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结构体系鉴赏
中国馆建筑鉴赏

中国馆建筑鉴赏中国馆简介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
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
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他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 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
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
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名观众。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办好上海世博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中国馆,关键是理念。
中国馆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内容,充分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中国馆建筑特点:1、建筑结构合理国家馆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方馆高14米,水平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诗歌鉴赏中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诗歌鉴赏中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雕塑】第2课 如何鉴赏雕塑作品

【雕塑】第2课如何鉴赏雕塑作品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立体的材料创作出具有形象、空间感和触感的作品。
鉴赏雕塑作品需要细致观察和感受雕塑的形式、结构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细致观察首先,在鉴赏雕塑作品时,需要细致观察雕塑的各个角度。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雕塑,可以发现雕塑作品的不同表面纹理、线条和形态。
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2. 探索空间感雕塑作品常常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鉴赏者可以通过细致观察雕塑的形状和构造来感受雕塑作品的空间感。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欣赏雕塑,观察雕塑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布局,感受其中的深度和层次。
3. 理解材料和技艺雕塑作品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技艺,例如木雕、石雕、金属雕塑等。
在鉴赏雕塑作品时,了解雕塑所用材料的特性,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用意和创作方式。
同时,也需要理解不同的技艺对雕塑作品的影响,例如雕、琢、烧等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质感。
4. 与背景和时代对话每个雕塑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鉴赏者应该将雕塑作品放置在其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理解和欣赏。
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艺术动机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5. 个人情感和体验最后,鉴赏雕塑作品也要注重个人情感和体验。
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独特的。
欣赏雕塑作品时,鉴赏者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总结起来,鉴赏雕塑作品需要细致观察、探索空间感、理解材料和技艺、与背景和时代对话,以及注重个人情感和体验。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美术作品欣赏答题思路总结

美术作品欣赏答题思路总结纵观历年各地区同类题型中考察到的作品,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五大艺术门类,不同的艺术门类其鉴赏思路各不相同,考生在答题时,分析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对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答题思路系统分析,有助于广大考生在备考阶段整理信息,考试期间顺利答题,以取得较高的分数。
(一)绘画作品创作思路总结:(1)描述:陈述画面上可以直观看到的实物。
对具象作品,指出画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对抽象作品,指出画中的形状、色彩、方向等。
(2)分析:从色彩、形体、明暗、肌理、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的造型特征,包括各种形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构成原理的运用等。
(3)解释:探究作品的含义,换言之,探讨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想要传递什么信息(情感、思想、观念等)(4)评价:对总评作综合判断,并评价作品的优势。
综合判断可以分为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两个层面。
(二)雕塑作品鉴赏思路总结:(1)题材:通过对雕塑的名称、形象、年代、事件、主题内容以及所起的社会作用的了解,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2)情境:从雕塑作品的体量、位置、光线、观赏角度等的氛围,以及人物雕塑的动态,情绪等带给观赏者的心理感受,来体验作品。
(3)结构:通过对雕塑的形体、材料、肌理、色彩以及空间关系的组织安排等的研究、来认识作品。
(4)创作手法:通过区分雕塑的作品所呈现的不同风格特征来分析作品。
(三)书法作品鉴赏思路总结:(1)书法家:了解书法家,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审美特征,诞生过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北京知识。
(2)神采意蕴:作品整体感受(3)章法结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与避让关系,字形大小,字势侧正等。
(4)用笔特征:中锋侧锋、曲笔直笔、转笔折笔等。
(四)建筑作品鉴赏思路总结:(1)功能与空间:功能分区、建筑体量,彩光、通风、取暖灯。
(2)结构与技术:建筑的技术美。
支撑、连接、牢固等。
(3)造型与细部:雕塑、绘画、音乐、景观等。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体介绍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共 9 册。
1.教材结构。
绘画共 7课,18课时。
绘画本来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门类相当繁多且应用十分广泛的模块,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进行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前一节讲绘画的含义及特征和绘画的种类这两方面,先了解绘画的范围和它的普遍特征;后一节从内容、形式和深层意蕴三方面分析绘画的内在要素。
这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
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力图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艺术成就,培养他们热爱民族绘画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学画中国画》:是中国画的实习作业课,本课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较多,共需完成4幅作业,建议从中选择完成2幅作业。
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比较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语言。
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和中国绘画作品对比着进行欣赏与研究。
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 ----线描写生》:(1)对中西方绘画(主要是素描)中的线描造型作了介绍和分析;(2)对线描写生的实践活动作了提示和安排,学生可从静物、景物和人物写生中选择两项进行练习。
本课最后编排的“拓展内容----自由想象”,是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艺术个性而作的尝试,可以作为选修教材使用。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教材总体介绍刘冬辉摘自:《天涯论文网》一、教材的主要特点----认真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观、课程模式得到创造性的体现,既遵循又有探索,因此,开拓性、探索性是本教材的首要特点。
电影空间造型的多重复杂性——论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的空间观

广电聚焦H J4铃 t i第4卷第03期电影空间造型的多重复杂性----论庠布里克“未耒三部曲”的全同观王艺萱(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斯坦利•库布里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也是联结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重 要代表导演。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库布里克创作出了代表他艺术造诣巅峰的“未来三部曲〈奇爱博士》(1964 )、《2001太空漫游》(1968)、《发条橙子》(1971 )。
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提到:“空间造型参与叙事,不仅使影片在电影语言的叙事方式越来越摆脱戏剧化,也是电影语言本身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1]本文笔者 将尝试围绕三大空间理论家:列斐伏尔、爱德华-W•索亚以及米歇尔•福柯的主要观点,对库布里克的“未来 三部曲”中的空间观进行阐释。
望通过研究,重新发掘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的别样绚烂。
关键词: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3-0056-03—、引目如今的世界是“空间的纪元”。
社会现实的焦虑、权力机构的运作以及人们精神的荒芜都离不开空间问 题。
电影又作为“时空艺术”被大众所喜爱,空间理论可 以作为一把开启电影鉴赏以及批评的一把钥匙。
空间 理论可以大致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第三空间、异质空间以及身体空间等,电影中的空间造型的多重复 杂性值得我们进行的深入剖析。
二、怪诞的精神空间巴什拉开辟的主体体验和诗学想象的空间思维,激发了列斐伏尔从浪漫主义与艺术创新角度,憧憬社 会空间乌托邦理想。
[2]打破了传统空间代表的冰冷固 有的物质结构,空间成为一种可以进行情感依托的精 神场域。
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中所展现的精神空 间混合散发着怪诞巧思且具有不可或缺性。
《奇爱博士》中精神空间出现在结尾,当美苏冷战 导致“世界末日装置”的启动,一个个核弹爆发的慢镜 头搭配着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
盛唐建筑鉴赏

盛唐建筑鉴赏唐代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是在隋代规划兴建的,是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其他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
各构件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快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4、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
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现存木建筑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
6、建筑颜色的变化唐代以前的建筑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
可唐代建筑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
此外,我认为盛唐建筑特点还与文化息息相关。
唐代建筑宏大气魄,规模、技艺、色彩等方面别具一格,离不开文化的影响。
盛世大唐,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空前的太平盛世。
人们心态也截然不同,生活习惯等的改变让人们视野开阔,追求建筑艺术的美感,这可以通过建筑表现出来。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建筑结构学是一门探究建筑物形态、力学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学科。
学习建筑结构学对于理解建筑物的构造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启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于建筑结构学学习的心得总结。
首先,建筑结构学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具备合理的结构体系和稳定的力学性能。
学习建筑结构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建筑物的受力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等基础理论,深入理解了建筑物的受力特点和构造原理。
这不仅对于我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提高了我对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
其次,建筑结构学培养了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它构成了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
学习建筑结构学让我更加关注建筑物的空间组织和结构形式,培养了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和布局,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空间逻辑和功能布局。
同时,建筑结构学还让我了解到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和适用范围,为我将来从事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此外,建筑结构学还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静力学和力学原理来分析建筑物的受力情况,从而设计出合理的结构体系。
这需要我具备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我逐渐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建筑结构学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简化,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分析和设计。
这些技能对于我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实践非常重要。
最后,建筑结构学还让我了解到建筑物的可持续性设计和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
学习建筑结构学让我明白,一个合理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建筑物的使用需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符合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要求。
通过学习建筑结构学,我了解到了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以及建筑物在地震、风险等自然灾害下的响应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壳与主体结构脱开,自成体系地作为围护结构而存在 网了壳 用相作当大于空格间构的化顶的盖薄外壳,,还但可由以钢整杆体件化组地成围的合网空壳间一般比混凝土薄壳的自重要小得多9,除
由网架结构覆盖的音乐厅10
曲面网架的大型展示空间及运动1馆1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因而结构 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用八个双曲抛物面薄壳拼成了洛斯马纳提拉斯餐厅(墨西哥)
用三个相同的扭壳构成某疗养所的餐厅
6
折板水平铺设 用作建筑物的屋面
折板成角度铺设 用作建筑物的屋面
7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因而结构 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薄壳
网架
体育场张拉膜结构顶盖
可以想象把索网结构的索细化加密, 直到交织成一张薄膜
18
19
张拉膜结构的连廊
张拉膜结构的展示空间20
某体育场由半透明的充气膜结构覆盖,可根据不同球队的比赛改变外观的颜色 21
充气膜结构的植物园穹顶
22
充气结构又称充气薄膜结 构,是在玻璃丝增强塑料 薄膜或尼龙布罩内部充气 形成一定的形状,作为建 筑空间的覆盖物。
26
早期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拱券
27
某大学室内体育馆的木某构刚刚架架及结天构窗 车站
28
钢制刚架结构的飞机库
29
24
(c) 拱+张拉膜的临时展示空间 (a) 张拉膜结构的街头小品
(b) 商店预制壳体的雨篷
空间结构体系在各 种建筑类型上面的 应用
(d) 拱架支承索网的体育馆(右)以及网架支承的太阳
25
能收集装置(左)
单层刚架、拱
• 在结构上属于平面受力体系,可以通过改 变排列方式或平面尺寸适应较活泼的建筑 平面和体型;还可以结合空间结构屋盖系 统覆盖大空间
受力的合理性有 加上高强的边缘构 拉构件。像薄壳
规律地排列组合 件以及下部的支承 一样,兼有承重
而成,可以分为 构件,使结构自重 和围护的双重功
平板网架和网壳 极大地减小,而跨 能。其张拉力来
两种。网架空间 度大大增加。除稳 源于充气或者用
整体性好。平板 定性相对较差外, 桅杆、拱、拉索
网架杆件正交、 是比较理想的大跨 等构件来将膜绷
为曲面壳和折 规律地排列组合 件以及下部的支承 一样,兼有承重
板两种。对建 而成,可以分为 构件,使结构自重 和围护的双重功
筑而言,结构 平板网架和网壳 极大地减小,而跨 能。其张拉力来
本身就形成了 两种。网架空间 度大大增加。除稳 源于充气或者用
“面”,而且 整体性好。平板 定性相对较差外, 桅杆、拱、拉索
悬索
膜
混合形式
属于空间薄壁结 由许多杆件按照
构,又可分为曲 受力的合理性有
面壳和折板两种。 规律地排列组合
对建筑而言,结 而成,可以分为
构本身就形成了 平板网架和网壳
“面”,而且可 两种。网架空间
以切削
整体性好。平板
网架杆件正交、
斜交后可以形成
不同的平面形状,
使用相当灵活。
在需要时结构杆
件可以暴露
8
膜结构的空间研究大楼
23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因而结构 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薄壳
网架
悬索
膜
混合形式
属于空间薄壁 结构,又可分 为曲面壳和折 板两种。对建 筑而言,结构 本身就形成了 “面”,而且 可以切削
由许多杆件按照 用高强钢丝做拉索, 在本质上也是受
斜交后可以形成 屋盖结构形式。对 紧。由于这些构
不同的平面形状, 于建筑而言,由于 件灵活的布置形
使用相当灵活。 拉索显示出柔韧的 式以及膜本身轻
在需要时结构杆 状态,使得结构形 柔的外表,在城
件可以暴露
式轻巧且具有动感 市室外空间小品
中也常应用
按照建筑设 计的要求及 材料、结构 功能的合理 性,以多种 形式混合使 用
薄壳
网架
悬索
膜
混合形式
属于空间薄壁结 由许多杆件按照 用高强钢丝做拉索,
构,又可分为曲 受力的合理性有 加上高强的边缘构
面壳和折板两种。 规律地排列组合 件以及下部的支承
对建筑而言,结 而成,可以分为 构件,使结构自重
构本身就形成了 平板网架和网壳 极大地减小,而跨
“面”,而且可 两种。网架空间 度大大增加。除稳
空间结构体系
1
按结构体系分类
1. 混合结构
2. 排架结构(桁架)
3. 框架结构 4. 剪力墙结构
高层作用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
6. 筒体结构
7. 其他结构:
① 膜结构、
② 桅式结构、
③ 悬索、构等
2
其他结构
• 壳体结构 • 网架结构 • 悬吊结构 • 膜结构 • 桅式结构
悬索结构屋面覆盖的世博会展厅 15
某展示厅(意大利)
16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因而结构 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薄壳
网架
悬索
膜
混合形式
属于空间薄壁 由许多杆件按照 用高强钢丝做拉索, 在本质上也是受
结构,又可分 受力的合理性有 加上高强的边缘构 拉构件。像薄壳
以切削
整体性好。平板 定性相对较差外,
网架杆件正交、 是比较理想的大跨
斜交后可以形成 屋盖结构形式。对
不同的平面形状, 于建筑而言,由于
使用相当灵活。 拉索显示出柔韧的
在需要时结构杆 状态,使得结构形
件可以暴露
式轻巧且具有动感
12
两片刚性拱支撑 屋面索网及其边缘构件
两片交叉拱作为索网边缘构件
13
屋盖用悬索结构的冰1球4 馆
可以切削
网架杆件正交、 是比较理想的大跨 等构件来将膜绷
斜交后可以形成 屋盖结构形式。对 紧。由于这些构
不同的平面形状, 于建筑而言,由于 件灵活的布置形
使用相当灵活。 拉索显示出柔韧的 式以及膜本身轻
在需要时结构杆 状态,使得结构形 柔的外表,在城
件可以暴露
式轻巧且具有动感 市室外空间小品
17
中也常应用
3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因而结构 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薄壳
网架
悬索
膜
混合形式
属于空间薄壁结 构,又可分为曲 面壳和折板两种。 对建筑而言,结 构本身就形成了 “面”,而且可 以切削
4
5 罗马小体育宫圆形网状扁球壳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