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分析(gao)范例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句法分析教案模板

大学语文句法分析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句法分析方法,能够对现代汉语句子进行成分分析和句式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句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学重点:1. 句子的基本成分及其功能。

2. 句子的基本句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复杂句子的成分分析和句式分析。

2. 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句法分析的相关知识点和例句。

2. 学生预习《大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句法分析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句法分析?它在语言学中有什么作用?2. 简要介绍句法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句子的基本成分- 主语:陈述的对象。

- 谓语:陈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 宾语:谓语支配的对象。

-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

-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成分。

- 补语: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

2. 句子的基本句式- 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 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

3. 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中关系、状中关系、补语关系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句,分析句子成分。

2. 教师选取一些复杂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成分分析和句式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句法分析的理解程度。

2. 提问:句法分析在语言表达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复杂句子的成分分析和句式分析- 复合句的层次划分。

- 复合句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 句法分析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增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分析复杂句子的成分和句式。

经典英语句法分析材料

经典英语句法分析材料

学法指导:英语学习要重视句子分析Module 1 前言:为什么要学习句子分析英语句子分析能力,只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但该能力是学英语的基础,是你学习其他语法的工具(比如学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等)。

具备了英语句子成分分析能力,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帮你弄懂句子,尤其是长难句。

学会英语句子成分分析,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能听懂英语课。

在英语课上(高中英语或更高级),英语老师不可避免的要讲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壮语、补语,而这时就有一部分同学(英语语法特别差的)听不懂课,老师一提到这个什么什么是来作状语的,他们就糊涂了:什么是状语呀???而且,年级越高,语言越复杂,老师提到这些东西的频率就越高。

上课听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很多同学慢慢的就不感兴趣了,就没有任何学英语的感觉了,甚至就不学了,或有意无意地逃避英语学习。

这是很多英语差生的基本发展轨迹。

二、能帮你读懂英语文章及相关英语学习资料。

教材上(特别是高年级)都会讲到语法,会有大量的例句,其中不乏长难句,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句法分析,有部分同学就会弄不懂;至于大家买的资料,无论是要点讲解还是习题详析,也都离不开句法分析。

很多时候,老师会安排大家自主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就会有重重困难,其中,句子成分知识的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原因。

.以阅读活动为例,据编者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分析,同学们的英语阅读困难主要在两方面:其一、单词关。

基本的核心的词汇严重匮乏,满眼都是生词,是不可能看懂句子的。

记单词是硬功夫,只能靠自己去下工夫解决。

记单词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主要是按照记忆规律,重复记忆。

一些具体的记忆策略,比如联想记忆、在课文中记忆,在句子中记忆等等,都是很高效的。

其二、语法关。

主要指英语句子结构的分析。

因为,如果你不懂句法分析,即使你单词关过了,句子中大部分单词都认识,还是有可能看不懂句子。

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哪个(些)单词和哪个(些)单词是放在一起的,或者说,你不会根据句子成分分析来划分意群。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订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三)中心词分析法的局限性
1、不能显示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他昨天从北京来。
2、破坏了句子成分的整体性。
3、分化歧义的能力差
我们五个人一组。

我们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父亲[+直系,+男性,+长辈,+年长]
喝[+动作,+对象为液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吃[+动作,-对象为液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语法学中所讲的词的语义特征都是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的句法格式单纯以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概括得到的。
一、中心词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原则: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
3、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主语和述语(即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这些工人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工人修。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尤其是用它来分析一个长单句,更能显示出它这方面的优越性。
张三喝啤酒。
(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分不能根据语感,因为语感是不可捉摸的,往往会因人而异。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演示文稿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演示文稿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演示文稿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演示!
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我们首先将进行一个句子分析,这个句子是:“我想吃苹果。


从句子开头,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主语是我,它是一个单独的词,因此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单词主语。

接下来,我们来看句子的谓语动词,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想”是句子的谓语动词,接下来是“吃”,“吃”也是一个谓语动词,是这个句子的连续动词。

最后,我们来看看句子的宾语,我们可以看到句子中有一个宾语“苹果”,它是一个单独的词,因此它被分为宾语,这就是现代汉语句子的语法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

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句法分析演示,谢谢大家!。

高中语法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

高中语法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

高中语法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形态和规则等方面。

在高中教育中,语法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高中语法的实际运用。

案例一:句子成分分析在学习语法时,我们经常需要对句子进行成分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以下是一则实际案例:原句:"The dog chased the cat in the garden."这个句子可以分析为:主语:The dog谓语:chased宾语:the cat状语:in the garden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句子的结构,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案例二:时态的运用时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表达动作的时间和状态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原句:"I have lived in this city for five years."这个句子中使用了现在完成时态,表示过去某一时刻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这种时态的运用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时间的感知,并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时间感。

案例三:从句的嵌套运用从句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原句:"I will go to the park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这个句子中包含了一个条件状语从句,通过使用从句,作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行为和条件之间的关系。

从句的嵌套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具体、丰满,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信息。

案例四:语态的运用语态是表达动作主体与动作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句法结构,它能够改变句子的语义和句子的语法结构。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原句:"They built a new house."这个句子中使用了主动语态,强调主语 "They" 执行的动作。

句法结构分析

句法结构分析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证大中学高一语文组编制人:张金鑫审核人:秦海兵2011-09-22句法结构成分分析(一)主语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

例如:A.他吃了西瓜。

(施事)B.西瓜被他吃掉了。

(受事)(二)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例如:A,会议开始了(动词作谓语)B,主席作报告(动宾结构作谓语)(三)宾语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待.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 A,他读英语。

(受事) B,我家里来了客人。

(施事) C,他写毛笔。

(工具) D,我住四楼。

(处所) E,发明计算机。

(结果)(四)补语补语是谓词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结果补语还有可能式,其肯定式为:动词+得+补语,否定式为:动词+不+补语.其中的"得"和"不"表示有没有能力实现动作的结果.例如:听得清楚听不清楚喝得醉喝不醉写得完写不完看得懂看不懂(五)定语定语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偏项(也叫修饰语),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与定语相对的成分叫中心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A.(暖和)的阳光照着(平静)的湖水。

(形容词作定语)B.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数量词作定语)C.(今天)的报纸看过吗?(名词作定语)D.(我们)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句法分析1

句法分析1

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
从表面看,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构是词的线 性序列,其实句子或句子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 的松紧程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 的背景。这样说的意思是,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 构里的词和词,并不是简单地像我们人排队那样 总是相邻两个词挨次发生关系,而总是按一定的 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 例如:
为什么我们可以说 “谦虚点儿!”“高 点儿!”但不能说“骄傲点儿!”“伟大点 儿!”这是为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同样,为什么我们可以说“团长了”“博士 生了”“老夫老妻了”但似乎不说“?士兵了” “?实习生了”“孩子了”,这又为什么?怎样 解释这种现象?
再譬如“开车的司机” “开车的工具”都 是“定中”偏正结构,而且都是由“开车的” 作定语。但是,前者在一定的语境里,中心语 “司机”可以省去不说,如“开车的还没有 来”,后者中心语“工具”则在任何语境里都 不能省去,“开车的工具找不着了”不能说成 ﹡ “开车的找不着了”。这是为什么?怎么来 解释这种现象? 诸如此类的问题多了。为了解释说明这些饶 有趣味的现象,我们就得想出些分析方法来,并 尽可能从理论上来加以说明。
定性:
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 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再拿“他刚来”来说,在 切分问题解决之后,“他”和“刚来”之间是什 么句法关系,“刚”和“来”之间是什么句法关 系,这考虑的就是定性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表现形式:
划线法
切分:

阿拉伯数字
定性:

树结构
简明文字
切分和定性图示如下:
a他 抽 烟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句法分析方法中如果说层次分析法让人感觉不到考虑意义的问题其实也考虑意义那么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就充分体现了句法分析中形式与意义的紧密结第二节句子成分分析法对句子成分分析法大家一般比较熟悉因为在中学阶段老师在给大家分析句子结构时用的就是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

汉语句法分析理想的分析方法:(一)有助于准确地揭示认识对象的结构特征并迅速地把握语义;(二)能够一以贯之地解释认识对象的所有的具体的句法结构现象;(三)有形式上的明晰、简易、可操作性。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让她到他家去玩。

------那位服务员很不客气地把菜单从桌子上拿走了。

------虚构故事吓坏人。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关系。

鸡不吃了。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变换分析法一、变换分析法的产生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发现了那张纪念邮票。

--------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发现敌人的坦克时,我是在飞机上。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我发现藏在草丛里的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他发现这颗小行星时,他是在紫金山天文台。

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发现了那张纪念邮票。

→他发现的那张纪念邮票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

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句式A1句式A句式A2句式A1→句式B 句式A2→句式C句式A1句式C 句式A2句式B 二、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小张用这把刀切碎了三棵白菜--------小张用这把刀切碎了三棵白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角分析法-示例 (16)
左角分析法-示例 (17)
左角分析法-示例 (18)
左角分析法-示例 (19)
左角分析法-示例 (20)
左角分析法-示例 (21)
左角分析法-示例 (28)
左角分析法-示例 (29)
左角分析法-示例 (30)
左角分析法-示例 (31)
左角分析法-示例 (32)
例子-分提要
句法分析的基本策略
上下文无关语法的分析算法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分析法 (1)
• 句法分析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句法树的 构造过程 • 所谓自顶向下分析法也就是先构造句法 树的根结点,再逐步向下扩展,直到叶结点; • 所谓自底向上分析法也就是先构造句法树的 叶结点,再逐步向上合并,直到根结点。
句法分析
内容提要
• 语言结构 • 句法分析算法
内容提要
词语到句子的组合关系
词语之间的依赖关系
短语结构树
• • • • G=<Vn,Vt,S,P> Vn={S,NP VP……} Vt={小李,远远,地,小王,在草地 上 看书} P:S->N VP VP->DP VP DP->D U ……
依存结构树
左角分析法-示例 (4)
左角分析法-示例 (5)
左角分析法-示例 (6)
左角分析法-示例 (7)
左角分析法-示例 (8)
左角分析法-示例 (9)
左角分析法-示例 (10)
左角分析法-示例 (11)
左角分析法-示例 (12)
左角分析法-示例 (13)
左角分析法-示例 (14)
左角分析法-示例 (15)
移进-归约算法:示例 (1)
移进-归约算法:示例 (2)
移进-归约算法:示例 (3)
移进-归约算法:示例 (4)
移进-归约算法:示例 (5)
移进-归约算法:示例 (6)
移进-归约算法:示例 (7)
移进-归约算法:特点
移进-归约算法的改进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分析法 (2)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2)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3)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4)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5)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6)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7)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8)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9)
•本讲义将主要介绍上下文无关语法的句法分析器 。
与形式语言句法分析的比较
句法结构歧义的消解 (1)
句法结构的歧义消解 (2)
• • • • • • 我是县长。 我是县长派来的。 咬死了猎人的狗跑了。 就是这条狼咬死了猎人的狗。 小王和小李的妹妹结婚了。 小王和小李的妹妹都结婚了。
例子-语法
例子-分析结果之一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0)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1)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2)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3)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4)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5)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6)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7)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8)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19)
左角分析法-示例 (33)
左角分析法-示例 (34)
左角分析法-示例 (35)
不同分析策略的比较
• 不同的分析策略在面对不同的语法规则和 句子的时候,各有优势 • 对于某一种具体的自然语言,可能总体上 会存在一种比较好的分析策略
移进-归约算法:概述
移进-归约算法:举例
移进-归约算法:冲突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0)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1)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2)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3)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4)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5)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6)
左角分析法-概述
左角分析法-示例 (1)
左角分析法-示例 (2)
左角分析法-示例 (3)
内容提要
什么是句法分析
• 句法分析(Parsing)和句法分析器(Parser) • 句法分析是从单词串得到句法结构的过程; • 不同的语法形式,对应的句法分析算法也不尽相同; • 由于短语结构语法(特别是上下文无关语法)应用 得最为广泛,因此以短语结构树为目标的句法分析 器研究得最为彻底; • 很多其他形式语法对应的句法分析器都可以通过对 • 短语结构语法的句法分析器进行简单的改造得到。
• 0型语法:是一种无约束的短语结构语法 • 1型语法:又称上下文有关文法,规则形式为aXb→aYb • 2型语法:又称上下文无关文法,规则形式为A→x,A必须 是一个单独的非终结符,x∈(Vn∪Vt)* • 3型语法:又称正则文法, • 规则形式为A→Bt或A→t,A、B必须是一个单独的非终结 符,t∈Vt,此时称为左线性文法;推导的过程能被自动机识别。 • 规则形式为A→tB或A→t,A、B必须是一个单独的非终结 符,t∈Vt,此时称为右线性文法;
自顶向下分析法-示例 (20)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1)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2)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3)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4)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5)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6)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7)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8)
自底向上分析法-示例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