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诗词鉴赏

《书湖阴先生壁》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书湖阴先生壁》诗词鉴赏《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诗词鉴赏《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诗词鉴赏1《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的意思其一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爱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
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
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宅,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赏析】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
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
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
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洁净无苔是因为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因为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什么诗

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题壁诗。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二次罢相后,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
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
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
此题壁诗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
书湖先生壁古诗词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⑴书:书写,题。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⑸排闼(tà):开门。
语出《汉书·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哙乃排闼直入。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赏析】这首诗写在诗人晚年退居江宁钟山时的朋友杨骥家的墙壁上。
杨骥性情高洁,隐居不仕,他居住的环境也洁净清幽,纤尘不染,体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趣。
前两句写庭院的整洁、清幽,又充满生机,令人陶醉。
由“茅檐”可见居住条件的简陋,但“净无苔”“花木成畦”可见主人是一个朴实勤快、兴趣高雅、热爱生活的人。
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
一“绕”一“护”,不仅写出溪流蜿蜒曲折的真实形象,更写出了动感,具有了生命力;一“排”一“送”写出了青山推门而入的动作姿态和迫不及待的心情,更写出了对主人的一片心意。
这一神来之笔为此诗增色不少,使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态美,给单纯的画面增添了灵气。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翻译: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注释:
〔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
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时的邻居。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书〕书写,题诗。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苔〕青苔。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书湖先生壁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解析1、原诗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朝代】宋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注释⑴书:书写,题。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⑸排闼(tà):开门。
语出《汉书·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哙乃排闼直入。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3、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4、赏析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
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
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比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
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
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
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_书湖阴先生壁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1、书:书写,题。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
绿:指水色。
8、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古文,上古的文字。
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
定义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湖阴先生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纱帽山小学电子教案模板(语数学科)
学科:语文班级:五(2)执教者:张晓红课题《书湖阴先生壁》主备教师韩新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共案部分二次备课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
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
墙壁上。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
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诗题可理解为?明确:
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2、出示自学提纲。
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
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
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A、读古诗。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
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
B、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
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
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
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
C、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
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
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
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
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
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D、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
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
生活动、展示资料)简介
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
—1086年),字介甫,号半
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
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
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
遗》等存世,《元日》《梅
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
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
(1078-1086)闲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A、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再读。
(2)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
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再读。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C、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D、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E、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F、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升华主题: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美美地将诗读几遍,做到会背,搜集几首题墙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四、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两山景美人更美
典故:护田排闼
表达方法:描写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