfulness, accuracy, elegance,)1 达意:这一点与笔译中的准确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只是比准确更有层次感。

同声传译精品PPT课件

同声传译精品PPT课件

(二)想:指的是对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判断、处理,迅速找出 最佳的双语转换方式。首先要准确理解和判断讲话原文所要表 述的思想和情感。其次是迅速找到准确通顺的表述方法。同声 传译需在一瞬间完成思考的过程,而且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 下,就要开始翻译。这就涉及迅速调动自己的语言和知识资源, 运用各种同声传译技巧,充分利用讲话人已提供的信息,包括 已听到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语气、语调、甚至表情、手势等), 不断地对讲话人的思想和情感作出果断的判断。同传过程中, 需要动员大脑皮层的每一个兴奋点来调动自己的资源库存,急 中生智,解决难题。译员的思维、分析、综合、联想、预测、 加工、表达等能力在同传中都被推到了极限。所以同传译员每 工作二十分钟左右就得休息一下。
• (三)说:指用比较地道的中文和合适的 语气语调重新表述出原话所传达的思想 和情感。这就涉及到译员的中文水准。 汉语不仅有丰富的词汇、灵活的语法结 构和表述方式,还有历代积累的成语警 句、诗词谚语。语音讲究吐字清晰、语 速讲究错落有致、语调讲究抑扬顿挫。 译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才 能胜任同声传译工作。
四种双语转换模式
• 双语转换模式英语与汉语的互译涉及两 种语言的转换规律,我们可以从两种语 言众多的语言现象中大致归纳出四种双 语转换模式:
• 模式Ⅰ:汉语和英语的概念比较对应或 完全等位、表达形式也部分对应或完全 对应。属于这种模式的翻译对于同声传 译比较容易。例如,
• One plus one equals two. 一加一等于二。 • a wait-and-see attitude 等着瞧的态度 • to see through at a glance 一眼看穿 •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 I like the city. 我喜欢这城市。

同声传译概述

同声传译概述

1.同声传译概述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

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multi-tasking)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国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的几所高校在国内率先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口译课程,进行了同声传译教学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

大量的国际会议引发了市场对同声传译的旺盛需求。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教育部于2000年制定了新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次将口译课列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

随后国内各高校外语院系纷纷开设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口译课程,一些院校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翻译专业或翻译系,专门培养口译人才。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我国高校任教的口译教师绝大多数都属于“半路出家”,他们既非专业译员出身,又非口译专业毕业。

尽管他们目前承担着口译教学工作,但却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同传训练,也不曾有过任何同传实践,所以对同声传译非常陌生急需“脱盲”,否则将难以胜任同传教学。

除了师资原因之外,还由于课时、设备、学生素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培养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各院校基本上只教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则教得很少或者不教,有的即使教了,也只用几周时间一带而过。

鉴于以上原因,我国每年从院校毕业的同传译员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由于同声传译的高难度和高回报,为数众多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译从业人员和口译爱好者们都迫切地希望了解和学习同声传译。

但是由于社会上具有资质的同传教学机构严重不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注定无法通过系统的院校进修来学习同传。

学习经验: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

学习经验: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

学习经验: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同声传译是一个许多人都喜爱的职业,但是,也是难度很大的职业,相对挑战性很高,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盼望可以帮到大家1、同声传译的概念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由于与发言人同步进行翻译,无须占用会议时间而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欢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很多国际组织。

所谓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

近年来,世界许多地方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

在大多数状况下,同声传译是通过会议设备来完成的。

译员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发言人的讲话内容,随即通过麦克风把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用译人语传达给大会的听众,听众则利用耳机选择所需要的语言频道,接受翻译服务。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具有以下优点:(1)在同声传译中,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2)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翻译。

(3)在大型国际会议中,译员有时可以事先得到发言稿件,早做预备,提高翻译的精确率。

因此,现在国际上的会议,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纳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

同声传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状况:(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

(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

(3)耳语传译:不需要使用同传设备。

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与会代表耳边进行传译。

(4)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

同声传读需要留意发言人在宣读论文过程中增加及削减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第26章 同声传译

第26章 同声传译

• 3.译入语概述:是在源语概述练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将概述源语的任务 用译入语来完成。目的是巩固听说同步的能力,并真正过渡到真正的 同声传译。 •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 Here and in Hong Kong decades of explosive growth have taken a toll on the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raffic congestion and deforestation. Not only does this discourage further economic investment and encourage industries already here for rlocaiton, but it also makes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Guangdong to enter into the next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概述: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去广东和香港仔这 方面已有国教学。//环保是广东喜迎更多投资使经济更上一层楼的保 障。
• 4. 50年代后期,出现专门培养高级翻译人 才的机构,巴黎索邦大学高等翻译学校 (Esit-Ecole Superieure D’Interpretes DeTraducterus), 日内瓦翻译学校。 • 5.1979年联合国与北京外国语学院联合建 立了中国联合国译员培训班,开始了英汉 同声传译的专业化训练。

同声传译课程1 Introduction

同声传译课程1 Introduction
英汉同声传译
English-Chines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同声传译概论
• 同声传译的发展 • 同声传译的定义
– 视译、耳语传译、同声传读
• 同声传译程序
– 讲话人 话筒 话筒 耳机 耳机 听众 同传译员
• 同声传译标准:达意、通顺、迅速
同传译员的基本素质
• • • • • 语言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 知识底蕴 心理素质 反应能力 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 a green thought • Both sides became on first name terms. • I appreciate very much the proposal made by my sister.
同声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本原则
• • • • • • 顺句驱动 意译 适当调整 进退适度 合理简约 整体等值
意译
•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 • Toda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aying poverty anywhere is poverty everywhere— and their voices are getting louder.
原语概括
•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who can replace the United States to become the engine for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t Europe, Japan or China? The situation in Europe does not make one feel optimistic, and Japan, due to its domestic problems, is impossible to replace the United States. Then, who, after all, can replace United States? Only China!

同声传译课重点内容part 1

同声传译课重点内容part 1

《同声传译》课重点内容教材:《英语口译实务(3级)》Unit 1, p.9 (1-4段)尊敬的霍英东副主席、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Honorable Vice-Chairman Henry Fok, Heads of local office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今天,我们很高兴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四周年。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join you all today to celebrate the 54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今年以来,我们国家有两件大事为世界瞩目:一是国家领导换届;一是抗击非典疫症。

我们很高兴看到: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今年年初顺利产生。

新领导集体上任之初,就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症。

他们坚强地带领全国人民与非典疫症进行了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争,最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新一届中央政府在领导人民与疫症抗争的同时,卓有成效地引领国家在过去十几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朝向新的高峰前进,保持整体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一个近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能够使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我们为此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This year, the world has witnessed two major events in China: the change of state leadership and the combat against SARS. We rejoiced early this year as our new state leaders were inaugurated. No sooner had they taken office than SARS broke out. With determination, our leaders mobilized the whole nation to fight an arduous and soul-stirring battle against the disease, winning a significant victory at last. In the midst of this challenge, working from the solid foundation laid in past decades, our Central leadership has taken us to even greater heights. The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rapid and healthy growth and is sustaining its momentum. Soci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makes for a vibrant outlook.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for about 1.3 billion people is an impressive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Our pride and joy in this accomplishment is overwhelming.我们伟大的祖国,坚定不移地沿着一条正确、成功的路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水平持续发展,用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智能,为十三亿人的福祉,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途不能打断发言,需要详 尽的事前学习,把握发言人 的发言习惯,需要彩排。故 事前的准备工作量可能是实 际工作量的数倍或数十倍。
译员人数
准备工作
通常一人作业。
准备工作不可与同声传译比 拟。
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特征比较(续)
分类 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
成本
通常安排2~3位高水平译员, 相对费用较低。 并在高压力的环境中作业, 所产生的费用也是高昂的。 发生设备使用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用具备电子通讯设备和同声传译厢的会场,在同声传 译过程中,译员通常没有发言稿件,更没有已经翻译的稿件, 传译工作仅仅依靠耳朵辨听、分析、预测话语者的源语言信 息,经过大脑的瞬息加工整理后,以几乎同步的速度完成同 声传译工作。
(2)视阅传译(サイト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ン、Sight Translation) 以阅读方式接受源语言信息,进行传译。即译员事先拿到源语言话 语者的发言书面讲稿,在话语者开始发话后,以接近同步的速度,同时 完成辨听、看稿、传译的作业。也就是一边听话语者的发言,一边看稿, 一边进行传译。
日语同声传译
第一课 同声传译概述
第一节 同声传译简述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同時通訳、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又称同步传译、即时传译,简称同传。同声传译这 种传译方式,因具有与发言人发言同步进行传译, 无须占用会议时间的长处而受到了会议组织者和与 会者的欢迎。在同声传译中,同传译员的传译起点, 通常比源语言(原語、Source Language)话语者的 发言起点慢3到5秒,而同传译员传译出来的译入语 (訳語、Target Language)又几乎与发言人结束发 言同时结束,这就要求同传译员在瞬间的辨听(捕 捉信息)、逻辑思维、寻找对译语的传译动作中完 成几乎接近同步的作业过程。
语言表达特 点
译入语在表达上难以做到十 分地道和流畅,准确程度相 对低一些,有时容易引起误 会。
相对较地道和流畅,准确程 度较高。
语速
由话语者决定,译员只能适 应。
由译员自己决定
“これは一人の人間にとっては小さな一 歩ですが、人類にとっては大きな飛躍で す”。
这句风靡日本列岛的英日同声传译的画外音让 同声传译这种传译手段走下了国际会议会场这个神 坛。此前,日本人普遍认为同声传译是只有具备特 殊才能的人才可以实现的“名人神技”,而具有这 种“神技”,的人又被称为“同声传译之神”,原 因就在于他们在辨听的同时可以传译信息,是普通 人可望而不可企及的。
基于语音声波载体表达的口译,它不是 单纯的词义和句子意义为转换单位的单一性 语言转换,而是将所听到或读到的信息准确 而迅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是 综合性信息的转换与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 是通过人(译员)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为 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过程。因此,译员需要 高度的母语和外语驾驭能力、语言的文化背 景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四节 同声传译的特点
同声传译是世界流行的一种传译方式,译员 在源语言发布信息完毕的同时完成译入语,而且 是在源语言话语者不间断演讲的情况下,克服在 无法完整辨听源语言语句的前提下理解、释意的 困难,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受众。这种传 译方式极具学术性和专业性。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效率高,不影响或中断发言人的思路,有利于受 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要求译员一 边听一边译的同时处理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在口 头传译的同时,辨听发言人持续的发言,做好下 一句语言的口译准备。
在口译活动中同声传译无疑是难度最高的一种传译方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声传译通过同声传译设备来完成。同传 译员坐在专用的、具有一定隔音效果的同传厢(同時通訳 ブース),将耳机传来的源语言信息,在不打断话语者发言 的情况下,几乎不间歇地传译给受众(オーディエンス、 Audience)。由于同声传译是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的辨听与 传译同时进行的工作,对同传译员的精神压力大,脑力和体 能消耗超常,因此,通常都由两名或者三名同传译员同时在 同传厢内,每隔15到20分钟交替传译,暂时轮空、不在线的 同声传译员给在线传译中的译员当助手,提示数字、专业术 语、地名和人名等不易辩听、生僻、难记的词语术语,由此 可见,同声传译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作。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同声传译和源语言话语几乎保持同步,会议所需 时间可以大幅度减缩; (2)同时动用耳、嘴、眼、脑、手等器官和肢体; (3)同声传译通常需要使用电子设备,通过接力传译 可以实现多种语言接近并行的同声传译。 使用同声传译设备的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以如下图简单表示:
口译程序首先从声韵上认知和接纳源语言信息, 然后运用对词汇和文法表层的理解(解码)以及 背景知识,从包括内涵和外延的发言内容的深层 构造去理解源语言的信息内容,并根据这种理解, 进行源语言与译入语之间的转换(编码),最终 以声韵的表达形式出现。 口译所再现的话语意义包括了言内言外的含义、 话语风格、文化特征、言者精神。 口译最大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其具有信息的不确定 性、即时性、灵活性、临场性和口语性(口语表 达和方言)。
在日本,同声传译设备早在1946年的东京审判 已经登场,但实际上东京审判并没有采用同声传译, 只是使用同声传译设备进行交替传译。口译作为职 业工作是在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以后确立的,至 今也不过是40多年的短浅历史。 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席位之前,汉语同声传译的 使用较为有限,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 会议上首次使用,时至今日也不过是50多年的发展 历程。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译者将所 接收到的源语言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转换 成另一种语言的信息,是人类跨国际、跨 文化、跨民族、跨语际的信息综合交际行 为。口译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人类 社会的早期,比笔译的历史久远得多。
中国自周朝起便有关于翻译的文献记载,如 《礼记·王制》记载道:“中国、夷、蛮、戎、 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鞮,北方 日译”,可见在中国古时,从事口译工作的人被称 之为“寄”、“象”、“狄鞮”、“译”。另据 《明史·职官志三》记载:“自永乐五年,外国朝 贡,特设蒙古、女真、西蕃、西天、回回、百夷、 高昌,缅甸八方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 字”,这里所说的“通事”和“通译”也就是今天 的翻译。
同声传译是同传译员在不打断源语言话语者发 言的情况下,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 达的思想和感情,以与源语言发话人几乎同步 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口译 形式。
同声传译根据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常规同传(通常同時通訳、Normal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3)耳语传译(ウィスパリング通訳、Whispered Interpreting) 从形式来看,耳语传译虽然同属同声传译,但译员不 在传译厢内工作,只是在需要传译服务的人的身边,用说 悄悄话的耳语的方式,小声地传译给一、两位受众。
(4)广播传译(放送通訳、Broadcast Interpreting) 由译员将外国的定时广播的新闻录像或录音反复观看 或收听以后,写成播音稿,然后在放映或播音时,配合画 面或源语言播音,念出译文。在本地的播出时间时配合电 视画面或播音念出译文。这种传译方式,日语称为“時差 同時通訳”。
1990年8月暴发了海湾战争,日本 各大电视台的实时报道,又促使同声传 译在民间向大众化普及。虽然海湾战争 的实时实况转播和卫星电视的快速普及, 使得普通民众获得接触同声传译的机会 增加,但是,“同声传译=神技”这一 神话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
第二节 口译的概念和种类
什么是口译(通訳、Oral interpreting)?
1、交替传译(逐次通訳、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交替传译也叫即席传译,也称连续传译文,简 称交传。其传译方式是源语言话语者以句子或 段落为单位进行发言,然后由译员按顺序进行 传译,这种传译方式是口译技术的基础。
2、同声传译(同時通訳、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 波罗11号”宇宙飞船“鹰”号 登月舱首次实现人类登上月球。 飞船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 走出登月舱,从月球上向全世 界发出了震撼人类的宣言: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顷刻,日本的电视观众在自家的客厅里,实时 收听到了这样的是:
麦克风 话语者 译员
接听器 受众
耳机
麦克风
在上述同声传译程序中,源语言话语者、同传 译员、同声传译设备这三大要素无不影响同声传译 成果的质量。
(1)源语言话语者 源语言话语者是整个同声传译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 节,他既是源语言信息的发出者,又是同声传译员的服务 对象。 (2)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是同声传译成败的关键。同声传译员在整 个传译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辨听”、“观看”、 “思索”、“记忆”、“预测”、“翻译”、“表述”、 “应急”的一系列环节中做到耳、眼、脑、手并用,动静 并举,几乎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3)同声传译设备 同声传译员的传译成果要靠同声传译设备和器材才能 为受众所接受,因此,同声传译设备也是影响同声传译工 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5)手语传译(手話通訳、Sign Language Interpreting) 将声音语言译成手语,或者将手语译成声音语言的传 译方式,手语传译形式和同声传译形式相似,手语传译员 担当交流双方的沟通桥梁,以手语和口语为交流手段,在 健听人与听障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第三节 同声传译简史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限制,且难度极高的 语际间转换活动,对于其雏形初现,可以追溯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距今不到一个世纪。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 开的和平会议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传译 进行谈判,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高效、快捷的 同声传译方式。当时,同声传译一般只使用两种 工作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正式启动了同 声传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