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要素市场的均衡-一般理论分析
微观经济学第10-12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

生产者D的等产量线是ⅠD、ⅡD、ⅢD,产量水平增加。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和生产契约线 如图21
水平线表示要素L的数量L, 垂直线表示要素K的数 量D的K。原O点C。为第一个生产者C的原点,OD为第二个生产者
图中任一点a’反映了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 之间的分配状况。 a’对于生产者C的生产消费量是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均衡理论分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分析:只研究单个市场,
把某个市场从市场体系中单独拿出来研究,如某一市 场某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是该商品本身价格的函数, 其他商品的价格假定为不变,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 供给决定了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一般均衡分析:把所有的互相联系的市场看成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一、帕累托最优状态
pp345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
对于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 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同时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如果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已经达到:任何改变使至少 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同时必须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叫 做帕累托最优状态,此时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
再把生产契约线上的e’点,等产量线ⅠC和
ⅢD的切点,最优产量分别是X2和Y2,转换到产品
图上的e’’(X2,Y2)是两种要素的最优产出量。
这样把生产契约线上的每一点都转换到产品图上 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PP’。表示在既定要素下所能实 现的最大产量组合,又叫产品转换线。增加一种产品 的产量必须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要素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完全竞争与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方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共32张PPT)

消极外部影响[Negative Externalities]
消极外部影响(如环境污染)引起私人 成本[Private 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 Cost]
之间的差别。
生产者
消费者
MRPTXY
=
MCX
MCY
=
PX = MUX
PY MUY
= MRCSXY
“在这样一个体系中,每种商品的价格
等于其边际成本,每种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 际产品的价值。当每个生产者都最大化其利 润,每个消费者都最大化其效用时,经济作 为一个整体就是有效率的,没有一个人的境 遇可以在不使另外一个人的境遇更糟的情况 下得到改善。”
2.生产最优的边际条件
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对于所有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即:
MRTSLK(X) = MRTSLK (Y)
⊿K
⊿K
⊿L (X) = ⊿L (Y)
MPL = MPL
MPK (X)
MPK (Y)
3.产品替代的边际条件
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 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对于不同生产者来说, 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都相等; 且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产品转换率。即:
同时达到均衡,即生产和交换 均没有必要再调整。
此时,资源配置的效率达 到最大,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达到最大。
帕累托(Pareto,1848-1923)
——意大利经济学家,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
人物。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以效率作为 福利分析的唯一目标。
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um]
——表示在产品或劳务产出量既定前提下,社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刘江荣①均衡思想是贯穿当代主流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则是从对人们的偏好、技术和禀赋的基本假设出发,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建立的关于人类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公理化体系。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其中与价格相关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
“均衡”概念的建立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生成发展,使得主流经济学成为一门实证的学问。
但是,跳出一般均衡理论本身,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主流经济学是根植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其貌似科学的实证更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制逻辑之上的。
因此,这种实证不仅无视劳动异化,而且其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不代表经济的主体——现代劳动者的利益。
一.均衡概念的历史渊源均衡的概念早在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前就已在机械学中普遍应用。
在机械学中,均衡是指绕中点转动的杠杆保持平衡的条件。
据文献查新的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的相关研究尚未发现亚当·斯密是否受到了机械学概念的影响而生灵感,将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个体追求不同价值目标而采取相互独立行动,但最终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的思想抽象概括为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
亚当·斯密运用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协调机制,使得人们认识到个体在追求不同目标的过程中,最终能实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这种思想无疑对经济学是一大贡献,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之后,李嘉图在亚当·斯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统一利润率的竞争规律和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转投说明了古典一般均衡的实现机制。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在批判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基础上,马克思建立起一种新的总量理论体系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
后来,这种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开资本与利润对立关系的分析方法在斯拉法那里得到了复兴,通过在投入——产出矩阵的基础上加入表明特定经济关系的①刘江荣,男,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统一利润率”来决定价值与分配,从而令古典经济研究范式日趋完善。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效用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资本理论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观点进行阐述。
一、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对商品的需求是基于其对商品带来的效用程度的判断。
效用是指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感觉程度,是主观的、个体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是其行为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市场交换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效用判断来决定是否购买商品,以及购买多少商品。
二、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三个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这些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它们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这种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它认为市场经济中各个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一个市场的变化会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
一般均衡理论试图通过对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以及政府干预的效果。
四、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资本的生产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资本的生产和投资也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资本的投资应该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
综上所述,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强调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自由流动、市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资本的生产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和经济增长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第六讲 要素分配、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4、租金和准租金
经济租金
供给弹性为0,价格唯一地由需求决定,收入超过机会成本的余额
准租金
价格超过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视为固定资本的收入
●所谓经济租金是指支付给某种生产要素的报酬超过该要
素的生产性服务得以被提供出来所必须加以补偿的余额。 ●准租金则是指在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它在短期内和地租的特点相似,属于一种租,但又不是真 正的租,它在长期里将消失。
S
二、工资的决定
1、种类 • 从计算方式分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 从支付手段分 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 • 从购买力分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2、劳动的需求曲线
•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 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 资成反方向变动。
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
动的边际生产力(边际产 量 )。 W
经济学概论
第六讲 要素分配、一般均 衡及福利经济学
开始
第六讲 要素分配、一般均衡 及福利经济学
§1、生产要素市场
§ 2、一般均衡理论*
§ 3、福利经济学
§1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一、生产要素市场概述 二、工资的决定 三、地租的决定 四、利息的决定 五、利润理论
一、生产要素市场概述
1、生产要素的概念
I
D
I0 O
E
K0
C、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 以上对于利息的性质和利率的决定的论述所说的资 本,指的是资本财货。但在货币经济中,对资本财 货的需求和供给采取货币资本借贷的形式,货币不 仅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价值贮存的职能,货币供 应量的变化对利率、国民收入、投资和储蓄等都会 发生影响。考虑到这些情况,利息的性质和利率的 决定,除了上述非货币因素(实物资本的净生产力 和人们的储蓄行为)以外,货币本身显然起着重要 作用,所以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货币本身的供给与需求 共同决定利率的理论,对此将在宏观经济学中作较 详细的说明。
801 经济学

801 经济学一、微观部分:1、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效用、优化选择与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选择、不确定性、消费者剩余2、生产者理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与厂商供给3、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均衡与效率、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要素市场理论4、对策论(博弈论):战略式博弈、扩展式博弈、纳什均衡、重复博弈5、一般均衡理论:交换经济、生产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交换经济中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二、宏观部分:1、宏观经济指标2、经济增长理论:索罗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3、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4、总需求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IS-LM 模型与总需求、财政、货币政策与总需求5、总供给理论:粘性工资模型、价格错觉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6、开放经济:国际收支、汇率、浮动和固定汇率下小国开放经济、国际利差7、宏观经济政策争论、政府债务与赤字8、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消费、投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9、经济波动理论的新近发展809 经济学基础一、政治经济学(一)直接生产过程1、商品与货币2、资本和剩余价值3、资本积累(二)流通过程1、资本循环与周转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三)生产的总过程1、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2、生息资本与利息3、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4、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二、西方经济学1、个人决策行为(要素供给,产品需求,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分析)2、企业决策行为(生产函数,成本,收益,利润)3、单个市场(市场供求,市场效率,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4、总体市场(国民收入核算及其决定,国民收入的变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经济周期,失业,经济增长)810 金融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
一般均衡理论

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早在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就建立了一套被后人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瓦尔拉斯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瓦尔拉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构建自己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
首先,他从产品市场着手来考察交换的一般均衡,而后从要素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生产过程的一般均衡,然后再对资本积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最后他还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考察了货币交换和货币窖藏的作用而得出了他的“货币和流通理论”,从而把一般均衡理论由实物经济推广到货币经济。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后经帕累托、希克斯、谢尔曼、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以及麦肯齐等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之后,形成为现代一般均衡理论。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
1、交换的一般均衡模型 瓦尔拉斯认为,当满足商品的效用或欲望方程式和最初所拥有的商品数量这两个条件时,均衡价格就可以确定了。
也就是说,在纯交换经济中,进入市场的参与者带着既定数量的商品作为供给,根据他们的效用或欲望即需求进行交换,必定能达到均衡。
用表示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第种商品的供给量();用表示第种商品的价格();用表示第种商品的需求量()。
如果第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到其本身价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那么需求函数可表示为:(10.1)按照上述定义,当存在一组价格时,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可表述为:(10.2)但(10.2)式所表示的几种商品的需求方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只有(改:而是)通过供求均衡约束条件而相互关联。
这个恒等式表明,就整个交换来说,在任何一组价格下,需求总量必须与供给总量相等。
即在整个交换中,供给和需求双方相互受到对方的约束。
在恒等式的约束下,方程组只有个独立方程,而待解的商品价格有个。
为了能够求解,瓦尔拉斯引入法定价值作为商品价格的计算单位。
令某一商品的价格如商品1的价格为法定价值,则其他商品价格可以用来计算,记为。
一般均衡模型

一般均衡模型第六章我们只讨论了一种或几种商品的市场局部均衡。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求曲线决定了它们的均衡价格,假定其它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且不受其它市场的影响。
本章中,我们放弃这一假定,认为所有市场都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变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讨论市场均衡问题,即一般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概述一、一般均衡的基本假定(1)假定整个经济中有r 种产品和r n -种生产要素,构成完全竞争条件下n 种商品市场(r 种产品市场和r n -种生产要素市场)。
(2)假定整个经济中有H 个家庭。
每个家庭既是产品的需求者,又是要素的供给者。
家庭的全部收入来自于要素供给,并全部用于消费(购买产品),在收入约束下购买各种产品使效用最大化。
(3)假定整个经济中有K 个厂商,每个厂商即是要素需求者,又是产品的供给者。
厂商在生产函数的约束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使利润最大化。
(4)只考虑最终产品的交换和生产,没有中间产品。
二、家庭行为:产品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 首先,考虑单个家庭对产品的需求和要素供给。
用 ih Q (i =1,2,…,r )表示家庭h 对第i 种产品的需求量;用(1,,)jk Q j r n =+表示家庭h 对第j 种要素的供给量。
家庭h 的效用取决于它消费的所有产品数量(h Q 1,…,rh Q )和提供的各种要素数量()h (r Q 1+,…,nh Q ),家庭h 的效用函数可写作),11nh )h,(r rh h h h ,Q ;Q ,Q ,(Q U U += (7.1.1) 用i P (i =1,2,…,r )表示r 种产品的价格,j P ( 1,,j r n =+)表示r n -种要素的价格。
根据假定,家庭的全部收入来自于要素供给,并全部用于购买r 种产品,因此家庭h 的预算约束为nh n h r r rh r h Q P Q P Q P Q P ++=++++ )1(111 (7.1.2)家庭h 在预算约束(7.1.2)下,选择最优产品需求量(rh h Q Q ,,1 )和最优要素供给量(nh )h (r ,Q ,Q 1+)使效用函数(7.1.1)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