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缺陷(热、冷裂纹)
不锈钢角焊缝焊接缺陷类别

不锈钢角焊缝焊接缺陷类别
不锈钢角焊缝焊接缺陷的常见类别包括以下几种:
1. 焊缝裂纹:包括冷裂纹、热裂纹和固溶温度裂纹等。
2. 焊接接触不良:焊缝与母材之间出现通气孔、夹杂物或者接触不紧密等现象。
3. 扩散现象: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或者焊接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焊缝内元素扩散状况不良。
4. 焊缝凹坑: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凹陷、孔洞和下陷等现象。
5. 焊缝表面不平整:焊接后的焊缝表面可能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6. 焊缝压痕:焊接过程中施加过大的压力,导致焊缝表面出现压痕。
7. 焊渣夹杂物:焊缝中可能存在未熔化的焊渣或者其他夹杂物。
这些焊缝焊接缺陷会影响到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必要的检测和修复。
常见焊接裂纹的解析

常见焊接裂纹的解析焊接裂纹,焊接件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缺陷。
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而所产生的缝隙。
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的特征,按照形成的条件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和层状撕裂等四帧一、冷裂纹冷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或焊后,在较低的温度下,大约在钢的马氏体转变温度(即Ms 点)附近,或300〜200C以下(或TV0.5Tm, Tm为以绝对温度表示的熔点温度)的温度区间产生的,故称冷裂纹。
冷裂又可分为延迟裂纹、淬火裂纹和低塑性脆化裂纹。
(一)产生条件1.焊接接头形成淬硬组织。
由于钢的淬硬倾向较大,冷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脆、硬,而且体积很大的马氏体,形成很大的内应力。
接头的硬化倾向:碳的影响是关键,含碳和貉虽:越多、板越厚、截积越大、热输入量越小,硬化越严重。
2.钢材及焊缝中含扩散氢较多,氢原子在缺陷处(空穴、错位)聚积(浓集)形成氢分子,氢分子体积较氢原子大,不能继续扩散,不断聚积,产生巨大的氢分子压力,甚至会达到几万个大气压,使焊接接头开裂。
许多情况下,氢是诱发冷裂最活跃的因素。
3.焊接拉应力及拘朿应力较大(或应力集中)超过接头的强度极限时产生开裂。
(二)产生原因:可分为选材和焊接工艺两个方面。
1.选材方而(1)母材与焊材选择匹配不当,造成悬殊的强度差异;(2)材料中含碳、、铝、锐、硼等元素过髙,钢的淬硬敏感性增加。
2.焊接工艺方面(1)焊条没有充分烘干,药皮中存在着水分(游离水和结晶水):焊材及母材坡口上有油、锈、水、漆等:环境湿度过大(>90%);有雨、雪污染坡口。
以上的水分及有机物,在焊接电弧的作用下分解产生H,使焊缝中溶入过饱和的氢。
(2)环境温度太低:焊接速度太快;焊接线能量太少。
会使接头区域冷却过快,造成很大的内应力。
(3)焊接结构不当,产生很大的拘束应力。
(4)点焊处已产生裂纹,焊接时没有铲除掉;咬边等应力集中处引起焊趾裂纹:未焊透等应力集中处引起焊根裂纹;夹渣等应力集中处引起焊缝中裂纹。
焊接裂纹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裂纹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焊接裂纹是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界面而产生的缝隙。
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长宽比大的特征,易引起较高的应力集中,而且有延伸和扩展的趋势,所以,也是最危险的焊接缺陷。
裂纹常有热裂纹、冷裂纹以及再热裂纹(消除应力处理裂纹)。
一、热裂纹形成及防止常见的热裂纹有两种:结晶裂纹、液化裂纹。
结晶裂纹是焊接熔池初次结晶过程中形成的裂纹,是焊缝金属沿初次结晶晶界的开裂。
而液化裂纹是紧靠熔合线的母材晶界被局部重熔,在收缩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裂纹。
结晶裂纹产生的原因:焊接时,熔池在电弧热的作用下,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而受热膨胀,而母材却不能自由收缩,于是高温的熔池受到一定的压力。
当熔池开始冷却时,就以半融化的母材为晶核开始处结晶。
最先结晶的是纯度较高的的合金。
最后凝固的是低熔点共晶体。
低熔点共晶物的多少取决于焊缝金属中C、S、L等元素的含量。
当含量较少时,不足以在初生晶粒间形成连续的液态膜。
焊接熔池的冷却速度极快,低熔点共晶物几乎与初析相同时完成结晶。
因此连续冷却的金属熔池虽然受到收缩应力的作用也不至于产生晶间裂纹。
当低熔点共晶体量较多时,情况就不同了,初次结晶的偏析程度较大,并在初次结晶的晶体之间形成晶间液膜,当熔池冷却收缩时,被液膜分割的晶体边界就会被拉开就形成了裂纹。
这是主要原因,另有两个其它原因:一是焊缝金属所经受的应变增加速度大于低熔点共晶物凝固的速度;另外,初生晶体的张大方向和残留低熔共晶体的相对位置的影响。
可见,关键的措施就是:1、应严格控制焊缝金属中C、S、P和其它易形成低熔点共晶体的合金成分的含量,这些元素和杂质的含量越低,焊缝金属的抗裂纹能力越大。
当焊缝中C>0.15%,S>0.04%就可能有裂纹出现,如果母材中含碳量很高,就要控制焊接材料的成分,以使混合后的碳含量降下来。
2、改变焊缝横截面的形状也就改变了焊接熔池的结晶方向,使之有利于将低熔点共晶体推向不易产生裂纹的位置。
常见焊接缺陷及检验方法汇总

焊瘤
定义: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 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图)
• 位置:焊瘤存在于焊缝表面,在其下面往往伴随着未熔 合、未焊透等缺陷。
• 危害:由于金属的堆积使焊缝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造 成应力集中。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常见焊接缺陷
May.2010
一、焊接缺陷
定义: 在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中产生的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缺陷, 称为焊接缺陷。
分类;依据GB6417—86<<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可 将缺陷分为以下六类: 裂纹 孔穴 固体夹杂 未熔合和未焊透 形 状缺陷 其他缺陷。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2 夹钨 钨极氩弧焊时,若钨极不慎与熔池接触,使钨的颗粒进入焊缝金属中。
在焊接镍铁合金时,形成钨合金,射线探伤很难发现。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7
2010-1-11
四 、未焊透和未熔合
1 未焊透 焊接时母材金属之间应该熔合而未焊上的部分。 部位:单面焊的坡口根部、双面焊的坡口钝边。 危害:较大的应力集中,在其末端产生裂纹。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20
2010-1-11
射线的本质
X射线
Γ射线 高频电磁波 (光子)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21
2010-1-11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物体中的传播、反射和衰减等物理 特性来发现缺陷的一种探伤方式。
2010-1-11
常见的焊缝缺陷

常见的焊缝缺陷焊缝缺陷的种类很多,在焊缝内部和外部常见的缺陷可归纳为下几种:一、裂纹裂纹端部形状尖锐,应力集中严重,对承受交变和冲击载荷、静拉力影响较大,是焊缝中最危险的缺陷。
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冷裂纹、热裂纹和再热裂纹等。
(冷裂纹)指在200℃以下产生的裂纹,它与氢有密切关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对大厚工件选用预热温度和焊后缓冷措施不合适。
2)焊材选用不合适。
3)焊接接头刚性大、工艺不合理。
.4)焊缝及其附近产生硬脆组织。
5)焊接规范选择不当。
(热裂纹)指在300℃以上产生的裂纹(主要是凝固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成份的影响。
焊接纯奥氏体钢、某些高镍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时易出现。
2)焊缝中含有较多的硫等有害杂质元素。
3)焊接条件及接头状选择不当。
(再热裂纹)即消除应力退火裂纹。
指在高强度钢的焊接区,由于焊后热处理或在高温下使用,在热影响区产生的晶界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消除应力退火的热处理条件不当。
2)合金成分的影响。
如铬、钼、钒、铌、硼等元素具有增大再热裂纹的倾向。
3)焊材、焊接规范选择不当。
4)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大的应力集中。
危害: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长宽比大的特征,易引起较高的应力集中,而且有延伸和扩展的趋势,所以是最危险的缺陷。
二、焊瘤在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它改变了焊缝的横截面,对动载不利。
其产生的原因是:1)电弧过长、底层施焊电流过大。
2)立焊时电流过大、运条摆不当。
3)焊缝装配间隙过大。
危害:表面是焊瘤下面往往是未熔合,未焊透;焊缝几何尺寸变化,应力集中,管内焊瘤减小管中介质的流通界面计。
三、烧穿焊接过程中,烧穿产生的原因:1)焊接电流过大;2)对焊件加热过甚;3)坡口对接间隙太大;4)焊接速度慢,电弧停留时间长等。
危害:1)表面质量差; 2)烧穿的下面常有气孔、夹渣、凹坑等缺陷。
四、弧坑焊缝在收尾处有明显的缺肉和凹陷。
其产生的原因是:1)焊接收弧时操作不当,熄弧时间过短。
史上最全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史上最全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焊接接头的裂纹、孔隙、夹杂物等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焊接缺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1.焊接接头裂纹:原因:(1)热裂纹:焊接过程中,金属在快速冷却过程中产生应力,导致裂纹产生。
(2)冷裂纹:焊接接头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受到外部冻结和膨胀引起。
处理办法:(1)控制焊接温度和预热焊件,以减少热应力。
(2)使用低氢焊条或预热焊件,以减少氢原子的进入。
(3)进行适当的回火处理,以减少残余应力。
2.焊接接头孔隙:原因:(1)焊接材料含有气体,如铁锈或涂层。
(2)焊接过程中保护性气体不足。
(3)焊接参数设置不正确,如焊接电流过低或焊接速度过快。
(4)焊接材料含有水分。
处理办法:(1)使用清洁的焊接材料,并确保焊接表面干净。
(2)提供足够的保护气体,以减少氧气和水蒸气的进入。
(3)调整焊接参数,使其适合焊接材料。
(4)在焊接前进行预热,以减少水分含量。
3.焊接接头夹杂物:原因:(1)焊接材料中包含的杂质。
(2)焊接材料与辅助材料的不匹配。
(3)焊接材料的氧化物。
处理办法:(1)使用高纯度的焊接材料,以减少杂质含量。
(2)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确保它们的化学成分相似。
(3)确保焊接材料没有明显的氧化。
4.焊接接头下沉:原因:(1)焊接时材料太薄,导致热传导速度过快。
(2)焊接过程中温度不均匀分布。
(3)焊接电流过高,引起材料融化。
处理办法:(1)加大焊接电流,以增加热量传输。
(2)调整焊接速度和焊接参数,使其适合焊接材料。
(3)使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以增加熔池的稳定性。
5.焊接接头变形:原因:(1)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导致材料变形。
(2)焊接过程中热膨胀引起的变形。
处理办法:(1)使用适当的夹具和支撑装置,以减少焊接过程中的应力。
焊接缺陷定义

焊接缺陷定义焊接缺陷是指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或不完美的现象。
焊接是一种将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然而由于焊接操作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焊接缺陷的发生。
焊接缺陷不仅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还可能导致零部件的失效,因此对焊接缺陷的理解和控制至关重要。
焊接缺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逐一介绍。
1. 焊缝裂纹:焊缝裂纹是指焊缝中出现的裂纹状缺陷。
焊缝裂纹主要分为冷裂纹、热裂纹和应力裂纹。
冷裂纹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的冷却速度过快造成的,热裂纹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引起的,应力裂纹是由于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引起的。
焊缝裂纹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
2. 气孔:气孔是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在焊缝中凝结而成的孔洞。
气孔分为气孔和气泡两种类型。
气孔是由于焊接材料或焊接环境中的气体溶解度过高造成的,气泡是由于焊接过程中气体进入焊缝中形成的。
气孔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还可能引起氧化腐蚀和腐蚀破坏。
3. 夹渣:夹渣是指焊缝中夹杂有未熔化的焊渣或其他杂质的缺陷。
夹渣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还可能引起氧化腐蚀和腐蚀破坏。
夹渣的产生通常是由于焊接操作不当或焊接材料质量不合格。
4. 焊接变形:焊接变形是指焊接过程中材料发生形状或尺寸变化的现象。
焊接过程中的高温和残余应力会导致焊接接头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其装配和使用。
焊接变形的控制需要合理的焊接工艺和夹具设计。
5. 焊接疲劳裂纹:焊接疲劳裂纹是焊接接头在长期动态加载下出现的裂纹。
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是焊接疲劳裂纹发生的主要原因。
焊接疲劳裂纹会导致焊接接头的失效,因此需要进行疲劳寿命评估和控制。
为了避免焊接缺陷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焊接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焊接工艺和操作规程。
其次,焊接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其适用于焊接工艺。
此外,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控制也至关重要,包括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
最后,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和评估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技术、金相分析等方法进行。
高碳钢的焊接性与焊接缺陷分析

高碳钢的焊接性与焊接缺陷分析高碳钢是指碳含量超过0.7%的钢材,主要用于制造弹簧钢、刀具钢等高强度、高硬度的零部件。
高碳钢的焊接性较差,易产生焊接缺陷,必须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和控制措施来确保焊接质量。
高碳钢的焊接性受到碳含量、组织结构、热影响区硬化等因素的影响。
碳含量越高,焊接性越差;组织结构越细小均匀,焊接性越好;热影响区硬化越严重,焊接性越差。
高碳钢焊接时容易发生以下问题:1. 焊接开裂:高碳钢在焊接过程中,易产生冷裂纹、热裂纹。
冷裂纹多发生在焊接结束后冷却阶段,热裂纹多发生在焊接热变形过程中。
解决方法:热控温、预热、缓冷等控制措施。
2. 钢材变形:高碳钢在焊接时,易产生热变形,导致焊接接头变形过大。
解决方法:采用预热、后热处理、控制焊接速度等措施。
3. 焊接质量不稳定:高碳钢焊接的稳定性差,焊接质量不一致,会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解决方法: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进行充足的工艺试验等措施。
高碳钢焊接容易出现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气孔:气孔是高碳钢焊接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通常是由于焊接中未能排除气体而导致的。
解决方法:清理焊接区域,控制焊接参数,加强气体保护等措施。
2. 夹杂物:高碳钢焊接中,夹杂物容易发生。
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和硫化物等。
解决方法:控制焊接参数、保护焊接区域、进行搅拌焊接、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等措施。
3. 裂纹:高碳钢焊接中,裂纹问题较为严重。
裂纹可分为冷裂纹和热裂纹。
解决方法:增加预热温度、控制焊接速度、采用缓冷等措施。
4. 焊缝形状不良:高碳钢焊接中,焊缝形状不良也是一大问题。
解决方法: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调整焊接参数、控制界面的质量等措施。
综上所述,高碳钢焊接问题较为突出,必须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控制措施等多项技术手段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改善焊缝组织
加入细化晶粒元素(Ti、Mo、 V、Nb)细化晶粒。 对A体不锈钢焊接可采用A+δ 双相组织焊缝(δ~5%),以减少 结晶裂纹和提高焊缝抗晶间腐蚀 能力。
2 抗热裂的工艺措施
选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如焊接工艺参数、预热、接头型 式、焊接顺序等,目的是尽量减少焊缝的拉伸应力。
(1)焊接工艺参数
四、影响冷裂纹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 1 钢化学成分的影响 实质是钢的淬硬性的影响,Ceq越高,淬硬倾向就越大, 冷裂敏感性越强。 根据构件的碳当量、氢含量和板厚可以估算冷裂纹的敏感 性: H H R Pc Pcm Pw Pcm 60 600 或 60 400000
第七章 焊接缺陷
第一节 概述 优质的焊接接头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性能不低于 母材;二是没有技术条件中规定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中产生的金属不连续、不致密 或连接不良的现象,叫做焊接缺陷。焊接缺陷的种类很多, 有些是因施焊中操作不当或焊接参数不正确所造成,如咬边、 焊穿、焊缝尺寸不足、末焊透等,有些是由于化学冶金、凝 固或固态相变过程的产物而造成的,如气孔、夹杂和裂纹等。 这些缺陷与母材、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因此称 之为焊接冶金缺陷。 本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常见焊接冶金缺陷中的裂纹特征、 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式中Tc-某瞬间温度;T0-初始温度;E-焊接线能量;λ-导热系 数;C-比热容;e-密度。
焊接工艺参数(2) 则对厚板
et 2 Tc T0 t E
2
对薄板
et 2CeTc T0 t E / 2
3
由这二式可见,适当增加线能量E和提高预热温度,可降低 冷却速度,减少焊缝金属的应变,从而降低结晶裂纹倾向。
(2) 接头形式
焊接接头形式对接头的受力状态、 结晶条件和热的分布影响很大,因而 结晶裂纹倾向也不同(图5-26)。
多层焊缝的裂纹倾向比单层焊缝小, 因为 1)每层焊接线能量小; 2)前几道焊缝冷凝后起到拘束作用 接头处应尽量避免应力集中(错 边、咬肉、未焊透)*
(3)焊接次序 一般顺序原则:对称焊,分散应力,最后一道才是拘束封 闭(图5-27,28)。
1) 硫、磷:S、P可扩大Fe的结晶区间(图5-21),并能与 Fe形成多种低熔点共晶。
合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4) 2 )碳:碳在 δ 相中的溶解度大于 γ 相 (表 5 - 4 ) , 所以含碳 <0.10(无包晶反应)的钢不易发生热裂。 碳是易偏析元素,并能加剧其它元素的有害作用(如S、P 等)。
合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6) 4)硅:Si是 脱氧元素,但焊缝中Si>0.4%时,容易形成硅酸 盐夹杂,造成裂纹源,从而增加裂纹倾向。 5)钛、锆、稀土:Ti、Zr、RE脱硫的效果比Mn好得多,有 良好的消除结晶裂纹作用,但它们也是强脱氧元素。 氧化稀土也有脱硫作用。 6)镍: Ni 和S形成低熔点共晶(NiS2 645℃),易于引起结 晶裂纹。
表 5-4 硫和磷的溶解度 元 素 S P 最大的溶解度(%) 在δ 相 0.18 2.8 在γ 相 0.05 0.25
合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5) 3)锰:Mn有脱硫作用,生成高 熔 点 MnS ( 1600℃ ) , 生 产 的 MnS为球状。 随着钢中含碳量增加, Mn/S 也应提高。否则影响 Mn 的脱硫 效果。含碳量越高,S的危害越 大(图5-23 )。
第二节 焊接热裂纹
一、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 有的结晶裂纹是沿焊缝中心纵向开裂,也有沿焊缝中的 树枝晶之间界面处发生和发展的结晶裂纹,有时也发生在焊 缝内部两个树枝状晶体之间,这说明在结晶过程中晶界是最 薄弱的部位。
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1)
由于先结晶的固相金属较纯, 后结晶的金属含杂质多,并富集在 晶界。这些杂质容易形成低的熔点 的共晶,最后被推向晶界,在晶粒 之间形成一个液态薄膜。如果此时 有拉伸应力存在就会产生裂纹(图516)。
(2)氢脆致裂纹学说(1) 强调氢脆是冷裂纹的主要原因。主要观点为: 金属内部的缺陷(微孔、夹杂、位错、空位)提供了潜 在的裂纹源,在应力作用下,诱使氢原子向该处扩散并聚集 结合成氢分子,产生很大的应力。这样氢在裂口尖端产生三 维应力场,应力场又促使氢在该处富集造成更大的应力。当 应力超过一定值时裂纹向前延伸,应力释放一部分,使氢的 浓度扩散下降,低于氢的临界浓度,裂纹将暂停向前延伸。 等到氢再次达到临界浓度时,裂纹再次向前扩展。
三、 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 从冶金因素和工艺因素(减少应力)两方面着手。 1 冶金因素
(1)控制焊缝中硫、磷、碳等有害杂质含量
尽量减少低熔点共晶的数量。S、P的最大含量取决于被焊 金属,一般低碳钢、低合金钢 S 、 P<0.05 %,高合金钢 <0.04 %, 不锈钢<0.02%或更低。 对重要焊接构件应采用碱性焊条或焊剂,以进一步减小有 害杂质含量。
冷裂纹的两种学说(1) (1)马氏体致裂学说:
对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焊接出现的冷裂纹是由于M体组织硬 脆造成的,而且片状 M 体(挛晶 M 体)的淬火钢中更容易出 现显微裂纹。这是由于硬脆 M 体形成时以极大的速度彼此撞 击而成。在这些裂纹空间极易集聚氢,使裂纹扩展。所以M 体相变是冷裂纹的主导因素,氢的作用是辅助的。
(2)金属组织对氢扩散的影响(1) 氢在A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F体 中的溶解度,因此在 A →F时氢的溶 解度急剧下降(图5-46a)。 氢在 F体的扩散速度大于 A体(图 5 -46b,表5-5)。
表 5—5 氢在不同组织中的扩散系数(C=0.54%) 铁素体、珠光体 索氏体 D(cm2/s) 表面饱和浓度(mL/100g) 4.0× 10-7 40 3.5× 10—7 32
合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7) (7)铜:铜易引起热裂纹,如黄铜钎焊20钢引起的裂纹。
(3)结晶组织对结晶裂纹的影响(1) 焊缝晶粒大小、形态和方向对抗裂性有很大影响。 晶粒越粗大、柱状晶方向越明显,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 就越大。所以细化晶粒有利于打破液膜的连续性,是减 小结晶裂纹的有效措施。
产生热裂纹的原因是晶间存在 液态薄膜和在凝固过程中存在拉伸 应力。
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2)
在整个结晶过程中,从液到固可分 为三个阶段:
(1)液-固阶段(液多于固)
液态金属可在固态金属中自由流动, 此时既使有拉伸应力也不会产生裂纹。
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3)
(2)固-液阶段(固多于液)
随着固态金属量增加,剩余的液 态金属多为低熔点共晶,流动也发生 困难,这时若有拉伸应力产生的小裂 纹无 法 靠 液 态 金 属 填充 , 成为一个 “裂纹源”。此阶段也叫“脆性温度 区”。 (3)完全凝固阶段 完全凝固后金属有较好的强度和 塑性,既使有拉伸应力也难以产生裂 纹。
焊接热循环产生的拉伸应力引起应变为Δε,则单位温度变 化引起的应变是:
t c t t
式中:t-温度;α-膨胀系数;ωc-冷速。
(1) 焊接工艺参数(1)
对于厚板
2 Tc T0 c 2
E
对于薄板
2 Tc T0 c 2c E / 2
起源于焊缝根部应力集中最大的部位。
三、 焊接冷裂纹的机理 钢的淬硬倾向、焊缝含氢量及其分布、焊接接头拘束力是 产生焊接冷裂纹的三大因素,而且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 1 钢的淬硬倾向
淬硬倾向越大越易产生裂纹,原因在于:
(1)形成脆硬的马氏体组织 尤其是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冷速快时易形成粗大M体,硬而 脆,裂纹一旦形成,极易扩展。 各种组织对裂纹的敏感性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为:F或 P→BL(下贝氏体)→ML(低碳M体)→BH(上贝氏体)→Bg (粒贝氏体)→Mr(高碳挛晶M体)。
(2)晶格缺陷
随着热应变量增加,位错密度也随之增加,在应力作用下 位错发生移动和聚集,当它们的浓度达到一定临界值后,就会 形成裂纹源,在应力作用下,扩展形成宏观裂纹。 热影响区的最高硬度 Hmax 是评定高强钢裂纹倾向的重要指 标。
2
氢的作用
冷裂纹也称为“氢致裂纹”。高强 钢焊接接头含氢量越高裂纹的敏感性 就越大。 某种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氢含量称 为临界含氢量[H]cr。各种钢的[H]cr值 不同的,与钢的化学成分、刚度、预 热温度及冷速有关。如碳当量越高, [H]cr越低(图5-43)。
第三节 焊接冷裂纹
一、冷裂纹的危害及特征 1 危害性 主要发生在中高碳钢、合金钢等的热影响区和厚板多层焊 的焊缝中,并发生在拘束度较大的 T形接头和十字形接头应力 集中较大的接头上(表8-1)。一般是在焊后出现,不易发现。
表 8—1 钢结构(桥梁结构)的焊接裂纹事故统计(65 例) 接头形式 热裂纹 (%) 冷裂纹 (%) 总 计 角接头 3 6 9 丁字接头 5 25 30 2 43 45 十字接头 0 9 9 斜接头 0 7 7 对接接头 10 90 100 总 计
(1)氢的来源及焊缝中的含氢量 氢主要来自焊接材料中的水份、焊缝周边的铁锈、油污等。 焊缝中含氢量与焊接区域的清理、焊条类型、烘干温度和 焊后的冷却速度等有关。
表 1-14 焊接碳钢时熔敷金属的含氢量 焊接方法 钛型焊条 低氢型焊条 埋弧焊 C02 保护焊 氧乙炔气焊 扩 散 氢 (㎝ 3/100g) 39.1 4.2 4.40 0.04 5.00 残 余 氢 (㎝ 3/100g) 7.1 2.6 1~1.5 1~1.5 1~1.5 总 氢 量 (㎝ 3/100g) 46.2 6.8 5.90 1.54 6.50
相图类型和结晶温度区的大小(2)
各种状态图对产生结晶裂纹倾向的规律(图5-20)。
(2)合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1) 对凝固温度范围的影响;
a) 对形成低熔点相的影响(尤其是S、P)。 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比较大的合金是一些能形成低熔点 共晶的合金元素,熔点越低、数量越大,裂纹倾向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