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示例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2 标准约定 在本项目中,对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标准化约 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就以下要素进行 标准约定: 1.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7某市独立坐标系(1954 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02°,高程抵 偿投影面为1 800米)。 2)高程坐标系统 高程坐标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 高距为0.5 m。
18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光电测距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如附表38和附表39所示。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 于±13 cm。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光电测距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2.4的要求。
19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4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5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四、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4.1 碎部测量 1.地形图分幅 地形图的分幅采用40 cm×50 cm矩形分幅,图 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计算编号(N1N2),并以 图内显著名称作该图图名。
26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0.5 mm(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0.4 mm(图上);高程注记点建筑区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 中误差不大于±0.15 m,其他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 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隐蔽地区可放宽 50%。 3.碎部测量具体要求 用全站仪施测地物、地貌特征点时,测距一次读数, 当经纬仪2C差小于±40″时,水平角可测半测回;每一测 站测完碎部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应不大于±40″。 测站定向后需用另一已知点进行定向检查。检查精度平面 小于±0.15 m,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 mm,仪器高、觇 标高量到0.01 m。
某市新兴产业园1_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说明书

1概述随着XX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工业用地日趋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图件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国土管理的需求,需要对重点规划建设区域或已建成区域进行大比例尺数字化测绘,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准确、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数据和图件,拟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为此,XX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对位于齐心庄镇范围内约12.9平方公里未测图区域进行1:500全数字化地形测绘。
以满足XX市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1.1地理概述XX省XX市域地处北纬32°48′37″至23°05′04″之间,东西36公里,南北28.5公里,总面积643平方公里。
XX市地处燕山山前平原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倾斜,按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
其中平原面积最大,主要由潮白河、蓟运河冲洪积扇构成,平均海拨高程5.9—31.9米(黄海标高),地面自然纵坡1/1500左右,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蒋福山地区。
该区域周缘为海拨335.2—458.5米的龙门山和青龙山,中间为海拨200—212米的蒋福山盆地,此外在市区西北部还有一海拨90.4米的孤山挺立于倾斜平原上,洼地主要分布在本市东南部的引泃入潮与鲍邱河、潮白河两岸、地势低平,多积水洼地。
1.2项目测绘范围及主要内容1.21测区范围新兴产业园位于XX镇及其周围区域,总计12.91平方公里。
1.22测绘工作内容及工作量(1)在已有基础控制D级GPS网基础上加密5"、8"控制及图根制。
控制面积为12.9平方公里。
(2)采取全野外数据采集方式实施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
总共12.9平方公里。
1.3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1)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各地块内均已有D级GPS控制点,该控制点采用XX市统一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6º54′,投影面为-150米),可以直接利用作为本测区的平面起算资料。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为满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的需要,受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委托,对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进行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工期紧迫,而航摄工作受天气影响无法照常进行,不能保证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工期,为此成图方法改为全野外数字采集成图。
1.2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
测区包括经济开发区东、西两个片区,以**红线为界,呈现不规则形状,约18.5 km2(以最终成图面积为准)。
2 测区概况**镇地处区的北面,距离区约10km,沿万红路向北可直达**镇。
测区主要居民点包括***。
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方便。
测区周边地形为高山,中间形成洼地,主要种植龙眼、蔬菜及水稻。
3 已有资料3.1 控制点成果测区周边有***控制、***水准点,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3.2 地形图资料本测区有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工作用图。
4 基本技术要求4.1作业依据(1)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4)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6)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8) 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9)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1) 本《技术设计书》4.2数学基础及等高距(1)平面坐标系:控制点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市城市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市城市坐标系:(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1_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对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位于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10)《中国地质大学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1 平面坐标系统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案项⽬名称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技术设计⽅案公司名称2017年6⽉⽬录1 观⼭湖区概况 01.1 观⼭湖地理概况 01.2 朱昌镇镇概况 01.3 测区简介 01.4 测区范围和⼯作量 01.4.1 测区范围与分布 01.4.2 需要完成的⼯作量 (1)1.4.2.1 平⾯控制测量 (1)1.4.2.2 ⾼程控制测量 (1)26761 6889 梉40603 9E9B 麛*[:39348 99B4 馴35329 8A01 訁 (1) 1.4.2.3 数字地形图测绘 (1)1.5 项⽬分阶段实施计划 (1)2 实施技术⽅法 (1)2.1 已有资料分析应⽤ (2)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2)rc@40687 9EEF 黯26484 6774 杴29609 73A9 玩`25144 6238 戸 (2) 2.2.1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2)2.2.2 测量基准 (2)2.3 测量精度与⽅法 (3)2.4 采⽤的主要技术 (3)2.4.1 GPS测量技术 (3)2.4.2 数字测绘技术 (3)38455 9637 阷gK36053 8CD5 賕29525 7355 獕24975 618F 憏24529 5FD1 忑 (3)3 引⽤、依据技术标准 (3)4 ⽣产硬件、软件配置 (4)4.1 ⽣产硬件投⼊ (4)4.2 ⽣产软件投⼊ (5)5 控制测量 (5)5.1 平⾯控制测量 (5)5.1.1 控制⽹布设⽅案 (5)5.1.2 坐标系统选择 (5)5.1.3 基础控制⽹成果提供 (5)5.1.4 GPS四等⽹与GPS⼀级⽹设计 (5)30780 783C 砼r33459 82B3 芳22827 592B 夫21850 555A 啚32650 7F8A ⽺32204 7DCC 緌}8 5.1.5 GPS四等点与GPS⼀级点选埋 (8)5.1.6 GPS控制⽹测算 (8)5.1.6.1 GPS控制⽹外企观测 (8)5.1.6.2 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9)5.1.6.3 GPS⽹平差计算 (9)5.2 ⾼程控制测量 (10)5.2.1⾼程控制⽹设计 (10)5.2.2 ⾼程基准 (10)5.2.3 四等⽔准观测 (10)31311 7A4F 穏20148 4EB4 亴 23358 5B3E 嬾22381 576D 坭38732 974C 靌E28716 702C 瀬10 5.2.3.1 四等⽔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 (10)5.2.3.2 四等⽔准测量外企观测 (10)5.2.4 ⽔准⽹平差计算 (11)5.3 图根控制测量 (11)5.3.1 图根控制点埋设 (11)5.3.2 图根控制点埋设 (11)5.3.3 图根控制点编号 (11)34883 8843 衃 37562 92BA 銺40156 9CDC 鳜25953 6561 敡29078 7196 熖20957 51DD 凝:12 5.3.4 图根控制⽹观测 (12)5. 3. 5图根控制⾼程测量 (12)5. 3. 6 图根控制⽹平差计算 (12)6数字地形图测量 (12)6.1 测绘基本要求 (12)37924 9424 鐤 40603 9E9B 麛*[:39348 99B4 馴35329 8A01 訁 (13)6.2 数字地形图图⾯表⽰ (13)6.3 建筑物结构、性质、层次表⽰ (13)6.4 交通表⽰ (14)6.5 ⽔系表⽰ (14)6.6地貌表⽰ (14)6.7 等⾼距与⾼程注记点精度要求 (14)7.质量报称与安全措施 (16)7.1 ⽣产设备保障 (16)7.2 作业技术⼒量保证 (16)7.3 加强质量检查 (16)7.4 采⽤先进的数据采集⽅法 (16)21126 5286 劆523805 5CFD 峽26399 671F 期m36222 8D7E 赾28101 6DC5 淅31757 7C0D 簍177.5 安全措施 (17)8 提交成果 (17)8.1控制测量成果 (17)8.2地形测量数据 (18)#33905 8471 葱g37115 90FB 郻Y025591 63F7 揷21572 5444 呄 (18)8.3⽂档成果: (18)(1)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三份)。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等级
附合路线长度(km)
高程闭合差(m)
最大视距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黑红面读数之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
四
等
≤16
≤20?L
00
≤5
≤10
≤3.0
≤5.0
注:L以km为单位
5)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高程控制
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首级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之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四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
3)四等水准观测采用DS3以上型号之水准仪,三丝法读数,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各测段测站为偶数站。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DS1型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夹角小于15",DS3型小于20"。
2)平面坐标成果等级点取至0.001m,图根点取至0.01m。
水准联测高程成果取至0.001m,三角高程取至0.01m。
3)所有等级控制点(包括所有用到之起算点)和埋石图根点成果装订成册,并在备注栏中写出该点点位。经四等水准联测之等级点应在成果表备注栏中注明“四等水准”。
5、地形图测绘
随着电子科技之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不断完善,电子文件地形图已逐渐代替了手工清绘图。且电子文件地形图以坐标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几何位置,以编码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属性,给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之方便。本工程成图时使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编图、网格注记、图幅整饰,将修改好之地形图使用HP—800绘图仪将地形图打印出来,刻录成光盘提供给用户使用。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XXXXXX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测区概况二、设计及作业依据三、已有资料情况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六、基础控制测量七、图根控制测量八、地形图测绘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Xxx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范本1.前言叙述基本概况、测量目的等,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9带坐标,即中央经线为117度,三度带分带。
2.测量依据、原则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工程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的四至,面积约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至120 m。
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之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之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之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之《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
按500米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D级GPS点××、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级:编号:*******测量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五月*******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一、测区概况 0二、工作内容 0三、作业依据 0四、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1)五、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基本等高距 (1)六、成图比例尺、成图方法和地籍图分幅规定 (1)1、项目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 (1)2、软件配置 (2)3、工期进度计划 (2)八、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2)8.1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2)8.2全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8.3高程点精度要求 (3)九、技术路线 (3)十、控制测量 (4)10.1等级控制测量 (4)10.2各等级控制点标石规格、整饰与编号 (9)10.3高程控制测量 (10)十一、地形地籍修补测 (12)11.1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方案 (12)11.2图根控制测量 (12)11.3数据采集 (15)11.4测绘、表示要求 (16)11.5数据接边 (17)十二质量控制 (18)12.1作业组自检 (18)12.2部门级检查 (18)13.3 公司检查 (19)十三、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20)13.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20)13.1.1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 (20)13.1.2现场存在的主要环境因素 (20)13.2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21)13.2.1 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学习 (21)13.2.2 加强中间检查 (21)13.2.3 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1)十四、提交测绘成果 (22)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一、测区概况**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南端,东毗**,南邻**,西连**,北接**,地处东经115° 30’ -116° 41' ,北纬23° 36' -24° 13' ,县中心位于北纬23度78分,东经116度18分,是**市和**、**地区通往**的必经之地。
**县地处*************。
北部铜鼓峰海拔1559.5米,为全县最高点,也是粤东第一高峰。
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释迦岽山脉、凤凰山脉、韩山山脉。
县内河流由**、**两大水系组成。
两水系支流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共有11条。
***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县城年平均气温21.4°C ,年日照时数1938.8小时,全年无霜期322天。
县城平均降雨量为1776.1毫米。
**县辖**个镇(********)和,**个村民委员会和**个居民委员会,县城设在***镇。
本测区位于于***,作业范围约为***平方公里。
测区内车流量较大,路上行人较多,修补测工作较大,工作难度很大。
二、工作内容1. *******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
三、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以下简称《规范》);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以下简称《(RTK)测量技术规范》)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2009);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10、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四、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1、测区周围已有GPS等级控制点作为本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起算点;2、测区周围已有等级水准点作为本测区的高程控制起算点。
五、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基本等高距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取东经117°;2.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 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地为 0.5米,山地为1.0米。
六、成图比例尺、成图方法和地籍图分幅规定1. 成图方法: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2. 成图比例尺: 1:500;3. 地形图分幅:采用50cm×50cm的矩形分幅,每平方公里等分为16幅,实地东西长为250米,南北宽为250米;图幅编号以图幅西南角坐标为基础进行,以公里为单位,取位为小数点前三位、小数点后两位,X 在前,Y 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具体编号如“×××.××-×××.××”,例如:“540.25-622.00”。
图幅名统一采用流水号,按从西到东,从北至南的规则编制。
4. 成果软件: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出版的CASS9.1。
七、实施计划1、项目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各测量队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及相关数据整理工作,投入测量小组8个,共20人(其中项目管理人员2人,内外业检查人员3人,作业人员10人)。
本项目拟投入全站仪5台,GPS-RTK 5台,DSZ3水准仪2台,计算机8台,汽车2台,绘图机1台等仪器设备。
测量所使用的仪器(GPS-RTK、全站仪、水准仪等)必须为经相关仪器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参与项目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和相关技术培训。
2、软件配置1) 外业测量拟投入软件主要有: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出版的CASS9.0;南方平差易;中海达GPS处理软件。
3、工期进度计划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拟定进度计划,工程进度控制如下:2015年*月**日前做好测前准备、制定实施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并完成技术交底与测前培训,作业人员进场;**月**日前完成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并同时上交全部成果资料,提交院进行院级检查和验收工作。
八、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8.1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1. 四等以下控制网最弱点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2. 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cm。
8.2全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1. 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本测区的用地界址点精度分二级,根据界址点所处位置来衡量其适用范围。
按表1执行:界址点精度表表 1求,界址点间距限差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8.3高程点精度要求采用0.5米为基本等高距,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坦地区不大于±0.15m。
对于山地以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一般不得超过平地1/3基本等高距,丘陵地1/2基本等高距,山地2/3基本等高距,森林隐蔽地区放宽50%。
九、技术路线在充分分析研究原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测区技术设计,布设控制网,完成测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后,根据城镇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以数字测绘技术进行1:500地形修补测量;经检查合格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完成数字地形图的测绘编制,经内业处理后提供符合标准的电子数据,完成测区地形修编工作,输出图表及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丰顺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总体的作业流程框架见下图:本项目根据工期及具体的上交成果实际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主要顺序为:原资料的分析→原地形图的检查及地形图修补测→地形图编绘→提交测量数据→成果数据的整理→成果的验收。
最后根据实际工作进度情况开展工作十、控制测量在已有、并符合规范要求的控制成果基础上开展地形地籍修补测绘工作。
应尽量利用旧点,当原有控制点不能满足修补测需要的区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常规RTK方法、静态GPS方法或测距导线方法测量。
10.1等级控制测量1. 平面GPS等级控制测量(1)控制点选点密度要求A、每平方公里一级导线(5")点不少于4个(含已有且未破坏的等级点。
)(2)选点的原则与要求b、应按布点范围,控制选点的数量,平均边长约0.5km;c、点位布设要均匀、合理。
应选在易于保存、查找方便、交通便利易于使用的地方。
山地、丘陵地带,尽量选在山顶上;d、点位周围要求方便于安装仪器和操作,视场内卫星高度角15°以上应无障碍物,以免阻挡信号接收;e、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点位离开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电视塔、微波站不小于200米,离开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电线信号传送通道不小于50米;f、应尽量避开大面积平静水域,同时不宜在光滑的地面上、山谷中、大建筑物旁选点。
g、实地踏勘、选点时,当旧点点位已被破坏或点位不符合GPS观测要求时应另行选定。
一、二级导线点应写点位说明。
(2)GPS控制网的观测、计算1、仪器设备所使用的GPS接收机应为双频,仪器标称精度至少满足10mm + 5×10-6×D(D为距离,单位:公里)。
2、施测及计算要求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2)2σ=+B(dA⋅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
(2) GPS 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n WW N m 31 W =2z 2y 2x W W W ++式中 m —— GPS 网测量中误差;N —— GPS 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 异步环的边数;W —— 异步环的环闭合差;Wx Wy Wz —— 异步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
(3)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m ≤σ的规定。
3、外业观测要求(1) GPS 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后坐标成果的精度。
每个作业员均要绝对服从指挥,严守技术规定,细心操作;(3) 外业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接收机的电池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空间是否充足。
在野外作业过程中,每天应对接收机的天线、控制器、基座、测量尺、电源及充电器等附件进行检查,每隔一周应对仪器进行检查,进行除尘、干燥等日常仪器保养;(4) 应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选定卫星几何图形强度较好的观测时间窗口,编制施测计划和调度命令表;(5) 采用边连式的静态观测;(6) 观测的基本要求:仪器必须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mm ;测前、测后必须取量仪器高,并记录于观测手薄中。
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 mm ,若互差超限,应当场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并记入测量手簿记事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