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塔山阻击战被誉为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45年3月17日至4月8日期间,地点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脉的塔山附近。
塔山阻击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最后一战。
回顾塔山阻击战,我深感这场战役对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和意义。
首先,塔山阻击战是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象征。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所具备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们不畏艰辛、不惧困难,毫不退缩地与强敌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其次,塔山阻击战体现了中国军民的智慧和谋略。
中国军民在战斗中灵活运用地形和武器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如埋伏、伪装和突袭等,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力量。
尤其是当时中国军队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依靠智慧和勇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展现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敌的英勇和智慧。
这种精神对于塑造中国军人的形象具有深远的意义。
再次,塔山阻击战也反映了中国军民的血性和牺牲精神。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曲英勇的篇章。
他们在刀枪和炮火的洗礼中不怕死亡,毫不犹豫地为了民族解放和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在塔山的山林中、战壕中,还是在敌人的包围中,中国军民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
这种血性和牺牲精神激励着每个中国人,成为了我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结果,更是中国军民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奋发图强,为抗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支援军队,提供物资,积极参与战斗,为塔山阻击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种全民抗战的精神是中国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我国民族团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是中国军民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重要象征。
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心得体会塔山阻击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特地前往参观了位于我国的塔山阻击战纪念馆。
通过与馆内的陈列和展品互动,我深受教育与感悟,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的建筑设计非常庄重和气势恢宏。
整个纪念馆外部呈现出仿佛壮丽的战争堡垒,不仅展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与顽强,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斗志。
走进纪念馆内部,我被宽敞而明亮的展厅所吸引。
展厅布置简洁明了,每一个展柜都精心陈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物和实物,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
其次,纪念馆的展品齐全且富有解说性。
在展厅的每个角落,我都能看到令人震撼的图片和史料。
战争中的照片让我感受到了当时战士们的痛苦和辛酸,他们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战斗。
展厅内还陈列了大量的实物,包括军用装备、武器和战利品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面破损的国旗。
这面国旗见证了中国军队在战火中的宝贵荣誉和维护独立的决心。
此外,纪念馆还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生动地呈现了塔山阻击战的经过和战斗的艰苦。
大型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战争的场景和红色经典影像,配上震撼人心的音效,使我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展示方式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更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我不仅对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有了更加坚定的信仰。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中国军队为了捍卫和平、抵制侵略,英勇地投身到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不畏艰险,坚守阵地,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和维护现在的和平。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以其生动的陈列和详实的解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画卷,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历史为鉴,发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塔山阻击战作文

塔山阻击战作文《塔山阻击战》篇一塔山阻击战,一场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热血与牺牲光辉的战役。
每次一想到这场战役,我的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似的,各种画面不断闪现。
我觉得塔山这地儿,就像一个被命运推到风口浪尖的舞台。
在当时,那就是国共两党军队激烈角逐的战场。
你想啊,那时候的塔山,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一片土地,有山有海,还有一些村庄,老百姓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可是战争一来,就全变了。
咱们解放军战士们接到坚守塔山的任务时,那可是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我仿佛能看到战士们坚定的眼神,他们就像一颗颗钉子,要死死地钉在塔山这块阵地上。
敌人的炮火那叫一个猛啊,像雨点似的往阵地上砸。
有个战士说:“这炮弹就跟不要钱似的,可劲儿地往咱这儿扔。
”但咱们的战士怕吗?也许有那么一瞬间会害怕,毕竟炮弹不长眼啊。
可是他们心中的信念比那炮火还强烈。
我听爷爷讲过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是有个小战士,第一次上战场,拿着枪的手都在发抖。
旁边的老兵就打趣说:“小子,你这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可别把枪给扔了。
”小战士脸一红,说:“班长,我不怕,就是有点紧张。
”战斗一打响,小战士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的眼睛都红了,就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对着敌人就猛开枪。
这个故事可能不是真的发生在塔山阻击战,但我觉得这种精神在塔山的战场上到处都是。
塔山阻击战中,那一道道战壕就像大地张开的嘴巴,吞噬着战争的残酷。
战士们在战壕里,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有时候敌人冲上来了,双方就开始肉搏战。
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混战,喊杀声震得耳朵都要聋了。
这时候,咱们的战士可没有退缩的,他们就像一群野狼,把来犯的敌人死死咬住。
可是,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
那么多年轻的生命留在了塔山这片土地上。
他们的牺牲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有时候还会为了一点小事抱怨。
和那些在塔山牺牲的战士们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矫情了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吗?塔山阻击战,它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立在我们心中。
塔山阻击观后感

塔山阻击观后感看完塔山阻击战的相关资料后,我这心里就像被狠狠地撞了一下,满是震撼和敬佩。
塔山这地儿,从地图上看可能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地方,但在那场战斗里,那可就是决定命运的咽喉要道啊。
我就想啊,这就好比一场超级激烈的拔河比赛,塔山就是中间那根红绳,两边的队伍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咱们的解放军战士们,那真叫一个“绝”。
他们守在阵地上,就像一颗颗钉子,死死地钉在那儿。
敌人的炮火跟雨点似的砸过来,那阵仗,感觉天都要被轰塌了。
可咱们的战士呢,眼睛都不眨一下,硬是扛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我都能想象到战场上那弥漫的硝烟,像一层厚厚的灰色幕布,把整个塔山都给罩住了。
战士们在这幕布下,奋勇作战,那枪声就像过年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只不过这鞭炮可都是夺命的。
印象特别深的是战士们那股子坚定的信念。
你说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那么凶猛的火力,他们咋就不害怕呢?后来我明白了,他们心里装着的是新中国,是身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他们知道自己守的不仅仅是塔山这个小地方,而是整个新中国的希望。
这就好比一个守门员,死死守住球门,因为球门后面就是自己的家,绝对不能让敌人进一个球。
再看看敌人,那也是气势汹汹的。
各种精良的装备,乌泱泱的一大片人。
可他们缺少的就是咱们战士的那股精气神儿。
他们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只知道一股脑地往前冲,却总是被咱们解放军战士打得屁滚尿流。
这场战斗里还有很多感人的小细节。
像那些受伤的战士,还在喊着“冲啊,杀啊”,那声音就像有魔力一样,鼓舞着身边的战友。
还有那些后勤保障的同志,在枪林弹雨中跑来跑去,给前线送弹药、送粮食,就像一群勇敢的快递小哥,只不过他们送的可是生命的保障。
塔山阻击战啊,就是一部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
看完之后,我就觉得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那都是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身体当盾牌,用自己的生命当赌注换来的。
咱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好好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得像那些英雄战士一样,有自己坚守的东西,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要像他们守塔山一样,咬紧牙关,绝不退缩。
塔山阻击战心得体会

塔山阻击战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加过塔山阻击战的战士,感想颇多。
这场战役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它教会我勇气和坚韧,也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珍贵。
在这里,我想分享我的心得和感悟。
首先,一场战争并不是简单的拼杀,更不是单纯的胜利与失败。
在塔山阻击战中,我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前线上的战士不只是勇敢的士兵,更是普通人。
他们同样有家庭、有亲人,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然而,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我们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彼此搏杀的同时,却又时刻关注着对方的安危。
这种团结和凝聚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战友的支持和帮助,一个人是无法赢得战争的。
其次,塔山阻击战让我理解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有许多无法避免的伤亡,许多年轻的生命被永远地夺走。
而当我看到那些倒下的战友时,我知道我必须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坚持下去。
我必须为那些牺牲的战士和他们的家人负责,也要为我自己的生命和未来负责。
再次,思辨的能力是一名好战士必备的素质。
在战斗中,决策的正确性和时效性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思考创新的战斗方式和策略。
面对实战的考验,思维和反应的速度必须跟得上战场的节奏。
这也让我明白,思辨的能力并不是只适用于军事领域,它同样重要且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人心怀善意和温暖。
在塔山阻击战中,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医生和群众,他们给予我们各种各样的帮助和支持。
虽然我们处于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但他们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力量和奇迹。
总的来说,塔山阻击战并不只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和磨练。
它让我更加坚强和自信,我相信这次经历会对我人生的其他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有再次加入军队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归队,为国家的繁荣和和平继续战斗。
塔山阻击战学习心得

塔山阻击战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共和国军人,我有幸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亲历了这场战斗的惨烈与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我学到了许多战斗技能和战术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次战斗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关键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坚定的信念是战斗士气的根本,也是战斗胜利的关键。
在塔山阻击战中,我所在的排因为配属的武器装备不足,本来处于人数劣势,还面临着强大的进攻敌军。
但我们官兵们都抱着“宁死不屈”的信念,决心坚守阵地,拼命抵御敌人的进攻。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我们超越了肉体的极限,打出了应有的战斗水平,最终成功阻击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全场仅有的一场胜利。
从这次战斗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二、合理利用地形是制胜的关键在塔山阻击战中,由于我方人数劣势,我们一开始就明确了要利用地形来阻击敌军进攻。
我们深谙地形的特点,能够迅速找到有利阻击敌军的地点,并悄无声息地利用战位取胜。
尤其是在夜战中,利用地形的优势更是发挥了极致。
我们充分利用山地地形,采取了突击箭扣等有利地形的防御武器,从而迅速击溃敌军的进攻,使用了山地地形对敌人进行突然的伏击,获得了大量的战果。
本次战斗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实战中,合理利用地形是制胜的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精准选定防御点,积极地运用地形来遮盖防护,实现便利的接敌打拳,并完成收缩或转移等行动活动。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需要善于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战术技能的熟练掌握是战斗胜利的保障在塔山阻击战中,我们大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作战技能,特别是在狭窄的战斗空间内,有限的人员和实战经验是我们取胜的关键。
我们在日常训练中磨练出来的技能也在这次战斗中大展拳脚,比如擅长夜间作战的机枪手,在夜里利用山地地形,精准控制火力,把敌军打得一蹶不振。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感悟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感悟
在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场战斗的战略意义和英勇精神。
这次参观使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表达了极大的敬意。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了解到塔山阻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49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顺利推进解放事业,但面临着顽强的敌人抵抗。
塔山战役是解放东北的关键之战,解放军以英勇的战斗精神和优良的作战策略,成功突破敌人的重点防御线,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观纪念馆时,我被那些展示的实物和图片深深触动。
其中包括那些直接参与战斗的士兵的遗物和照片,展示了他们艰苦卓越的生活条件和无畏的斗争精神。
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战士们为保卫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此外,纪念馆还展示了塔山阻击战的战斗图和战斗过程。
这些展品详细介绍了战争的背景、战役的具体进展以及战斗的重要节点。
通过观看这些展品,我对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智慧和勇气表示钦佩。
参观完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后,我在心里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抗战的英雄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国土和利益,为我们带来和平与安宁。
我深信,只有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参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是一次深入理解历史并对英勇战斗精神表示敬意的宝贵经历。
我将永远铭记那些为我们的自由和幸福而献身的英雄们,并致力于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建设一个繁荣、和平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大决战之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大决战之塔山阻击战观后感先说这塔山啊,那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地方,可谁能想到,在这不起眼儿的地儿,能爆发这么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呢。
咱的解放军战士们啊,那可真是一群铁打的汉子。
从影片里就能看出来,敌人那是一波又一波地往上冲,就像海浪似的,一浪高过一浪,看着都让人头皮发麻。
可咱们的战士呢,就像海边坚固的礁石,纹丝不动。
他们守在阵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手里的枪就没停过。
每一颗子弹射出去,都像是在告诉敌人:“想从这儿过去,没门儿!”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战士们的脸,一个个都黑乎乎的,全是战火硝烟的痕迹,但眼神那叫一个坚定。
他们可没有什么高级装备,好多就是靠小米加步枪。
但就是这简陋的装备,在他们手里就像是神器一样。
那些重机枪手,抱着枪,哒哒哒地扫射,那火力猛得就像一条火舌,把敌人的进攻势头给一次次压下去。
还有那些挖战壕的画面。
战士们拿着简陋的工具,一锹一锹地挖土,那汗珠子啊,跟下雨似的。
他们一边挖还一边打趣,说这战壕就是敌人的“鬼门关”。
你还别说,这战壕在战斗里可起了大作用了,就像一个个小堡垒,让咱们的战士能躲在里面和敌人周旋。
而且,这战斗可不是光靠战士们在前面冲就行的。
后方的老百姓那也是相当给力。
他们推着小车,拉着物资,一路小跑着往战场上送。
那些大爷大妈,那股子劲儿,就像是在送自己的孩子去参加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一定要把最好的都给战士们。
这就是军民一心啊,看到这儿,我就想,有这样的老百姓支持,这仗怎么可能输呢?这塔山阻击战啊,打的可不光是一场战斗,那是一种精神。
咱们的战士不怕死,就是要守住阵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守的是胜利的希望,是新中国的未来。
他们用血肉之躯,在塔山这个地方,筑起了一道敌人永远也跨不过去的高墙。
这电影看得我热血沸腾,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咱们现在的好日子,那可都是这些英雄们拿命换来的呀,可不能忘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有山万仞高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塔山阻击战》(以下简称《塔战》),我看了3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
《塔战》让我想起了《致加西亚的信》。
东野的四纵,就是给加西亚送信的罗文。
当年,罗文上校知道,他送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
同样,四纵的指战员也明白,塔山能否守住,关系着锦州的解放、东北的战局,直接影响着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影响着全国的解放进程。
所以,当罗文接到信后,他没有问“加西亚在哪?咋能找到他?”,而是拿信就走,然后自己想办法,历尽艰险把信送到了加西亚的手中,完成了自己使命。
同样,当四纵的官兵到了塔山,看到的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时,同样没有喊一个难,叫一声苦。
而是在接下来几天的战斗中,勇敢、沉着,克服了难以想象困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塔山,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一直坚守到锦州解放,完成了任务。
一个事情的成功,因素诸多,但必定有几个最关键的因素在起决定作用。
四纵靠什么取胜?看完《塔战》,分享一下一些细节,看看四纵身上几个优秀的职业素养,就不难找出答案。
四纵优秀职业素养之一:铁一般的纪律。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已经改了番号的四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进驻北平的部队,负责北平的警备工作。
此时,正值寒冬,进城后,由于当时没有营房,入夜,战士们全都躺在街道两侧……
国民党军官自上而下贪污成风,剧中就有倒卖(修工事用的)钢筋水泥、
克扣军饷,当兵的吃不饱,无战斗力的现象。
他们整天想的不是升官就是发财。
解放军这里,官兵平等,大家想的是如何早日获取全国的解放,让自己的下一代耕者有其田,过上好日子。
《塔战》第1集。
苹果熟了,压弯了枝头。
沈虹和潘玉霞帮助老乡收苹果,沈虹提醒正在闻苹果的潘玉霞:注意纪律!兴城的国军将苹果弄的满大街滚,刚刚攻下兴城的解放军进城后,不是忙着休整,而是帮老乡捡苹果。
部队开拔,老百姓举着“仁义之师、秋毫无犯”的锦旗欢送这支队伍。
就是这小小的苹果,换来了老百姓的信任。
他们从一个苹果看到的是,这是一支真心为老百姓的队伍。
所以,在接下来的塔山阻击战中,老百姓踊跃帮忙。
修工事缺材料,老乡们大力支援---摘下门板,拆下窗户、抬来桌椅、拉来柜子、甚至把棺材也兑上(用来装泥土,建工事)……战斗打响后,老百姓又成立担架队……
对了,还有后来那位给解放军送燃烧弹而牺牲了小孙孙的白大爷……
企业亦如此,员工没有纪律性,就谈不上战斗力。
上班迟到,开会晚到,工作期间干私事,溜号……这些都是纪律性差表现。
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公司,如果员工纪律性差,直接后果就是,人员懒散,工作效率低。
纪律是保证执行力的先决条件,什么是纪律?纪律就是服从,就是令行禁止,就是下级服从上级、部门服从公司、公司服从集团。
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落实、有结果、有答复。
服从是一个员工的基本素质,也是对所有员工的基本要求。
员工的纪律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员工的个人职业素养和企业的管理水准,同样影响客户对企业的认知。
试想,如果客户感觉你的员工素质很差,吊儿郎当,根本不像回事儿,他能认同你的产品和品牌吗?
四纵优秀职业素养之二:超强的执行力。
也是在《塔战》的第一集,四纵的任务突然由攻城(打锦州)改为打援(在塔山阻击国民党东进北团)。
纵队首长什么也没讲,立马通知正开往锦州的部队先是原地待命,然后接着下命令按照打援重新部署,将部队开赴塔山防线。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加钉子精神。
这句话正是四纵的光辉写照。
接下来,四纵坚定不移的执行东野的战略意图,想尽办法,实实在在的像钉子一样钉在塔山,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我们常讲,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关乎执行力。
工作中,小事最能检验执行力。
俗话说,小事看态度,大事见能力(通过小事能看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而通过大事则能检验出一个人办事的能力)。
如果安排的小事不是忘了就是拖着不办,那么,大事怎敢托付!
当上级安排工作时,要多想办法去落实,不能因为难就不行动,去等、去靠。
如果你总是领导这边安排工作,你那边立马就拒绝,这也干不成,那也干不了,甚至把自己努把力就能做的事也干脆不干,而是往上推----推给领导去干(俗话叫“给领导安排工作”),则你“下课”是迟早的。
对于上级安排的事情,第一,要记清楚。
“忘了”就没有下文,执行力直接打0分。
所以,最好养成做书面记录的习惯,工作记录本常带身边。
紧急时刻,找片儿纸记着也行。
千万不能让你的上级给你当秘书(老是让领导提醒你××事儿该办了);第二,快速执行,不拖拉。
本来上午紧紧手能做的事,非要推到下午。
今天能完成的事,非要拖到明天,这都是陋习。
第三,及时反馈。
“职场进步有方法”上就有一条叫“完成工作要汇报”。
领导靠什么掌控全局?靠的是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反馈,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调整并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如打仗,指挥官在指挥部,靠的就是侦查员、通讯员、电讯员等源源不断的把各方面情报汇集到指挥部。
唯如此,指挥官才有可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所以,上级给你安排工作后,你干完没有,进展到哪了,有什么困难,都应第一时间反馈。
别老等领导回头问你“事儿办到哪儿了?”。
反馈的方式很多,不一定必须面报,也不一定得打电话。
发个短信、回个微信、QQ都行。
四纵优秀职业素养之三:极强的协同力。
塔山阻击战,塔山是主阵地,塔山的两翼是白台山和打渔山。
整个防线宽12公里半,外加北山和铁路桥共5个战术要点。
战斗中,四纵各团营相互配合,将国民党东进兵团死死困住。
《塔战》第6集,一纵的王司令员给四纵司令员郑远河主动打电话请求支援四纵:“我们一纵就在你的后院,有什么事打个招呼……”
再看蒋大总统的队伍,号称海陆空军联合作战,但镜头中更多是互相推诿、互相指责、互相告状,吵的乱的像一锅粥。
在战场上,各自打小算盘,为保存实力,争着往后缩。
如果说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协同力则是一种品质。
四团的史宗常和新任团长林江,两个人就很讲配合。
《塔战》第2集中有一个小插曲,团长林江在主力到达之前,提前行动,被上级追究,这时,政委史宗常主动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企业员工如能多沟通,讲协同,则效率就会更高。
四纵优秀职业精神之四:死打硬拼,勇于牺牲。
敌数倍于我,且装备精良,还有海空优势。
而我无险可守,无路可退,仗打到这个份上,就是要拼命,与阵地共存亡,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要守住塔山。
为能突破塔山,蒋介石将自己号称“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的独立95师调来。
这个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赵子龙师”,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官兵用命不怕死。
但是,很不幸,它遇到了比他更能拼、更能打的四纵。
面对顶着炮火硬往前冲的独立95师敢死队,四纵官兵抱定了必须要顶住敌人的决心。
子
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捅弯了,用枪托,枪托打烂了,用石头,石头用完了,用牙咬……四纵官兵就是凭借“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消灭对手勇气”,最终击溃了国民党这支劲旅。
辽沈战役结束后,当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得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入关的消息后,立即给他的部下发去电报:确悉,东北共军守塔山的第四纵队业已入关,在北平以北,这是一支打恶仗的部队,望特别注意。
《塔战》看完了,意犹未尽。
塔山无山,但心中有山。
责任心是不竭动力的源泉。
工作中,困难难免。
但只要我们有责任心,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我们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执行力、协同力和对工作拼命的忘我精神、敬业精神,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就会化成一座座高山,将我们的敌人----困难,死死困住。
《西游记》告诉我们,“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所有的困难都源于我们的心态。
塔战打到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这时候,其实拼的就是意志。
如一场势均力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拔河比赛,到最后,就看谁能坚持不松手。
公司让我们看《塔战》,不单单是让我们知道剧中四纵如何英勇,更重要是要我明白: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们都要树立起一种心态,那就是:面对现实、不讲困难,不讲借口,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任务。
作为企业一员,我们都需要一种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
相信,这样员工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被加薪。
(完)。