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因素分析_吕冰洋
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金融天地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谢婧芸 梁 虎 项墩伟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摘要: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OLS估计,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等一系列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92-2014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债发行产生正效应,信贷规模对国债发行产生负效应。
其它因素变化的影响不太明显。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财政支出;GDP;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297-03一、模型设定(一)变量选取在一定时期内,国债发行规模受政策,经济,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受两个大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从国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分别讨论:1.影响国债供给的因素:GDP、财政支出、中央财政债务余额GDP: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衡量指标,GDP越大,说明一国经济综合实力较强,那么一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较为领先,国债的发行规模就越大。
财政支出: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税收和国债,用国债来弥补财政支出是国家经常采用的方法,因此,财政支出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理论上来讲,财政支出越多,国债发行规模就较大。
中央财政债务余额:它是国家将来要偿还的债务,国债余额越高,国家债务负担就越重,国家的还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国家不能在债务余额较大时,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但同时,增加发行国债也可以偿还以前的债务,两者共同的作用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2.影响国债需求的因素: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存款和信贷规模国债还本付息额:它是政府到期时必须偿还的本金和利息。
它越大,国债负担越重,而国家的偿还能力有限,在安全范围内,国债的发行规模越小;但是当财政收入余额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时,它又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让国家来偿付旧的债务。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三篇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三篇1997 年以来,我国连年增发国债,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计量经济模型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在研究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关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92 - 2005年的样本数据,利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和预测.文章认为国家财政收支差额和还本付息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国债规模;财政收支差额;还本付息;计量分析1 引言国债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已成为各国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观调控工具。
我国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
国债规模日趋庞大,尤其是 20世纪 90年代末,为阻止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对抗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我国连续 6年实施以扩大国债投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
国债发行量大增,对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功劳巨大。
但是国债发行有一个适度问题,它最终需要清偿。
国债发行规模研究,既有规范分析又有实证探讨。
2 模型变量的选择: 影响国债规模的一般因素分析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宏观也有微观。
本文只考虑宏观的因素。
选取的数据变量包括当年的国债发行额(Y),国内生产总值GDP(X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X2)、国家财政收支差额(X3)、到期国债还本付息额(X4)、国债累计余额(X5)、信贷规模(X6)。
选取以上系统变量的原因是基于传统研究对国债发行规模所受影响因素的考虑。
第一,GDP(X1)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一国的国债发行规模明显地受制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则国债发行的规模和潜力就越大。
第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2)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用于两个项目即储蓄与消费。
国债余额与居民的储蓄存款之比即居民应债率,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居民的应债能力,应债率越高,则国债发行的可能规模越大。
第三,国家财政收支差额(X3)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国债发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分析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必须考虑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情况。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作者:米洋江川罗文刘桃来源:《职业圈》2007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广义关联分析,选取了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GDP,财政支出和国债还本付息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计量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 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21-02自1979年中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目前已接近两万亿元。
如此大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市场的容量与空间还有多大,是国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研究国债发行规模,建立一个精度较高的模型,得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结论,需要做好两个基本工作:一是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运用相关计量经济方法找到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这样找出来的因素既有经济运行机制上的因果关系又有统计上的因果关系。
二是以找出来的主要因素为自变量,建立适当的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这样建立的模型既有恰当的经济因果关系,又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笔者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以后国债发行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因素。
一、分析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然后选取可以量化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具体过程如下:(一)原始数据间见附录的表格中(二)建立模型1.变量替换。
为方便以下分析的进行,现在作如下的变量替换: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将外债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建立对外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GM=β0+β1*GDP+β2*SR+β3*ZC+β4*LX+β5*CX+ u(模型一)其中,βi表示回归系数,u则表示随机误差项。
我国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1986—2012年各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影响我国国债发行额的主要因素,并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计量经济模型。
由此得出我国国债发行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赤字、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国债年末余额。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国债发行额;影响因素国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主要用于弥补国家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或筹措军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债券,因其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特征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这种集中性借贷和有计划的组合分配闲置资源可以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
在为国家筹措各种基础设施、经济活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投资渠道。
在调节货币流通、促进供求平衡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81年我国重新开始发行国债起,国债发行规模屡创新高,从最初1981年的73亿元已经增长到2012年的16154.2亿元,发行的品种也不断丰富完善。
伴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大,保持一个合理稳定的国债负担率尤为重要,如何将各项对内债务和对外债务维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国债发行额的过快增长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了解影响国债发行额的主要因素,就能够通过更多合理有效的途径控制其过快过热增长。
1国债发行额的影响因素(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衡量国家还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国债发行总额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而国债的发行为经济建设筹集必要的资金,因而国债的发行总量必然会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2)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筹集经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存和生活环境资金最重要的途径。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国债规模成为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来说,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债务水平、投资环境、市场表现和国际信誉等多个方面。
因此,分析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家债务发展动态、提高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预防财政风险非常必要。
1.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是影响国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收入变化、财政支出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因素。
当国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以获得资金。
2.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动是另一个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利率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控市场金融环境,以达到影响借贷利率和增加借贷需求的目的。
当货币政策收紧、利率上升时,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会增加,对于国家来说,发行国债的成本也将增加,所以这时国债规模通常会相对减少。
3.政策融资的需要政策融资的需要也是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需要依靠国债以获得各种支持和资金,例如,政府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资、计划生育上报等等。
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增发国债来获得资金支持。
4.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和经济实力可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对于该国债务状况的认知和信任。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依然强劲时,更容易吸引海外资本流入,也更容易发行更多的国债。
如果国家经济形势疲软,市场不稳定,那么该国的国际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发行国债的成功率下降。
综上所述,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包括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政策融资的需要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等方面。
通过对影响国债规模的不同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债发行市场走势、提高我们的投资决策力和风险感知能力。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银监会 阳泉监 管分局 , 山西 阳泉 05 0 40 0)
摘
要: 在全球金 融危机加深以及 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国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 , “ 内需, 我 把 扩 保增长 , 调结
构” 作为 当前经济工作 的第 一要务。 今年全 国财政预算赤字为 9 0 50亿元, 将发行 7 0 50亿元的国债和 2 0 00亿元的地方债 , 从绝对数额来看是历年最多的。本文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 的各种规模 因素进行 了全面分析 , 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提 关键词 : 国债; 发行; 建议 中图分类号 :80 F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360 20 )20 1—7 17— 8X(09 0—060
收稿 日期 :0 9 0 — 7 20 — 2 2
作者简介 : 李东卫 ( 98 ) 男 , 16 一 , 山西和顺县人 , 中国银监会 阳泉监管分局高级经济师。
一
1 6—
我 国 国债 发 行 规模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年至 20 年 , 0 3 财政赤 字 占 G P的比重基 本上在 2 %一 . D . 26 间 。05年以后 , O %之 20 财政赤 字 占 G P的 比重有 D
债空 间较 大 , 加上 近年来我 国财政 收入一直保 持快速 增长 , 积累 了相 当雄厚 的政府财力 。 因此 , 这样 的一
个财政赤字水平, 是我国综合 国力可以承受的, 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为此 , 国债的适度规模应作为我 国的长期政策 , 保持 仍要将国债作为宏观调控和筹集资金的保持经 济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加以利用。 取消国债发行 , 等于放弃了一种调控手段和筹资手段 , 这对当前应对国
必需的。我 国今年 90 亿元的财政赤字 , 50 预计 占 G P比重的 2 %左右 , D . 8 累计 国债余额 占 G P比重的 D 2 %左右。国际上 , 0 评价财政赤字风险有两个指标 , 即赤字占 G P比重不超过 3 国债余额 占 G P比 D %, D 重不超过 6%。从历史上看 , 0 我们国家在上世纪 6 年代 , 0 赤字 占 G P比重曾经到过4 5 左右。19 D %、% 99
国债发行规模的干扰因素

国债发行规模的干扰因素国债发行规模的干扰因素国债发行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国债的发行规模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决定国债的发行规模,成为了国家财政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然而,国债发行规模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环境、政治因素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干扰因素。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1 经济增长国债的发行规模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越好,国债发行规模就越小;经济越差,国债发行规模就越大。
这是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政府需要通过增加国债的规模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好转的时期,政府需要降低国债的规模,来减少新的债务压力,而增加经济的活力。
因此,在制定国债发行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当前经济的实际状况,以保证国债发行规模的合理性。
1.2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当物价上涨时,国债发行规模会随之增加,因为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更多的资金来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当物价下降时,国债发行规模会减少,因为政府通过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来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1.3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也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之一。
政府在制定国债发行规模时,需考虑到当前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以避免发行的国债规模过大而导致经济不均衡。
例如,如果经济结构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导,政府需要增加对工业制造业的支持,有可能增加对国债的需求。
二、政治因素2.1 选举周期政治因素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举周期的到来会对国债发行规模产生影响。
政府通常会在选举前增加国债的发行规模,以进行投资和招聘等政策来增加人们对政府的支持。
2.2 政策目标政策目标的差异也会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当政府需要支持特定产业或项目时,可能会选择增加国债的规模来实现政策目标。
政治因素强烈的国家,例如美国和印度,往往会在选举前大量发行国债,以满足政治制度的需要。
三、市场环境因素3.1 利率市场利率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作者:范晓慧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国债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社会的重要金融措施之一,是需要依据现实的经济状况而不断调整的。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而深入了解国债对于经济状况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能够有效调节我国国债适度发行的方法方式,提高国债发行的效率。
关键词:国债发行金融市场财政政策国债作为公民理财的主要投资产品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同时,国债的运作也是我国重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一,国债作为我国财政的重要补充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国家财政筹集到需要的资金,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并不会在市场中引发通货膨胀。
而且央行能够通过金融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行为对市场中的国债进行买卖控制市场当中流动性,从而起到调节我国的经济状况的作用。
但国债并不是无限制的发行,是需要依据现实的经济状况来决定的,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
一、引言国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债务,国家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社会民生,解决医疗、教育、住房、交通、贫困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而在每一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赤字,因此就存在着国家向社会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问题。
国债的发行,不仅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还能够为货币政策提供重要的调节市场的工具,即公开市场操作。
我国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中买卖国债,来调节市场当中的流动性,进而稳定市场利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和负面性影响较低的原因,再加上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发展完善,能够起到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的作用。
国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较好的投资理财产品,由于其本身是用政府的信誉作为担保,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能够成为公民一个良好的投资理财渠道。
从本质而言,国债依旧是一种债务,如果国债规模过大将会给政府带来承重的债务负担,使得财政预算过程中需要预留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期 ( 总第 118 期) 2005 年 9 月
财经论丛
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 5 ( General , No. 118) Sep. 2005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因素分析
吕冰洋1, 崔兴芳2
(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北京 100872; 2. 山东省威海市劳动局社会保障处, 山东 威海 264200)
3891 21 3961 92 3001 11 2691 76 2791 26 3391 71 421 4071 8 4551 62 4961 64 4311 96 3661 05 3931 03 3801 43 3471 46 4831 67 5291 57 6211 05 6291 72 6961 74 11971 39 18521 14 21091 45 25461 42 31601 96 26871 82
36241 1 40381 2 45171 8 4862, 4 52941 7 59341 5 7171 89641 4 102021 2 119621 5 149281 3 169091 2 185471 9 216171 8 266381 1 346341 4 467591 4 584781 1 678841 6 744621 6 783451 2 820671 5 894681 1 973141 8 1051721 3 1172511 9
# 58 #
吕冰洋等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因素分析
法。在财政赤字因为各种因素影响, 不能通过税收融资和货币创造的情况下, 债务融资不失为一良 策。财政赤字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小。一般而言, 赤字规模越大, 债务规模也就越大。 典型的例子是: 在战争时期, 军费开支急剧上升, 财政入不敷出, 许多国家债务规模也随之上升。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可能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各种经济变量的基础上, 检验了国
债发行与各经济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 根据分析,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最主要的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是债务余额、GDP 的波动, 其次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赤字水平。也就是说, 影响国债
发行规模的因素更多的是财政本身的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 其余的因素, 如 GDP、社
由于各经济变量是时间序列数据, 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 直接求它们的相关系数会非常高, 不易判别它们影响国债发行规模因素, 为此, 本文将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 并按 GDP 缩减指 数进行调整。表 2 给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在表 2 的第二行中, 按相关系数的大小给出各变量 与国债发行额的相关系数。从中看到, 与国债发行额的相关系数最高的为国债余额和国家财政支 出, 其次便是国家财政收入。这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般认为, GDP 的增长水平、财政收支的余 缺程度、还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几年加大的预算内投资力度, 会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 素。据分析, 可有如下理由说明相关程度有高有低的原因:
会资金的余缺、财政的投资规模, 它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国债;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Granger 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 F81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4-4892 ( 2005)-0058- 05
自从 1979 年我国重新发行国债 ( 包括国内债务、国外借款和国内其他债务) 以来, 债务规模 迅速增长, 从 1979 年的 35131 亿元扩大到 2003 年的 6153153 亿元, 截止 2003 年底, 累计债务余额 已达 21924131 亿元, 超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规模。从图 1 可看到, 我国国债发行额在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中后期迅速增长, 尽管可以说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使得国债发行规模迅速上升, 但是在实行 积极财政政策之前的几年, 国债发行规模也在迅速增长; 而当 2002 年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时, 国债 发行增长速度仍没有降下来, 那么, 是什么因素导致国债规模增长如此之快?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和 因果分析的方法, 对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3. 国债还本付息额和累积余额。每年我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来偿还到期 债务本息, 如 2001 年国债发行规模为 4483153 亿元, 当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额为 2007173 亿元, 占 国债发行规模的 44178% 左右, 借新债还旧债是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衡量国 债发行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中有国债负担率, 它指一定时期国债累积余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例。从这一指标看, 国债累积余额也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之一。
2. 宏观经济形势。国债有三大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当经济出现 需求不旺、投资下降时, 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 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赤字预算不可避免, 债务规模也会随之上升。我国自 1998 年来, 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债发行规模最为明显。为治理通 货紧缩, 拉动内需增长, 我国连续几年实行以扩大财政支出、增发国债的积极财政政策, 2002 年 后虽然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但是国债发行规模仍在迅速增长, 如 1998 年发行国债 ( 不包括国 外借款) 3228177 亿元, 一下子比 1997 年增长了 3319% , 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2. 国债发行规模受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制约。国债发行虽然是根据当期经济形势作出的一种相 机抉择, 但是政府财力的多寡、政府收支的缺口必然使国债发行受到影响。而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 与国债发行的相关系数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 说明我国国债发行更多的是考虑全局性政策目标。
# 59 #
财经论丛 2005 年第 5 期
5. 政府的偿债能力和行为目标。如果政府判断国债规模的扩大将引发财政风险, 就会控制国 债发行规模。政府的行为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债规模, 例如政府实行赤字预算而非平衡预算,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非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各项支出的规模和范围选择, 国债是否或在多大程 度上用于地方建设等, 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1997 253215 42261 92
1998 312516 4892
1999 4152133 58491 21
2000 5519185 69891 17 2001 5768102 85821 74
2002 6771170 103881 64
2003 7420110 118651 27
0 35131 43101 121174 83186 79141 77134 89185 138125 223155 270178 407197 375145 46114 669168 739122 1175125 1549176 1967128 2476182 3310193 3715103 418011 4604 5679100 6153153
4. 国债的认购能力。国债的认购主体有单位和个人, 但不论认购主体是谁, 其认购能力最终 体现在社会资金的余缺状况上, 而居民储蓄和信贷规模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社会资金的余缺状况, 因而居民储蓄和信贷规模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而且居民储蓄和信贷规模越大, 可用于 购买国债的社会资金越多, 国债的潜在购买力就越强, 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可以越大。在 1997 年, 居民认购国债占当年国债融资的 9713% , 1992- 1999 年平均为 53170% [ 1] , 可见在目前我国国债认 购主体是居民的情况下, 居民的认购能力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表 1 1978~ 2003 年与国债发行可能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
单位: 亿元
中央财政 中央财政 债务发
年度
支出
收入
行额
赤字 ( 含 债息) [ 2]
GDP
预算内 居民储蓄 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
投资
余额
支出
收入
债务 余额
1978 532112 1751 77
1979 655108 2311 34
1980 666181 2841 45
- 101 17 1351 41 751 5
- 261 58 281 55 521 17 661 56 91 63 941 8 751 03
1461 77 1721 58 1961 49 3071 14 3881 83 3631 35 7241 52 9011 52 9291 56 11521 42 16721 23 24921 09 24911 27 25161 54 31491 51 29341 7
2101 6 281 3991 5 5231 7 6751 4 8951 8 12111 9 16221 6 22371 6 30731 3 38011 5 51461 9 70341 2 91101 3 115451 4 152031 5 215181 8 296621 3 385201 8 462791 8 534071 5 596211 8 643321 4 737621 4 869101 6 1036171 7
图 1 1978~ 2003 年我国国债发行额 单位: 亿元
一、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因素相关分析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国债发行规模是受诸多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一般而言, 有以下几 种因素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1. 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 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
收稿日期: 2005- 05-31 作者简介: 吕冰祥 ( 1973- ) , 男, 山东荣成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崔 兴芳 ( 1973- ) , 女, 山东平原 人, 山东省威海 市劳动局 社会保障处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