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报道

合集下载

生死较量----塔山阻击战全纪录(2)

生死较量----塔山阻击战全纪录(2)

生死较量----塔山阻击战全纪录(2)国共内战中规模最大最残酷的阵地防御战核心提示:按照林彪的命令,四纵在塔山阵地上至少要坚守一周以上,这场堪称国共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此时才刚刚拉开帷幕。

塔山阻击战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卫视4月1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1948年10月10日的凌晨4点,塔山战役打响,一场长达六天的残酷战斗就此拉开序幕,因为是第一天作战,国军对四纵防线的布防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采取试探性的进攻的战术,对解放军几天以来连夜赶修的工事,国军的指挥官们也是估计不足,炮兵只对四纵的阵地进行了半个小时的轰炸,地面部队就开始冲锋了,由于阵地内遗留了大量没有被炮火破坏掉的工事,给步兵的突破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使得国军的地面供给严重受组,但是国民党部队采取的人海战术,和波浪式的冲锋方式,还是给四纵的防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整整一天的战斗当中,双方多次陷入到拉锯状态。

画面字幕:一场持续了六天六也的阻击战。

一场国共精锐部队的终极较量。

一段英雄迭出的故事。

一场影响解放战争全局的战役。

解说:10月10日是塔山战役的第一天,国军部队在进攻之前只是用各种美制火炮向塔山地区轰炸了半个小时,在阙汉骞看来,四纵依靠肩扛手提,仓促修筑的工事实在是不堪一击,但事实却证明了阙汉骞的错误,国军部队的进攻,很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玉生(时任四纵十一师宣传干事):就是我们的兵力配备是犁头型,就是今天那个犁,犁头型,为什么叫犁头型,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前沿我们设一个小分队一个班,或者一个监视哨防守,依靠工事防守,往后就是小部队,就加大一点兵力,小部队守,再往后就一个连一个营一个部队守,这样敌人打炮,我们在前面的小部队监视,大部队进入工事减少伤亡,敌人炮打完了,步兵进攻的时候,我就进入工事向敌人反击,阵前反击,这样的战略战术就是守中还有攻伤亡小,可以胜利的把握大。

解说:阙汉骞并不知道,仅仅在塔山村阵地的正面,吴克华就布置了16挺重机枪和49挺轻机枪,所以在刚一开始,步兵的冲锋,的确没有受到太多阻拦,但接近四纵阵地后,却突然遭到了猛烈的反击,为了扭转历史,阙汉骞命令国军部队加大对塔山阵地的轰炸力度,塔山阵地几十分钟落弹五千余发,四纵的指挥部里,几乎电话铃声不断,参谋们背对背,把头倚在墙角大声喊话,雪片般传来的战报上清晰地显示出战况的激烈,吴克华想从炮队镜里看看前方阵地的情况,但是当他走出碉堡看到只有半边天密布的烟尘,此刻,最让他担心的就是那个刚刚开站就丢了的打鱼山小岛。

塔山阻击战之后 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归宿

塔山阻击战之后 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归宿

塔山阻击战之后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归宿本文导读:为了保卫锦州,蒋介石特派侯镜如军团11个师共计10万人从葫芦岛驰援锦州,蒋介石对侯镜如说,你们这次驰援锦州有决定性意义,这一仗必须打好。

打败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完了。

一定要拦住他们。

林彪命令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死守塔山主阵地,不能让侯镜如大军越塔山半步。

塔山注定要成为载入中国革命史的一个地方。

政委罗荣桓告诉四纵司令吴克华:“你要记住,塔山阵地,是我们关门打狗的门,瓮中捉鳖的瓮底,塔山阻击战的成败,关乎大局,一旦出问题,东北战场,我们就是败军。

”敌我双方都卯足了劲,要在塔山拼个你送我活。

吴克华作战争动员说,即使我们打掉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也要坚决完成上级首长交给我们的任务。

即使打掉吴克华,还有莫政委、胡副司令员。

我们誓与阵地共存亡,要使来敌尸横遍野,有来无回,决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吴克华的四纵和敌人血战6天6夜,最终毙敌将近1.4万人,而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3145人。

战场上尸积如山,既有敌人的,也有我们的。

但是,无论有多大伤亡,四纵始终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塔山。

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三大阻击战”的第一个。

四纵的将士们用鲜血创造了一个奇迹,保证了锦州的解放和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

请大家记住,四纵司令员是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参谋长李福泽,副司令员胡奇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文,12师师长江燮元,34团也就是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团长焦玉山。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里的开国将军们)新中国后,四纵的首长们获得了不同的军衔,比如吴克华、莫文骅、胡奇才和欧阳文都被授予中将军衔,李福泽被授予少将军衔。

然而,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归宿。

1987年,吴克华将军病逝,临终遗言:“我永远忘不掉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忘不掉塔山用鲜血染红的每一寸土地,塔山阻击战是那样的辉煌那样的残酷,我是幸存者,死后我一定要回塔山和牺牲的战友在一起。

”他被安葬在了塔山。

生死和你在一起 九位开国将军归葬塔山记

生死和你在一起 九位开国将军归葬塔山记

生死和你在一起九位开国将军归葬塔山记作者:于力杨钰晨来源:《华声文萃》2021年第09期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塔山用六昼夜鏖战阻止了国民党“东进兵团”对锦州增援,保障了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与辽西会战的胜利,一举扭转了东北战局。

这场战役,被称为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后被美国西点军校收录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1987年2月,曾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后任中顾委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的吴克华将军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我永远忘不掉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忘不掉塔山用鲜血染红的每一寸土地,塔山阻击战是那样的辉煌、那样的残酷,我是幸存者,死后我一定要回塔山和牺牲的战友在一起。

”1988年8月1日,吴克华逝世一年后,夫人张铭和子女一同将他的骨灰送回塔山。

吴克华是第一个志愿将骨灰葬在塔山的将军。

葫芦岛市政府1998年3月的一份文件中记载道:“吴克华、胡奇才、江燮元、焦玉山四位将军逝世后,已先后将部分骨灰埋在塔山烈士陵园碑前的树下,骨灰盒在展馆内,李福泽將军的骨灰盒也预定送来塔山安葬。

为实现将军家属的愿望,决定在新建的陵墓园内将五位将军统一安葬,并分别竖碑纪念。

”今年80岁的孟凡贺在1992年到2002年担任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

他回忆称,早先烈士陵园“有园无陵”,烈士后人、游客来了陵园却无处祭奠,英烈们大都被当地百姓分别安葬在塔山附近的高桥、老官卜、沙河营等乡镇。

1997年,葫芦岛市决定在纪念碑周边建一个陵园,把散落在各地的烈士合葬在一起。

1998年,当地民政部门开始着手把分散的烈士遗骨迁出合葬。

“起墓时,村民们拿着锹、镐、毛刷,亲手为烈士们搬家,取出的遗骨都小心地用红布包好。

”让孟凡贺最难忘的是很多烈士的遗骨都装在了当初老百姓家里的大木柜里,那个年代木柜是老百姓家里的重要资产。

“当初甚至还有老人把自己的棺材拿给烈士用。

”1998年3月24日,葫芦岛市举行烈士遗骨安放仪式。

塔山阻击战——人民就是山、信念就是塔

塔山阻击战——人民就是山、信念就是塔

塔山阻击战——人民就是山、信念就是塔——《大决战》第16集到19集,围绕着锦州之战,展现了塔山阻击战一幕幕壮烈场景。

这里我们仅用1000字,复盘一下银幕后的塔山阻击战这最精彩的6天。

1、塔山塔山,无塔无山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其实并没有塔,也没有山,只是锦州西边3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正好在锦西通往锦州的大路上。

塔山东南濒临渤海湾、西边白台山是一个小山包。

1948年10月初,东北野战军主力围攻锦州。

国民党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和廖耀湘统领的“西进兵团”,东西对进,增援锦州。

1948年10月7日,吴克华率领东北野战军4纵到达塔山,构筑阵地。

2、第一天1948年10月10日凌晨,国民党“东进兵团”开始攻击。

先是集中了全部炮火一顿猛轰,然后就是密集队形的全线冲锋。

整连、整营、整团地压上来,一浪接着一浪,攻势非常震撼。

坚守阵地4纵,火力并不弱,战士更坚强,奋起还击、杀的阵地前尸山血海。

这一天,12师35团(白台山英雄团)驻守的阵地打退敌人7次冲锋,12师34团(塔山英雄团)阵地打退9次冲锋。

3、第二天10月11日,国民党军加强了炮火配备及海空军的火力支援,向我军防守阵地砸了几千发炮弹之后,督战队驱赶着冲锋集团,铺天盖地的冲上来,一度突破了部分侧面阵地,被12师34团的英勇反击打了回去;国民党军同样不缺少猛将,451团正、副团长带头冲锋,全部战死。

这一天,国民党军付出了伤亡1300人的重大代价,但未能前进一步。

4、第三天10月12日,国民党军调整部署,竟然休战了1天。

头两天的进攻,已经让54军、62军精疲力竭,国民党军的精锐独95师(号称赵子龙师)刚好赶到,换下了54军进攻塔山;62军仍攻击白台山。

5、第四天10月13日是最激烈的一天。

我军利用12日无战事的机会加固了工事,主力团10师28团也调到了塔山阵地,在约1000米宽的正面阵地上配置了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数十门各种火炮——我东北野战军此时也不再是“小米+步枪”。

塔山阻击战纪念碑主持词

塔山阻击战纪念碑主持词

塔山阻击战纪念碑主持词
(原创版)
目录
1.塔山阻击战纪念碑背景及意义
2.纪念碑落成时间及地点
3.塔山阻击战的历史回顾
4.纪念碑的设计理念与特点
5.纪念碑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塔山阻击战纪念碑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塔山乡,是一座为纪念塔山阻击战而设立的纪念碑。

塔山阻击战发生于 1948 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纪念碑于 1963 年落成,占地约 1500 平方米,碑身高约 20 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为纪念塔山阻击战亲笔题写的“塔山阻击战纪念碑”九个大字。

纪念碑的设计理念是以简约、庄重为主,同时强调纪念性和象征性,充分展现了当时我国军事建筑的风格特点。

塔山阻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的一次重要胜利,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成功阻止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我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次战役展现了我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作风,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伟大胜利。

纪念碑的建立,旨在弘扬塔山阻击战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奋发向前。

纪念碑已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它时刻提醒着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塔山阻击战纪念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东北地区的红色革命知识

东北地区的红色革命知识

东北地区的红色革命知识
重温红色记忆——前往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铭记塔山英烈万古流芳;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纪念这场伟大战役,续写革命精神;探访辽沈战役中著名的配水池战斗遗址,数十个深浅不一的弹孔,向后人诉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斗的激烈。

在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回到那战火纷飞的3天3夜。

东北人民解放军(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民主联军,也称东北野战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前,兵力已有30万。

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

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特种兵)、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辽沈战役的胜利,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

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

辽宁,这片热土上的人们,顽强精神、生息劳作,请您跟随我们的脚步,追寻先烈足迹,重温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英雄壮歌。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感悟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感悟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感悟
在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场战斗的战略意义和英勇精神。

这次参观使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表达了极大的敬意。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了解到塔山阻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49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顺利推进解放事业,但面临着顽强的敌人抵抗。

塔山战役是解放东北的关键之战,解放军以英勇的战斗精神和优良的作战策略,成功突破敌人的重点防御线,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观纪念馆时,我被那些展示的实物和图片深深触动。

其中包括那些直接参与战斗的士兵的遗物和照片,展示了他们艰苦卓越的生活条件和无畏的斗争精神。

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战士们为保卫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此外,纪念馆还展示了塔山阻击战的战斗图和战斗过程。

这些展品详细介绍了战争的背景、战役的具体进展以及战斗的重要节点。

通过观看这些展品,我对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智慧和勇气表示钦佩。

参观完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后,我在心里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抗战的英雄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国土和利益,为我们带来和平与安宁。

我深信,只有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是一次深入理解历史并对英勇战斗精神表示敬意的宝贵经历。

我将永远铭记那些为我们的自由和幸福而献身的英雄们,并致力于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建设一个繁荣、和平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党史故事:浴血荣光映塔山

党史故事:浴血荣光映塔山

浴血荣光映塔山时光回溯到1948年10月。

战云密布,夜色笼罩辽西大地。

10月10日凌晨3时,塔山东南突然响起激烈枪声,打破夜空的寂静。

国民党军在飞机、舰炮和炮兵火力掩护下,1个连的兵力乘坐汽艇,趁着夜色,突袭打渔山岛。

震惊中外的塔山阻击战拉开大幕。

在打渔山岛南,至今依然可见东北野战军战壕遗迹。

英雄壮歌,激荡时空。

当时阵地工事尚未修好,东野四纵12师34团仅有1个排战士在此守卫。

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我军战士毫不畏惧,以一抵十,拼死迎战,奋勇反击,正副班长壮烈牺牲,排长和4名战士负伤,剩下2名战士被迫后撤待援,阵地一度失守。

情况万分危急之下,东野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接到报告后,令我军立即组织反击,敌我双方展开激烈交战。

因涨潮,白天我军与敌隔海对峙。

傍晚,趁潮水退去,我军从两翼包抄,战至黄昏,10师29团1营奋勇冲锋,一举攻上打渔山岛,会同12师34团部分战士将敌军一部歼灭,其余敌军退入海中。

海潮上涨,敌军大多被淹死,我军成功夺回阵地。

此后由10师29团1个加强连的兵力坚守打渔山岛,如磐石一般,未让敌人再前进一步。

战旗猎猎,铁血铸魂。

仅仅这一天,敌军集中炮火,对我塔山阵地全线猛轰,连续九次冲锋,战况惨烈。

我军英勇反击,与敌军殊死搏斗,使敌军数次进攻未能得逞,并将其击退,让塔山防御战线成为敌人不可逾越的“高山”。

白台山上猎猎战旗塔山乡刘家屯北侧,沿一条土路,可抵达当年白台山七号阵地。

山上草木苍郁,依稀可见当年东西走向的战壕遗址。

登高追忆,我军战士奋勇杀敌的战斗画面,仿若历历在目。

这里,军史上也称18.1高地,即白台山七号阵地的前沿阵地。

当时距敌军刘家屯战线仅300米,它是白台山防御战线距敌最近的阵地,更是战斗最惨烈的阵地。

战火硝烟已逝,铁血军魂永存。

战斗打响,一阵密集炮击后,敌人向白台山阵地发起试探性冲锋。

我军战士们屏住呼吸,等敌人靠近半山腰,指挥员一声令下,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敌人纷纷倒下,第一次冲锋被打了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