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新课标】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大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 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 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天边
明诗意
一直; 径直
大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 源头——银河冲去,和传 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 牛郎织女家。
资料链接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 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的 《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筏来 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 这两种记载混合,说是黄河和天河相通,张骞追溯 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夸张
波涛汹涌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逆流而上,直 冲九霄的豪迈 气概。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 诗时,语速放缓, 语调沉稳有力,读 出黄河九曲的绵长 曲折之感。
读第三句 时,节奏可稍 微加快,语调 转向激昂,表 现诗人欲直上 九霄的气概。 第四句再转向 平缓悠长,读 出其中的憧憬 之感。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 的特点?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诗时,应该 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 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读后 两句时,语调可稍稍低沉,读 出蒙蒙细雨的缥缈只感。
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 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山下的 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 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 烟雨中。
拟人、对偶
二、对《江南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 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 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 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 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 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

诗句解析
虚指:广阔的 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
诗意:辽阔的江南处处黄莺啼叫,绿树红花相映。
诗句解析
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意:水乡村庄山边 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诗句解析
虚指,指寺庙之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
诗意:南朝以来兴建的四 百八十座寺庙。
南朝统治者信奉佛教, 建有数以千计的寺庙。
诗句解析
佛教的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
诗词朗诵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理解注释
绿映红: 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 依山傍水的村镇。 酒旗风: 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南 朝: 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楼 台: 佛寺中的建筑。 烟 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四百八十寺: “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诗意:有多少楼台笼罩 在蒙蒙的烟雨之中。
全诗翻译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 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 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 风里飘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 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笼罩在迷蒙 的烟雨之中。
想一想
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 天的特点的?
理解注释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 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 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 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 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 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 会一次。
诗句解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出了黄河雄伟壮阔的气势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 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 ,如 巨风掀簸来自天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优秀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优秀备课教案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背诵3首古诗,默写《江南春》。
3、默读课文,能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4、能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只有一个地球2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1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三黑和土地1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口语交际1意见不同怎么办1、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2、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3、表达观点时,能简洁明了,有理有据。
习作2学写倡议书1、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语文园地2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能交流在朗读和感悟古诗词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的学习方法。
2、能说出段落表达的观点。
3、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快捷的乘车方案。
17古诗三首1、会写“簸、涯、莺”3个生字,理解本课三首诗中“簸”“山郭”“排闼”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生字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3个生字可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识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

作品介绍
ZUOPINJIESHAO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以
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 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 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①书②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qí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tà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茅檐长扫净无①苔, 花木成②畦手自栽。
注释: ①苔:青苔。 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 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 周围有土埂围着。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①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 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谢谢观看
-THANKYOU-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①山郭②酒旗风。
注释:①山郭:山城,山村。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江南莺歌燕舞绿草红花相映, 水边山村处处都有酒旗飘动。
①南朝②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①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②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这烟雨之中。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18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四、教学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工具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ū)浪淘风簸(bǒ)南朝(cháo)净无苔(tái)畦(qí)绕(rào)闼(tà)◆着重辨形:“簸”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课件

探究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 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却写到了 烟雨,如何理解?矛盾吗?
不矛盾。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 是不尽相同的,作者并非写某一时一地的春景。 虽然如此,但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 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看似矛盾,实则有道理。
五、拓展训练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 语、歌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河。
江南春
走近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 有《樊川文集》。
牛郎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 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 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 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 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
弯弯曲曲的河流河流漫长,夹带着大 量的黄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 现在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去 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已呈现 出衰败的趋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而当朝统治者却依然醉生梦死,效仿 南朝,不惜代价大建佛寺,想祈求神 灵保佑,江山稳固。《江南春》既描 写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无限 风光,同时个与数量相关的词语: “千里”“四百八十寺”“多少”, 它们各表示什么不同的意思?
一二句是写景,写出了黄河的气 势非凡。
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中体会出来的。作者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 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 地方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书,书写。
湖阴先生,本命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 年居住金陵(今南京市)时的意味邻里好友。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 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走进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 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5月21日 (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 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 乡县上池村人)。汉族。北宋杰出 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排山倒海,滚滚而来。
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 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3.黄河是雄伟壮阔的,作者为何会 想到银河去寻找牛郎织女的家呢? 他们的家会是怎样的?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 结为夫妇。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 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江南春》可谓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千古名篇, 里面用到很多映衬的手法,使得作者笔下的春天 多姿多彩,意趣盎然。你能找出哪些?
有(红绿色彩)的映衬 有(山水)的映衬 有(村庄和城郭)的映衬 有(动静)的映衬 有(声色)的映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 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 映于迷蒙的烟雨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 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 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 彩,让人惊叹流连。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谁家的茅檐?
杨德逢的庭院。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庭院的干净?
“无苔”。
3.手自栽可以看出什么?
主人对花木殷勤侍弄。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句意: 茅草屋檐下经常打扫,一尘不染, 更没有青苔。屋前一畦一畦的花 木,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句意: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地围绕着绿油 油的田地,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 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1句写出了溪水温柔多情,曲折多姿。 第2句写出了青山山势若奔,翠色欲滴。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干净的庭院、修 整一新的花木、清澈的溪水、翠色欲 滴的青山。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句子解析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流经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被大浪淘洗。 风簸:被巨风掀翻。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 ,如巨风 掀簸来自天际。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直: 径直。 银河去: 古人认为黄河和银河想通。
课后作业:
1.背诵三道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三首诗的意思。 2.比较三首写景诗的不同特征。
《绝句》(唐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韩愈)
走近作者
杜 牧 : ( 公 元 803- 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 《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17 古诗三首
生字过关
簸 [bǒ]
颠簸
涯 [yá] 天涯
绕 [rào] 围绕
簸荡 生涯 环绕
走近黄河
黄 河 , 全 长 约 5464 公 里 , 流 域 面 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 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 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 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 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朝 中晚时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 任监察御史。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一 度奉诏回京,却又因《游玄都观》一诗触 怒当朝权贵,因而再度被贬,后历任和州 刺史。起起落落的人生并没有使作者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浪淘沙》就是他这种不屈命运的写照。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已呈现出衰 败的趋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 朝统治者却依然醉生梦死,效仿南朝, 不惜代价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 江山稳固。《江南春》既描写了江南莺 歌燕舞、桃红柳绿的无限风光,同时也 有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
课后练习:
1、这首诗里有三个与数量相关的词语: “千里”“四百八十寺”“多少”, 它们各表示什么不同的意思?
诗中描写了黄莺、绿树、红花、水村、 山郭、酒旗、春风、寺院、楼台。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探究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 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却写到了烟雨, 如何理解?矛盾吗?
不矛盾。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是 不尽相同的,作者并非写某一时一地的春景。虽 然如此,但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 江南景物的特征。看似矛盾,实则有道理。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 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 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了 主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下面写人, 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 处处照应, 句句关联,融化无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 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 静为动,显得自然而生动,既生机勃 勃又清静幽雅。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 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 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 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看着壮阔无比的母亲河,你 能想起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四个朝代。 楼台: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课文解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以来兴建的四百八十座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 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 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 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院,如今 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①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②无苔:没有青苔。 ③成畦:成垄龙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④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田园。 ⑤将: 携带。 ⑥绿: 指水色。 ⑦排闼:开门。闼:小门。
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去 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总结他的诗歌特点:
1.取境优美。 2.精炼含蓄。 3.默写这首诗。 4.积累刘禹锡的诗。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唐孟浩然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 杜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意: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 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家做客。
探究
1.“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九曲”极言黄河的 _蜿_蜒_曲_折_,“万里”写出了黄河的_源_远_流_长_。
2.“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情状呢? 大风掀起层层巨浪,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