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的礼仪和基本功

合集下载

茶艺师礼仪规范常识

茶艺师礼仪规范常识

茶艺师礼仪规范常识作为一名茶艺师,良好的礼仪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茶艺师礼仪规范包括了礼貌待客、仪容仪表、语言表达、服务态度等方面。

只有遵守这些规范,才能真正展示出一个茶艺师的专业素养和品质。

以下是茶艺师礼仪规范的一些常识。

1.仪容仪表茶艺师需要保持清洁整洁的仪容仪表。

衣着应该整洁干净,避免过于花哨或庸俗的服饰。

要保持头发整齐干净,注意修剪指甲,并戴上不花俏的饰品。

面部要保持清洁,不要有突出的痘痘或伤口。

在工作时,要注意用手帕擦拭汗水,保持面部的干净和整洁。

总之,茶艺师的仪容仪表需要给人以舒适和专业的感觉。

2.礼貌待客茶艺师需要学会礼貌待客,让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受到关注。

当客人到来时,茶艺师应主动迎接并礼貌地问好。

在接待客人时,要注意微笑、眼神交流和合适的身体语言,以展示出友善和热情的态度。

在与客人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回答问题时要清晰、文雅,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总之,茶艺师需要通过礼貌待客的行为,让客人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3.语言表达茶艺师的语言表达需要做到准确、文雅、得体。

在接待客人时,要用正确的礼貌用语问候客人,并将客人的姓名称呼正确。

在茶艺表演和解释过程中,要用准确专业的术语描述和解说,确保客人能够理解并享受到茶艺文化的魅力。

当客人问及有关茶叶、茶道和茶艺的问题时,茶艺师要认真回答,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总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茶艺师的专业水准和亲和力。

4.服务态度茶艺师需要以积极、认真和责任心的态度对待工作。

在茶艺服务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客人的需求,为客人提供专业、优质的茶艺服务。

无论客人的要求如何,茶艺师都应以微笑和耐心的态度来服务。

茶艺师还需要学会与客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客人在茶艺体验中得到满足感和快乐。

总之,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茶艺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茶具和茶叶的使用和保养茶艺师需要熟悉并掌握茶具和茶叶的使用和保养知识。

茶具是茶艺表演的重要工具,茶叶则是茶艺表演的核心。

第一章 茶艺师礼仪和基本功

第一章  茶艺师礼仪和基本功

茶 之 美
古丈毛尖,属绿茶类,古今名茶,因地得名,产于湖南武陵山区古丈县,
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紧直多毫、色泽 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 誉为“绿茶中的珍品”。
茶之美
舒城兰花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明末清初。外 形条索细卷呈弯钩状,芽叶成朵,色泽翠绿
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 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 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
列为“贡茶”。
茶之美
恩施玉露属于绿茶,产于湖北 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 峰山,曾称“玉绿”,因其香鲜 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 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 名“玉露”。 日铸雪芽,简称日铸茶,又 有“兰雪”之名,是一种汉族 传统名茶,属炒青绿茶之今 古名茶。由浙江省绍兴县东 南会稽山日铸岭的汉族茶农 南京雨花茶属绿茶类,是 南京的特产,是20世纪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 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 故而得名。该茶产于浙江 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 渚山一带。 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 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 为“茶中第一”。在唐朝广德
50年代末引种创制的茶中
珍品,曾获中国食品博览 会银奖,是中国经典名茶。
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
贡茶。
创制于北宋年间。因芽细而
紫砂的历史
• 尽管宜兴陶器烧制的历史久远,但就紫砂器而言,历史文献中存有的线索却需从北宋 说起,宋人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的诗文中写道:“小石冷泉留早 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表明在北宋时期就有紫砂烧制的可能性。但更确切的记载却 要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得以考证:“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 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 用。”依此,宜兴紫砂至少应该在明代中后期,才渐为世人所知。 • 据载,明代供春(紫砂壶之父)模仿金沙寺僧制壶,开创了紫砂匠人制壶的先河。 继起的董翰、赵梁、元畅和时朋,则因精湛的壶艺被称为“明四大家”。其中,董翰 创制菱花式壶,赵梁首创提梁壶。明代后期的时大彬(时朋之子)与李仲芳和徐友泉被 赋予“三大”之盛名。时大彬最先改供春的大壶转而朝精美的小壶发展,且形成了传 承后世的传统制壶技法,对紫砂发展功绩非凡。明代的制壶艺人欧正春、邵文金、邵 文银、陈用卿、陈仲美、沈子澈、惠孟臣等,都为明末清初的壶艺制作贡献了自己的 聪明才智。

茶艺师仪容、仪表、仪态基本常识

茶艺师仪容、仪表、仪态基本常识
茶艺的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道的表现形式。茶艺的精湛除了技艺上的优美外,更重要的是能将茶道的精神是大限度的表现出来。茶艺精湛应具备“四要素”,即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美。茶品以形、 色、香、味分高下,水品以清、轻、甘、活、冽区别优劣,火以活火为上,器以妙器(适合茶叶的器具)为佳。名茶的形成、品水文学的出现、火候之掌握、茶具之发展历史无不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与茶道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一、精茶茶艺的第一真功夫是识茶,就是能准确地品评茶叶的品质,说出其产地。评茶评的是茶的形、色、香、味。形:指茶叶的外表形状。不同的茶该具备的形状特征。色:指干茶的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因制法不同,茶叶可呈现出红、绿、黄、白、黑、青等不同的茶叶和茶汤色泽。香:指茶叶经开水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也包括干茶的香气。香气类型有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等。味:指茶叶冲泡后茶汤的滋味。有浓厚、浓鲜、醇和、醇厚、平和、鲜甜,苦、涩、粗老味等味觉。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二、真水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清代有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三、活火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提出“茶有九难,火为之四”。并说“膏薪庖炭,非火也”,即有油烟的柴和沾有油腥气味的炭不宜作烤、煮茶的燃料。陆羽认为燃料不洁则必窜味,有损茶品,他强调烹茶要用“活火”。宋代文人苏轼也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所谓“活火”,指的是燃料洁净,无异味,燃烧力强,有火焰。当然,现茶馆以营业为主就很难做到以木炭来烹茶了,现在茶馆所用电炉的随手泡也是比较理想的。有了活火,就涉及到火候的问题。陆羽在《茶经》里介绍到候水有三沸:有如鱼目样的小水泡上浮并“微有声”时为一沸;缘边如涌泉上冒时为二沸;如腾波鼓浪时为三沸,再继续煮,则“水老不可食也”。一般用一沸之水泡茶,泡出的茶汤偏淡,香气偏低,最宜选用二沸之水,而三沸之水己为老水,泡出的茶鲜爽度就差了。四、妙器古语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具,不但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以茶待客时,就更要精心挑选茶具,以体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茶具的种类很多,而且特点各异,常用的有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瓷器茶具不吸水,传热、保温性能适中,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外观常绘有各种色彩的图案和纹饰,都极具观赏价值。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但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色,夏天也不易变质;传热缓慢,既不会烫手,又利于保温;而且造型千姿百态,艺术价值极高。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银针、碧螺春等名优茶,茶叶经浸泡后,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遗,极具观赏性。

茶道之礼茶艺师的礼仪与风度展示

茶道之礼茶艺师的礼仪与风度展示

茶道之礼茶艺师的礼仪与风度展示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将饮茶变成了一种仪式,讲究的是品味茶的过程和以茶会友的道德准则。

作为茶道文化的承载者和推广者,茶艺师肩负着传承和展示茶道精神的重要任务。

在礼仪与风度的展示方面,茶艺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修养,以展示出真正的茶道之美。

一、仪容仪表准则茶艺师作为茶道文化的代表,其仪容仪表直接体现了其对于茶道的尊重和对于工作的敬业态度。

茶艺师应保持整洁,穿着正式的服装,不得携带个人物品或佩饰。

发型要整齐,不准有异味。

面部要干净,不准有五官突出的状况。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以端庄大方的形象示人,才能够赢得客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动作姿势规范茶艺表演不仅仅是对茶的制作过程的展示,更是一种艺术表演。

茶艺师的动作姿势应该精致而优雅,做到流畅自然。

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手部动作要轻柔,不可慌乱。

保持手指的优雅曲线,手部的动作要协调统一。

身体的姿态也非常重要,要端正挺胸,保持优雅的站姿或坐姿。

不可低头垂肩,显得懒散。

三、语言表达得体茶艺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茶道文化和茶叶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流利地讲解茶的品种、制作方法和历史背景等信息。

同时,茶艺师在交流过程中应注重语气和措辞,表达时要委婉得体,不带有冷傲或傲慢的意味。

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与客人的沟通交流,只有用恰当的语言,才能赢得客人的喜爱和信任。

四、细心周到的服务茶艺师承担着为客人提供独特品茶体验的任务,因此对于服务的细致程度至关重要。

茶艺师应保持细心周到的态度,根据客人的需求和口味挑选适合的茶叶,并且根据茶的时间、温度和用具等做出合适的调整。

在为客人倒茶时,茶艺师应轻托瓷杯,低头微笑,倾心斟茶,展示出优雅的动作,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怀。

五、修身养性的修养茶道以修身养性为核心,茶艺师更应该修养自己,成为别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茶艺师应该注重内在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展现出专业和自信的风度。

茶艺师礼仪

茶艺师礼仪

二、茶事服务
• • • • • • 1、茶馆饮茶服务程序 (1)茶前准备:整洁舒适,查点物品准备是否充分。 (2)茶中服务 1)站立迎宾 2)主动为宾客拉椅,送上湿巾、茶单,介绍茶品。 3)及时地按顺序上茶:从主宾位开始,按顺时针,每杯 冲至七分满。 • 4)宾客用茶过程中,当杯中水量为1/2时,应及时添水。 • 5)上茶点 • (3)茶后工作:主动送客。收拾茶具。清洁。
一、行茶礼仪
• 5、茶事服务常用礼节 • (1)鞠躬礼:真礼(90度)、行礼(45 度)、草礼 • (2)伸手礼:五指并拢,手心向上 • (3)注目礼、点头礼 • (4)叩手礼 • (5)寓意礼
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最常见的有: 1. 风凰三点头。用手提壶把,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向 来宾鞠躬三次,以示欢迎。高冲低斟是指右手提壶靠近 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开水壶提升,此时水流如“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接着仍压腕将开水壶靠近茶杯口注 水。 2. 双手内旋。在进行回转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 时用双手向内回旋。若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若 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 “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 去、去”。 3.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4.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荼三分情”之意,俗 话说“茶满欺客”,同时茶满也不便于客人握杯啜饮。
二、茶事服务
• • • • • 2、独立茶室饮茶服务程序 (1)按茶单的茶叶品种准备好 (2)准备用水、茶具 (3)客人入座点茶 (4)冲泡讲解
二、茶事服务
• • • • • 3、会议饮茶程序: (1)服务前:清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先上茶点 (3)茶水不可太浓,7分满 (4)上茶时将茶杯放在杯托上,待客人坐 定再上茶。 • (5)上茶时应站在客人的右侧,先给主宾 上,被放在客人的右侧。

茶艺中的礼仪规范

茶艺中的礼仪规范

茶艺中的礼仪规范一、茶艺的基本礼仪1.1 着装要求茶艺表演者的着装应整洁、大方、得体,通常选择传统汉服或旗袍,以体现茶艺的文化底蕴。

颜色以素色为主,避免过于鲜艳或花哨的图案。

1.2 言谈举止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保持态度亲和、举止优雅。

在讲解茶文化、回答观众问题时,语言应清晰、简练,避免使用粗俗或不当的词汇。

1.3 茶具摆放茶具的摆放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按照使用顺序摆放,确保取用方便。

摆放时要注意整齐、对称,以展示茶艺的严谨性。

1.4 倒茶礼仪倒茶时,应使用正确的倒茶姿势,注意茶水的温度和倒入的速度,避免溅出。

给客人倒茶时,应遵循“先尊后卑,先老后幼”的原则,表示尊重。

二、茶艺表演礼仪茶艺表演礼仪是指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

2.1 表演前的准备在表演前,表演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检查茶具是否齐全、摆放是否合理,熟悉表演流程和讲解内容。

2.2 表演过程中的礼仪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全神贯注,动作连贯,展示出茶艺的美感。

同时,要注意与观众的互动,展示出亲和力。

2.3 表演结束的礼仪表演结束后,表演者应向观众表示感谢,并对茶艺表演中可能出现的不足表示歉意。

同时,要妥善处理现场,确保环境整洁。

三、宾客礼仪宾客在参加茶艺活动时,也应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3.1 着装礼仪宾客着装应得体,避免过于随意。

可以根据活动性质选择穿着,如正式场合可选择正装,轻松场合可选择休闲装。

3.2 参加礼仪宾客应按时参加茶艺活动,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应提前通知组织者。

在活动现场,宾客应保持安静,尊重表演者和其他宾客。

3.3 品茶礼仪品茶时,宾客应遵循“温、香、味、形”的品茶原则,品味茶的美妙之处。

在品尝茶点时,应避免发出响声,影响他人品茶体验。

四、总结茶艺中的礼仪规范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通过遵循茶艺礼仪规范,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茶艺水平,还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茶艺师的礼仪和基本功

茶艺师的礼仪和基本功
茶艺师的礼仪 和基本功
---茶艺师系列课程(一)
茶艺师的礼仪和基本功
❖ 姿态 ❖ 礼仪 ❖ 基本功
❖ 坐姿 ❖ 站姿 ❖ 行姿 ❖ 韵律
姿态
坐姿
❖ 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 居中,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 头上顶下颌微敛。
❖ 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 两腿侧上方。
行姿
❖ 女性以站姿作为准备。走直线,转弯时要自然。上 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 颌微收,两眼平视,也可与客人交流。走路时速度 均匀,给人以稳重大方的感觉,如果到达客人面前 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 进行各种茶道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 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尊敬。
❖ 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 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 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
站姿
❖ 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 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小丁字步, 双手虎口交叉,置于腰际。男性双脚呈外八 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 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自然下垂,手心 向内,五指并拢。
❖ 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以身 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
韵律
❖ 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 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 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
❖ 鞠躬礼 ❖ 伸掌礼 ❖ 寓意礼
礼仪
鞠躬礼
❖ 鞠躬以站姿为预备,上半身由腰部起前倾, 头、背与腿呈近150度的弓形略作停顿,表示 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起身。鞠躬要 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 时作吸气。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 一致,以免 尴尬。

茶艺的礼仪知识点总结

茶艺的礼仪知识点总结

茶艺的礼仪知识点总结一、仪表端庄从进入茶室的瞬间开始,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举止,不能大声喧哗,更不能有打闹的行为。

进入茶室后,先在门口停留一会,等礼仪小姐引导客人入座。

不要随意挪动茶具和器皿。

在进行茶艺表演或者品茶时,要仪表端庄,举止优雅,不可随意摆弄茶具。

要有一双温和的眼睛,流露出友好和尊重之情。

二、敬茶礼仪在进行茶艺表演或者品茶时,服务员要先给主人敬茶。

敬茶时,应该左手扶着右手的手肘,右手端茶杯。

递茶时,应该微微弯腰,右手捧茶杯,左手托碗。

夹茶杯时,大拇指和食指夹住杯身,中指支撑杯底。

接过茶杯后,要先用食指抹拭杯内沫痕,然后端起杯品尝。

喝茶时,要略带微笑,用一种敬重的态度品美好的茶。

三、宾主尊卑宾主尊卑是宾客相待的基本道理。

在茶艺活动中,宾客之间要相互尊重。

主人要对客人有礼貌、和蔼,而客人则要对主人恭敬有加,要细心倾听主人的言辞,不可轻率发言,更不可在主人问候时冷淡相待。

在茶艺表演中,主人要尽量呵护自己的嘉宾,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

客人要充分尊重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注意注意场合,不可过分拘谨,也不可横冲直撞。

四、用茶和谐在茶艺中,茶具的使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仪环节。

首先,茶具要干净整洁,使用前需要清洗干净,在使用时要轻放、轻取、轻放,不可摔打或者擦伤。

倒茶时,要把茶杯放在茶托上,要避免茶水外溢,倒完后要轻轻的擦拭茶托上的茶水。

如果是倒给别人喝茶,应该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茶杯外壁和手柄。

五、言谈举止在进行茶艺表演时,言谈举止也是十分重要的。

服务员需要表现出平和、温和的仪表,不可随意的聊天,商量,也不能说不和谐的话语。

另外应该注重在大家品茶的同时讲解茶的知识,增加品茶的乐趣,同时还能丰富客人的茶文化知识。

六、懂得尊重在茶艺中,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需要懂得尊重。

尊重茶师的决定,不可轻视茶师,也不可对茶师指手画脚。

对于客人来说,需要尊重主人的意见,不可唠叨不停,打断主人的谈话,要充分尊重主人的特殊待遇,不可索取过于多的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律

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 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 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
礼仪
鞠躬礼 伸掌礼 寓意礼

鞠躬礼

鞠躬以站姿为预备,上半身由腰部起前倾, 头、背与腿呈近150度的弓形略作停顿,表示 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起身。鞠躬要 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 时作吸气。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 一致,以免 尴尬。
伸掌礼

当主泡与助泡之间协同配合时,主人向客人 敬奉各种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 “请”和“谢谢”。当两人相对时,可伸右 手掌对答表示,若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 左侧方伸左掌对答表示。伸掌姿势就是:四 指并拢,拇指内收,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 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 要一气呵成。
水的控制


水 温 水温的选择因茶而异,茶越细嫩水温则低,茶越粗老水温则高。 沏茶的水温高低是影响茶汤品质的重要因素。水温过低,茶叶的滋味成分——香味就不易 充分溢出;水温过高,特别是闷泡,则易造成绿茶汤色和叶底的暗黄。但用沸腾过久的水 来沏茶,则茶汤的新鲜风味也要受损。 细嫩的高级绿茶,以水温85度左右的开水冲泡为宜。一般绿茶则可用90度以上的开水冲泡。 花茶宜用95度以上的开水冲泡。 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等可用沸水冲泡,且要即冲即饮。 原料粗老的紧压茶类,需用煎煮法才能充分提取出茶叶内的有效成分,保持鲜爽味。 关于煮水时“候汤”的掌握,应以水面泛“蟹眼”汽泡过后,“鱼眼”大汽泡刚生成时沏 茶最佳。同时应注意煮水时宜“猛火急烧”,忌“文火久沸”。 水 流 水流的粗、细、快、慢,出水、收水的自然及水线的连绵不断,都是手腕在运壶过程中的 变化产生的。
站姿

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 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小丁字步, 双手虎口交叉,置于腰际。男性双脚呈外八 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 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自然下垂,手心 向内,五指并拢。
行姿


女性以站姿作为准备。走直线,转弯时要自然。上 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 颌微收,两眼平视,也可与客人交流。走路时速度 均匀,给人以稳重大方的感觉,如果到达客人面前 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 进行各种茶道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 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尊敬。 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以身 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
茶艺师的礼仪 和基本功
---茶艺师系列课程(一)
茶艺师的礼仪和基本功
姿态 礼仪 基本功

姿态
坐姿 站姿 行姿 韵律

坐姿



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 居中,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 头上顶下颌微敛。 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 两腿侧上方。 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 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 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
基本功
茶具的取放方法 水的控制 掌握沏茶的茶水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具的取放方法


轻:是指轻拿轻放茶具,既表现了茶人对茶具的珍 爱之情,同时也是茶艺师个人修养的体现。 准:是指茶具取出和归位要准,要取哪个茶具,眼、 手应准确到位,不能毫无目的。同时,茶具需归位 时应注意要归于原位,不能因取放过程而失去原有 的位置。 稳:是指取放茶具的动作过程要稳,速度要均匀、 茶具本身要平稳、每次停顿位置要协调,给人以稳 重大方的美感。
掌握沏茶的茶水比




茶水比过小(水量多),茶汤就味淡香低;如茶水比过大(水量少),茶汤则过浓,而滋 味苦涩,同时又不能充分利用茶叶浸出物的有效成分。 掌握沏茶浸泡的时间 茶汤冲泡时间过久,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 茶中的维生素C、氨基酸等也会因氧化而减少,而降低茶汤的营养价值。 一般绿茶、花茶以冲泡五分钟左右为宜;乌龙茶第一次冲泡时间为一分钟左右,第二次 冲泡开始每次延长适当时间,以使茶汤不会先浓后淡,七泡有余香。 掌握沏茶时投茶叶的先后 先放茶叶,后冲入沸水,此称为“下投法”;沸水冲入杯中约三分之一容量后再放入茶叶, 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冲满水,称“中投法”;在杯中先冲满沸水后再放茶叶,称为“上投 法”。不同的茶叶种类,因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及成分浸出率的异同,而应有不同 的投茶法。 掌握沏茶的次数 根据测定,花茶、绿茶头泡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50%;二泡茶汤含水浸之物总量的百 30%;三泡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10%;而四泡则仅为1—3%。因此,花茶、绿茶以冲泡 三次为宜。 青茶则因制茶原料和冲泡时茶水比的原因可七泡有余香。
寓意礼



凤凰三点头: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 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 开。 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 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 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品茶,否则表示挥 手“去!去!去!”的意思。 茶具的图案面向客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