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1司马光砸缸2西游记3聊斋4马兰花5白蛇传6女娲盘古开天辟地(二则) 7三国8扶桑浴日(三则)9女娲(三则)10夸父逐日(二则)11羿射十日12精卫填海13鲧禹治水(二则)14巨灵擘山15黄帝与蚩尤之战(二则) 16西王母(二则)17伏羲(二则)18神农19牛郎织女20天牛郎配夫妻21田章22杞良妻23孟姜女的传说24梁山伯与祝英台25祝英台和粱山伯与鸳鸯鸟1自蛇的传说故事(二则)2烛龙3桃园三结义4诸葛亮的故事5华佗虚心求学6刘三妹的传说(三则)7包公的传说(二则)8唐伯虎的传说9徐文长难倒窦太师10蒲松龄和驼背老大爷11铸剑12杜康造酒醉刘伶13鲁班的传说(二则)14龙凤瓷床15金边牡丹16老把头的故事17望夫石18飞来峰19秃尾巴老李20粽子和龙船21关于生肖的传说22白水素女23旁瓴兄弟25十兄弟26虎姐27狼外婆1菜瓜蛇的故事2猪哥精3枣核儿4羽毛衣5巧媳妇6呆女婿的故事(三则) 7三女婿上寿8窦娥冤9古代寓言(六则)10老雕借粮11兔子判官12古代笑话(十三则) 13金钱和正义14格萨尔王传(节选) 15阿诗玛(节选)16娥并与桑洛(节选) 17嘎达梅林(节选)18汉宫秋19赵氏孤儿21精忠旗22娇红记23清忠谱24长生殿25牛郎织女26宝莲灯27梁山伯与祝英台28救风尘1墙头马上2西厢记3李逵负荆4看钱奴5拜月记6玉簪记7中山狼8风筝误9绿牡丹10拗相公饮恨半山堂11陈可常端阳仙化12崔待诏生死冤家13李谪仙醉草吓蛮书14钱舍人题诗燕子楼15苏知县罗衫再合16范鳅儿双镜重圆17三现身包龙图断冤18一窟鬼癞道人除怪21金令史美婢酬秀童22小夫人金钱赠年少23钝秀才一朝交泰24老门生三世报恩25崔衙内白鹞招妖26计甲番金(鱼曼)产祸27赵太祖千里送京娘28宋小官团圆破毡笠1乐小舍拼生觅偶2玉堂春落难逢夫3桂员外途穷忏悔4唐解元一笑姻缘5假神仙大闹华光庙6白娘子永镇雷峰塔7宿香亭张浩遇莺莺8金明池吴清逢爱爱9赵春儿重旺曹家庄10杜十娘怒沉百宝11乔彦杰一妾破家12王娇鸾百年长恨13况太守断死孩儿14皂角林大王假形15万秀娘仇报山亭儿16蒋淑真刎颈鸳鸯会17福禄寿三星度世18旌阳宫铁树镇妖。
民间文学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总家和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也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所有人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因此,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里唯一的文学。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两种文化成分,一种是官方的上层文化,一种是下层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于上层文化的特点,它紧贴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主要以语言、行为和心理来传承的文化。
这种文化很少见诸书面文字,但它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原始社会中伴随着人类的口语而出现的语言艺术,只能是口头文学。
到了阶级社会,文字的创造并未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只能以口语创作的情况,因为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依然只能使用口语这个工具。
他们当然更不可能有书写和印刷手段来传播他们的作品。
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文学形成了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国外学者对"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象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1.1 研究民间文学的重要性1.2 教学目标和内容1.3 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民间文学的概述2.1 定义和特点2.2 发展历程2.3 形式和体裁三、民间故事3.1 故事的分类和特点3.2 民间寓言3.3 民间神话3.4 民间传说4.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4.2 民间歌谣4.3 民间节令歌4.4 民间工歌五、民间曲艺5.1 曲艺的定义和特点5.2 民间戏曲5.3 民间评书5.4 民间相声六、民间舞蹈6.1 舞蹈的定义和特点6.2 民间舞蹈的分类6.3 民间舞蹈的功能和意义7.1 美术的定义和特点7.2 民间绘画7.3 民间剪纸7.4 民间刺绣八、民间音乐8.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8.2 民间乐器及演奏技巧8.3 民间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九、民间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9.1 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9.2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9.3 民间文学的教育价值十、教学案例分析10.1 民间文学的教学案例及实施步骤10.2 教学案例的评价和分析十一、教学评估11.1 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11.2 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估11.3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十二、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目12.1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2.2 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章结语本大纲旨在系统介绍民间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民间文学教学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指导和参考,促进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教授民间文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交流。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46.第18题民间寓言答案: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民间文学答案: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生活故事答案: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时政歌答案: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民间叙事长诗答案: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母题"答案: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
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52.第49题机智人物故事答案: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答案:"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Part
02
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 、宗教信仰和原始文化,是人们集体 创作、口头传承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 、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 想象。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承载 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 记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 成部分。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
民间文学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丰 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作品可 以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民间文学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 向等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建设 、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 响。
要意义。
现状
当前,民间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外来文化的侵蚀、传承人的老 龄化和后继乏人等。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濒临失
传。
民间文学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传统方式
口传心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 这些方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效力 。
P 03
总结
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是 构成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因 素,能够深入人心,引起 共鸣。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
传承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传播
传播方式多样,包括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媒体传播等
总结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是维系民 族文化的重要纽带,对于弘扬民 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创作与传承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歌曲、民间戏剧等。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艺术表达形式,反映着普通人的生活、价值观和情感。
民间文学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丰富历史,对于研究社会人文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故事或传说,描绘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历史事件、神仙鬼怪等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
民间传说常常是人们对于未知和神秘的探索,它们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宇宙的理解,也反映了人类集体记忆的积淀。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它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善恶对抗和爱情的力量。
二、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以故事的方式,以幽默、夸张、警示或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冲突和经历。
民间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塑造各色人物、描绘情节和设置事件,传达了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寓言故事《聪明的一石二鸟》告诉我们不应心存贪婪,而应该懂得知足常乐。
三、民间诗歌和歌曲民间诗歌和歌曲是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民间诗歌通常是口头传唱的形式,融合了民族的语言和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特色。
它们常常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希冀、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悟。
民间歌曲则是以口头传唱的方式传承下来,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词,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民间诗歌和歌曲在各地广泛传唱,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认同。
四、民间戏剧民间戏剧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戏剧形式,它常常以口头传说和传统剧目的方式表现,是人们集体参与和分享的文化活动。
民间戏剧常常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词和表演等元素,通过生动的演出方式,讲述了人们的故事和情感。
中国的京剧、豫剧、评剧等就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们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台词,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1、口头文学和语言;2、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4、传统手工艺5、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民间文学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概念界定民间文学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内容特点(立体性):1、民间文学作为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在语言、音律以及必要的形体动作中完成传播,具有艺术美感上多元化的特点;2、民间文学广泛流传,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它以其某种“弄文”的总构成特定题材的风貌,具有固定性、灵动性、开放性的特点;3、民间文学长久流传民间,多层次、多角度地包容了民间文学的种种内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民间百科全书的认知特点;4、民间文学是民间大众生活最本真的记录载体,其哲理并不回避粗鄙、猥亵,讲求保有原汁原味“立体性存真”;5、民间文学作为文化艺术研究对象,具有多维方向、多重意义的研究价值。
三、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1、民间文学是一宗重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它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年;2、民间文学有极其珍贵的价值;3、民间文学总是独特地伴随着历史,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审美教育作用;4、在普及民间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专门研究人才四、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方法1、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法:(1)多角度研究(2)多层次研究:系统论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1)类同研究(2)影响研究:着重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联系及影响,研究其影响的渠道、条件、种类、形式、异同等等。
(3)平行研究: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它可以就一国或数国相同题材或相同的体裁或相同的技巧进行研究比较。
3、历史研究法:主要是从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状况进行纵向研究;4、实践研究法:主要是注重实际的调查和搜集整理工作,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五、民间文学的范围英国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威廉·汤姆斯第一次把民间文学一词引用到科学中来。
包括一切民间智慧,范围比较广泛。
所谓民间文学,是由人民大众集体口头创作,有时也靠书面传承的语言艺术。
它是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及愿望、要求,采用传统的表现手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并广泛流传的作品。
其主要有四个要求:1、作者范围:人民大众2、作品的风格3、作品内容4、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民间文学的价值:1、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2、科学价值六、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族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是民间文学作品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间文学的本质属性。
民间文学集体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从文艺的起源与发展来看,民间文学是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其次,民间文学的作品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最后从创作群体上看,民间文学作品大多属于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语言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民的口头创作”、“口传文学”。
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在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和以理查德·鲍曼为代表的表演理论中得到了很好的讨论。
口头程式理论以史诗为对象,细致讨论了口头传唱史诗的规律,认为口头程式对于史诗创作和传承具有突出的价值。
口头程式奠定了口头传统的基础。
表演理论受益于口头程式理论,它将所有口头叙事活动都视为一种旨在交流的表演,这些口头叙事,除了口头语言所讲述的内容外,它所发生的整个生活情境都是表演情境,都是口头叙事活动的基本内容,口头叙事的时间、地点、参与者、讲述过程以及相关的演述方式,都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口头性。
民间文学结构单纯,人物的主导性格突出,故事情节的复沓,一贯到底,少枝蔓等等。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
纵然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指集体性、口头性派生出来的流动性、丰富性。
它与作家个人创作,书面流传的稳定性有明显区别。
变异的原因是多元的,方向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需要多层次的探讨:(1)时代形成的变异性;(2)宗教变化能形成变异;(3)地区差异形成的变异;(4)民族差异形成的变异;(5)人民性和民族性。
变异性对民间文学的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在不断变化中吸收养分、目臻完善,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遗忘和误传而使作品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这又是它的局限性。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特征即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有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i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从内容上看,颂扬民族始祖和创世英雄的创业功勋,赞美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德,宣扬勤劳致富的幸福观,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经世不衰的注意。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表现异常丰富,比兴。
夸张、谐音、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从古至今沿用不衰,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个体传承人的共同特征:(1)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2)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3)有固定的传承渊源亲缘传承:即传承人的特长和技艺源于有亲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地缘传承:传承人的特长和记忆源于其所生活的特定地域业缘传承:在自己所从事的某种行业的活动中接受民间文学传承(4)形成了独特的传承风格:藏族故事家黑尔甲,刘德培民间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反映着民间文学的本质。
七、神话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神话是一种古老的故事体裁,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
它是当时人们在原始思维基础上不自觉地把自然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而形成的一种幻想神奇的故事。
神话在历史上有着两种存在方式。
其一是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神话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
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借助想象反映超自然现象,它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最主要的艺术特质,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起源的解释。
从语言创作方面来看,神话不仅其征服自然的理想和探求自然和社会的奥秘的精神是积极的,其想象的宏伟与超拔,也具有很大的魅力。
浪漫主义的源头是神话,所创造的一些神与英雄的形象和丰富的神话意象。
神话的分类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是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的母题分类法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2、人类起源神话:自然变化的神话、神灵通过生育方式创造人类、女娲造人3、物种起源神话:盘古神话4、洪水神话:大禹治水5、图腾神话:龙图腾的起源6、文化创造式神话:神农神话物质和精神的形式创造出来的财富总和叫文化,主要有:1、精神文化2、物质文化3、制度文化神话的价值1、文化史价值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式、生产、生活、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文化史价值。
从人的活动的社会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社会关系的反映,神话体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辩证统一。
神话的文化史价值也体现为它对人类文化史上的各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神话的文化史价值还体现为它的现实意义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和维护2、文学审美价值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神话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
特定的文学样式常擦汗那个繁荣于特定的时代。
尽管在某个时代存在多种文学样式,但当时的时代精神往往在某种文学样式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作为语言艺术的神话,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的启示力和规范力。
中国的诗歌得益于神话的影响极其深刻。
神话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精神。
艺术想象奇幻而瑰丽。
神话研究概况太阳神话学派:英国语言学家麦克斯·缪勒,其代表作为《比较神话学》。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了神话是人类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观点,代表作《原始文化》;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神话源于仪式,后来只有神话传承下来。
,其代表作是《金枝》。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神话意象蕴涵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观点。
加拿大文艺理论家弗莱创建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从西方神话的研究概况来看,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学科从不同角度对神话本质给予的深入发掘,使得神话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方法论的研究,而不是本体论的研究;一是人类学视野中的神话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特点决定了当代国际神话学的基本面貌。
中国神话经历的五个阶段:(1)萌芽阶段(1903--1923);(2)奠基阶段(1923--1937);(3)拓展阶段(1937--1949);(4)低谷阶段(1950--1978);(5)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神话研究方向:<1>神话基本理论的探讨(如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2>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如袁珂《中国古代神话》);<3>少数民族神话探索(如台湾学者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及信仰》);<4>神话比较研究(如萧兵《中国文化的精英---太阳英雄神话的比较研究》);<5>神话史研究(如袁珂《中国神话史》);<6>方法论研究(如陈建宪《神话解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