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注释: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⑸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翻译:茅草房的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
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赏析: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
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
“茅檐”代指庭院。
“静”即净。
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
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
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爱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
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
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宅,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赏析】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
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
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
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洁净无苔是因为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因为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翻译: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注释:
〔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
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时的邻居。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书〕书写,题诗。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苔〕青苔。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的意思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的意思
书湖阴先生壁
唐•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修辞手法】
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古文,上古的文字。
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
定义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湖阴先生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及赏析(最新)

《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及赏析书湖阴先生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赏析句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
“茅檐”代指庭院。
“静”即净。
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
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
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古文,上古的文字。
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
定义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湖阴先生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17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14张PPT)

➢ 新课导入
➢ 可以编辑修改 ➢ 最新 2023-20壁
册
此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2
己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特别是要注重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
六 年 级
课
对于未来的学习,我希望能够在古诗阅读和理解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古诗所
书 湖
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我能够在古诗阅读和理解方面取得更大 阴
语 文
后
的进步,同时也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自然的美。
上
小
册
结
先 生 壁
2
0 2
下课!
3
六
书
年 级 语
同学们再见!
文
湖 阴 先 生 壁
上
册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0日
以下为备用PPT课件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2
0
六 年 级 语 文 书 湖 阴 先 生壁23
书 湖 阴 先 生 壁
上
册
2
六 年 级 语 文 上 此 处 可 以 修 改删 除023
书 湖
课 级
语 文
后 上 小 册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古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还领悟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特 殊情感和赞美。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历史价值。
阴 先 生 壁
结
课后小结
2 0 2
在反思过程中,我认为我在古诗阅读和理解方面还需要加强。我会通过多阅读、多学习来提高自
册
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田”“送清”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 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 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 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 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 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 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 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 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 “书”书写。“湖阴先生” 本命杨德逢,隐居之士, 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 (今南京市)时的一位邻 里好友。
作者简介: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 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5月 21日(公元1086年)。字介甫,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 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 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 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在组类熟读古诗, 交流并提出质疑问 题。
问题:
•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 3、“护田”“送青”传达了 怎样的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 ①书:书写,题诗。 •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 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 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 ④无苔:没有青苔。 •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⑦将:携带。 绿:指 水色。 •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本诗主要描写了主人家庭的清 幽与洁净及阴先生对山水的深 情,来衬托主人的生活情趣的 高雅。 • 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 境,以及田园山水、从与平民 交往中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干净 的庭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木、清 澈的溪水、深翠欲 滴的清山。
2016/9/4
通过注释在 组类说说古诗 大意。
诗意
•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 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 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 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 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 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 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 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 清静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