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二部创意曲与三部创意曲》BWV787

合集下载

浅析巴赫创意曲集--以《F大调二部创意曲》与《F大调三部创意曲》为例

浅析巴赫创意曲集--以《F大调二部创意曲》与《F大调三部创意曲》为例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浅析巴赫创意曲集——以《F大调二部创意曲》与《F大调三部创意曲》为例徐怡沛(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摘要】巴赫是一名享誉中外的作曲家,管风琴家,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人物,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复调作品,巴赫的创意曲集对作者的影响最深。

他创作创意曲起初的目的是当时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和弟子提供键盘练习的教材,巴赫的每一首创意曲都有其创作特点,他创意曲的创作充分体现了主题音乐贯穿全曲的特征,音乐先由开头引出,中间经过不断的变奏展开和再现最后又回到了主题上,同时其中又加入了断奏和连奏的弹奏技法,但又不失音乐的歌唱性。

本文先介绍了巴赫的创意曲集,总结巴赫创意曲的特点,然后又通过分析二部创意曲第八首和三部创意曲第八首的音乐色彩,音乐风格以及触键方式来说明学习巴赫复调音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复调音乐;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引言巴赫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巴赫家族中几代人都是宫廷乐师,但是从巴赫的曾祖父起又都是比较穷困,只能靠音乐谋生,所以巴赫没有办法接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只能自己学习研究音乐的相关知识。

巴赫所创作的创意曲集使得复调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第八首和三部创意曲的第八首来突出学习复调音乐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两个曲子的多个方面来论证。

一、介绍巴赫的创意曲集巴赫创意曲集的创作刚开始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进行日常练习而写作的一组练习曲集,二部创意曲是音乐专业学生了解学习复调音乐的必备课程,而且为今后学习三个声部或者三声部以上的复调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练习分析和领悟过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之后再学习他的三部创意曲时,思路就会清晰许多,练习起来也就简单一些。

同时练习他的创意曲集不但可以从中感受巴赫音乐的魅力所在,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提高自己对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方式以及对声音的认识,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的演奏探究

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的演奏探究

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的演奏探究1. 引言1.1 介绍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Johann Sebastian Bach的《三部创意曲》是巴赫创作的一系列短小的键盘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结构。

其中的第四首曲目,《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被认为是巴赫创作的经典之一。

这首曲目以D小调写成,具有典型的巴赫风格,包括了复杂的对位法和富有内涵的主题。

曲目的结构严谨而紧凑,展现了巴赫作为作曲家的卓越技艺和音乐天赋。

通过分析这首曲目的结构和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巴赫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音乐性。

各种不同的演奏版本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对这首曲目的理解和诠释。

通过比较不同演奏版本,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巴赫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不同演奏者对这首曲目的个人理解和表达。

巴赫的《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是一首令人震撼的音乐作品,通过深入研究和演奏,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巴赫音乐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对这首曲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丰富我们对巴赫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2. 正文2.1 探讨曲目的历史背景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创作的一部键盘作品,属于他的六首《创意曲》(Three-Part Inventions)之一。

这部曲目创作于巴赫的晚期,为巴赫强调弹奏技巧和音乐表达力而创作的一组作品之一。

巴赫的《三部创意曲》是一系列具有高度复调性和对位法技巧的键盘作品,共有十五首。

这些曲目被认为是对巴赫时代键盘音乐的一种跨时代的探索和突破,展示了巴赫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

曲目的复调性和对位法处理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其中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音乐线索,同时又和其他声部相互作用,形成复杂而和谐的音乐结构。

巴赫二部创意曲第六首的乐谱版本比较及结构分析

巴赫二部创意曲第六首的乐谱版本比较及结构分析

巴赫二部创意曲第六首的乐谱版本比较及结构分析巴赫二部创意曲第六首的乐谱版本比较及结构分析巴赫于1717年前往克腾~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深得亲王的宠信。

在那里~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克腾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都激发了巴赫的创作欲望~他的许多名作都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

为了教授其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演奏键盘乐器~巴赫于17XX年1月22日1开始动笔~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为威廉?弗里德曼?巴赫而作的键盘小曲》这部教材。

起初~巴赫将这部教材中的15首二声部对位曲命名为“前奏曲”~后改为“创意曲”,将另15首三声部对位曲命名为“幻想曲”~后改为“交响曲”,sinfonia,。

如今~大多数中文版乐谱、书籍都将这15首二声部对位曲和15首三声部对位曲的名称统一译为“创意曲”巴赫的二、三声部创意曲均为篇幅短小的作品。

它们虽然没有出彩的演奏效果~也很少出现在音乐会演出的舞台上~但在教学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可以说~在对复调作品的学习道路上~巴赫的二、三声部创意曲几乎是不可回避的一部重要教材。

笔者在实际教学和观摩国内一些钢琴比赛中发现~由于乐谱版本的混乱和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对巴赫这部作品的学习还是常常感到困惑~也经常出现种种歪曲作曲家创作初衷和作品风格的演奏。

鉴于此~本文以巴赫二部创意曲第六首,E大调~作品编号BWV777,为例~首先对该曲不同版本的乐谱进行比较~进而对该曲的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作品风格、创作手法、诠释手法等方面的整体认识~为巴赫创意曲的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个可作参考的研究模式一、乐谱版本比较目前巴赫创意曲在国内已出版了多个版本的乐谱~这些已出的版本主要可分为引进版和教学版两大类引进版主要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巴赫创意曲集》~1955年首版~并于1977年、1979年两次再版~由维奥姆?库尔斯教授编订。

?德国彼得斯出版社独家授权~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巴赫创意曲集》~1997年9月首版~并于1998年1月再版~由兰茨霍夫编订~这大概是国内最早引进的Urtext版本。

巴赫降B大调三部创意曲的复调音乐分析

巴赫降B大调三部创意曲的复调音乐分析
赵 晓生 曾说 道 :“没有 任何 一位作 曲 家像 巴赫那样对后 世产 生如此 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巴赫 的复调作 品 是长 久 以来发展 出的复调音乐 的概 括和生还 ,并为新 的主调 和声风 格发 展奠定 了坚 实的基础 。巴赫的复调音 乐代表 了多声 部音 乐的最 高水平 ,其中钢琴作 品 《二声部创意 曲》、《三声 部创 意 曲》、《平均 律钢 琴 曲集》是 巴赫 创作 的有 教学 目的的作 品 。创意 曲结构 灵活 自 由 , 是 赋 格 曲 的 自 由化 和 简 约 化 。《巴赫 创 意 曲 集 》 作 为 钢 琴 复 调 作 品 的丰 碑 ,展 现 了丰 富 的声 部 组 织 技 法 和 高 超 的对 位 技 法 。
D—T。
从 标 号 6开 始 乐 曲转 回 原 调 降B大 调 , 高 声 部 在 陈 述 完 一 遍 主 题 之后 ,又 出现 了一次密接和应 ,是 由高声部 与中声部呈示 ,低 声部 则为 十六分音 符级进下行进 行,形成 了以一 拍为一组 的三 组下二度 模 进 。第 19tJ ̄节 高 声 部 的后 两 拍 则 运 用 了主 题 前 两 拍 的材 料 。标 号 7,主题 由 中声部在 原调再现 ,只是有 一个音作 了调整 ,由原来 第3 拍 的 5改 为 了6,而 这 正 是 为 了 与 其 他 声 部 形 成 和 协 的 音 响 效 果 。在 主题 陈 述 到 第 3拍 时 , 高声 部 在 其 上 方 五 度 上 再 次 呈示 主题 ,而 当这 次主题 在陈述 到第3拍 时,低声 部在 其下方八 度第三 次呈示 主题 , 三个声部 又一次形成 了密接和应 ,而 与之对应 的声部则为十六 分音 符的进行 。从 第2l小节 的最后一拍至22小节 ,高声部 与中声部运用 主题前两 拍的材料形成 了 以两拍为一组 的三组上 二度 模进 ,低 声部 则运用 了 自由声部 的材料 也形成 了两组 上二度模进 。第 23小节 高声 部 与 中声 部 将 765432l这 一 下 行 级进 在 两 声 部 中 交 替 出 现 , 并且 不 断 变换着节 奏型 ,低 声部则依然运用 自由声部 的材 料为八分音符 的进 行 ,最后进入到主音, 以D—T的和声进行结束全 曲。

浅析巴赫二部创意曲

浅析巴赫二部创意曲

1 作者简介与二部创意曲的背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他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是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融为一体的开山大师[1]。

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巴赫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

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2]。

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

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的创意曲都是些短小的自由的创意曲,是达到《平均律曲集》的预备阶段,虽是小规模的作品,但每首都是无数精致的结晶与精华。

巴赫创意曲由二声部十五曲、三声部十五曲组成。

巴赫二部创意曲作为正规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程之一,与其自身独特的优点密切相关,它具有旋律的歌唱性;主题的独特性;同一旋律不同声部的平衡性;短小紧凑的篇幅结构;恰当的调性选择等多方面的显著特点。

2 分析十五首作品巴赫的二部创意曲共有十五首,从音乐内容的深浅和技术的难易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三类:2.1第一类:音乐和演奏技巧比较简单的第一类音乐形象简单明了,容易感受,技术相对也容易一些,总共包括六首,有第一首,第四首,第八首,第十首,第十三首和第十四首。

(1)第一首:C大调第一首乐曲是C大调的乐曲,它是比较平稳流畅的乐曲,速度中速。

它的主题包括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运用了两种不同音型节奏来弹奏。

第一部分是用十六分音符,我们可以用连奏来弹,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用断奏来弹,这样就让两部分形成了对比。

而在弹奏两部之间的呼吸时我们要轻抬手腕弹奏即可。

这首曲子是弱起的,我们也要注意若起的弹奏方法和变化。

曲子里边还运用了一些主题的倒置(比如第九小节)。

重点要提出的是装饰音的弹奏,这里是上波音,一般装饰音的弹奏都是在正拍上进入。

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的演奏探究

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的演奏探究

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in D Minor的演奏探究1. 引言1.1 介绍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Johann Sebastian Bach的《三部创意曲》是巴赫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No.4,BWV.790,in D Minor被认为是巴赫音乐的精华之一。

这首曲目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音乐结构而闻名,展示了巴赫作为音乐大师的才华。

在这首曲目中,巴赫运用了大量的对位法和复调技巧,展现了他对音乐结构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技艺。

D小调的情感表达也为这首曲目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深沉的色彩。

通过演奏巴赫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还可以体会到他对人生、情感和宇宙的思考。

巴赫的音乐超越了时代和空间的限制,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而神秘的音乐世界。

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们将更深入地分析这首曲目的音乐结构和技巧,探讨巴赫在其中的创作特点,以及不同演奏家对这首曲目的诠释,希望能对广大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2 探索演奏该曲目的意义当演奏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时,演奏者需要深入探索曲目的意义。

这首曲目是巴赫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音乐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演奏该曲目,演奏者可以传达出巴赫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演奏该曲目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感悟,更在于通过音乐与观众进行心灵的沟通。

巴赫的音乐作品经常被称为“灵魂的交响曲”,因为他的音乐能够触动人心深处,引发人们共鸣和共鸣。

演奏《三部创意曲》No.4,BWV.790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2. 正文2.1 分析曲目的音乐结构和技巧---巴赫《三部创意曲》No.4,BWV.790是一首曲调优美、技巧精湛的钢琴曲。

通过对其音乐结构和技巧进行逐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曲目的魅力所在。

巴赫《二部创意曲》的艺术特征

巴赫《二部创意曲》的艺术特征
巴赫—“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 音乐发展的里程碑,这些至高无上的评价既表达了 人们对他的肯定与尊重,也准确的体现了巴赫令人 叹服的才华与音乐成就。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是所有 深入学习钢琴者所必须学习的。对巴赫复调钢琴作 品风格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这一时期作 品的音乐思想和内涵,从而能准确、正确的表现出 复调音乐的风格,创作特征,培养手指的灵活性与 独立性。通过对巴赫的了解,可以从中了解作曲家 写作这些音乐时所用的文法,掌握多个声部同时置 于手指下的控制,调整不同层次的抗衡关系。
一、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及巴赫 巴洛克时期的欧洲是个非常复杂的现实社会, 政治上处于支离破碎。社会内容混杂的多元化状态 给文化艺术蒙上了层多色彩的面纱。新旧艺术风格 的交织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和谐、明净匀称的风 格相比,它是夸张的、华丽精美的。人们把这段历 史用巴洛克这个绘画的名词来命名,就是想用一种 不规则、不均衡,或是一种冲动、幻想的内在含义 来描绘此时的文化艺术特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 化就是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以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影 响下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从创作技巧上看,复调 音乐「1」传统还仍然保持固有的魅力,伴随着主调 音乐风格的发展,大小调式的巩固以及和声理论的 初步建立,它的地位逐渐弱化。 约翰 · 塞巴斯蒂安 · 巴赫,德国最伟大和最 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他是一个虔诚的路德教徒, 他认为创造的音乐首先是为了神的荣耀。他的大量 杰出作品对当时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和手法进行了 高度的综合,除了歌剧,他参与了所有音乐的风格 创作,其作品有一种自然的百科全书的性质。巴赫 的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这与他生活的环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巴赫在这部作品 中完美地展示了各种对位技巧:卡农、赋格、自由 模仿、连接与主题倒置等等。为了不使学生对枯燥 的手指练习感到厌倦,他通过采用自由对位法德形 式,创作了这些优美动听的艺术小品作教材。这部 人们通常称为《二部、三部创意曲》的曲集,共有 三十首乐曲,平均为调性安排安全相同的十五首二 声部和十五首三声部乐曲。它们的调性顺序是:C 大调、C 小调、D 大调、D 小调、降 E 大调、E 大调、 E 小调、F 大调、F 小调、G 大调、G 小调、A 大调、 A 小调、降 B 大调、B 小调。二声部创意曲,各首 都不相同,但大部分是三段体:第一段在属调或关 系大小调终止,以便与第二段划分,第三段常是第 一段的再现,多数情况都可以称为二声部赋格曲。 因此人们在演奏创意曲时,也习惯于选同一调性的 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连续弹奏。这些创意曲式 几乎全部是三部曲式,一曲到底,没有反复记号。 至今仍然是学习钢琴复调技术的优秀教材,它既可 以用来训练双手独立弹奏不同声部和歌唱性的弹奏 方式,又可作为作曲者学习对位法的范例。《创意

浅析巴赫《F大调二部创意曲》

浅析巴赫《F大调二部创意曲》

《戏剧之家》2019年第17期 总第317期65音乐研究作者简介:徐怡沛(1998-),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2016级,本科在读生,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钢琴。

浅析巴赫《F 大调二部创意曲》徐怡沛(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 开封 47004)【摘 要】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发展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名享誉中外的作曲家,管风琴家等,他在音乐创作中把西欧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结合在了一起,巴赫的音乐创作中还使用了许多复调技巧,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复调作品,其中巴赫的二部创意曲集使作者印象深刻。

本文先是介绍了巴赫的生平,总结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特点,然后又通过分析二部创意曲第八首的音乐风格色彩以及触键方式来说明学习巴赫复调音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复调音乐;二部创意曲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65-01说起巴赫的复调音乐,让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创意曲集,这是每个钢琴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练习的曲目,他的创作使得复调音乐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本文中笔者分析研究了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第八首,将通过分析这个曲子的多个方面来论证学习复调音乐的重要。

一、巴赫生平巴赫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巴赫不仅演奏管风琴,而且他还是一名优秀的作曲家,巴赫除了没有写过歌剧以外,其他的领域他都涉及到了。

所以,巴赫是对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大贡献的音乐家,因此他被后人称为“现代音乐之父”。

二、二部创意曲集的介绍巴赫二部创意曲集一共有15首作品,巴赫二部创意曲的创作大都是以一个主题往下发展,一个主题贯穿全曲,由一个主题引出其他的对题,仿佛是在对话的感觉,二部创意是由两只手完成两个声部的练习,其中主题是在两个声部中交替出现,这对于演奏者有着很高手指控制力的要求,要运用极强的手指控制力和听觉。

三、《F 调二部创意曲》的分析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第八首的调性为F 大调,这首练习曲的风格十分地轻快,明朗,富有弹性的变化,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相互交错相互缠绕在一起显示出欢快蹦蹦跳跳的音乐感觉,这首作品是属于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1小节到第12小节是属于A 段,第12小节到第34小节为B 段,其中B 段包括展开部分与再现部分,第12小节到第 25小节为展开部分,第25小节到第34小节为再现部分,因此,全曲整体为A+B,同时B 中又包含两个小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