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27页PPT
合集下载
亚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ppt课件

2010-5 2012-7-1 2013-2-1 2012-7-1 2013-3-29 2011-1-1 2011-6-1
2011-4-15
比重 100% 19.12% 17.09% 4.45% 3.36% 2.69% 2.57% 2.35% 2.18% 2.02% 1.81%
1.59%
4
亚
洲
人
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那里A呢?
22
亚洲四小龙
香
台
港
湾
新
加
韩
坡
国
23
西亚
西亚石油资源丰富,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一 些国家依靠石油资源,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24
近年来,中国、印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成为世界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亚洲还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至今仍未摆 脱贫困,如尼泊尔、缅甸、老挝等国。
8.2 人口和经济发展
一、众多的人口
1
印度
中国 日本
巴基 斯坦
印尼
孟加拉国
请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看看亚洲
有多少个?分别是哪几个?
2
亚洲的人口(2009年)
世界人口 63.55亿
亚洲人口 39.38亿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
亚洲:60%
其它大洲:40%
3
截止2013年世界前11位人口大国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25
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出口加工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韩国、泰
国,马来西亚。 2.农矿原料出口国:蒙古,老挝,缅甸。 3.经济综合发展国:印度、中国。 4.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
2011-4-15
比重 100% 19.12% 17.09% 4.45% 3.36% 2.69% 2.57% 2.35% 2.18% 2.02% 1.81%
1.59%
4
亚
洲
人
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那里A呢?
22
亚洲四小龙
香
台
港
湾
新
加
韩
坡
国
23
西亚
西亚石油资源丰富,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一 些国家依靠石油资源,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24
近年来,中国、印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成为世界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亚洲还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至今仍未摆 脱贫困,如尼泊尔、缅甸、老挝等国。
8.2 人口和经济发展
一、众多的人口
1
印度
中国 日本
巴基 斯坦
印尼
孟加拉国
请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看看亚洲
有多少个?分别是哪几个?
2
亚洲的人口(2009年)
世界人口 63.55亿
亚洲人口 39.38亿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
亚洲:60%
其它大洲:40%
3
截止2013年世界前11位人口大国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25
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出口加工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韩国、泰
国,马来西亚。 2.农矿原料出口国:蒙古,老挝,缅甸。 3.经济综合发展国:印度、中国。 4.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
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和经济发展课件晋教版

合作学习
二、发展中的经济
读图,归纳亚洲经济的发展特点。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日本的汽车生产
老挝的木材输出
新加坡的石油冶炼
总结: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
于发展中国家。
课堂小结
二、发展中的经济
发 展
特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 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2)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 不同,北亚是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中亚 和西亚则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
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分
布的疏密程度。
一、众多的人口
读图说出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特点。
也门男子服饰
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
中国四合院
印度妇女头饰
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
(1)也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少雨。男子穿白色裙子便于反射热量和通风 散热。 (2)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闷热潮湿,高脚楼防潮、通风、散热。 (3)中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合院大门朝东 南开,夏季便于凉爽气流进入院内;西边院墙高而厚,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 (4)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纱丽较为宽松,便于散热。
中
的 经
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等
济 类型
出口加工国:马来西亚等 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等
经济综合发展国:中国、印度
二、发展中的经济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比较富有的原因是( B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出口石油
C.出口加工工业发达
D.发展现代化农业
2.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D )
亚洲概况PPT课件

区域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分区
第一节 亚洲概述
一个大洲——亚洲
课前探索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地理位置 •经纬度、海陆、相对……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地形地势
•地形类型、地势、分布、特 殊……
气候特征 •类型、特点、分布……
河流水文
•补给类型、水文特征、水系特
征……
河流的补给类型
类型 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因素
特殊: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 东 部沿海有岛弧链。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特征
试一试 读亚洲30°N地形图,填空:
A
BC
⑴填出地形区名称:A 伊朗高原 ,B 青藏高原 , C 四川盆地 ;
⑵亚洲地势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 中部高四周低 的 特点;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特征
读图查找
⑴日本群岛、马 来群岛、阿拉伯 半岛 ⑵青藏高原、帕米 尔高原、西西伯利 亚平原、中西伯利 亚高原、东西伯利 亚山地 ⑶找出著名山脉
西西伯利 中西伯利 亚平原 亚高原
东西伯利 亚山地
帕米尔 高原
阿拉伯 半岛
青藏 高原
日本 群岛
马来 群岛
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狮泉河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水文
③叶尼塞河
源于蒙古境内山地,
经贝加尔湖,向北经西
西
中
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
西 伯
利
利亚高原交界处,注入
亚
西 伯 原利
北冰洋。
平 原
亚
高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水文
⑵地形地势对河流、湖泊的影响 山地、高原常成为大河发源地;
第一节 亚洲概述
一个大洲——亚洲
课前探索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地理位置 •经纬度、海陆、相对……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地形地势
•地形类型、地势、分布、特 殊……
气候特征 •类型、特点、分布……
河流水文
•补给类型、水文特征、水系特
征……
河流的补给类型
类型 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因素
特殊: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 东 部沿海有岛弧链。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特征
试一试 读亚洲30°N地形图,填空:
A
BC
⑴填出地形区名称:A 伊朗高原 ,B 青藏高原 , C 四川盆地 ;
⑵亚洲地势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 中部高四周低 的 特点;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特征
读图查找
⑴日本群岛、马 来群岛、阿拉伯 半岛 ⑵青藏高原、帕米 尔高原、西西伯利 亚平原、中西伯利 亚高原、东西伯利 亚山地 ⑶找出著名山脉
西西伯利 中西伯利 亚平原 亚高原
东西伯利 亚山地
帕米尔 高原
阿拉伯 半岛
青藏 高原
日本 群岛
马来 群岛
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狮泉河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水文
③叶尼塞河
源于蒙古境内山地,
经贝加尔湖,向北经西
西
中
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
西 伯
利
利亚高原交界处,注入
亚
西 伯 原利
北冰洋。
平 原
亚
高
一个大洲——亚洲 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水文
⑵地形地势对河流、湖泊的影响 山地、高原常成为大河发源地;
区域亚洲地理ppt课件

3、经济概况
(1)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 有石油.煤.铁等
(2)农业:a,水稻种植业典型,稻米生产居首位 b,旱作农业,游牧业分布范围广,粗
放经营 (3)工业:大多数国家基础薄弱,采矿和农产
品加工占主要地位;日本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4)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为主,海洋和航
空运输业发出的气候特点
是…………( A )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
C.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
2、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B)
A.纬度位置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
D.洋流
D A
▪谢谢观赏
4、经济发展差异
(1)原因: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 很大
(2)表现:发达国家:日本 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较快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来
西亚.泰国
亚洲知识体系
一、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二.面积和分区
1.地形
三、自然地理概况 四、人文地理概况
2.气候 3.水文(重要河 流、湖泊 1.人口、民族.文化
2.经济概况(工业、农
区域地理学习框架
一、位置与范围 包括的地区或国家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二、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 气候 水文(重要河流、湖泊)
土壤
生物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三、人文地理概况
经济概况(工业、农业、 交通、商贸、旅游等)
城市
练习题: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
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1、2题。
三、亚洲的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
(1) 特征: ①地形复杂多样 ②地势中高周低 ③高原、山地为 主,平原多分布 大陆边缘区
地理《人口分布 》PPT精品课件

1.分析爪哇岛人口 密度特别大的原 因。
2. 议一议,影响人 口分布的因素主 要有哪些?
人口分布
•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
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 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2)推测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 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半球分布:90%分布在北半球,尤其20°N— —60°N最集中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 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2. 议一议,影响人 口分布的因素主 要有哪些?
人口分布
•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
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 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2)推测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 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半球分布:90%分布在北半球,尤其20°N— —60°N最集中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 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人口分布课PPT

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C.高山高原地区 D.寒带内陆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境内修建新居民点
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温带平原地区 C.高山高原地区
(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A.撒哈拉沙漠 C.南极半岛
(A )
B.热带平原地区
D.寒带内陆地区
( D)
B.亚马孙平原
D.湄公河三角洲
3.各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极不 平衡,亚洲、非洲和拉 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 人口的85%。
历史因素
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 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军事、文化对人口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美国的唐人街 新疆建设兵团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境内修建新居民点 印巴分治导致强制迁移
国家政策
1960年4月21日,巴西为了加快 内陆的开发,将当时首都由里约热 内卢迁至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全 世界最大的20世纪以后建成的城市。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图中所示范围内的总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总人口超 过4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1.这里居住的人 口为什么这么多?
2.地球上的人口 分布具有怎样的 规律?
图1.1 卫星影像世界地图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这条直线将我国的国土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以这条线为界,西 北部占当时陆地面积的64%,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4%;东南部占当 时陆地面积的36%,却聚集了全国96%的人口。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分布(共29张PPT)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史记﹒货殖列传》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 非农业因素 也影响着人 口分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便利的交通 使得扬州经 济发达,人 口稠密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40-70万中等县
3. 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 的影响。 3.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 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 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 文因素。 4.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 中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2. 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 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 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
100万以上人口大县
地级市300万以上
156.6万(2018年, 湖北人口最多的县)
1121万(武汉) 2153万(北京)
深圳市只 有发展40 年历史, 由于发达 的经济吸 引了众多 人口
新疆建设兵团
政策
叙利亚难民 战争
自主阅读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三、学以致用:
当时约4%的人口 分布在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64%的西北 地区
课堂小结:
一、世界、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性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 非农业因素 也影响着人 口分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便利的交通 使得扬州经 济发达,人 口稠密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40-70万中等县
3. 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 的影响。 3.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 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 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 文因素。 4.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 中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2. 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 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 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
100万以上人口大县
地级市300万以上
156.6万(2018年, 湖北人口最多的县)
1121万(武汉) 2153万(北京)
深圳市只 有发展40 年历史, 由于发达 的经济吸 引了众多 人口
新疆建设兵团
政策
叙利亚难民 战争
自主阅读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三、学以致用:
当时约4%的人口 分布在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64%的西北 地区
课堂小结:
一、世界、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性
亚洲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
01
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尤其是在交通、能源、水
利等领域。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作用
02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建设了大量的高速
公路、高铁、电力等基础设施。
融资方式的创新
03
亚洲各国正在创新融资方式,如发行基础设施债券、设立基础
设施基金等,以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神 仙、真人等,重视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亚洲语言与文字
汉语
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具 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印度语
包括印度斯坦语、孟加拉语、泰卢固语等多种方言。印度 语在印度及周边国家被广泛使用。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 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 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 高素质人才。
推进教育合作
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共同 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促进人才流动
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动,为人 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
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 对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资源利用与管理
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资源利用与管理合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实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