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青浦区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青浦区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青浦区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1. (6分) (2017高三上·庄浪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

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

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

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

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

因此,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但他们也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且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

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

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十人。

当时民谣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

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小雅·____________》)(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想象写对妻子的思念。

2.按要求选择。

(5分)(1)每年“”购物节,小张总是买买买停不下来,奶奶苦口婆心教育她。

以下用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由俭入侈易,由奢入俭难B.生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倒逼,是一种天然容易不舒适的感受。

只有真心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进博会“倒计时”,仅公开报道的推进会,就有200天、150天、100天、90天、80天、60天、55天、30天、10天等各种节点。

①说到做到的重要②才会由此出发③结果效果的重要④走向“实干为要”⑤习惯于甚至是乐于打破舒适区⑥摆脱空对空A.③①②⑤⑥④B.①③②⑤④⑥C.③①②⑥⑤④D.①③②⑤⑥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出租车接入网约车平台顺应融合发展朱昌俊①网约车合规化整治在各地不断推进。

据报道,近日上海要求16家平台企业在12月31日前全面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并基本实现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合规化。

随着不合规网约车被大量清退,巡游出租车正重新进入网约车平台视野,成为重要的“开垦地”。

②统筹传统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的融合,从而促进两个业态都能健康发展,其实是2015 年《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

2017学年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版)(待完善)

2017学年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版)(待完善)

2018年青浦区高考语文一模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⑴,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⑵今夜鄜州月,。

([填作者名]《月夜》)(2分)⑶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实写的句子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虚写的句子是“,”。

(2分)⑴起舞弄清影(1 分)⑵闺中只独看/ 杜甫(2 分)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 分)2.按要求选择(5分)⑴下列句子中最不适合布置在高中教室的一句是()(2分)A.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虚心求学)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表现出世隐逸的情怀)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勇气毅力)D.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珍惜时间,积极奋发)⑴B⑵填入下面语段空格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有时是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更多时候则是这样的自我诘问:“天天这么忙碌是为什么呢?”A.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或许是“心累”B.许多当今人的集体感受或许是“心累”C.“心累”(核心词)或许是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判断句,核心词一般前置强调)D.或许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是“心累”⑵C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消费=享受?周国平①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

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难够多的了,在能享受时凭什么不享受?享受实在是人生的天经地义。

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德”,—37 —据他说,恺撒、亚历山大都是视享受生活乐趣为自己的正常活动,而把他们叱咤风云的战争生涯看作非正常活动的。

(提出话题“享受”,并引用名人名言支持自己的观点:讨厌“苦行主义”)②然而,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对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

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和人生哲学无关。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一)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一)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一)本次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从题型到难度都十分贴近真实的高考,共有选择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作文四个部分,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选择题部分共20题,每题1分,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和语言使用的掌握。

其中,有一道比较难的“杏花春雨开,车马去闲山”出自哪一篇古代诗歌的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要对该诗歌的作者和诗歌内容有所了解,还要对这句话的含义和语言运用进行推敲。

阅读理解部分分为两篇,每篇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2分。

第一篇是关于动物保护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动物以及动物保护的重要性;第二篇是一篇社论,讨论如何有效防止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考查。

完形填空部分共有15个题目,每题2分,考查了孩子们对语言运用的熟练度。

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词语、短语、句子在篇章中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其中两篇故事中,考生不仅需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来理解故事情节,还需要识别和应用词语的含义和语言的暗示,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部分最为重要,为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部分。

共有两道选题,分别考察了情感类和议论类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作文需要具有完整的结构和清晰的思路,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相对于平时的考试更为综合和有难度。

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写作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和个性魅力。

这样的考试形式不仅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衡量和考量,希望各位学生能够认真备考,迎接挑战,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2018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答案一、累积与运用( 1—— 2 题)( 10 分)1(5 分)(1)起舞弄清影( 1 分)(2)闺中只独看/杜甫( 2 分)(3)何当其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分)2.(1)B(2)C二、阅读 70 分(一) 3—— 7(16 分)3.( 2 分)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乐趣是特别之然的符合公理人性的行为。

4.( 4 分)“会意”在读者也有苏格拉底同样的感觉,即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我们是不需要的,却拥有着他们。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示稍有悟性的读者对苏格拉底“惊讶”的认同发自心里,更进一步证明“花费的数目与享受的质量是不可正比的”。

5.( 2 分) B(证明的是“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6.( 3 分) C(文化花费不是享受)7.( 5 分)先提出人生应当享受的看法。

( 1 分)而后指出花费不等于享受。

( 1 分)从而细析花费和享受的差别。

( 1 分)最后先一定确实也存在着“纯肉体的物质享受”等,再进一步指出灵魂才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

( 2 分)(二) 8-11(16 分)8.( 4 分)点题( 1 分);勾画母亲到来时的形象( 1 分);突出母亲风雨无阻、拖带大批物件中体观的关切爱之情( 1 分);引出下文对“到来”场景的详细描述( 1 分)9.(4 分)树干是母亲给我带来的东西中最值得一提的特别之物( 1 分);在搬运树干的艰难中表现母亲的坚韧执着和母爱的深切。

(或树干是母亲性格、母爱的奇托物)( 1 分);以我舍弃树干的任意表现为人儿女者对母爱的轻忽( 1 分);在对树干态度“重”与“轻”对照中,表现母爱的伟大而儿女常常忽略以致小看这类爱。

( 1 分)(答案不限于此,意思能说的过去便可。

)10.( 4 分)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数字说明”、“环境描绘”、“动作描绘”等。

主要的成效是突出母亲旅途的困难,刻画母亲心里的执着与坚韧,表现母爱的伟大。

(1)运用数字说明。

上海市青浦区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青浦区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80分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收藏是一种物证马未都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

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

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

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

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收藏的魅力。

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

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

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

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

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

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

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

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

事后,他对我说,那东西(《写生珍禽图》)属于我了一秒钟。

1300万与一秒钟,是老先生酷爱艺术的写照,我甚至觉得他的1300万与成交价2300万相比,前者更让人感动,虽败犹荣。

⑤这件《写生珍禽图》虽为徽宗本人所绘,却没有落下徽宗手迹,何种原因,众说纷纭。

但上面却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迹,这就是乾隆﹣﹣满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

乾隆帝为十二帧画面均题有手迹并钤盖收藏章,表明他对这件神品的珍爱。

我们对乾隆的了解,除去学者,大都来自赏心悦目的电视剧。

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一生都是传奇。

2017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模语⽂试题及答案2017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模语⽂(含答案)⼀、积累应⽤(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欲⼈之⽆惑也难矣!(韩愈《师说》)(1分)(2)万⾥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登快阁》)(1分)(3)伤⼼秦汉经⾏处,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坡⽺·潼关怀古》)(1分)(4)⽼⼦和荀⼦均以⾏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说:“千⾥之⾏,始于⾜下。

”(《道德经》);⽽荀⼦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2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的⼀项是(1分)……………………………()A.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B.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C.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逢君D.海内存知⼰,天涯若⽐邻(2)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的励志条幅是(1分)…………………………………()A.烈⼠暮年,壮⼼不已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C.⽔滴⽯穿,绳锯⽊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3)下列表达得体的⼀项是(3分)………………………………………………………()A.校报希望发表⼩明的⽂章,编辑写信说:“敬祈惠允。

”B.⼩明送⼩强⼀幅画,⼩强说:“我定当惠存。

”C.某综合医院开业⼴告:“本院开业,诚邀惠顾。

”D.⼩明收到赠书,扉页上题写:“惠赠样书,请君雅正。

”⼆、阅读(70分)(⼀)阅读下⽂,完成第3-8题。

(16分)何保存、剪切、粘贴或者回忆任何词语、数字、⽓味或图⽚的。

换⾔之,就是神经元细胞是如何捕捉和处理信息的。

⑤⽽那些处理⽆法被度量的事物的问题则是 b 。

在查默斯看来,如果⼀个存在只拥有“机械”的反应,那么它只是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但仍然不是⼈类。

这样⼀个存在,也被称为“僵⼫”,也就是没有情感、不懂移情的“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浦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10分)1.何时倚虚幌,(杜甫《月夜》)(1分)2.人有悲欢离合,。

( [填作者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在柳永《八声甘州》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2分)4.高中毕业和最要好的同学分别,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句子是()(3分)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如果你在上海人民广场边上向附近商家一位中年妇女询问如何到上海博物馆,最恰当的询问语是()( 2分)A.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B.阿姨你好!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比较方便?C.唔……阿姨你好,你能帮我指点怎么去上海博物馆的路吗?D.你好!阿姨,你知道上海博物馆在哪里吗?你能帮我指路吗?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情与辞朱光潜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

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

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

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

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

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

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

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

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

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

艺术(art)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

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

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

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换句语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④这番话并非题外话。

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

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

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

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⑤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

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

文学家对于情感也是如此。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

”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

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⑥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自己的情感说。

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

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

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

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⑦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表行动。

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

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

写哈姆雷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雷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⑧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选自《美学散步》有删改)6.第①段画线词语“理智的信念”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7.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3分)8.对于第⑤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如果只是任情感自然流露,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家。

B.作者将创作文学作品比喻为雕刻艺术品,使说理生动形象。

C.文中引用华兹华斯的名言,说明创作诗歌时只需要情感即可。

D.作者认为情感只有经过思想的打磨锤炼,才能具有形式和生命。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意象作为载体,再诉诸于辞。

B.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

C.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

D.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

10.第⑥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⑦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6分)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刘心武⑴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

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⑵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

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⑶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确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⑷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

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⑸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⑹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

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⑺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

”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

”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⑻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三点半希望他来。

第二天下午他基本准时,到了我家。

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把我吓了一跳。

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

⑼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

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

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⑽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

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⑾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

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

确实投机,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

他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到吃饭的时候了,我邀他到楼下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他允诺,于是我们一起下楼。

⑿我和王小波选了里头一张靠犄角的餐桌,我们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北京最大众化的牛栏山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

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

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

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

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⒀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

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

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

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⒁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

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

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望我。

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几点了?"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十一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搬来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住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起来。

⒂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

我望望王小波,问他:"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他淡淡地说:"太不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