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影响国债发行规模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a i s i i t c n mi r w h n e eo me t p t r e ,a d h v e a v ea lt n h p w t e e o o c go t ,a d t e d v l p n f a i lma k t n a e n g t e r l・ o h h h o c a i
Prncp lCo p ne t a y i n h a t r n u ncng t e S a e o n i i a m o n s An l ss o t e F c o s I f e i h c l fBo d l
YUE 七i I
( colfE o o i ,Qn d oU i rt,Qn d o2 6 7 , hn ) Sho cn mc i a n e i o s g v sy ig a 6 0 1 C i a

。。
。。
。。
’。
‘。

5财政金 融研究 2
.o .o .o . o . o .. . c,
影响 国债发行规模 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岳 蕾
( 青岛大学 经济学院 , 山东 青 岛 26 7 ) 6 0 1
[ 摘
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 国偾发行规模 的因素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国债发行规模与经济增长、 证
检验的基础上, 利用状态空间模型, 中国国债规 对 模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 了实证研究 , 结果表 明, 国债 规模 的扩 大引起 了货 币供 应 量 的增 长 , 其
伟从国债负担率、 国债依存度、 国债偿债率、 民 居 应债力四个方面对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做 出 了分 析 【 。余 明 江 、 丽 利 用 协 整 分 析 与误 差 修 4 】 季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

◎高 颖
环 球 市 场 信 息 导 报
投稿热线 : 4 0 0 — 0 1 6 - 9 5 8 6
要 的资金往往规模 巨大 ,且项 目的主要 目的是作 为公共物品服务 于社会公众 , 其 营利性 目的较小,而且象征性的利润 回收期较长 , 对投资者 的吸引力较 弱,政府作为社会 的管理部 门,凭借其信用 优势向社会筹资是一条有效之路。 国债余额。国债余额对发行规模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国 债是有偿的, 到期后需还z  ̄ - b - t 息, 国债余额数量巨大也意味着每年政 府面对的债务负担也是非常沉重的,以至于政府利用新债还旧债 , 而 且事实上, 每年我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用来偿还到 期债务,因此巨大的国债余额可能会迫使新的国债发行 ;另一方面 , 国所能承受的国债总量是有限度的, 过度的国债规模可能导致政府 信用的下降, 且政府的应债能力下降 ( 可以用每年到期的国债本息总  ̄ ) , / G D P来衡 量 ) , 从 而引发经 济 的和政 治 的风 险 , 基 于这点 , 现 在国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历史发展 也 我国国债 自 1 9 8 1 年被 恢复 以来 已近 3 0年 ,其发行规模和总量 债的剩余数量在某程度上会对国债发行规模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 规模都 在迅 速增 长 ,从 1 9 8 1 年4 8 . 6 6亿 元发展 到 2 0 0 8年 的 8 5 5 8亿 就是说 当前的国债剩余规模越大,则潜在的发债空间就越小。 特定宏观经济条件的的政府政策。当经济处于某种特殊状态 , 元, 且至 2 0 0 6年 , 我 国国债期 末余额 就突破 了 3万亿 元至 3 1 4 4 8 . 7亿 国债可以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来使用。 在 元。通过上图可看出国债的发行规模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 政府需要进行宏观调控时 , 苏阶段。从 1 9 8 1 - 1 9 9 3 年 ,国有施工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国家开始 当经 济 出 现 需 求 不旺 、投 资下 降 时 ,政 府 为 了拉动 经 济 增 长 ,需 发行国债 , 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扩大投资来源。但这个时期是我国改 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赤字预算不可避免 ,债务规模也会随之 革开放 初期 , 经 济体 制正刚 刚开始 向市场经 济转型 , 经济 基础相 当薄 上升。同时 ,国债 的发行也是政府实施 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 ,通 弱, 经济体制不健全, 而且央行仍是解决财政赤字的主要依靠 ,这些 过 发 行 债 券调 节 基 础 货 币进 而 货 币供 应 量 ,来 治理 通 货 膨 胀 。但 因素导 致我 国此时期 国债发行 数额较 小。每 年 的发 行量平均 仅 有 1 2 7 这也从侧面上反 映了我国国债市场的不完善 ,国债 的发行具有很 亿元 ,而且每 年的增 幅也相 当稳定 :第二 阶段 是发展 阶段。从 强的政策性 ,还没有像其他证券市场逐渐实现其市场化。 需求 方面。政府凭借其信用 向社会发行 国债 ,其对象包括单 1 9 9 4 - - d 9 9 7年,该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运 丕 步进入正规,市场经济的 高效率优势渐渐体现, 使得此阶段经济发展较快,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位和个人。微观主体将国债作为一种投 资工具 进行购买 ,购 买行 向 下 的对 国债 的 需 求。 同时经济体制 自身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 更为重要的是不再允许财政向 为受 制于 其 对在 以下 几种 因素 影 Ⅱ 经 济发 展水平 ( 可用 G DP来衡 量 ) 。国债 的发行 规模 取决 于一 央行透支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 政府失去了以往对央行的依赖 , 弥补 赤 字方式 发生 变化 ,国债 发行成 为唯一 手段 , 再加上 前阶段发 行 的国 定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通常由国民收 债 由于到期集中与该时期兑付 ,促使国债发行量剧增 ,1 9 9 4年发行 入 的增 长来体 现 ,经 济发展 水 平越 高 ,国债 的承 受力也 就越 高 。用 消费+ 税收,则有储蓄= 国 量首次突破千亿至 1 1 3 8亿元 ;第三阶段是繁荣阶段。1 9 9 8年以来 , 国民收入恒等式来证明,国民收入 蓄+ 税收. 消费。这个恒等式首先表明一定时期 内, 可用于全社会 在 经历 了亚洲经 济危机 以及成 功加入 WT O 之后 , 我 国经济 有 了突 飞 民收入. 猛 进的 发展。 同时 我国适 时实 行 了积 极 的财 政政 策 ,扩大政 府投 资 , 总 的信 用活 动 的社会 资源 受制 于 国民收 入、税 收和 消 费水平 。在 税 国债 发行量激 增 ,1 9 9 8 年 国债发行额 高达 3 8 0 9亿 元 ,比上年 突然增 收和消费水平一定 的条件下 ,全社会信用总规模取决了国民收入增 长了 5 7 . 9 %。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 2 0 0 6年的发行量达 长水平。国民收入 的增长水平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平 ,进而决定国债 如下图所示 , 国债发行规模与国民收入存在正向关系。 到8 8 8 3 . 3 亿元, 是1 9 9 8 年国债发行量的两倍多。2 0 0 7年由于股市正 的发行规模。 居民储蓄。 国债 的认购主体 有单位和个人 ,但不论认购主体 处于牛市巅峰时期 , 经济高速发展甚至有些过热, 国债发行稍有下降。 2 0 0 8年我国国内面临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 , 同时受到国际上金融 是 谁 ,其 认 购 能 力最 终 体 现 在社 会 资 金 的 余缺 状 况 上 ,而 居 民储 危机的影响,为刺激经济发展 , 政府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 , 积极进行 蓄反映了社会资金的余缺状况 ,从而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 的重要 因素,而且居民储蓄规模越大,可用于购买国债 的社会资金越多, 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国债发行又开始恢复增长。 国债 的潜在购买力就越强 , 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可 以越大。 另外 , 应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一 国国债发行 受到政治经济 因素的 注意到 ,居 民的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受到利率水平的 向 ,储蓄随利率 的提高而上升 ,因此利率也成为影响国债发行 综合影 响,比较复杂。本文试图从供给与需求两 方面进行 分析。 影Ⅱ 供 给方面。政府作为发行 国债的主体 ,对 国债的供 给主要来 规模 的间接 因素。当然 ,利率作为发行国债 的成本 ,其变化也会 但是在我国,国债 的政策性 目的较强 , 源 于其 发 行 国债 的 目的 , 因此 下 面 从 国债 的用 途 出 发 分析 影 响 国 影响到对发行 国债的供给 , 该供给可能对利率变化并不敏感。 债供给 的各种因素。 证券市场行情状况。作为微观主体的投资工具 ,国债与股票 财政赤字情况。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 要 动 因 ,也是 现代 国家 的普遍 做法 。 当政府 收支 发 生失衡 发 生财 政 等 其 他 证 券 是作 为替 代 品 的角 色出 现 。 当股 市 走 势 良好 时 ,人 们 严重的财政赤字时,政府通常会通过发行国债、增加税收、或是发 为 了追 逐 高额 利 润 ,会将 资金 大 量 的投 入 到 股 市 ,而 不 愿投 资于 0 0 7年 , 行货币来进行弥补 ,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后两者对宏观经济和居民 固定收益率 的国债 ,这对国债市场是一种挤 出效应 。如 2 国债发行规模比 2 0 0 6年和 2 0 0 8年均低 。 生活水平的影响较大 ,如增加税收会对私人消费和投资产生一定的 我 国股票市场处于牛市 , 居 民人 口结构与风险偏好。国债与股票相比 ,收益低 ,风险 挤 出效应 ,而增加货币供给可能会产生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因此 基于这些考虑 ,债务融资即发行国债不失为~ 良策。财政赤字的大 小 ,因此国债 的认购主体往往是风险厌恶者或者是风险偏好较低 小直 接 影 响 国债 发行 规模 的大 小 。一 般 而言 ,二者 存 在正 向关 系 , 的群 体 ,在 我 国这 类 群体 老年 人 居 多 , 因此 我 国 的人 口结构 也 会 即赤字规模越大, 国债规模也就越大。 利用 S P S S软件对 1 9 8 1 - 2 0 0 8 对 国债 的 的需 求产 生 一 定 的影 响 。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国债规模成为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来说,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债务水平、投资环境、市场表现和国际信誉等多个方面。

因此,分析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家债务发展动态、提高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预防财政风险非常必要。

1.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是影响国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收入变化、财政支出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因素。

当国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以获得资金。

2.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动是另一个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利率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控市场金融环境,以达到影响借贷利率和增加借贷需求的目的。

当货币政策收紧、利率上升时,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会增加,对于国家来说,发行国债的成本也将增加,所以这时国债规模通常会相对减少。

3.政策融资的需要政策融资的需要也是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需要依靠国债以获得各种支持和资金,例如,政府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资、计划生育上报等等。

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增发国债来获得资金支持。

4.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和经济实力可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对于该国债务状况的认知和信任。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依然强劲时,更容易吸引海外资本流入,也更容易发行更多的国债。

如果国家经济形势疲软,市场不稳定,那么该国的国际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发行国债的成功率下降。

综上所述,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包括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政策融资的需要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等方面。

通过对影响国债规模的不同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债发行市场走势、提高我们的投资决策力和风险感知能力。

历年国债发行规模表

历年国债发行规模表

历年国债发行规模表1.引言1.1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重要性国债发行规模表是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债发行规模表可以反映出国家债务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对于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国家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国债发行规模表还可以提供政府债务的融资来源和利用情况,为国家的财政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国债发行规模表对经济的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国家债务水平,通过对国债发行规模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债务的总量以及债务结构,为政府债务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波动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显著。

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供应增加,从而影响债券价格和利率水平。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还会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也是评估国家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可能会增加国家违约的风险,从而影响国家的信用评级和国际投资者对该国的投资意愿。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分析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3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意义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国债发行规模表是了解国家债务状况的重要途径。

债务水平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指标,国债发行规模表可以清晰展示国家债务的总体情况,为政府制定债务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可以帮助分析国家债务风险和稳定性,从而预测可能的债务危机并采取相应措施。

国债发行规模表还可以作为评估国家金融状况和信用等级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国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国债发行规模表的研究还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分析国债发行规模表的数据,可以深入了解国家债务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经济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col f cnm c, i j n esy f o m re Taj 0 14, h a S ho oo is Ta i U i rt o m ec , i i 30 3 C i ) oE n n v i C nn n
A s a t n t ai o v c r uo ges e( A b t c : eb s f et tr rs v V R)m d l t s a e sseo o e i m to s i ldn o t r i s, r O h s oa e i o e , h p r e c n m t c eh d , n u ig i e a o t t ip u r c c n g tne
离它所被 承担 的来 源 和条 件 而独 立存 在 , 受 到多 会
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债余额 、 民储蓄额 、 居 贷款余 额、 国民生产总值 、 国债还本付息额、 财政收入、 财政
赤字 和预算 内投 资规模 。 杨 大楷 (9 8 引进 了一 … 19 ) 种新 的多 因素分 析法~ 灰色 关联 度分 析 , 对影 响 国 债发行 规模 的影 响 因素 进行 分 析 , 将 灰 色关联 度 并
认为国债余额 、 居民储蓄额 、 贷款余额、 国民生产总
值、 国债 还本付息 额 、 财政 收 入 、 财政 赤 字和 预算 内 投资规模 与 国债 规模 都 存在 较 高 的相关 性 , 相关 程
的速度膨 胀 。增加 速度之快 , 规模之 大 , 使得 国债成 为人们关 注的焦 点 问题 之一 。对 于政 府 而 言 , 国债 规模扩大 的趋势会 形 成沉 重 的财 政负 担 , 易产 生 极 债务风 险 , 引发财 政危机 。然而 , 国债 规模不 可能脱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李 东卫
(中国银监会 阳泉监 管分局 , 山西 阳泉 05 0 40 0)

要: 在全球金 融危机加深以及 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国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 , “ 内需, 我 把 扩 保增长 , 调结
构” 作为 当前经济工作 的第 一要务。 今年全 国财政预算赤字为 9 0 50亿元, 将发行 7 0 50亿元的国债和 2 0 00亿元的地方债 , 从绝对数额来看是历年最多的。本文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 的各种规模 因素进行 了全面分析 , 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提 关键词 : 国债; 发行; 建议 中图分类号 :80 F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360 20 )20 1—7 17— 8X(09 0—060
收稿 日期 :0 9 0 — 7 20 — 2 2
作者简介 : 李东卫 ( 98 ) 男 , 16 一 , 山西和顺县人 , 中国银监会 阳泉监管分局高级经济师。

1 6—
我 国 国债 发 行 规模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年至 20 年 , 0 3 财政赤 字 占 G P的比重基 本上在 2 %一 . D . 26 间 。05年以后 , O %之 20 财政赤 字 占 G P的 比重有 D
债空 间较 大 , 加上 近年来我 国财政 收入一直保 持快速 增长 , 积累 了相 当雄厚 的政府财力 。 因此 , 这样 的一
个财政赤字水平, 是我国综合 国力可以承受的, 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为此 , 国债的适度规模应作为我 国的长期政策 , 保持 仍要将国债作为宏观调控和筹集资金的保持经 济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加以利用。 取消国债发行 , 等于放弃了一种调控手段和筹资手段 , 这对当前应对国
必需的。我 国今年 90 亿元的财政赤字 , 50 预计 占 G P比重的 2 %左右 , D . 8 累计 国债余额 占 G P比重的 D 2 %左右。国际上 , 0 评价财政赤字风险有两个指标 , 即赤字占 G P比重不超过 3 国债余额 占 G P比 D %, D 重不超过 6%。从历史上看 , 0 我们国家在上世纪 6 年代 , 0 赤字 占 G P比重曾经到过4 5 左右。19 D %、% 99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国债发行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国债还本付息额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然后对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各重要因素作关联度排序,最后对由这些因素衡量的我国的国债偿债能力、国债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国债;灰色关联度分析;国债偿债能力;国债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是定量地比较或描述系统之间或系统中各因素之问,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间而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分析时间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用它们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接近程度,来衡量它们之间关联性大小。

如果两比较序列的变化态势基本一致或相似,其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以认为两者关联程度较大;反之,两者关联程度较小。

这种用于度量系统之间或因素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尺度,称为关联度。

只有弄清系统中的这种关联关系,才能对系统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分清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制约因素;什么是优势,什么是劣势。

为进行系统分析、预测、决策、评估、规划以及发展战略研究打好基础。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第一步:确定母序列x0与子序列Xi。

第二步:原始数据预处理。

各指标原始数据量纲不同,数量级差也悬殊,为使原始数据消除量纲,合并数据级,使其具有可比性,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对此,本文用初值化变换:x’ij=xij /Xil第七步:排关联序。

为准确评价及理顺各自序列对母序列的关联程度,需将关联度以大小排序,称关联序。

对与各子序列要比较其对同一母序列来说,孰大孰小,可以明确及理顺各自序列对与母序列的“主次”关系。

二、我国国债发行额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确定母序列x0与子序列xi,即系统因素的确定。

影响一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初步选取的数据变量包括当年的国债发行额(x0)作为母序列,国内生产总值GDP(x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2)、财政收入(X3)、财政支出(X4)、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x5)、国债还本付息额(x6)、当年国债余额(X7)分别作为子序列。

国债发行规模的干扰因素

国债发行规模的干扰因素

国债发行规模的干扰因素国债发行规模的干扰因素国债发行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国债的发行规模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决定国债的发行规模,成为了国家财政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然而,国债发行规模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环境、政治因素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干扰因素。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1 经济增长国债的发行规模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越好,国债发行规模就越小;经济越差,国债发行规模就越大。

这是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政府需要通过增加国债的规模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好转的时期,政府需要降低国债的规模,来减少新的债务压力,而增加经济的活力。

因此,在制定国债发行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当前经济的实际状况,以保证国债发行规模的合理性。

1.2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当物价上涨时,国债发行规模会随之增加,因为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更多的资金来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当物价下降时,国债发行规模会减少,因为政府通过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来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1.3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也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之一。

政府在制定国债发行规模时,需考虑到当前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以避免发行的国债规模过大而导致经济不均衡。

例如,如果经济结构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导,政府需要增加对工业制造业的支持,有可能增加对国债的需求。

二、政治因素2.1 选举周期政治因素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举周期的到来会对国债发行规模产生影响。

政府通常会在选举前增加国债的发行规模,以进行投资和招聘等政策来增加人们对政府的支持。

2.2 政策目标政策目标的差异也会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当政府需要支持特定产业或项目时,可能会选择增加国债的规模来实现政策目标。

政治因素强烈的国家,例如美国和印度,往往会在选举前大量发行国债,以满足政治制度的需要。

三、市场环境因素3.1 利率市场利率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
素分析
摘要文章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广义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1993年国债还本付息和财政支出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1994年~2003年财政赤字和国债还本付息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要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减少财政赤字来控制国债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一、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选择
现实经济中影响或决定国债规模的具体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国债的发行规模取决于一定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债的承受能力就越强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自然受到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还会受到社会资金总量的限制由于居
民投资者目前仍然是国债认购的主体居民储蓄会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小从国债自身的运作来看发行的新债有一部分要用于偿还旧债国债余额、国债的还本付息状况也是决定国债适度规模大小的因素为此我们将国债发行规模Dt影响因素的考察范围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GDPt财政赤字FDt财政收入FIt财政支出FEt居民储蓄St国债还本付息PDt上一期国债余额CBt-1
这里国债余额采用上一期数据是考虑到若采用本期数据本期国债余额CBt就包含了国债发行规模Dt国债发行规模Dt和本期国债余额CBt的关联度自然较高不利于找出国债发行规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选取期间为1981年~2003年考虑到1994年以后
国债成为国家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资金来源为了分析出1994年前后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排序变化将数据分成两段第一段是1981年~1993年第二段是1994年~2003年其中国债余额来自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
由计算结果可知1981年~1993年各影响因素和国债发行规模综合关联度的排序为国债还本付息0.806>财政支出0.756>财政赤字0.742>财政收入0.729>国内生产总值0.674>国债余额0.641>居民储蓄0.5521994年~2003年各影响因素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的排序为财政赤字0.838>国债还本付息0.830>财政收入0.751>财政支出0.745>居民储蓄0.730>国债余额0.728>国内生产总值0.617
上述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1981年~1993年我国国债发行处于第一个模式其特点国债主要用于还本付息、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这一时期由于财政赤字较低弥补赤字可以向中央银行透支当年国债部分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外主要是用于还本付息和财政支出国债发行规模和国债还本付息、财政支出的关联度最高国债发行规模增长较慢1994年~2003年我国国债发行处于第二个模式其特点国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还本付息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994年《预算法》出台规定财政出现赤字不能向中央银
行透支使得财政赤字只能靠国债发行来弥补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的关联度最高国债发行规模增长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2003年我国国债还本付息和国债发行规模的综合关联度只是略低于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的综合关联度国债还本付息对国债发行规模具有相当影响力这一分析结果可从我国国债的债务支出收入比得到验证1994年~2003年除了2000年债务支出收入比的比例为37.79%外其余年份都在40%以上比例最高的年份1997年达到了77.45%我国每年发行的新债有较大部分是要还旧债国债筹集的资金中用于弥补财政建设性支出不足的比例减少国债的总体收益不容乐观
1994年~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债发行规模的综合关联度最小这一结果有其原因从调节宏观经济的需要看国债规模的增长不能完全与经济增长同步更多的是需要进行逆向调节即在经济增长过快时政府以超增长速度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吸纳社会货币以国家信用借款压缩和控制投资;反之在经济出现疲软时民间投资小于民间储蓄产生民间储蓄剩余政府要通过发债吸收民间储蓄剩余并通过政府投资的保持全社会总投资率的稳定甚至上升促进经济增长这并不是说我国国债发
行规模可以摆脱国内生产总值无限制地膨胀实质上国债发行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是相关的当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大时社会的总体纳税能力增强政府的财政收入随之增加国家财政的应债能力增强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可以适度增大
三、建议
1.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要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财政赤字入手财政收入方面随着1994年我国开始对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实行了分税制和新的工商税制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了大幅提高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12.56%上升为18.52%2005年我国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800元提升到1600元这虽然会流失一部分税收但有助于增加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让普通老百姓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促进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与此同时鉴于我国当前高收入阶层自主纳税意识不强的状况政府有必要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纳税监管只要提升高收入阶层的自主纳税额国家财政收入也能保证稳步增长
财政支出方面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2003年已跃居财政支出第二的位置仅次于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政府需要加以控制
2.要重视国债还本付息的影响首先政府发行国债时应注意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的平衡我国当前国债发行仍以3年~5年的中期国债为主期限偏集中以2004年内债为例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发行额占全部内债发行额的9.17%期限在10年以上的长期国债没有这样的发行期限结构会使得国债偿还期过于集中尤其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国债的大量发行很快就转化为偿债压力减少了国债的自主支出在国债品种的选择上政府可考虑逐步将附息国债作为主要品种使国债的利息偿付能够在待偿期内均匀分布避免国债还本付息集中在某一时段从而可能引发偿债风险其次政府可以酌情利用国家预算内投资和开发性金融替代长期建设国债近年来我国的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主要投向了四大领域公共产品领域、准公共产品领域、部分竞争性领域、完全竞争性领域公共产品领域项目属于政府公共财政投资范围理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完全竞争性领域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运用市场金融机制能够解决准公共产品领域、部分竞争性领域项目本身又没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力量不愿介入但这些项目又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由开发性金融替代比较合适对于正在建设的存量国债项目为保持存量建设国债预算安排的连续性和保证已开工国债项目的顺利完工建设仍由国债资金安排
3.政府要提升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政府良好信誉维护使得国债发行空间可持续增长从我国建设国债使用状况来看普遍存在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为此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中央政府应该联合具有相应资质的专家组成专门机构对全国各地申请的国债项目进行评审对于前期准备不足未进行规划、可行性研究的项目政府不予国债投资;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政府应予以国债资金重点支持政府在最后确定国债项目时还应全国性地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其次中央政府可以在部分国债项目上转换角色适当扩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权限下放这些项目的决策权由于中央部门对众多的项目本身很难了解得全面、深入不仅使决策的科学性难以保证而且也影响了地方政府在项目安排上的积极性、机动性和责任心不利于地方政府将当地的一些小项目“捆绑”或吸引进来因此可以考虑一些国债项目由地方自主安排根据地方项目的合理性与地方资金到位情况
将国债资金配套给地方政府最后中央政府在进行国债项目评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科学性还应评定申请项目的地方政府信用对地方政府信用评定主要包括领导者的资历(学历、工作经历)、执政业绩(历史执政状况、工作成绩)、信誉(国债资金的使用状况、国债项目的运行和偿还贷款状况)、能力(管理水平、进取精神、专长)对于信用好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可以在项目审查通过后优先批付国债资金;对于信用差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应严格审查项目加大国债资金监管力度对于反复出现了严重挪用、占用国债资金状况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应将其列入黑名单依法惩治腐败
参考文献
1.朱平芳张人骥刘弘.中国国债的实证研究(二)——国债的因素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7)16-19.
2.杨大楷朱世武陆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财经研究1998(4)14-18.
3.朱世武应惟伟.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
析.财经科学2000(12)45-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