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1)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模板第【1】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读准节奏,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会认“畦”“闼”。
2.背诵全诗,并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知识积累和生活实际,理解诗意。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感悟《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特点。
4.借助搜集的作者资料,知人论世,品味诗人的高雅志趣,感受自然山水的美丽。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能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描写景物景象诗歌的意思。
学习难点: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感悟《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01解诗题,知作者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中华文化星海中,古诗词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星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的第三首古诗,请大家齐读课题:《书湖阴先生壁》。
2.首先,我们先来回顾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品意境;悟情感,背古诗。
3.这首诗的诗题可理解为?(明确:书……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诗题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4.湖阴先生是何人?(杨骥,字德逢,一位很有学识的隐士,也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你是从哪了解到的?(引导学生明确:看注释了解内容也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5.关于题壁诗,我们还知道?(学生自由列举,教师进一步补充: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
唐宋时期,不少寺院、驿站专门设有诗板供过往行人题诗。
题壁诗往往有感而作,有所寄托,大体分为:讽刺时政类,如林升《题临安邸》;抒情哲理类,如:苏轼《题西林壁》;伤逝悼亡类,如:陆游《沈园题壁》;抚今追昔类,如:崔颢《黄鹤楼》。
)6.关于作者王安石,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根据预习介绍,教师补充出示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这首诗是王安石因两次变法失败被贬至金陵(今南京)时所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
(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汇报交流:(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诗中的基本意象和意境。
•能够对古诗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诗中的基本意象和意境。
•感悟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意象的丰富性和情感的含蓄性。
•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古诗朗诵音频)•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五、第一课时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古诗,回顾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创设情境:展示湖阴先生壁的图片或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湖阴先生壁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入课题:《书湖阴先生壁》,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和创作背景。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新词,自主学习。
•教师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的读音和书写。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尝试概括古诗的主要内容。
•分段教学:•第一段(前两句):描绘湖阴先生庭院的环境,突出“净”和“畦”的特点。
•第二段(后两句):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湖阴先生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学生分组讨论每段的大意,并派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并板书每段的大意,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4. 深入品读感悟意境•引导学生逐句品读古诗,注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探析:本诗选自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宋代王安石当年退居江宁所作。
通过对主人院子内外美丽景致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抒发了作者对主人湖阴先生高雅品性的向往与赞赏。
诗中山水灵动,处处有景,处处有人,极富情趣,展现了一份别样的“山水情”。
诗歌语言清新朴实,极富表达之美。
设计理念:统编教材视角下的阅读教学,积极践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化自觉。
本设计紧紧围绕本单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人文主题及“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语文要素,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感悟理解中培养学生的深阶思维、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在积极的思维碰撞中打造有有品味、有品质的课堂。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领略诗歌的山水意趣,读懂景中“人”的品性,体会作者的欣赏之意及真正内心。
3.学习“映衬”与“对仗”的表达之美。
教学重点:领略古诗的山水意趣,读懂景中“人”的品性及作者表达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山水后面的意蕴、触及作者心境及体会诗歌表达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感情美读,明悟诗中意(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二)读出发现,读出疑问读诗质疑:我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预设1:“书”是什么意思?预设2:为什么要把这首诗写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猜测)预设3:“护田”、“排闼”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入典故)(三)读出画面,读出理解1.借助注释,自主理解(在疑惑处做好旁批或记号)2.同桌交流,共同理解(聚焦困惑,合作分享,做好笔记)3.想象画面,补充理解(个性驰骋,组合画面,扫除盲点)(四)再入画面,读出情感【设计意图】反复读,有梯度的“四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咬文嚼字,在品味语言文字中实现自主合作,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达成对诗歌的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
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
齐读诗题。
3、解题并质疑。
读完课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书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的诗)解湖阴先生(导学单)4、介绍王安石。
(导単)补充王安石的晚号。
(王安石罢相之后隐居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在南京郊外,只茅舍一处,聊避风雨,四周连墙都没有,他自己买了一头小毛炉,常常骑驴外出游逛,也够逍遥的,那时他的住地在城东七里,离钟山也是七里,故称为“半山园”所以王安石晚号“半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王安石罢相之后所做之诗。
二、预习检测。
1、课前大家已做预习,相信大家也自学了不少的知识,那么在自学之后,对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古诗的朗读。
4个组的7号读诗。
3号评价。
4、读好诗句的节奏。
(1)师范读。
(2)自主读。
(3)指明读。
(4)齐读诗。
三、学习古诗。
大家古诗读得很棒,老师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大家会更棒。
独学:课件。
默读古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透过景物,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方法提示:可结合注释、插图、自己的想象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1、生汇报:师板书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田、山。
2、生汇报画面。
3、把我们刚才想象到的'美好的画面通过我们的读作以展示。
(小组读诗)群学:诗中虽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湖阴先生”。
五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五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五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课选择语文版第三册,作者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朗读带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诗题可理解为?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二、交流资料,简介诗人1、交流资料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闲居江宁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第【1】篇〗《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帮大家的《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诗题可理解为?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2、出示自学提纲。
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响检测。
A、读古诗。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B、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C、交流反响,重点引导:(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清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清扫,干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书湖阴先生壁》初中语文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王禹偁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入手,分析诗歌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阴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尊重他人的美德。
(2)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分析。
(3)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3.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分析《书湖阴先生壁》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查阅生僻字词的解释,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书湖阴先生壁》,提问:“湖阴先生是谁?壁指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逐句翻译,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描写、抒情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文中的美景描写,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爱慕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的敬仰之情。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美德和环保意识。
(2)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一)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其一)》,读题。
(二)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
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三)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一)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2.苔:青苔。
3.畦: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田地。
4.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
5.排闼:推开门。
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入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二)讲
讲:“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
“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入。
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三)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
(四)教师叙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五)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一)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
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二)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四)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
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
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五)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六)教师引导学生读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
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2.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
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3.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由发言)
三、总结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