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第一课时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第一课时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制作人:刘春志使用时间:2015年1月16日审核领导:一、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课前预习】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⑴镁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氧化镁,其化学方程式为铝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氧化铝,其化学方程式为。

⑵铜在温度较高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铁在氧气中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⑶“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在高温下也不与反应,说明了金的性质非常稳定。

⑷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2.金属与酸的反应⑴锌和稀硫酸的反应⑵镁和稀盐酸的反应3.置换反应:一种______跟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以前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请举例:(请写化学方程式)。

二、自主探究:【实验探究】探究一:分别把镁条、铝箔、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⑴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看出金属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⑵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结论:和比较活泼,和次之,最不活泼【分组讨论】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2.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10-11活动与探究。

1.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3.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结论:与酸反应的速度 > > >【归纳小结】置换反应1、定义:一种______与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2、特征:A +BC ==B +AC(取而代之)【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11-12活动与探究。

【精品】《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精品教案

【精品】《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精品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2.过程与方法(1)关注生活→分析比较→归纳解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1)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金属材料,你应不会感到陌生,环顾家里的日常生活服务器,如锅、壶、刀、锄等,它们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

从本节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二、新课学习一、金属材料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如图中所见的铁锅、铜火锅、铝锅等。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它们的合金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铝的利用要晚的多。

现在世界上的铝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金属材料的发展史,大体是铜→铁→铝视频:铜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沸点是2595℃视频:铝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密度是2.7g/cm3,熔点是660℃,沸点是2200℃你有不少生活经验,例如,铁锅等可以炒菜、做饭和涮肉,铁丝、铝丝和铜丝可以导电,也可以弯曲,等等。

其实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金属的感性认识。

金属具有一些它们特有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图,金属有金属光泽,美观金属有导电性,用来做导线等。

金属有导热性,加工的器具可烧水、做饭金属有延展性,能压成薄片金属有延展性,可以拉成丝金属质地软,能够弯曲。

我们通过表格来比较一下一些金属物理性质。

P3思考:1. 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制作菜刀、镰刀、锤子所选用的金属硬度要大,因而选择硬度较大的铁,而不选用硬度较小的铝]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制电线选用铜而不选用银,是因为虽然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银的价格比铜高很多。

《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金属材料》第一课时优秀课件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金属材料》第一课时优秀课件
2023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析 • 教学步骤设计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金属材料的定 义和分类;
掌握金属材料的用 途和优势。
了解金属材料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通过分析和归纳,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点和 分类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 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 和讨论金属材料的应用与 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 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 步巩固所学知识。
03
教学步骤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已有知识
回顾已学过的物质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引出新课题
通过展示一些金属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的性质、用途和发展趋势 等。
3
通过实践和探究,掌握金属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金属材料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
增强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和关注度。
02
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分类。
难点
金属材料的应用与性能的关系。
教学过程分析
01
导入
02
知识讲解
03
实验探究
知识讲解
金属材料概述
介绍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和 基本性质等。
金属材料的制备
介绍各种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 其优缺点。
金属材料的加工
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包括铸 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设计
01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探究金属材料性质的实验方案,包括

金属材料实验(1课时)

金属材料实验(1课时)

课题1:金属材料实验主备人:阮俊峰一、金属的发展史自主学习:阅读书本第2页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和铝。

金属材料包括。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就是以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的。

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

但由于铝和的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产量已超过铜,位于铁久后,居第二位。

小组讨论:金属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使用时间的早晚与什么有关?教师点拨: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早被人类利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越晚被人类利用;故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二、纯金属的物理性质自主学习:阅读书本2-3页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常温下,铁、铜、铝都是固体,而汞是液体。

金属的颜色:绝大多数金属都呈;金呈;铜呈;铁粉是,所以金属都有和。

铜和铝都能作导线,说明金属有良好的。

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

炊具加热时没有熔化,说明了它们的熔点。

金属是热的。

铁可拉成铁丝,铝可压成铝箔,金属的这种变形说明金属具有。

小组讨论;1、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有颜色和光泽,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高,密度、硬度因金属不同而不同。

2、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用铁锅炒菜有什么优点?(导热性、熔点高的性质。

优点:可以补充人体内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师点拨:1、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有__金属光泽__、有良好的__导电性__、有良好的__导热性__、有良好的延展性,熔点较高、硬度较大等。

特性:大多数金属呈__银白__色,铜却呈__紫红__色、金呈__黄__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而汞却是__液体__。

金属的共性是与非金属相比较得到的。

延性和展性统称延展性。

轻松尝试: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2、请在横线上填上金属相应的主要性质:用铝做导线;用铝壶烧水;用铝箔做包装用品;用铝合金做门窗;用铝合金制造飞机外壳密度小;铁制的避雷针应用了铁的;铁锅烧水利用了铁的。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文档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文档

“金属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课题2.)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能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与点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实验剖析与讨论交流,认识金属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化学现象观察,保持与增强对化学现象好奇心与剖析欲,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科学精神。

3.化学与日常生活与生产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剖析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1.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判断;2.用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化学问题。

三、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观察问题、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对事物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最好方法。

因此我采用实验剖析――讨论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观察、剖析,让学生去剖析、交流与思考。

在教师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转变。

四、教材处理本课内容较多,系统性强,若按教材内容与顺序进行授课,第一课时只能进行到金属与酸反应活动与剖析以及置换反应概念教学。

这样,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剖析就显得不够紧凑、有效,内容不够完整,从而不能充分突出本课题教学重点,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归纳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九年级科学上册 2.1 金属材料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九年级科学上册 2.1 金属材料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2.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5、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器材】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教学设计】入元素就占了五分之四(展示元素周期表)。

想,借鉴学习方法。

知识回顾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请完成下表。

对学生习作投影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复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交流展示请学生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

学生回答,展示课前收集的身边的金属材料。

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图片展示投影展示图片: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马踏飞燕、铁狮子等)。

见附图。

学生观察。

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新技术、国防建设、美化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铺垫提问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先回忆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哪些方面的性质。

学生回答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实验探究布置实验探究任务。

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的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

二、说学情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

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2)去硫、磷 高温 FeS+CaO=FeO+CaS 高温 2P+5FeO+3CaO=5Fe+Ca3(PO4)2 (3)脱氧 用硅铁、锰铁或金属铝来还原钢水中含有的少 量FeO 高温 • 2FeO+Si=SiO2+2Fe 高温 • 3FeO+2Al=3Fe+Al2O3 高温 • FeO+Mn=Fe+MnO
高温
CaO+SiO2=CaSiO3
图片
问题产物 2:生铁含那些成分? 生铁含那些成分? 问题3:高炉煤气能否直 答:生铁主要含铁,除此之外 接排放?怎么处理? 接排放?怎么处理? • (1)生铁
还含有2%-4.3%的碳,还含有锰、 • (2)高炉煤气:CO、CO2、N2、大量灰尘等。 硅、硫、磷等元素。 • (3)炉渣:主要是CaSiO3 高炉煤气不可直接排放。必须 净化处理并加以综合利用。
电解 电解
高温
不同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金属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1、钢铁的冶炼
铁分布广,地壳中含铁近5%,仅次于铝. 铁分布广,地壳中含铁近5%,仅次于铝.铁的化学性质较活 5%,仅次于铝 因此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常见铁矿在磁铁矿( 泼,因此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常见铁矿在磁铁矿(主要成分 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FeCO3)等 Fe3O4) 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等. 基本反应原理: (1)基本反应原理:
铝电解槽
阴极(和电源负极相连):4Al 阴极(和电源负极相连):4Al3++12e-=4Al ): 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 ):6O 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6O2--12e-=3O2
在高温下,阳极产生的氧气会跟碳电极发生反 在高温下, 生成二氧化碳, 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电解中要定时补充碳 铝的熔点是660℃ 660℃, 块。铝的熔点是660℃,电冶铝反应的温度是 1000℃左右 所以电解生成的铝呈液态, 左右。 1000℃左右。所以电解生成的铝呈液态,从电解 装置的底部流出。 装置的底部流出。
• (1)转炉的构造 产生的大量棕色烟 2: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尘 : • (2)原料:生铁(液态)、氧气、适量 气其主成分是什么? 气其主成分是什么 粒和高浓度的CO气体等。 ? 气体等。 粒和高浓度的 气体等 的造渣材料(如生石灰等)、脱氧剂。 能否直接排放? 能否直接排放 不能直接排放, 不能直接排放,必须净化? 回收,综合利用。 回收,综合利用。 • (3)热源:依靠熔融铁水中的杂质等被 氧气氧化所放出的热量,不需要燃料。
6、在炼铁和炼钢中都有碳参加反应。下列有关 碳参加反应的说明错误的是(AD ) A.两个过程中碳都是被氧化,都只起着提供热量 的作用 B.炼铁过程中碳被氧化,既起产生热量的作用,又 起产生CO的作用 C.炼钢过程中碳被氧化,从而达到降低含碳量的 目的 D.炼铁过程中碳参加反应,只起着产生CO的作用
炼钢的图片
讨论: 讨论:
• 炼铁和炼钢的主要反应原理有什么
异同?
• 相同点:都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 不同点:炼铁主要是用还原剂把铁从铁 矿石中还原出来(侧重还原),而炼钢 主要是用氧化剂把生铁中过多的碳和其 它杂质氧化而除去(侧重氧化)。
拓展资料 2、铝的冶炼• 铝的现德国的沃勒于1827年发现铝 法国的德维尔于1854年制得铝

炼钢工业
炼钢
• 1、反应原理
• 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 碳和其它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而 除去。 • 2、目的: • 降碳、调硅锰、去硫磷。 • 3主要反应(分三个阶段)
120吨转炉炼钢时的情景 120吨转炉炼钢时的情景
转炉的结构图
主要反应(分三个阶段)
• • • • • • (1)氧化造渣 高温 2Fe+O2=2FeO+Q 高温 2FeO+Si=SiO2+2Fe+Q 高温 FeO+Mn=Fe+MnO+Q 高温 FeO+C=CO+Fe-Q 生成的二氧化硅、氧化锰与造渣材料生 石灰相互作用成为炉渣。
如果在碳钢中加入有益的元素如铬、 如果在碳钢中加入有益的元素如铬、锰、 硅、镍、钨、钒、钴、钛、铌、铝、硼等 就成为合金钢。 就成为合金钢。合金元素在钢中存在的形 式和作用各不相同, 式和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是为了改善钢的 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有利于热处理。 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有利于热处理。 合金钢的种类繁多, 合金钢的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 需要。 需要。
• 生成的二氧化硅等大部分形成炉渣而除 部分的硅、 去,部分的硅、锰等留在钢里以调整钢 的成分。钢水合格后, 的成分。钢水合格后,可以浇成钢的铸 件或钢锭,钢锭可以再轧成各种钢材。 件或钢锭,钢锭可以再轧成各种钢材。
炼钢的方法 问题1: 答1:因为用纯氧代替空 : 问题 :为什么要用 气可以克服由于空气里的 纯氧来代替空气炼 • 方法:转炉、电炉、平炉。 氮气的影响而使钢质变脆 钢? 以及痰气排出时带走热量 •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 问题2: 问题 :炼钢过程中 的缺点。 的缺点。
思考与练习:
• 1、为了初步确定某铁矿石的种类,取该 铁矿石用盐酸溶解,有一种气体放出。 该铁矿石是( ) D • A.磁铁矿 B.赤铁矿 C.褐铁矿 D.菱铁矿 • 2、炼铁、制玻璃、制水泥三种工业生产 中,都需要的原料是( B ) • A.纯碱 B.石灰石 C.石英 D.粘土
3、将10g铁碳的合金放入氧气中高温灼烧, 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过量石灰水中得沉淀 1.4g,则此铁碳合金是( ) B
鞍钢2000立方米高炉外景图 鞍钢2000立方米高炉外景图
高炉结构图
3CO+Fe2O3 =2Fe+3CO2
CO2+C=2CO C +O2=CO2
主要反应 问题1:原料中

• • • • • • •
焦炭和石灰石 (1)还原剂的形成 的作用是什么? 点燃 C+O2=CO2+Q 高温 答:焦炭的作 CO2+C=2CO-Q 用是作燃料和 (2)铁的还原 高温 形成还原剂。 Fe2O3+3CO=2Fe+3CO2 石灰石的作用 (3)炉渣的形成 是作熔剂,除 高温 CaCO3=CaO+CO2 脉石。
作业80页 作业80页:4、5 80


一定条件
3K + AlCl3
3KCl + Al
1886年,美国霍尔用电解法 冶炼得到铝
电解
2Al2O3
4Al + 3O2
• 问题讨论
铝土矿中的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和水。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 沉淀和碳酸氢钠,灼烧氢氧化铝得到氧化铝。请结合工 艺流程,写出从铝土矿制备氧化铝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 应方程式。 Al2O3+2NaOH=2NaAlO2+H2O 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2Al(OH)3 2Al2O3
4、下列有关炼铁和炼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炼铁和炼钢的说法中, (B ) A.炼铁是铁矿石被还原的过程 A.炼铁是铁矿石被还原的过程 B.炼钢是生铁被氧化的过程 B.炼钢是生铁被氧化的过程 C.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脉石 C.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脉石 D.炼钢转炉中加入的生石灰是造渣剂 D.炼钢转炉中加入的生石灰是造渣剂 5、下面工业的废气经处理可作为气体燃料的是 硫酸厂的尾气②硝酸厂尾气③高炉煤气④ ①硫酸厂的尾气②硝酸厂尾气③高炉煤气④氧 气顶吹转炉产生的棕色烟气⑤ 气顶吹转炉产生的棕色烟气⑤玻璃工业的废气 ( ) B A. ① ③ B. ③ ④ C. ④ ⑤ D. ③ ④ ⑤
高温 3CO+ Fe2O3=====2Fe+3CO2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CO)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 从铁矿石中还原出铁。 从铁矿石中还原出铁。 (2)设备:高炉 )设备: (3)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4)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 )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
根据所学过内容思考交流金属的冶炼方法? 根据所学过内容思考交流金属的冶炼方法?
冶炼金属的方法
热分解法 2HgO==Hg+O2↑ 热还原法
高温 高温
2Ag2O==4Ag+O2↑
Fe2O3+3CO===2Fe+3CO2 CuO+H2===Cu+H2O
高温
2CuO+C===2Cu+CO2 ↑ Cr2O3+2Al===2Cr+Al2O3 电解法 2NaCl====2Na+Cl2↑ 2Al2O3====4Al+3O2↑
• 巩固练习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若有0.2mol电 子发生转移,则理论上能得到金属铝多少克? 需氧化铝多少克? 分析:
得12e-
2Al2O3 由上述知: 2Al2O3 ~ 2mol
电解
4Al+3O2↑
失12e-
4Al 4mol

转移电子12 12mol 0.2mol
形状记忆合金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的,它是一种特殊的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性质,即使把它揉成一团,一旦达到一定温度, 它便能在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由镍和钛组成的合金具有记忆能 力,称为NT合金。 首先将预先加工成某一形状的这种NT合金,在300 ℃~1 000 ℃高 温下热处理几分钟至半小时,这样NT合金就会记忆被加工成的形状 。以后在室温下无论形状怎样变化,一旦将它的温度升至一定温度 时,它就会恢复成原来被加工成的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尚未完全探明,为什么金属会记住某些固定形 形状记忆合金 状的问题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据科学家推测,金属的结晶状态, 在被加热时和冷却时是不同的,虽然外表没有变化,然而在一定温 度下,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会发生突变,这称为相变。能引起记忆 合金形状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分析表明,这类合金存在着一对可逆 转变的晶体结构。如含有Ti和Ni各为50%的记忆合金,有两种晶体 结构,一种是菱形的,另一种是立方体的,这两种晶体结构相互转 变的温度是一定的。高于这一温度,它会由菱形结构转变为立方体 结构;低于这一温度,又由立方体结构转变为菱形结构。晶体结构 类型改变了,它的形状也就随之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