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塔山阻击战 “党国之败 败于塔山”
生死较量----塔山阻击战全纪录(2)

生死较量----塔山阻击战全纪录(2)国共内战中规模最大最残酷的阵地防御战核心提示:按照林彪的命令,四纵在塔山阵地上至少要坚守一周以上,这场堪称国共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此时才刚刚拉开帷幕。
塔山阻击战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卫视4月1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1948年10月10日的凌晨4点,塔山战役打响,一场长达六天的残酷战斗就此拉开序幕,因为是第一天作战,国军对四纵防线的布防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采取试探性的进攻的战术,对解放军几天以来连夜赶修的工事,国军的指挥官们也是估计不足,炮兵只对四纵的阵地进行了半个小时的轰炸,地面部队就开始冲锋了,由于阵地内遗留了大量没有被炮火破坏掉的工事,给步兵的突破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使得国军的地面供给严重受组,但是国民党部队采取的人海战术,和波浪式的冲锋方式,还是给四纵的防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整整一天的战斗当中,双方多次陷入到拉锯状态。
画面字幕:一场持续了六天六也的阻击战。
一场国共精锐部队的终极较量。
一段英雄迭出的故事。
一场影响解放战争全局的战役。
解说:10月10日是塔山战役的第一天,国军部队在进攻之前只是用各种美制火炮向塔山地区轰炸了半个小时,在阙汉骞看来,四纵依靠肩扛手提,仓促修筑的工事实在是不堪一击,但事实却证明了阙汉骞的错误,国军部队的进攻,很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玉生(时任四纵十一师宣传干事):就是我们的兵力配备是犁头型,就是今天那个犁,犁头型,为什么叫犁头型,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前沿我们设一个小分队一个班,或者一个监视哨防守,依靠工事防守,往后就是小部队,就加大一点兵力,小部队守,再往后就一个连一个营一个部队守,这样敌人打炮,我们在前面的小部队监视,大部队进入工事减少伤亡,敌人炮打完了,步兵进攻的时候,我就进入工事向敌人反击,阵前反击,这样的战略战术就是守中还有攻伤亡小,可以胜利的把握大。
解说:阙汉骞并不知道,仅仅在塔山村阵地的正面,吴克华就布置了16挺重机枪和49挺轻机枪,所以在刚一开始,步兵的冲锋,的确没有受到太多阻拦,但接近四纵阵地后,却突然遭到了猛烈的反击,为了扭转历史,阙汉骞命令国军部队加大对塔山阵地的轰炸力度,塔山阵地几十分钟落弹五千余发,四纵的指挥部里,几乎电话铃声不断,参谋们背对背,把头倚在墙角大声喊话,雪片般传来的战报上清晰地显示出战况的激烈,吴克华想从炮队镜里看看前方阵地的情况,但是当他走出碉堡看到只有半边天密布的烟尘,此刻,最让他担心的就是那个刚刚开站就丢了的打鱼山小岛。
国民党最不可思议的一场败仗:塔山阻击战

国民党最不可思议的一场败仗:塔山阻击战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28日,国共双方在锦州至锦西之间的塔山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
国民党方面总共调集了十一个师的兵力,并得到空军、海军、战车部队的火力支持,进攻解放军在塔山、白台山一线构筑的临时性野战工事。
双方在兵力、火力、地势等客观因素上的差距是如此之明显,如果把整个战斗化为军事学院中的一次兵棋推演,双方谁胜谁负不会有丝毫的悬念。
然而实际的战斗进程使以上数据对比显得毫无意义。
经过五天激烈的战斗,解放军据守的塔山阵地全线岿然不动。
国民党军在付出了6222人伤亡、607人被俘的重大损失之后,不能向锦州前进一步。
在此期间,解放军于10月14日11时起发起对锦州的总攻,到15日8时,全歼守军。
两周之后,10月28日,由新一军、新六军等部队组成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在辽西黑山附近全军覆没。
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
11月9日,最后一批残余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乘船黯然离开葫芦岛。
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全面崩溃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终于轰然倒下。
一、假如/如果历史可以改写,让国民党军队一举突破解放军塔山防线,从而产生的种种可能性非常值得回味。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十五公里以外的解放军攻锦部队。
锦西的东进兵团一旦成功地与锦州守军会合,不仅加强了锦州的城防,对仍然徘徊在辽西黑山、新立屯一带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也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这支部队由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四十九军、七十一军组成,清一色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其中新一军和新六军还名列国民党五大主力。
这支精锐的重兵集团会积极地向锦州挺进,由东北方面攻击解放军的侧后。
解放军久攻锦州不克,东西两路又不能挡住援军,东进兵团一旦出现在锦州攻击圈的侧后,解放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
东野南下时,只带了单程的汽油,后方运输线如果被切断,全部汽车和重武器都会因为没有汽油而撤不下来。
如果这样,锦州城会变成第二个四平。
不仅一举解放全东北的美好前景将化为泡影,东野全军的安全都会成为问题。
历史趣谈为什么国民党军事学者说“党国之败败于塔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什么国民党军事学者说“党国之败败于塔山”?
导语: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虽然名叫塔山,但是这里并没有塔和山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距离锦州15公里,锦西4公里左右的只有百户人家的小山村。
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虽然名叫塔山,但是这里并没有塔和山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距离锦州15公里,锦西4公里左右的只有百户人家的小山村。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却在1948年爆发的辽沈战役中,成为了国共两党、两军的必争之地,而塔山保卫战的胜利最终还深刻的影响到了辽沈战役的最后结局。
战后,有国民党军事学者叹息道:“党国之败,败于塔山。
”
当时,为了切断国民党军队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通道,锦州城成为了解放军必须攻克的对象,为了阻击国民党军队从葫芦岛方向增援锦州的“东进兵团”,为我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争取宝贵时间,塔山阻击战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战!
在确立攻克锦州的战略方向后,东北野战军司令曾经这样命令部队:“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为了配合攻克锦州,阻击国民党军队的“东进兵团”,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纵队急速赶往塔山;部队到达塔山后,立刻进行防御工事的构筑,但因为时间紧迫,携带工具也很少,当时构筑起来的防御工事很多都是散兵坑。
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蒋介石调集11个师的总兵力对塔山发起猛烈攻击。
面对国军11个师的进攻,华东野战军仅用8个师的兵力进行抵抗。
在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军队动用加农炮、飞机等对塔山阵地进行轰炸,塔山瞬间变成一座火海;我军伤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但是,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驻守在塔山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并没有退缩,活下来的战士依托着战友的尸体继续着战斗。
生活常识分享。
塔山阻击战小故事

塔山阻击战小故事在解放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无比的光辉,那就是塔山阻击战。
咱就说,塔山啊,可不是一座山,只是个小村子,但这个小村子的战略位置那可太重要啦!敌人那是拼命地想冲过来,而咱们英勇的战士们就像钢铁长城一样死死地守在那里。
你想想,敌人那是飞机、大炮啥都用上了,炮弹跟下雨似的往阵地上砸,那场面,吓人不?可咱的战士们怕了吗?没有!他们迎着炮火,坚定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就好比你在面对一个超级大的困难,周围的人都觉得你不行,但你就是咬着牙,非得跟它干到底!当时的战斗激烈到啥程度呢?敌人一波又一波地往上冲,咱们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马上就有人补上。
那真的是前赴后继啊!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守住塔山,不能让敌人过去。
这就像你在守护你最珍贵的东西,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绝不放弃。
有个战士,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可他还是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你说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这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退缩了。
还有那些炮兵同志们,他们的炮火那叫一个猛,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他们就像是战场上的勇士,用自己的方式为胜利贡献着力量。
咱再说说敌人,他们那叫一个疯狂啊,以为靠着人多和武器好就能打过来。
哼,他们可小瞧了咱们的战士!咱们的战士那可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岂是他们能轻易打败的。
这场塔山阻击战啊,真的是打出了咱们解放军的威风。
那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就像一个个传奇故事,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你要是去了解一下那段历史,你就会知道,那是多么的惊心动魄。
塔山阻击战,它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它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所以啊,我们要永远记住这场战斗,记住那些英勇的战士们。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学生革命历史主题------庄严不可磨灭的经典战例塔山阻击战学习资料

塔山阻击战不可磨灭的经典战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沈大地进行了系列防御作战。
其中,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为残酷的一场阵地防御战,成为战史中不可磨灭的经典战例。
塔山阻击战的历史背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至此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没有了外敌的国共两党正式宣布决裂,开始了争夺政权的战争。
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通往锦州的要塞道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的塔山并不像它的名字中所表述的那样,它只是一座大约有100户人家的小村庄,塔山没有塔更没有山。
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已经拥有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东北野战军拥有近70万正规军,中央认为在东北战场同国民党军展开正面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辽沈战役随即展开。
塔山阻击战背景就在国共两党于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战役。
1948年中旬,由于东北人民解放军的苦战,东北已经有大部分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得到解放,东北的局面已从根本上转变为优势。
因此东北方面的农工业得到了飞一般的发展,使得解放军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超过了东北的国民党军。
并且东北国民党在之前的战役中节节败退,士气低下,连剩下的兵力也被迫分撒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相距甚远的省市。
急迫的形势让蒋介石焦虑的考虑对策,他打算把长春,沈阳的兵力全部转移到锦州,好应对华北,华东战场。
但这样放弃东北怕是会在军事和政治上造成严重后果。
正在蒋介石举棋不定时,毛泽东认为时机已成熟,决定以全面解放东北为目标,成立东北野战军主力,以北宁路为前进方向,放弃长春,沈阳。
专心攻打锦州。
并且在塔山做出防线,已以成熟的军事力量歼灭从沈阳支援的国民党军队。
塔山阻击战的经过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通往锦州的要塞道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的塔山并不像它的名字中所表述的那样,它只是一座大约有100户人家的小村庄,塔山没有塔更没有山。
塔山阻击战

塔山阻击战(解放战争战役)塔山战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的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与东北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役。
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意指一座有塔有山的士兵堡垒,然而塔山并没有塔也没有山。
塔山只是一个在锦西以东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距离锦州15公里,距锦西4公里,唯一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去往锦州的道路直接从塔山穿过。
塔山的东边濒海是打渔山岛,西面的白台山是塔山地区的制高点。
为保障夺取锦州之役,东北野战军在此地仓促建立防御阵地,并以此来迎击援救锦州的国军东进兵团。
最后东北野战军阻挡住国军东进援锦而取得胜利。
塔山战役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于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
解放军方面,更多的会被称作为“塔山阻击战”。
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历史背景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 塔山阻击战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
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
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
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
军心动摇,士气低落。
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
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
关于大决战中塔山阻击战的学习心得

关于大决战中塔山阻击战的学习心得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是指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尤以塔山阻击战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大决战》,深感塔山之战之惨烈,可谓惨不忍睹,不忍卒读,但感怀英烈的英勇无畏,肃然起敬!首先辽沈战役关键是锦州,锦州的关键就是塔山,因此,塔山之战可称之谓重中之重,但是塔山又几乎无险可守,国共双方战前都有共同的认识,守住塔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恁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蔣介石集团派海陆空军队三面立体3D攻击塔山,为防敌人绕道高地,解放军放弃高地,直接在山下塔山小村构筑人工工事,把老百姓支援的门板,甚至棺材板都用上,和敌人正面冲击,苦战,血战,熬战6天6夜,以我军死亡3000多人的代价,打死敌人6000多人和敌人无数次进攻,阵地几易其手,最终抵死夺回。
剧中有个情节孔小胆班长带领两队员在混战中混装入敌营端掉了敌营炮兵标尺指挥所,英勇无畏,大智大勇。
塔山之战,经典之防守战,阻击战,战士们打得眼瞎耳聋,四肢全残,都死死地钉在阵地上,血战到底。
可歌可泣,浩气长存!塔山之战胜在指挥员的果敢,战士们的无畏,大决战决策人的高瞻远瞩……让人欣慰的是,塔山之战著名的解放军指挥官中将胡奇才,中将吴克华都活下来,直到解放后再担任着重要职务,吴克华1987年离世,胡奇才1997年离世,都遗言魂归塔山,最后与当初血战的战友永生相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塔山本无塔,却因塔山阻击战建起了塔山丰碑塔,闻名遐迩,致敬英雄!解放战争中的三大阻击战心得体会,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中共中央分析全国作战形势,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拉开序幕。
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对辽沈战役中攻锦打援、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具有关键性作用,徐东阻击战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及日后解放长江以北的大局奠定重要基础。
塔山之战国军不可谓不英勇,为何还是以失败告终?

塔山之战国军不可谓不英勇,为何还是以失败告终?蒋军某一个师的“英勇”,也架不住高层指挥的愚蠢,在研究塔山阻击战的时候,你必须弄懂一个历史事实:东北野战军完全攻克锦州实际只用了八天时间,其中对城垣的总攻仅用了31个小时,到1948年10月15日黄昏,战斗已经胜利结束,换句话说,留给“东进兵团”解围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周时间的窗口期。
东野以25万大军完成对锦州的包围后,林彪于10月8日下达了在塔山构筑阻击阵地的命令,东野主力则于10月9日上午开始,对锦州外围据点和要点进行扫荡。
而蒋军“东进兵团”对塔山的进攻,却是在10月10日拂晓开始的,整体上的战术动作,就比东北野战军慢了半拍,其有效作战时间,就是10月10日天亮到10月15日下午。
林彪揍范汉杰甚急,蒋军援锦兵团为何还拖拖拉拉呢?因为东进兵团是老蒋从葫芦岛、华北和山东三个地方拼凑起来的:原在葫芦岛的第54军(土木系部队,同时指挥一个暂编师),华北的第62军、第92军一部、独立第95师,山东调来的第39军。
其中来的最快的第62军是从塘沽登船海运葫芦岛的,到达葫芦岛外海的时间是10月9日的下午。
那一天风浪特别大,林伟俦第62军的士兵集体晕船,吐得稀里哗啦,当天肯定不能投入战斗了。
一、蒋军“东进兵团”总兵力不占优势。
这个拼凑起来的所谓“东进兵团”,是以侯镜如第十七兵团司令部,临时指挥该兵团的第92军一个师,以及第54军(四个师)、第62军(三个师)、第39军(二个师)、华北剿总直辖之独立第95师编成,共计四个军十一个师的番号,考虑到蒋军普遍的缺额问题,兵力不到10万人。
而林彪派到塔山一线实施阻击作战的,是由程子华统一指挥的东野4纵、11纵和两个热河独立师,共计八个师的兵力,虽然独立师人数略少,但是东野主力纵队的各师普遍超过12000人,所以塔山一线我军的兵力至少在8万人以上。
如果再考虑战斗意志和单兵素质,双方总体战斗力在伯仲之间,蒋军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同时别忘记了,林彪还把锦州战役的总预备队第1纵队,也摆在了塔山和锦州之间的高桥镇,1纵当时有一个师加强到了沈阳方向,所以在高桥的是纵队司令部加两个师,也有近30000人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国共塔山阻击战“党国之败败于塔山”
导语:以一篇《半夜鸡叫》而影响了几代人的战士作家高玉宝,曾亲历了塔山之战。
他回忆说,在力量均衡的1948年,交战双方都知道塔山之重。
当解放军
以一篇《半夜鸡叫》而影响了几代人的战士作家高玉宝,曾亲历了塔山之战。
他回忆说,在力量均衡的1948年,交战双方都知道塔山之重。
当解放军成功进行塔山阻击战后,国民党军事学者长叹:“党国之败,败于塔山。
”
1948年9月12日,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林彪、罗荣桓等指挥东北野战军发动了辽沈战役。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激战31个小时,攻克锦州。
在攻打锦州的同时,我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与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也展开激烈战斗。
尤其是塔山阻击战,我军击退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数十次猛烈进攻,坚守住了阵地,为攻克锦州赢得了时间。
当时,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曾这样命令部队:“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
1948年10月,由于急行军,奉命坚守塔山的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的很多部队连重机枪都没有带。
占领阵地后,他们从海边开始依次布防,构建野战工事。
由于时间紧迫,携带工具也很少,所谓的工事只能以散兵坑为主。
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异常激烈。
“敌人一个师有4个团,炮全是加农炮以上的重炮。
天天有五六架飞机来轰炸阵地。
”高玉宝回忆说,很快,塔山各个阵地上一片火海,“我们一个排的电话兵派出去接线,还没打到第4天就全牺牲了。
”
此前,从山海关出来的铁路线已经被东北野战军破坏,国民党军想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